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大班教案
此篇文章《正方体》大班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正方体》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正方体》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六个正方形的面等基本特征。
2、能观察发现正方体和正方形的不同特征。
3、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生活中正方体的物体。
2、物质准备:
教具:数字魔方(一个大正方体纸盒,每一面上有一个数字,分别是1—6)。
学具:《幼儿用书》P15-1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刀、胶棒或糨糊,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的宝贝。
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自从和大老虎又和好以后,它意外地得了一个宝贝,两个好朋友可喜欢这个宝贝啦!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2、初步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将其余面用布盖起来)这个宝贝是什么形状?
(2)将整个正方体全部展示在幼儿面前,再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告诉幼儿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3)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戏:抛盒子。
师幼共同商定游戏玩法:先抛扔这个正方体的大魔方,当魔方停下来,看上面的数字,数字是几,幼儿就拍几次手。
师幼共同游戏几遍。
4、制作正方体。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幼儿数一数,它是由几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师幼共同观察展开图,讨论制作正方体的具体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
5、游戏:抛数字魔方。
(1)幼儿两两结对,商量谁先掷盒子,进行抛盒子的游戏。
(2)抛出盒子后,幼儿根据盒子上面的数字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进行跨步游戏、比大小游戏等。
《正方体》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正方体》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方体》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方体》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平面图形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泡沫垫若干、骰子(正方体)、餐巾纸盒(长方体)、杯子(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辨认正方体
出示实物(骰子、餐巾纸盒、杯子),请幼儿从中找出正方体的物品。
二、通过个别制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泡沫垫,请幼儿每人做一个正方体。
2、分享:用了几块垫子。
3、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体,过程中深入了解正方体的属性特征
1、请幼儿两人合作拼正方体,要求:把正方体变得更大一点。
2、根据幼儿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未能成功),教师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体,边提问边演示:
---正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大小怎样?都是什么形状?
小结:正方体是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
---观察幼儿的正方体,说说为什么不像?六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怎么办?
---请幼儿继续将正方体完成。
第二种情况(基本成功),教师出示完整的`正方体,提问:
----和原先的正方体比较,是否变大了?怎么把它变大的?用几块垫子拼成一个正方形?
----每一面都一样大吗?看不见的下面用了几块垫子?
活动延伸:
1、如果给你更多的垫子,能不能做一个更大的正方体?你会怎么做?
2、一个面,可能需要用几块垫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形体的认识不是仅仅依靠感知过程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活动,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建构起关于形体更准确的认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也提供了幼儿熟悉的材料在进行活动,那么,老师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参考一下抛问一起来交流哦!
抛问: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几何形体学习的?
2、在合作游戏中,如何兼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正方体》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正方体的快乐。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