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

2025/07/29心得

此篇文章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 篇1

“走出去,就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者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今天,我又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智慧教学与教师发展教研培训》活动,聆听了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精彩的说课、优质的公开课以及教研员们专业的点评,感觉受益匪浅。

短短一天时间,我们观摩了四节不同级段的语文课,并分别进行了说课和评课。在我看来,教师们的精心设计,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师演绎出了不同的风采,但又同样的精彩。这几节课,各位教师展现出来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以及对教材层次上的把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怎样把各位教师的优点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特色,更高效,是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课堂教学本身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课后,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令人印象深刻,犹如一缕清风,让人茅塞顿开,同时又让我深思。对于这几节课,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阅读时间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的总体目标第七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几节中高年的语文课,课堂上留给学生的读书时间太少了,比如《黄果树瀑布》这节课中,教师在重点段落的教学中进行了18分钟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侃侃而谈,留给孩子们的读书时间却寥寥无几。大家都知道,“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最大限度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快速读、分角色读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二、重难点未突破

还拿《黄果树瀑布》为例,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板块设计的很合理,首先是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接着汇报展示,最后教师稍作总结。此时,教师没有进行内容更进一步的提升,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没有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甚至要更深层次的挖掘教材,让内容更进一步的提升。旁观者清吧,回头想想,这些问题在平时自己的教学中也是存在着的,甚至更多。通过这次听课,我将把优点继续发扬,改正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呈现更精彩的课堂。

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 篇2

4月1日我们在抚宁县榆关镇幼儿园进行了培训活动并学习了《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内容,此次的培训使我的感受很深。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这不仅仅是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理念、方法与手段以及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系,在综合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培训中,《幼儿园教学》的理论培训部分使我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新的指标包含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了以幼儿能力的发展为核心的`良好学习素质的培养;其次,在师生关系上,提倡的是一种平等民主、互助合作关系,教师已从权威转变为顾问,从演员转变为导演的角色。新的指标最根本的特点是以学论教,从活动中幼儿的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从幼儿方面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仅体现在幼儿状态上,也体现在幼儿整个的学习过程之中,体现在幼儿参与、交往、思维状态之中。

在理论联系实际部分,听了崔杰老师的活动课《梅花》,然后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说课与研讨,在听课过程中感觉崔杰老师的活动中有许多的闪光点,如注重细节与课件的运用,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研讨中我们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进行争论,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大家在评价及研讨时进行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在此次活动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多,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此类的学习。

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 篇3

4月22日当天,我们德江县学员4人一同赴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学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新时代下教师需要发展,教育需要不断输入新的血液,这样的教师和教育才能融合,所以说教师的任务是艰巨的,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一、所见

一走进教师发展中心,就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学习气息,在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也倍感骄傲着,从今天开始我是其中的一员。从教师发展中心设施的摆设到地上的一草一木,墙上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出她们工作的精细和面面俱到。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习环境和阅读空间,让我感受到培训活动的多样性。走进培训大厅映入眼帘的是阅读的世界,多种多样的图书是我们这些培训学员渴望的,在这样优质的中心学习,可想而知我们是多么的快乐与自在,培训学员们是多么的幸福。各层楼的设计很合理,分布有序,每一个角落布置都很有苏州的文化底蕴体现。

二、所听

参观了校园文化建设后,我们开始了《铜仁市中小学名师苏州学习培训》会,苏州市教育局人事与师资处唐晓明处长向我们讲述了苏州的历史到苏州的教育发展,再到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是付出了巨大的物力和精力,看着苏州的点滴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之快,心里感到有点骄傲和激动,同时唐处长还分别介绍了教师发展中心的目的和初衷,从他的言语中,让我感受到了他对铜仁名师这个培训投入了感情和热情。其次,朱晓芳特级教师给我们培训了《教师的发展》,让我们要做一个带有智慧和思想的名师,去带动和影响铜仁的教学发展和走向。沈雪春教授谈了《名师发展之路》,通过沈教授的讲课,让我知道名师的任务是要扩展名师发展空间、构建教师成长平台、开展课堂教学示范、主持教学科研项目。蔡明教授的通式教育就是通识教育,教育本一家,各有有趣点,能相互的融合。张必华教授的'无痕教育告诉了我们学员无痕教育教学的意义在于一种“进”与“退”的智慧,如行云流水的从容节奏和交融般的境界。

三、所思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看到了铜仁同苏州的差距之大,他们教育的理念坚定而自信,而且独居特色,非常符合苏州文化的底蕴。但是我们也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虽然我们条件有限,而且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但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一样,保持着一颗爱生如子的爱心、敢拼敢想的进取心、责任心和勇于创新意识,坚定做好名师发展的新路径的决心。

