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化学式教学反思

2025/08/03教案

此篇文章化学式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化学式教学反思 篇1

化学式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式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式教学反思 篇2

教学化合价,是一节内容抽象、难懂的课,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首先通过学生已知道的一些物质的简单化学式书写,发现问题:为什么在Al2O3、H2O、CO2中它们的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3、2:1、1:2?为什么不同的原子结合氧原子的数目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了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与化合价有关,那么化合价是怎样确定的?通过教师先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掌握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技能。这样可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渴望求知的心境下,这种教学可使学生感知、推论到深入理解,同时也逐步培养了学生学会归纳的思维方法。提出相应问题,为使学生加深理解,通过讨论可以巩固学生对化合价的认识。根据我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化合价以及用化合价来书写化学式、化学式的命名是最易出问题的,而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初中化学中最基础的化学用语。它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今后学习方程式的质量。所以我想本节的内容在教学进度上尽量的慢一点,在课时的安排上尽量多一点,然后引导学生读教材中对化合价数值确定。以氯化钠形成为例进行分析,分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中电子得失(共用电子对)的情况与化合价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形成情况。对原子团的化合价的形成,可以在此基础上计算原子团中各原子化合价的代数和为多少即可知化合价的多少。

化学式教学反思 篇3

本学期第一次校级研讨课就是化学组,接到上课任务后,首先明确了以下备课注意事项:1、结合学校生本课堂规则,落实以下三项内容,(1)明确教学目标;(2)精心设计主问题;(3)要结合当堂检测。2、利用好化学学案,做到学思结合,讲练结合。3、围绕本学期化学组科研课题“生本课堂中学生活动的设计”,组织好学生活动。

本节课内容是第四单元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第一课时化学式。两个教学重点1、化学式概念及化学式表示的意义。2、化学式读法和写法的一般规律,能根据规律写出简单的物质的化学式。非常凑巧的是我们组的刘艳华老师曾在市里上的评优课也是这个课题,一开始真是“天助我也”的感觉,市里的评优课绝对没问题了,把刘老师的课件借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学案的题目做巩固,便信心满满的请来余老师,杨老师听课。没想到两位老师的评价竟然是“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余老师说“课一定要自己加工,真正把自己的思路融入进去,才能讲出味道,才可能有亮点。”根据两位老师的点评我静下心来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以下是具体做法:

对于第一个教学重点“化学式的含义”,先由学生报号回答,一般学生能回答出两个宏观含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但对微观含义把握的不准,这时我们用小磁扣在黑板上摆出一个水分子的模型,很直观,学生一下子就能体会出H2O还能表示一个水分子,又知道水分子里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这一活动形式完全借鉴的刘老师优秀课的做法,也是我在准备这节课过程中较大的收获。怎样让学生当堂巩固这一重点呢?我设计了一对一练习并分号抢答的活动方式。以CO2为例,组内一对一互相描述该化学式的含义,分一二三四号分别抢答,这样一个知识点又巩固了四遍,因为是分号抢答所以不觉得拖沓枯燥,并且在轮到三号抢答时我提高了要求“不仅说出四个含义,还要区分哪些是宏观含义,哪些是微观含义”,这一要求不仅没有难倒他们反而体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和抢答的热情。我觉得对于需要当堂背诵的内容如概念、定律、意义等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挺不错的。

第二个教学重点找出化学式读法和写法的规律。刘老师原来的做法是每个小组发了一套24张写有化学式的卡片,组内读,分类,找规律。这样做的优点是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更加活泼,生动。但是时间较长,没有办法跟我们的学案结合,没有练习时间,我做了如下改动:只准备一套卡片,把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式投影给出来,学生根据投影上的化学式讨论分类方法,在学案上整理分类结果,找一组学生将分类结果贴在黑板上(磁扣固定卡片)。最后大家根据黑板上的分类结果找出读法及写法的.规律。这样做能够节省时间,我们有做学案的时间,真正做到当堂检测讲练结合。

老师们在评课的过程中指出了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如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学生积极性很高,师生配合好,学校的三点公共要求落实的好等等。当然也有不足,如马主任提到了课堂规范实施方面的一些问题,当同时站起来的学生较多时我指定学生回答太快了,应该再等一等看看他们能不能主动坐下,有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小时要及时提醒。余老师提到了当学生提出有异议的问题时如“化学式角标数字是不是一定要读进去”,应该举出相应的例子如氮的很多氧化物,为了区分我们必须读出角标数字等。

通过上这节课自己感觉收获也很大,学生活动的设计更加灵活多样,余老师第一次评课的内容也记忆深刻,我提炼出来作为以后备课时的必答题:“怎么突出重点,怎么突破难点?”虽然是校内的研讨课但前前后后准备了一周多,请老师们听了三次课,我觉得每一次公开课对上课老师来讲就是一次锻炼,成长,进步的机会。我会再接再厉,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化学式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思路:

