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电压表教案

2025/07/28教案

此篇文章电压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电压表教案 篇1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认识电压表,掌握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三)[教学重点]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教学方法]

在实验中边讲边观察,并作简单的测试实验。

(五)[教具]

演示用电压表,表盘模型(自制)。

每小组一套的器材和仪表有:学生电压表,干电池(一节)、开关及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阐述:由上节课知道,导体两端有电压时,导体中才能形成电流。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用电流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值用什么仪表测出呢?用电压表。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大型演示用电压表,并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电压表。从表面上看,它的外形和电流表差不多,所以只能从表盘上的符号进行识别。电压表的'符号是

1.外形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其中一个接线柱是共用接线柱,标有“+”(或“-”),另两个接线柱标有“3”和“15”这是“-”(或“+”)。使用时每次只能用两个接线柱,若用“-”及“3”(或“-”及“3”)则量程为3V,若用“+”及“15”(或“-”及“15”)则量程为15V。使用时只能用正、负两个接线柱。

通常零刻度在刻度表的左边,指针指“0”是电压为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电路两端有电压,所指数字即为电压值。

2.表盘读法:两个量程。

(1)表盘读数需和接线柱所示量程相吻合。

(2)确认每大格和每小格的电压值。选用0~3V量程时,每大格为1V,每小格为0.1V。选用0~15V量程时,每大格为5V,每小格为0.5V。

读出图1表盘上的电压值。

(3)用表盘模型进行读数练习。

①教师选定量程,并移动指针于不同位置,学生读出电压值。

②教师给出电压值,让学生选择适当量程,并正确移动指针至正确位置。

3.使用规则

(1)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两端并联。因为电压表是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正负两个接线柱必须和这段电路两端相接,即跟被测导体并联。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

(3)选择适当量程。对被测电压进行估测或试触,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两个量程都能正确测出电压值,则应换接小量程,可使读数更精确)。

(三)巩固新课

1.用电压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当电池的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时,电压表可以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时电压表测出的是电池的电压。

按照教科书第79页图6-11电路测干电池的电压时,强调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量程先用0~15V,后改为0~3V。

2.完成教科书第78页练习1、2两题。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三、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为下节课分组实验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二、电压表

1.电压表:测量电压的仪表

2.表盘读法

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将教科书第77页图6-8画在黑板上)

电压表教案 篇2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会按照电压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压表,会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和试触,会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2、会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池组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压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三)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演示实验:教学电压表一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怎样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相同之处?

2、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见图①。

提问:

(1)这种接法行不行?测出的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在接线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量程的选择和试触。)

(3)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这个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压。

3、进行新课

介绍这堂课的实验目的和所研究的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

(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测干电池电压,研究干电池串联、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②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③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__。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④将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灯泡L1与L2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二、按图⑤,将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要求:

先在作业本上画出将电压表接入电路的三幅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做好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结论。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4、小结

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1)一个小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伏,要用几节干电池,怎样连接?

(2)在图⑥甲中,VA=6伏,VB=______,Vc=______,在乙图中,V1=2伏,V=6伏,V2=______。

(四)说明

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

1、严格要求学生按电压表使用规则进行实验操作。

2、培养能力,其中包括:按要求画电路图,自己设计记录表格,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电压表教案 篇3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认识电压表,掌握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三)[教学重点]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教学方法]

在实验中边讲边观察,并作简单的测试实验。

(五)[教具]

演示用电压表,表盘模型(自制)。

每小组一套的器材和仪表有:学生电压表,干电池(一节)、开关及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阐述:由上节课知道,导体两端有电压时,导体中才能形成电流。导体中的电流强度用电流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值用什么仪表测出呢?用电压表。

(二)新课教学

教师出示大型演示用电压表,并让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电压表。从表面上看,它的外形和电流表差不多,所以只能从表盘上的符号进行识别。电压表的符号是

1.外形结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其中一个接线柱是共用接线柱,标有“+”(或“-”),另两个接线柱标有“3”和“15”这是“-”(或“+”)。使用时每次只能用两个接线柱,若用“-”及“3”(或“-”及“3”)则量程为3V,若用“+”及“15”(或“-”及“15”)则量程为15V。使用时只能用正、负两个接线柱。

