新课改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新课改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1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贫穷与富有,高雅与庸俗,每个人都在尽情表演着。不断地上场,下场,再上场,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成为人们无法摆脱的表演内容,直至生命的终结。
通过听课和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我能体会到在新课改中首先转变的就是观念,教学目的上要转变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把系统的传授知识作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范畴、重点、难点反复掂量估计,围绕它来展开自己的教学过程,通常会忽略掉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社会的知识更新很快,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具备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达到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英语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英语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要成才更要成人。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2
今年暑期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初中英语新课标培训活动,虽然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天,但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现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符合了时代的要求。
就学生而言,它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从关注本学科的工具性发展到同时关注学科的人文性,这样的变化无疑会使更多的学生喜欢英语,同时,会从某种程度上大大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使英语语言学习真正体现它的情感魅力,强调人文性更主要的就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评价激励。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学习不是说你教给了谁什么,而是你影响了他/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只是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我们更是他们的领航人。我们在授课的同时,不要忘记问一问自己:我们是否是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我们是否有爱心,我们是否能打动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们是否能够接纳我们,是否能接纳我们的课。“教育就是一个人做给另一个人看”,身教胜于言教!亲其师而信其道!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所以我们要进行有效地课堂评价。“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平台的搭建可以成就一个孩子的未来”!
所以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三、改进教学方法、渗入情感教育。
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
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渗入情感教育,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要充分显示你的“人格魅力”,让你的.关心你的爱打动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这样他们每一节课都会有收获。我们在教材上要有取舍,要学会整合教材。教学不仅仅只是教授现有的知识,我们还要交给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方法和策略。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认知规律,以利于他们的自学探究。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于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
四、学会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只粉笔,一本书”的局面。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整合、增加或删除。当然这一切要根据课程目标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才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要大胆地进行删减。
总之,此次学习,使我对初中学英语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更新观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运用课程标准贯彻教学过程,进行精心地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才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3
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对“导、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谈谈我学习“导学议练”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我们知道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导、学、议、练”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所以我调整了教学方式,现在我大多以引导为主,实施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的`主攻点由过去的教会知识,变为教会学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达到更多的是由学生自己去学会知识。并且转换了师生关系,我认识到我应该站在学生获取而不是教师给予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
二、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习思路,丰富课堂学习。运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拓宽课堂学习的功能,把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竞赛和展示的平台,作为拉动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的兴趣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促进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磨课活动中,同一节课我讲了两次,其他同事又讲了两三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让我真正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来源于同事们的帮助,每一次讲课后,我们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我们一起讨论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思路是否清晰……甚至细到一道题如何出示更加合理,一个问题如何提问更加有效,怎样板书简洁明了…… 是通过磨课,让我更清醒地知道要上一节好课是多么地不容易,你需要付出很多劳动、智慧与汗水,一次次地思考、尝试、反思、实践,一次次地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磨思路、磨重难点、磨方法、磨环节细节、磨学生,最后苦尽甘来。
总之,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和磨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感触也很多,由于自身的素质、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努力,不断琢磨,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4
一年一度的培训学习,都是为了搞好教学工作,适应新一轮,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工作,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造力的开拓型人才。为期一周的新课程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的东西
通过一周的远程培训,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师都对新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这次远程培训我个人感到:
1. 这个培训平台不仅提供了老师们一个学习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们一个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意见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形式的`培训很好(在网络顺畅的情况下),希望以后各级教育部门尽可能多的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2. 加强了对高中新课改的整体了解,对教材的结构,教材的内容,实施与评价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新课程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新课改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保护学生的探索兴趣,学习欲望。
3.关于教学方式改革的几个具体专题,包括探究教学,实验教学及概念规律教学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对他们以后的教学实践参考帮助很大;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的研修内容,包括新课程中的疑难问题案例,课程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使老师们对新课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也产生了一些疑问,现归纳如下:
1、尽管培训中在线研讨了今后高考怎么考得问题,但是并没有一个结果,那么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就不能减少,为了高考题海战术又不可避免了。
2、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3、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4、对学生的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许许多多的心得与感触却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可以说完的,这次培训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期待能有机会再学习。远程培训让老师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教学的新思路,真是学有所得,培训结束后每位老师的培训心得,发自内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师以新课标写的一堂课教案,虽说不一定完全适应新课程教学,但也是一种大胆尝试,理念已先行,但实践才刚刚开始!相信我们一定会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探索规律,开拓出我校教改的硕果。
新课改心得体会 篇5
上好一节音乐课,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范老师的这一节课更好地解决了重难点,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一上课就用手风琴演绎了《友谊地久天长》,语言诙谐幽默且精练,很自然的就引出了课题。课件制作精美,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运用多种方法教唱《友谊地久天长》,如:用“lu”模唱旋律乐;用听音乐画旋律线的方法来熟悉主题等。全曲分段分析的环节设计的相当不错。理论穿插在歌曲的学习中,让学生不感觉到枯燥。曲谱分析十分详尽。
范老师的这一节课值得我学习。
展亚香:《友谊地久天长》
展老师执教的《友谊地久天长》,用亲切的话语征服了学生,通过聆听音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深入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反复与指导老师磨课、研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学习活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教学细节,精心设计音乐课件,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了审美愉悦。
在本节课中,老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在教学中不断的引申乐曲及其意境,并充分地体现了“音乐教育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听、说、唱、演等音乐活动,可以看到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他们或者歌唱,或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音乐之中和创造之中,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音乐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