最后,非常感谢铜仁市教育局给我的这次难得可贵的培训学习机会,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名师工作室的教育发展之路,不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而且让我对名师工作室的教育发展前景大为看好,期待更进一步的与教授和名师共同培训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取其他人之精华,去其自身之糟粕,在教授和名师的带领下,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 篇4

终于轮到我参加第五期的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了,时间是8月21日到24日四天,地点在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的9号楼报告厅。

8月21日,浙江省特级教师、玉环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所长郑青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天的讲座,上午是为促成概念的转化而教,下午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教;22日上海格致中学艺不精庄起黎老师为我们做了关于高端教师、成长之路的讲座;23日上午由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建平中学西校首席教师,上海浦东新区名师培养、教育科研等领域专家黄劲松为我们做了名课锤炼与名师成长、对有效教学的断想,下午由嘉兴南湖区教研室副主任、科学教研员魏林明老师为我做了教科研论文写作漫谈;最后一天由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陈志伟为我们做了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四天下来,让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受益匪浅。

上午8:30,郑青岳老师准时来到了讲台旁,他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位学员心中都有种敬仰之情。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每位学员都深受感动。班主任老师在门口迎接并与郑老师握了握手,对郑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大家热烈鼓掌。郑老师给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开始讲座。

全场静寂,没有杂声,有的只有专注的眼神,沙沙地记笔记的声音。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知识获取的重要手段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科学实验探究是授人于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每年学业考试必考,但是,作为一线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误区,而郑老师这次的讲座就像是场及时雨,给了科学教学工作者以滋润。

郑老师主要从科学探究的过程来进行论述。科学探究可分为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六部分,郑老师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题,逐一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讲解各部分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在讲座期间,学员们与郑老师进行了互动,会场气氛相当热烈。最后,郑老师归纳了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关于实验探究题中学生扣分的存在的问题,希望我们在教学中能加以注意。讲座结束,让我们学员还久久地回味在郑老师的`金玉良言中。

让我最为深受影响的是陈教授的讲座,陈教授从西方的教学到中式的教学相比较,提出了很多我们教学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不只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终身受用,为什么全世界的学生都能在论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水平而我们的却不能呢?奥赛风光无限、诺黯然失色,起跑总是领先,终点总是落后,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他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本质、科学事业本质三方面进行了陈述,让大家听得忘记了上厕所,沉浸其中。

总之,郑老师、庄老师、魏老师还有陈教授的讲座,将铭记在我们每一名学员的心中。我们期待着接下来的学习。

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 篇5

20xx年的暑期是格外的炎热,实验初中,由于热岛效应,那里是更加的酷热难耐;然而,在此参加20xx年暑期STEM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班的五十名理化生教师却对炎热浑然不觉,因为他们完全被来自英国的两名教育专家Ghris Haines和Samir Moezzi的实践性教学深深吸引,陶醉其中。

小小圆盒里,一张试纸、两根电极、三滴盐液,就能在很短时间内把多个精彩的化学变化过程呈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性价比高。普通铁架台、木夹、叠板纸再加上用ev3软件编制20多行程序,就能把钢球下落25cm的时间精确到毫秒级,叹为观止。牙签高塔的比赛,让培训室里既有紧张的思考和操作,也充满了欢声笑语。风趣、淳朴的英文原味讲授和专业同声传译传递给我们的是两位外国专家独具匠心的`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利用有效的情景、收放有度的策略。课上,学员们认真聆听,亲自实验观察。课余,师生间热忱交流,商榷操作细节。怎样创新探究设问,怎样确保实验安全,怎样提高观测精度……理化生教学之美呵,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也这样带领我们的学生领略到她的曼妙?

培训的几天,两位国外专家每天都忙碌于实验器材的置备,在意于实验教学的优化,感受着实验成功的喜悦。冒着酷暑为我们讲学、讲解,是那么专业、敬业。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一种作为科学老师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这种责任和敬业、细致和创新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每一位参训教师。

感谢组织方为我们创造了这个良好平台,为我们的发展引入了新的领域。在代表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美女班主任吴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收获多多,相信这几天的学习,我们一定会带到工作中,在全市科学实验老师中括起一阵“STEM风、创新风”。

五天的培训,让我对STEM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是一种理念、一种学习、一种协作、一种体验、一种提升。

(2)我们设计的教学或相关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兴趣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形成学为所用,学无止境的学习观。

(3)STEM活动,它是一种平台,是学科与学科、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学科与生活的高度结合,是学习个体与个体之间高度协作的过程,是学习中发现新知、学用互检、学用互补的过程,它更是一种学中做、做中学,快乐与学习并进的过程,真正意义上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