通常零刻度在刻度表的左边,指针指“0”是电压为零,指针向右偏转说明电路两端有电压,所指数字即为电压值。

2.表盘读法:两个量程。

(1)表盘读数需和接线柱所示量程相吻合。

(2)确认每大格和每小格的电压值。选用0~3V量程时,每大格为1V,每小格为0.1V。选用0~15V量程时,每大格为5V,每小格为0.5V。

读出图1表盘上的电压值。

(3)用表盘模型进行读数练习。

①教师选定量程,并移动指针于不同位置,学生读出电压值。

②教师给出电压值,让学生选择适当量程,并正确移动指针至正确位置。

3.使用规则

(1)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电路两端并联。因为电压表是测量某段电路两端电压,所以电压表正负两个接线柱必须和这段电路两端相接,即跟被测导体并联。

(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压表。

(3)选择适当量程。对被测电压进行估测或试触,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若两个量程都能正确测出电压值,则应换接小量程,可使读数更精确)。

(三)巩固新课

1.用电压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当电池的电压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时,电压表可以直接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这时电压表测出的是电池的电压。

按照教科书第79页图6-11电路测干电池的电压时,强调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量程先用0~15V,后改为0~3V。

2.完成教科书第78页练习1、2两题。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三、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为下节课分组实验作准备。

(七)[板书设计]

二、电压表

1.电压表:测量电压的仪表

2.表盘读法

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将教科书第77页图6-8画在黑板上)

电压表教案 篇4

实验: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二

教学目的

1.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

(2)欧姆定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

本节课将通过分组实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

(板书)三、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实验原理

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实验电路。

问:(1)采用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2.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方便地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学生分组实验的注意事项:

(1)为便于实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实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实验,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察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实验。

(4)其它注意事项同往常一样。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检查。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请几个实验组的同学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讨论:

(1)观察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

(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了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巩固知识

1.有的同学根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

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课本习题。

3.预习:串联电路电流的关系和电压的关系分别是什么?

【评析】

这个实验教案是完整的,可行的,行文和讲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伏安法测电阻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以后的应用也比较多,因此要进一步强调这个实验的重要性和用这个方法测电阻的实用性。

2.要通过这个实验进一步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3.实验中要向学生说明自己联好电路后一定要经过教师检查方可按下电键实验。

4.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电阻值不随U,I变的物理实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等同理解,要强调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不要犯电阻的大小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的错误。

电压表教案 篇5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1.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2.能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

(三)教具

教学电压表一只,小灯泡两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学生电压表每两人一只。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2)你怎样知道一只电表是电流表,在使用电流表前,要观察了解哪些内容?

2.引入新课

这堂课我们来学习测量电压的仪器。它叫电压表。

(出示几种电压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方面,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将采取跟电流表对比的方法,来学电压表。

3.进行新课

出示几块电表,其中有电流表、电压表,请一位学生上来挑出哪些是电压表,然后提问。

你怎么知道这些电表是电压表?(看表盘上标的安母V)

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是电压表。电压表的种类也很多,有教学用电压表和学生用电压表,从测量范围来看,有伏特表、毫伏表、微伏表(介绍它们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板书:<一、电压表

1.测量电压大小的仪表,叫电压表。

2.常用的电压表是伏特表。>

提问:通过观察教学电压表,你可以知道哪些有关内容?

(要求知道:量程;最小刻度值;零刻线的位置。)

利用投影幻灯或做演示实验,练习电压表读数。读数之前,先复习在电流表读数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的(要求:先说出电压表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最后从指针位置说出电压表的示数)。

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学生用电压表,并用投影幻灯片配合,请同学回答学生用电压表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要求:在学习学生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推理,学生能回答出下列几点:

量程:它有两个量程。若用“+”(或“-”)和“3”两个接线柱,量程是3伏。若用“+”(或“-”)和“15”两个接线柱,量程是15伏。

最小刻度值:量程是3伏时,要看下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要看上面的刻线,最小刻度值是0.5伏。

零刻线的位置。)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学生用电压表的读数(要求:读数过程要有序,先说出所用量程,再认出最小刻度值,最后说出指针表示的是多少伏)。

板书<二、电压表的示数

1.使用前,先要观察电压表。

2.电压表读数方法同电流表。

3.学生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量程是3伏时,最刻度值是0.1伏。量程是15伏时,最小刻度值是0.5伏。>

在复习电流表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边演示,边讲授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并且对比它跟电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三、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利用幻灯,将一只灯泡、开关、电源和电压表的模拟元件放在投影幻灯的平台上,用粗线代表导线,边讲边接电路)。

