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08/01读后感

此篇文章西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利用这个暑假,我将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重读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这次,我又读到了很多。

《西游记》写的是五位天神各因犯错而去西天取经、将功补过的故事。途中,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并耗时14年。

这本书不只是单纯的故事。作者吴承恩写下它,是为了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吴承恩也是经历了坎坷才得以写下此书。

此书有五位主要人物。读完了书,我当然对他们各有见解:唐僧(唐三藏):在西天取经一路上,有多个国家的国王为了以示他们除魔有功,纷纷赠予他们金银珠宝,可唐僧一概不收。由此可见,唐僧一点都不贪财。途中,还有几人(、妖)想和唐僧结亲,唐僧也不曾动情。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太多的妖魔想吃唐僧肉,说他是十世修来的好人。孙悟空(孙行者):他不仅神通广大,而且足智多谋。途中,他用计救过唐僧多次。可他又有些急躁,途中也曾伤过平民。猪悟能(猪八戒):为人好吃,不过一路勤勤恳恳地挑担有功。但是他常常喜欢放弃,多次提到“罢了,我们把东西分分,各自回家去吧。”这类话。 猪八戒还贪恋女色,曾被神仙所耍。沙悟净(沙和尚):他一路上负责保护唐僧,但却因功力不够常常被抓。不过他考虑事情比老猪周到,所以孙悟空更信任他。小龙(白龙马):一路上任劳任怨,驮着唐僧。

人不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应向好处学习:不贪财、不好色、不好吃懒做,不急躁、不放弃、不粗心大意!

《西游记》一书,书中降妖除魔的故事惊心动魄,偶尔也带有一些幽默,我十分喜欢。从书中,我们能学到得太多:不乱生气、干这件事情之前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并要把事情看透彻了。不乱下决心,要说到做到,不能半途而废……

读好书就要读透彻,要精读,一本好书值得读细细品味。《西游记》就是如此。这样,你就能学到更深奥的人生哲理!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一本宏壮的神魔小说,惊险中总能读出些乐趣,惊愕中又总能读出些浪漫,每次读完,总能从字里行间找出些收获。

小说以唐僧西天取经的真实事件改编,不但加入了大量的神魔鬼怪,又增添了大量的困难挫折,令人看了不大呼过瘾,拍案叫绝。这些加入,既使这一平平的故事显得生动有趣,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一位取经僧人,带着齐天大圣,天篷元帅,卷帘大将,西海龙王三太子,经历整整八十一难,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困难挫折,四人勇往真前,不畏险阻,终于取得真经。多么奇特的想象,情节、人物、思想,无不诠释了这是一部多么壮丽的小说,多么沁人心脾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真假美猴王这一回。这一回真是全然地表现出了孙悟空由猴性的急躁成长为人性的沉着的成长心路。拿前面的三打百骨精一事来对照吧,他在那时被唐僧误解后,气急败坏,甩手走人。而在真假美猴王一回中,在遭误解时,他请来各个天神来辨明真身,真相大白后第一时间请观音向唐僧澄清。做事之老练、沉稳,令人不得不承认他的成长。我们在生活中又何常没有过误解,在被误解后,又怎么没有气急败坏过。孙悟空的成长,又怎么不该我们学习。

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不管是什么情节,都表现出了孙悟空逐渐走神性的成长心路。不仅是孙悟空,几乎所有人都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八戒的勇敢、沙僧的坚定、唐僧的.善良,各路天神的神通广大,就连那些被降服的妖怪,也有着知错就改,敢于承担的性格,就连那平平无奇的给唐僧师徒收拾房间的人,也有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一个个人物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整整八十一难,不畏艰难,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从未有所后退。这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不管是什么,只要我们努力坚持,不畏险阻,就一定能看见希望与胜利的光辉。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一本书,我每个假期都读,让我爱不释手。我被文中曲折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特别是唐僧师徒四人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的作者吴承恩为我们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三个徒弟历尽艰难险阻,斩妖除魔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正是他们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才使我费寝忘食地把这本书读了个透切。

