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观察活动,观察时专心、认真。
2、初步了解菊花的主要外形特征,能叫出名称。
3、学会关心、爱护幼儿园里的花。
活动准备:
户外正开放的菊花或盆栽菊花,音乐。
活动过程:
观察盆栽的菊花,引起兴趣。
观赏园内花卉,运用语言、表情诱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师:这里的花漂亮吗?是什么颜色的?
幼1:有黄的、白的。真漂亮。幼2:这是菊花 。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许多的菊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运用多个感官,感知菊花外形特征。
师:这些都是什么花?幼:菊花。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几盆菊花、有几种颜色?
师:这些菊花的样子都一样吗?它们的花瓣是什么样子?像什么?叶子什么颜色?
师:闻一闻菊花是什么味道的?佳:没有味道。豪;有点香香的'。
教师小结:在观察菊花的环节中,还在吗通过多种感官,对菊花进行观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对菊花产生兴趣的同时,学会了如何观察花,对菊花有了新的认识。
欣赏儿歌《美丽的菊花》,引发爱护花的情感。
师:我们的菊花可真漂亮,老师帮小朋友把它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念一念。
师:花儿真美丽,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幼:看到花只好看看,不好摘。幼2:花是用来欣赏的。幼3:看到别人采花,要说不能采。
游戏:蝴蝶飞舞。
师:我们的菊花今天来到我们的小二班很开心,想和你们做个游戏“蝴蝶飞舞”请小朋友来扮演蝴蝶飞到花丛中和菊花做游戏,采蜜。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2
目标过程:
1、练习四散追逐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发展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能力。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过程:
大蝗虫一只,假蝗虫若干,螳螂头饰人手一个,《螳螂拳》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螳螂们跟着妈妈一起来活动活动胫骨吧!(教师跟着音乐带着幼儿跳螳螂拳。)
2、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蝗虫又来偷吃农民伯伯的庄稼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2)有一只蝗虫出来了,让小螳螂们跟妈妈一起去抓住它。配班老师拉着有绳子系着的蝗虫,引导幼儿追逐跑,教师提醒幼儿注意速度。
(3)哎呀!蝗虫可狡猾了,让它给跑了,我们现在呀,悄悄的去农民伯伯的'庄稼地上看看,蝗虫们有没有偷偷躲在里面。
(4)哎呀!小螳螂们看,这一次那边又飞来了一只大蝗虫了,哇,这一次它吃得这么大了,而且生了好多小蝗虫,我们一定要把它消灭!(玩法:教师示范将一只蝗虫踩住)使活动达到高潮,让幼儿拿到“战果”,体验成功。
3、结束部分
师:我们终于帮农民伯伯消灭了蝗虫,现在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吧(“螳螂”们跳起“螳螂操”)。 边念儿歌边做“螳螂”操上肢——“小螳螂,真漂亮,细细脖子能旋转。”
头部——“东瞧瞧,西望望,害虫一个跑不了。”
下肢——“一对大刀高高举,抬头挺胸气昂昂。”
腰部——“瞪大眼睛四处找,蝗虫到底藏哪里。”
跳跃——“跳跳跳,跳到东,跳跳跳,跳到西。”
整理——“小螳螂,真能干,消灭蝗虫保庄稼。”
教学反思:
本次体育活动我本想达到的目标是:
1、练习四散追逐跑,幼儿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2、发展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能力。
首先,活动开始部分,我先带领幼儿热身,让他们跟着我跳《螳螂拳》,活动了一下四肢。热身之后,我就以创设了帮农民伯伯消灭蝗虫的情景,让小朋友们自己说出游戏方案,接着,我让小朋友们分散开来抓蝗虫。等幼儿大致熟悉了这个游戏之后,也考虑到小班幼儿的体力,我开始让幼儿轻轻的走,四散开来寻找蝗虫,最后,以大蝗虫生许多小蝗虫的形式,让幼儿抓蝗虫在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之中,培养幼儿在跑和跳的协调能力。这个体育活动后,我对这个体育活动进行了思考,在玩“蝗虫末日”过程中,由于我都是让幼儿自己说为主,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幼儿跑和跳的动作协调发展这个目标上还做的不到位,经过这个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示范作用还是很重要的。
小百科: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俗称"蚱蜢",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盖在后翅上,后翅很薄,适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用普通话地说出毛巾、杯子的名称,并能学说一句简单的话“这是我的××。”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标记图、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学习用普通话说出毛巾、杯子的名称,并能学说一句简单的话“我是我的××”。
3、教育幼儿讲卫生、不乱用他人物品。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形象标记图,每人两张(同样的)
2、录音机、磁带(肉录“找朋友”音乐)
3、教师在贴标记图处点一圆点,作为贴标记图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记图
1、老师出示标记图,请幼儿从中选一种动物做朋友(两张)。老师说:“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告诉大家谁是你的好朋友?”请几个幼儿举图说一说,并让同组的幼儿互相看看、说说:“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师巡回帮助指导。
2、分组游戏:每人将标记放在桌子的中间,幼儿一边绕本组桌子一边随音乐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标记图。(玩两遍)。
二、确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问幼儿:“这是一块什么?毛巾有什么作用”,(启发幼儿说出:能擦手,能洗脸等)。
2、出示杯子,问幼儿:“这是一只什么,杯子有什么用?”(启发幼儿讲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师提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块毛巾,一只杯子,放在一起随便拿用很不卫生,容易染病。谁有好办法让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启发幼儿说出把好朋友贴在旁边作标记。)
4、请幼儿把两张杯子标记图分别贴在毛巾、杯子旁的圆点处。
5、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里?把好朋友贴在哪里?并指给大家看。问和这些幼儿同组的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
6、幼儿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说出:“这是我的毛巾”,“这是我的杯子”。
三、小结:以后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这里来。找好朋友时,注意要仔细看清楚,不要找错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如“快快找到好朋友”。游戏时比比谁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处,也可在杯子处。)
日常教育活动渗透:
日常生活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动物朋友喜欢吃什么,长得什么样等。
家园配合:
1、让幼儿从动物标记图中找到自己的动物朋友,并带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处。
