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2025/07/31教案

此篇文章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篇1

《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导入部分先听写词语,一是为了检测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效果,二是为了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接着开门见山,用图片及声音创设课文情境,和学生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第一步,感悟丹顶鹤“外形美丽”的特点,先是引导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看到的丹顶鹤,感知丹顶鹤全身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和头顶的不同颜色。接着,试着给补充习题上没有颜色的丹顶鹤图上颜色,发现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对照文本说清“哪一出颜色画得好?哪一处有问题?”然后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感受丹顶鹤外形的美丽。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第二步,感悟丹顶鹤“逗人喜爱”的特点。先是自由朗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写丹顶鹤高雅姿态的相对最难的一句话“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学生第一课时已通过看图初步理解了这句中难理解的词,所以第二课时重在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积累并拓展语言。让学生学一学丹顶鹤两个动作,发现最美丽的展示后理解“高雅”,带着动作读句子。展示丹顶鹤各种姿态,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进一步感受丹顶鹤的逗人喜爱。结合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回忆动画片中看到过的形象,理解“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到正是因为丹顶鹤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姿态高雅,传说它是神仙的旅伴,所以开头说“丹顶鹤很逗人喜爱。”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第三步,感悟丹顶鹤的“无忧无虑”。先交流“第二故乡”的意思,介绍丹顶鹤的两个故乡,再展示丹顶鹤在第二故乡生活的情景,借助说话练习规范学生语言。最后思考“丹顶鹤为什么在第二故乡生活的这么幸福”?

拓展延伸部分先介绍丹顶鹤家族的现状,再欣赏《丹顶鹤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情感。最后积累美文《仙鹤》。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给丹顶鹤涂色和带着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比较感兴趣,但在思考“丹顶鹤为什么在第二故乡生活的这么幸福”时,思维的面太窄,只说到“黄海之滨的人们为它们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们不伤害它们”之类的。如果在教学前能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做好铺垫,也许就能拓宽学生表达的面了。如介绍丹顶鹤生存的环境、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干旱化趋势、水域面积缩小严重、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偷猎等等。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篇2

1、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如:丹顶鹤到底美在哪里,在课文中找一找看到美的地方就划出来,多读读。

2、鼓励学生说出美。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丹顶鹤的美?把你画的句子说出来?

3、激发学生读出美。为了激发学生读出丹顶鹤的美,抓住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品析和体会,如“洁白”、“鲜红鲜红”、“引吭高歌”、“展翅飞翔”、“高雅”、“优美”等等,读好了重点词语后再让学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读,层层递进.并且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对读、师生对读等,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4、带领学生感受美。美的画面带给孩子美的享受。大屏幕展现一幅幅洁白无瑕的丹顶鹤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来。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顶鹤的`美。在学了丹顶鹤的颜色美之后,又带领学生体会了丹顶鹤的姿态美及形体美。在学习”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时,老师又出示了两副图,让学生感受到了丹顶鹤的高雅美。最后又在“答疑解惑”环节,通过讲述丹顶鹤和神仙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了丹顶鹤的传说美。

当然,这堂课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1、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不灵活,缺乏简练、精确的语言。

2、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节课的训练点自己感觉还不够,以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精讲精练。

3、在听取其他授课教师的课堂展示后,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急需加强,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自己像经过一次洗礼,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收获。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篇3

“读好书,写好字,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是本次兴化市小学低年级阅读和写字研讨会的主题。指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就成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题中的“美”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丹顶鹤的美,在读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并在学的过程中积累美的词句。课堂上我以一幅丹顶鹤的`图贯穿始终,指导图文结合来读好课文。

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课堂教学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词语的含义,而是通过换词理解,朗读比较,看图做动作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如在教学“丹”时,我让学生从刚读过的句子中找一个词来说一说它的意思,学生刚开始不太明白,我又提示他们是“一种颜色,一种很美的颜色”时,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是“鲜红鲜红”,这样,“丹”一定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一重点。在课堂上,我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学习生字。在教学三个生字“显、却、所”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了解字的间架结构,再范写,指导学生不但要把字写正确,还要把字写得好看。“却”和“所”的最后一笔都是长长的悬针竖,我联系丹顶鹤长长的腿,告诉学生这竖就像仙鹤的腿一样,要写得长长的才好看。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了解学汉字写汉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从而喜欢学习汉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学生的作业中,我看到大部分学生都注意到了这长长的“仙鹤腿”。

在课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有些细节处理过粗,自己的语言缺乏感染力,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地完善自己。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篇4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丹顶鹤的形美、课文的插图也很美,整篇课文充斥着各样的美,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美”字展开丹顶鹤的颜色美、姿态美、传说美和故事美。

教学的第一环节是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给丹顶鹤涂色。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在学习中去发现、体会丹顶鹤的颜色美。当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时,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不仅跃然纸上,更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

教学第二环节是感悟丹顶鹤的姿态美。我安排了一组图片来表现丹顶鹤的姿态美。并通过动作来表现,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加深对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理解。

教学第三环节是了解丹顶鹤美丽的传说。借助学生熟悉的太乙真人驾鹤,在学生心中树立直观的形象。在一系列感悟后组织学生也给丹顶鹤起个美丽的名字。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篇5

课文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顿生喜爱之心。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第一环节我铺设美丽的画面,在导入课文第一段时设置一幅群鹤飞翔图,首先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引发他们想了解丹顶鹤的兴趣;第二自然段找出写丹顶鹤美丽的句子;第三段内容及资料都设计了天空的背景,不断激起学生的'新奇感;第四段中出示丹顶鹤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丹顶鹤的颜色美?让学生合作交流,圈圈画画。又如在教学第三节时,在朗读后让学生边读边想:哪些词语使你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通过交流,理清了这一重点段的层次,给接下来的背诵作好了铺垫。同时也通过动作来感受丹顶鹤的形体美和姿态美。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加深对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理解。

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产生对丹顶鹤的喜爱和保护之情。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所要传达给人的感受有了比较深刻的体悟。

最后,根据课文内容给纸上的丹顶鹤涂上颜色,加深了对丹顶鹤颜色美的印象。

整节课我注重朗读和感悟。组织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读的效果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我想:在今后的课堂管理中我还应多下工夫,争取把课上好,学生能学好。

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反思 篇6

看了自己上课的录像,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尤其是教学设计、教学语言、肢体语言等细节问题,略显青涩,不够成熟、稳重,具体表现在这几处地方。

1、上课体态语最大的问题就是小动作过多,一会儿拿书,一会儿拿教鞭,一会儿走过来,一会儿走过去……显得非常忙乱。这些无意义的走动和小动作影响学生更专心更投入学习。应该要求自己对每个教学环节和对学生的要求烂熟于心。

2、从教学第四自然段开始的教学环节有些仓促,补充阅读的故事也没来得及读给学生听,这就显示出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地方浪费了时间:

(1)第一自然段可以放在第一教时,这样就把第二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理解体会丹顶鹤的美丽上,然后通过巧妙过渡教育学生爱护丹顶鹤、保护他们生存的环境。

(2)复习旧知时,齐读的环节也浪费了过多时间。

3、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这一环节,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准确地给丹顶鹤的脖子翅膀边儿涂色,看图介绍丹顶鹤的外形,学生也不能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说一说。我认为还是前面的教学不够到位,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充分朗读感悟。这样的指名读和齐读有“为读而读”的嫌疑。如果能结合图片顺势用手指出“脖子和翅膀边儿”的准确位置,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感悟,待读透之后再进行巩固练习,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