这堂课的设计是分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化学式的计算,通过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让学生计算来回忆和总结出利用化学式可以进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以及元素质量分数等计算;然后通过两个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并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第二板块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让学生看课本,回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原理及主要解题步骤,接着也是两个题目进行练习,从计算依据、步骤、解题格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先观察例题的计算步骤与格式,重点在于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本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通过分析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并根据思路,完整规范地写出解题过程,熟练解题步骤的同时逐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技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常见的问题,然后集中来分小组讨论,谈谈如何避免类似的错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活跃课堂气氛,灵活解决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教学反思:

1、本堂课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到位,课堂的容量比较大,教学的内容没有全部完成,到最后时间比较赶,小结比较粗略,有点“虎头蛇尾”的味道。

2、没有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觉得跟学生的互动不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紧张还是学生紧张,课堂的氛围不够活跃,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学生不愿意跟老师配合,这一点让自己也感到有少许无耐,以后应多下功夫去了解学情,多跟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3、对课堂的时间分配出现了问题,讲化学式计算的时候花去了二十五分钟的时间,原计划是十分钟的时间,大大超出了预期的时间。当然,也是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计算的时间比较长,这一点应该放到课后去处理,课堂上先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4、由于时间的分配出现混乱,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时候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展现他们的解题思路,只是展示了他们的解题格式,讲解的时候也是老师包办了。最初的设计是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板书并讲解,最后让小组进行讨论和点评,实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5、没有处理好课堂生成的问题,学生出现的问题是课堂最宝贵的资源,这一点没有利用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完全归类,有些问题也没有及时发现,因为在课堂上发现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还是不够牢固,有三个同学有点提笔不懂做的味道,所以后来的展示也比较匆忙,没有来得及分析和进一步的探讨。

6、分小组的学习有名无实,流于了形式。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分配好小组的角色和任务,组长、副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等都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导致后来的小组互动也是无效的。

总之,这堂课的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学情的了解不够到位,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没有把握好。没有利用好导学案,应该让学生课余时间先练习,课堂再进行展示和反馈。时间分配出现问题后,不能够及时调整教学任务,这一点需要再进一步的提升。

这次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虽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收获的东西还是特别多的,相信自己慢慢回味会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最后,再次感谢羊文俊主任的耐心指导和辛勤付出!

化学式教学反思 篇5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物质,但现有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表现在:

(1)还不知道这些符号就是物质的化学式;

(2)物质的化学式除了能表示物质外,即使知道还能表示其它意义,但还不系统、不全面。

鉴于此,我在课前准备环节设计了问题:“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并分类”和“试着说出化学式‘H2O’表示的意义”一题是让学生借助课本初步认识本节课的重点,再利用课堂上的抽问等环节完成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

接下来让学生结合不同单质化学式的不同写法,总结出单质化学式书写时的规律。应该说让学生讨论化合物书写的问题时,是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课堂上学生勇于发言、相互补充,效果很好。最后由学生独自完成同步练习题。

在探究化学式表示的'意义时,经过教师必要的启发,学生能够说出化学式的4—5个意义,此时教师又巧妙一转,转到了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提出化学式前面数字的意义,并加以区分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最后对比化学式不同位置数字的意义,学生基本能够解决。同步练习题更是重点知识的又一深化,突破了难点,更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成功之处,具体体现在:在描述化学式的意义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描述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构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纠错、学生纠错占用了不少时间,导致整节课还是很紧张。

这节课,也许广大同仁认为课堂容量太小,但我坚信:我是根据我们这级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习惯偏差而设计的,我相信只有小容量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本领,才不让他们输在化学学科的起跑线上。

在以后的教学中朝着以下几方面努力:

(1)关注教材:确实我们手中的教材看似简单、系统性不强,但它具有很广阔的外延,要把新课程的理念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2)关注学生: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小组讨论、生生互帮等形式。初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已经丢完了,这就是教育悲哀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们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

化学式教学反思 篇6

在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如:N2、O2、COP2O5、SO2、Fe3O4、H2O、KMnO4、Fe2O3等,为化学式的概念教学打下了基础,即:由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但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多数学生不能根据具体的化学式灵活说明,我在教学中采用由简到难的反复训练,多数学生当堂就能掌握。

在元素化合价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同学们熟记前二十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特别关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因为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情况下:

⑴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2、3时,与其它元素相互化合时,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1、2、3个电子,分别带1、2、3个单位的正电荷,对应形成的化合价为+1、+2、+3价;

⑵同理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5、6、7时,与其它元素化合时,容易得到3、2、1个电子,分别带3、2、1个单位负电荷,对应形成的'化合价为—3、—2、—1价;

⑶有些元素的原子具有可变的化合价,一般情况下用已知元素的化合价求得,其根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⑷辅以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反思:根据以往的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化学在此有一个转折点,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开始两极分化的地方,为此我在第四单元的教学中加大了训练力度,进一强化了知识的落实,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