《西游记》向我们讲述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一心向佛、胆小怕事、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火眼金睛、敢做敢当,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好吃懒做,但又不缺善心。沙僧心地善良、老实本分、踏实能干。这四个人物形象鲜明,各有特点,性格也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正是他的精妙的地方,这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孙悟空了,因为他神通广大,胆大细心,技艺高超,一路上为保护唐僧惩妖除魔,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成为了我心目中的大英雄,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另外,我还发现在孙悟空的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不服师傅管教。不过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他们师徒四人的这种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像他们学习。在这本书中,我最不喜欢唐僧,因为他不懂人情世故,任性,不相信大徒弟孙悟空的判断,不过,他始终以慈悲为怀,很有仁慈之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最终经历了千心万苦,和徒弟们取得了真经。

读过《西游记》后,使我受益匪浅。他还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事,就必须要让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取真经一样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勇于动脑、动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博大精深,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书中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几乎每个人都读过这本书。这个假期我重读《西游记》,则领悟到“什么样的团队才能取得真经”这个道理。一个好团队想克服困难取得成功,需要具备性格互补、有共同的目标及团队的核心、团员的.相互信任四个条件。

在《西游记》中,四个人性格迥异,却又能进行互补,从而相互扶持,最终顺利取得了真经。例如,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因打死妖怪被唐僧驱逐回花果山,按他刚强和不服管教的性格不会回到取经路上了。这时候就需要油腔滑调的猪八戒劝说他回来,甚至是靠撒谎把孙悟空劝了回来,不然后面说不定唐僧早就被黄袍怪吃掉了。再比如,猪八戒好吃懒做,在金银角一难中猪八戒在巡山时打盹,就需要勤劳的孙悟空来监视他。

《西游记》里,四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取得真经。如果有人动心放弃,整个团队立马会土崩瓦解,四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猪八戒就常嚷着要解散、分行李,多亏孙悟空还惦念着跟师傅取经,团队才没有解散。而团队的核心毫无疑问是唐僧——三个徒弟的师傅,也是“团魂”。唐僧代表着团队的目标,就是要取得真经,这支撑着他不被任何妖怪迷惑,甚至是想跟他结婚的女儿国国王。更重要的是三个徒弟都是被唐僧救的,与他有师徒之情,唐僧才是团队的主角。要是唐僧动了别的心思,三个徒弟没了支柱,也会各回各家。

师徒四人的互相信任也十分重要。如果四人各怀鬼胎,互不信任,也早就散了。比如火焰山一难,悟空独自去借扇。假如猪八戒觉得他已经被妖怪抓走了,团队里没有了最担当的大师兄,自然也会跑掉了。

《西游记》想象瑰奇,寓意丰富,里面也塑造了一个最标准的好团队。虽然现实可能不会如此,但越接近,团队也就越完美了。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有很多个回合,但是看到里面“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借芭蕉扇”等等片段的时候,我看的十分紧张,完全被生动的故事情节。

形象的人物描写所吸引,看的.我一会大笑,一会生气,有时候真想自己就变成孙悟空去说服那个糊涂的师傅,所以不一会就看完了全书。看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无论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在学习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想办法去克服它。

就像有一段“三借芭蕉扇”中的唐僧师徒要过熊熊的火焰山时,山上的火太大了,根本无法走过去,于是,孙悟空勇敢地去问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虽然每一次都被无情地扇走,但是悟空他永不放弃,连续三次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借到了芭蕉扇,才让师徒四人平安地走过了火焰山。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做数学动脑筋题目的时候,我做了2次都没有做出来,我心想:还是别做了,明天实在不行去问问同学吧!正当我闪现这个念头的时候,突然眼前出现了《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很多故事情节,嘴里小声说着“不能放弃。”于是我又连续做了两遍,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并不是那么难。

我喜欢《西游记》这本书,因为它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努力,要专心,不能选择放弃,要有勇于克服的精神,也希望很多同学都能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