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
此篇文章长津湖观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长津湖观后感 篇1
寒假,我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钢七连”在极寒中的水门桥,勇往直前,奋死杀敌,阻挡美国王牌部队——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撤退的惨烈故事。
影片近3个小时,其中战士们用生命保卫队友的例子不在少数。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我的心紧紧揪在一起,眼泪也在眼眶中不断打转。
影片中的余从戎为了保护队友,独自在山顶吸引敌方飞机,被敌军活活烧死;为完成炸桥任务,平河带着炸药包冲到坦克底部,被坦克反复碾压,最终伍千里不得不开枪引燃炸药包,将坦克与桥一同炸毁,而伍千里则扛着炮弹冲向敌方阵营,被敌军包围,他用最后的`一丝力气引燃炮弹,完成了炸桥任务。
当看到伍万里打完胜仗,独自一人站在七连区向上级报告:“七连一共一百五十人,实到一人”时,我情感破防了,眼泪如潮水般从脸颊流了下去。一个原来有整整一百五十人的七连呀,除了伍万里,竟然全部壮烈牺牲了。
这时,我脑中浮现出了这样一段话:“七连就是个人,就站在这,它比那房子还高,比那树还高,伤痕累累,它从来不倒,所以它是钢,钢铁的意志钢铁汉。”确实,电影中的七连,不正是如此吗?
革命烈士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倍加珍惜!在没有战争的年代,我们不忘历史,砥砺前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继续努力奋斗,让幸福的火种一代代传递下去。
不忘前事,吾辈当自强!
长津湖观后感 篇2
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的是上甘岭战役,而最惨烈的是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是一个人工湖,最高海拔约1500米。1950年11月25日,28师、29师、30师,隐蔽在长津湖四周,而包围圈内的是号称“北极熊”的第七装甲师。到了11月27日,志愿军发起总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后,有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军歼灭了一个团,坏消息是我军损失了一个师。美军想取得胜利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水门桥。我军一次次的把桥炸断,美军一次次的把桥修好,最终美军还是过去了。美军过去后,行走了几分钟后,一个美军抬起头来,吓了一跳,原来是中国军队一团的人对着他。他转身就要走,却发现他们不能动了,原来是冻住了,他们的姿势还是待发射的,美军的指挥官向他们敬礼,表示对中国军人的敬意。
战后,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说,长津湖之战就是钢铁军队和钢铁之人的'战争。在美国士兵的日记中写道,中国的冲锋号是亚洲的女巫,当它吹响时,它的声音像幽灵,在美国人的脑子里回荡,而中国人就像着了魔法一般,向联军扑去,此时,联军总会像潮水一般溃退。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我明白了国家落后软弱就要被动挨打,所以我一定好好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把未来的中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长津湖之战是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一战,体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向他们致敬!
长津湖观后感 篇3
去之前只在包里捞了几张餐巾纸,结果开场前喝了一杯拿铁就被霍霍掉了。整场电影只能用袖子擦眼泪,默默吸鼻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雷公开车那一幕;还有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
我一直是个感性的人,看红海的时候流泪,看战狼的时候也流泪,甚至一度拒绝电影院里的'战争片或者苦情电视剧。这几个场景更是眼泪止都止不住。
《长津湖》比较突出的是群像戏,雷公那场算是为数不多的单人戏,也拍摄的很好。很多小细节都被给到了镜头,值得第二遍观看挖掘。大场景拍得很漂亮,尤其是埋伏那一块。镜头转换自然,电影整体完成度很高。
当然也不是说这部电影没有缺点,因为群像又是电影因此在人物饱满度上有所欠缺,有些场面太晃眼看不清,有几位去世的战士没记住名字。有好多镜头给到美方战士被枪打中死去,却很少单独给到我方被打中的战士,其实也应该多拍一点,毕竟我国军人也并不是铁打的,他们被子弹打中被炮火击中也是会死的…....
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是拍摄了美国下层军人的日常,比如海报歌曲食物…这大概表示大家都不想打仗,只想和平安稳地生活吧。
抛开这部电影,抗美援朝胜利真的真的很不容易,不是所有战士都是主角,有灵光一闪有突出的投掷技能可以大命不死。他们都只是血肉之躯,抗美援朝的胜利,不,应该说中国所有为独立自主和平进行胜利战胜,都是人民英雄用筋骨鲜血铺就的。
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他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时代。
长津湖观后感 篇4
国庆假期观影《长津湖》,走出放映厅,恍如隔世。我们的三小时,确是志愿军先辈们的一辈子!对抗美援朝那段历史最初的了解还是在中学历史课上知道的一些,后来参军入伍有幸在原第九兵团20军60师服役多年,更有幸的是2008年至2010年当连队指导员的.时候所带的连队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反击战),所以后来对那段历史还是了解的深透一些。
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什么要打仗,为的是下一辈的人不需要在炮灰硝烟中呼吸。古诗上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坼,寒光照铁衣。”应在第九兵团恰如其分,从温润如玉的俏江南兵贵神速奔赴冰天雪地的高纬度东北。1950年的他们正年轻,1950年有些人也将不再老去。
边境临出发前追赶火车投掷棉衣暗示后面只有几秒镜头的冰雕雪人,让美军脱帽致礼的无名英雄们,诠释了雷睢生那句“让敌人看得起才是真正的硬气。”昏暗中不时听到擤鼻涕的声音,温情嬉闹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更多是炮声隆隆、血肉模糊、生离死别。粗犷却又淳朴的雷公,五大三粗却有孩子气,在最后的最后说“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对应70多年来祖国一直进行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工作,崇高礼遇践行兑现祖国与人民不会忘记这最可爱的人,这些为后世开太平抛头颅撒热血最可爱的人。英雄归于凡人,也会喊痛,梦回故土,再也唱不响沂蒙山上风光好。
一个个鲜活可爱的人就成了小本本上被框起来的人名。果然看这主旋律电影,鼻子会堵胸膛会热。铭记历史,感恩先辈,借用当下“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是幸福的人,而不再老去的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长津湖观后感 篇5
正月初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黄山外公外婆家拜年,晚上爸爸带我上影电影院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的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长津湖》我也看过,当时的我并没有发现原来这些战士还有编号和代号,只是认为每个人都非常英勇,一上来美国就被中国打“哭”了。当时美国的史密斯说:“撤退”!“撤退!”随后又给美国的将军打了电话,可将军一听到史密斯的话就一顿臭骂:“不能撤退”!“不能撤退”!撤退就是叛徒!结果美国军队逃到了水门桥,中国军队便炸掉了水门桥,他们最终也无路可逃了。中国军队英勇奋战,不依不饶的说:“敌方修一次桥,我们就炸一次!”就这样两方一直在战斗,在零下4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中国军队一直靠被冻得僵硬的土豆为生,战斗中“五万里”的哥哥死了,整个连队就“五万里”活了下来!真的好艰难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是呀,面对这些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如饥似渴地学,吃苦耐劳地做,这样才能使自己对得起革命先辈的流血和牺牲,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使祖国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