2.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提问:电压表的接线柱旁边刻有“+”、“-”号,为什么这样做?若接线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用电压表中的接线柱怎样使用?)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提问: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事先不能估测出被测电压的大小,怎么进行测量?学生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大、小量程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选用量程的方法与电流表相同。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练习:先画出电路图,再在电学示教板上接入电压表(全体同学都画出电路图,请一位同学在示教板上接线)。

(1)把一个灯泡接入电源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2)在两个灯泡L1、L2串联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出小灯炮L1两端的电压,画出电路图,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

辅导学生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3)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并在电压表两端标出它的“+”、“-”符号。

4.小结

利用表格的方法对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异同。

表格如下:

(也可由学生课下归纳,作好小结。)

(四)说明

1.电压表是在学习了电流表之后讲授的,这两个电表的不同点明显,相同点也清楚。因此,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是有好处的。

2.这堂课的难点是怎样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求教师做好示范,还要学生多练才行。

电压表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表示符号;

2、掌握电压表的量程、刻度方法、连接方法及调“零”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仪器、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为两部分:一是电压表的读数,二是电压表的使用.这些知识均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因此必须利用实物或挂图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重视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材介绍了四种外形不同的电压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形状各不相同、测量范围各不相同,然后要向学生说明我们物理实验室用的电压表示要求熟练掌握的.

在实际测量电压中,要选用电压表的量程.选用电压表量程时,首先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对于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要分清它们对应的刻度线所表示的电压值.这一点是学生容易错的,要通过反复练习是学生掌握.

电压表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首先是根据实际需要量程正确地接入电路,其次是根据选用的量程正确记录测量数据.这部分内容教学,教师要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反复练习.

教法建议

1.首先要从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在学生需求状态下引入课题.例如:你家中的用电器,如收音机、电子钟、电风扇等,它们的工作电压各不相同.你知道它们的电压是怎样得到的吗?用什么仪表?怎样测量?

2.接下来介绍教材图6-5、6-7形状不同、量程不同的各式电压表.(可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3.着重介绍物理实验室现有的学生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和读数.对于选用的电压表的量程,要知道刻度盘上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着重练习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读数.

读数是一件认真细心做的事.要仿照教材上图6-6的电压表表头,做一个较大的刻度盘供学生练读.

在学生已使用过电流表的基础上,可以介绍电压表调零知识.当指针在电路未接通时不指在零位置,需用螺丝到调节中间旋钮,直至调到指针指在零位置为止.若无法调到零位置时,读数要计入这个差值.

4.电压表的使用,可以按课文顺序,对每一条使用电压表的规则,先画图说明,接着进行操作演示,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准备演示实验时,要注意如下两方面:

(1)增大观察对象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如用大型电表,利用幻灯放大,布线分开适当距离等,利用活动指针练习读数.

(2)提高仪器放置的位置,尽可能使每给学生都能看到.

建议自制一些试教板,将部件安放在试教板上,竖直地挂起来,边讲边操作.

最后将电压表的使用根电流表的使用进行对比,做出小结.它们的共同点是:①都要选择量程;②都要在弄清最小刻度值后再度数;③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它们的不同点是,:①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②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的两个极上,而电压表在被测量范围内,可以这样连接.

使用多个量程的电压表测量电压时,如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用哪个量程试触,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课深化使用电压表的知识.试触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对电压表的试触做一次示范.告诉学生,试触时宜用单根导线从侧面试触,这样可在看到指针偏转超出最大刻度时立即移开导线.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的使用包括电压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连接.在电压表连接时,首先要选择量程,其次是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本节的难点是根据电压表不同的量程去读数.应当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掌握.

教学过程分析

1.通过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加深对电压表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前面学完电流表使用的基础上,学习电压表有类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提出测电压的必要,其次指出测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在介绍了电压表之后,要把电压表与学过的电流表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是每两个学生位一组,课桌上摆放一块电流表和一块电压表,看一看表头的标记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标度有什么区别?表盘的接线柱标记有什么区别?

2.介绍与量程对应的表头读数.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前,要先估计被测电压值,再确定量程.确定量程后,介绍读数方法.

照上图做表头试教板,移动指针练习读数.

3.教师示范连接电压表,侧小灯泡两端电压.

在连接教材图6-8电路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教材中的三条).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练习连接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在实验室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电压表的种类、原理、构造.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

【活动方式】

制订分类课题:1种类2原理3构造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

1查阅有关文档资料

2浏览网上有关站点

3小组讨论、交流

物理教案-电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