2、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动物朋友”的习惯或特征。
3、在“家园联系栏”内谈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儿在家里也能做到分巾、分杯。
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改变过去老师先贴好标记图再按座位等顺序分配给幼儿,然后教其认识的做法。采取“自选―练习―寻找”的方法,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权。这种尊重幼儿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幼儿尽快熟悉了周围环境。
小班社会活动设计--我的一家人
设计意图:
家庭成员是幼儿最亲近的人,让幼儿初步地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的.工作,感受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激发幼儿关心父母家人情感的基础。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重在激发情感,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关心家人、爱父母。由于幼儿认识水平的限制,所以,在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时,仅限于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工作、干些什么(工作的主要内容)。因幼儿间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在准备制作材料时,还要因人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2.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3.录音机、摄像机。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过程建议: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2)爸爸妈妈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们天天跟着爸爸妈妈,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妈妈,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欢到幼儿园来吗?为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一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延伸提示: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让幼儿的学习游戏化、生活化,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沙发垫作为一种家居用品,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漂亮童趣的沙发垫又可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动手、动脑、学习、游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沙发垫的.多种游戏方法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小动物沙发垫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地上散放着沙发垫)
二、认识沙发垫,激发游戏兴趣
1、 小朋友你们看(指沙发垫)活动室里有什么?
2、 这叫沙发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沙发垫――脱掉鞋子,到地毯上来吧!
3、 你们手里有几个沙发垫?压一压、拍一拍有什么感觉?
4、 请幼儿坐在地毯上“这是什么样的沙发垫?”(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图案等多方面观察)
5、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沙发垫?在哪里?
6、 沙发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三、 游戏:
1、沙发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看谁玩得最开心。
2、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游戏,教师适时的参与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四、 介绍游戏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游戏。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玩得非常开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游戏的方法,引导
幼儿互相学习)
例如:骑大马、跳房子、学小乌龟爬等可以单独游戏;走小桥、盖房子等可以合作进行。
五、 结束:
今天,我们和沙发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教给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让他们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皮毛的特征。
2、尝试用对应的方法帮小动物找花花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动物的花花衣》,动物斑马、斑点狗、梅花鹿等对应的图案若干。
活动重点:
让幼儿对动物幼儿有更多的了解。
活动难点: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花花衣。
活动过程:
1、识别房子的外形:
教师出示三个大中小三栋立体房子:
——“这里有几栋房子?”
——“小动物的房子什么地方不一样?”
帮助幼儿了解三栋房子的颜色,区分房子的大中小。
2、了解房子的主人:
露出斑马皮毛的'部分,请幼儿根据部分的猜测是何种动物。
——“这些房子里住着谁,请你来猜一猜。”
“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小斑马身上的斑纹是什么样的?看上去像马吗?”
用猜谜的方法,猜动物:
——“喜欢汪汪叫,最爱肉骨头,爱穿斑点衣。它是什么小动物?”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能用语言简单描述生病时不舒服的感觉,知道身体不舒服时要告诉大人。
知道生病了要去看病,并配合医生的治疗。
愿意主动关心生病的人。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生病了”图片;“生病了怎么办”组图;“关心同伴”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生病了”,引出活动主题。
——图片上的`小朋友怎么了?
——他在干什么?
师幼交流,鼓励幼儿讨论生病时的感受。
——你生过病吗?
——生病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出示组图“生病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知道生病时该怎么做。
——飞飞小朋友生病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小朋友生病了,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看病时,可以把不舒服的情况告诉医生,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回家后要多喝白开水,多注意休息,多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这样病才会快快地好起来。
出示组图“关心同伴”,引导幼儿学会关心生病的朋友。
——图片上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猜猜他们会对生病的小朋友说什么?
——朋友生病了,我们能做些什么?
小结:我们可以用言语或者行动表示我们的关心,比如可以打电话给他,和他聊天,祝愿他快点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