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弟子规读后感

2025/07/25读后感

此篇文章弟子规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 篇1

读完《弟子规》,我不禁感叹它真是一部经典,是先人智慧的结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余力学文”一章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想真正理解,明白一本书,就必须做到心、眼、口全部投入到读书中,否则只是走马观花看故事般一笑而过,并没有吸收这本书的各种知识。

心、眼、口,他们各在读书中发挥什么作用呢?眼在于看,是最基础的要求,不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更不是三心二意左瞟右瞄,而是聚精会神地细心地看。心在于看书时仔细思考,将书中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并了解它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等。口在于大声朗读,这样就丝毫不会含糊,更能加强记忆,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者结合在一起,就能理解透任何一本书。

我原来读书总是喜欢一瞟而过,只是单纯地用眼睛扫一遍,不用心体会这本书,更不会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便不理它;不懂的句子,也干脆跳过。因此,我虽然看了很多书,却不知其意,几乎等于没看,读了《弟子规》里的这几句话,我不再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了。我对每一本书逐字逐句地理解,用心体会其中的含义,还会大声朗读出来,不知不觉记住了不少文章,作文水平又上了一层楼。

我想,心、眼、口三到对于完全读透一本书是必不可少的,可还得做到“手到”。当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得用手翻查字、词典,读书有心得时用手记下来,碰到自己喜欢的句、段,可以抄录下来,正如“看一遍不如读一遍,读一遍不如抄一遍”。俄国大作家契诃夫看书时记了厚厚一本随笔,据说他写的很多感人的题材都出自于此呢!

读书有方法,心眼口皆要。让我们牢记《弟子规》的谆谆教诲吧!

弟子规读后感 篇2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还记得春秋末期鲁国的儒学家曾参吗?还记得他为了遵守诺言将自己家中的猪杀掉的故事吗?他当时对妻子说过一句话:“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首先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的教他学会欺骗。”这不正是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骗,那么,他肯定也不会像华歆一样对待生人了吧?所以肯定是一个不可交往的人,是一个没有诚信,对社会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人。

除了诚信,我们还要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要悉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而不要一说你不好就翻脸,所谓“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次还有“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我们明白:“看见别人的优点,就要努力去学习,看见见别人的缺点,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然后想办法去改正。就连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不也说过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吗?

学习《弟子规》的过程,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升华的过程,这将对一个人的成长带来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踏实和美好,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

弟子规读后感 篇3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虚心向他学习,在和众人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的多有道理啊!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记得在弟子规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时候折纸折的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的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她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但是小珍却没有来,小珍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也没后悔,她说:“小珍虽然没来,但是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所以我们应该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不然就是言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读后感 篇4

《弟子规》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学完这一则,我为自己平时的表现而感到惭愧。平日里,我妈妈叫我去做事,比如取东西、倒垃圾,我每次都不立刻起身去做而是每次都说:“等一下”。妈妈喊叫几遍,我才很不情愿的起身或者干脆就装作没听见。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妹妹跑来,拿桌子上她的玩具车时,把我心爱的钢笔碰倒摔到地上,我一看笔尖摔坏了,这是妈妈送我的生日礼物,所以我非常生气。“你这是故意的”“是我不小心的”,正当我俩吵得不可开交时,妈妈进来了,问我怎么回事,我说她把我的钢笔摔坏了。“我是不小心的”她又说。这时妈妈对我说:“你就让着她点吧,她是你妹妹,已经摔坏了,明天我再给你买一支。”“不,我就要这个,让她给我赔!”妈妈劝了我半天,可我还是不肯原谅妹妹,妈妈很失望的样子,抱起妹妹走了,只剩下我和摔坏的钢笔。

通过这则《弟子规》的学习,我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吞吞吐吐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使父母生气、伤心、失望。我决心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

弟子规读后感 篇5

暑假里,我详细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弟子规》是一本很适合儿童启蒙的书籍。今日之下,大家多不注重生活礼仪,时常粗言暴行相向,我想每个人读了这本书,都会有深刻的反省吧!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意思是:我们借别人东西,用完了或是约定的时间到了,就应归还。以后再有急用,即使向他求援,他也不肯借给我了。

这令我想起在三年级的暑假里,我经常到邻居家里玩。有一次,她买了一个小熊玩偶,我一看,呀!还真漂亮!我目不转睛地打量着它,黑葡萄般的眼睛,小巧的鼻子,还有月亮弯似的嘴巴,再配上淡淡的橙色的毛色,真是可爱极了!我心想:要不让她借我几天,回去让妹妹看看,她肯定会喜欢的!于是,我对她说;“你的小熊玩偶能不能借我二天?”她犹豫了一会儿,说:“好吧,你过二天再还给我。”于是,她把那小熊递给了我。我把它带回去后,妹妹马上就喜欢上了这个小熊,整天陪着它玩游戏,还定时喂它“吃饭、洗澡、哄它睡觉”呢!妈妈夸我真懂事,我乐得像吃了开心果似的,在这二天里,妹妹也不会吵闹。到了还小熊的时间了,我向妹妹要,可她却不肯,我只好让她再玩多一天,希望朋友不会介意。第二天,朋友亲自来我家向我要小熊,我只能把妹妹手中的小熊抢走,还给她之后,她马上就走了。然后,妹妹每天都吵着要那个小熊,妈妈又骂我说我没有带好妹妹,我只有试着再向邻居借小熊,但是,不管我怎么求她都借不到这个小熊了。

读了《弟子规》后,我后悔极了,我从中体会到借了别人的东西就要及时还,不然别人以后也不会相信你了,即使没及时也要提前向别人解释清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