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昆虫记读后感

2025/08/03读后感

此篇文章昆虫记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昆虫记读后感 篇1

《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我读得津津有味。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极了!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细心观察,细致描写。“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这些细致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使整本书更加引人入胜,也使我大开眼界。在这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更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

作者能写得如此惟妙惟肖,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呢?却是一个不善于观察生活的人。看看法布尔,想想我自己,真是羞愧难当。每当老师布置我们作文时,我总是不知所措,总想不到题材,不是胡编乱造,就是作文书上参考,难怪老师经常说我缺少真情实感。不过有一次还真是例外:那天在去上学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运食物,出于好奇,我便蹲下身来细细观察,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的。再原路返回,继续搬。我把这一发现写成了周记,还被老师大大表扬了一番。读着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终于明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们要细心观察,对周围的生活我们更要学会善于观察,这样才会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深体会到的。

昆虫记读后感 篇2

法布尔不仅是个昆虫学家,还是一个文学家。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耐读正和他那细腻风趣的文笔有关。很显然,在他的眼里,这个昆虫的世界是如此有趣,他是那么地热爱这些昆虫,所以笔下的昆虫都是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他对昆虫充满了感情,在这里,昆虫就是他的朋友。

当他想去挖黄蜂的窠巢时,选择早上动手,因为这时候“我希望清晨的冷气多少可以为它们降降火气,削弱它们的恼怒和气焰。”他说“螳螂天生就有着一副娴美且优雅的身材。”说到蜜蜂的寄生虫,法布尔愤愤不平:“这些心狠手辣的强盗鸠占鹊巢,把别人的家占为己有,却毫无羞愧之心。到了来年,巢穴的主人早已惨遭不幸,而坏事做尽的'恶棍却顺利地迎来了自己的幼虫。”清道的甲虫犀头母亲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孩子,连续四个月不吃不喝,实在困了就在旁边睡上一小会儿,打个小盹。法布尔对这样的牺牲精神赞赏有加:“这位母亲就是这样辛苦地看守它的卵,为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真是操碎了一颗心。”这样的文字,读起来会是觉得在读科普文章吗?不,这就是文学作品,有趣神奇的文学作品。

读着《昆虫记》,我不得不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牺牲精神所震撼。他可以为了观察捕蝇蜂,站在烈日下半天不动;他可以为了了解蜣螂的做球过程,躺在地上与蜣螂为伍,脏?那算什么;他可以冒着被黄蜂蜇伤的危险(实际上经常被蜇),无遮无挡地站在蜂窝旁看蜜蜂如何喂养它们的孩子;他可以在松树林里和松毛虫相伴到深夜;他可以整天整天地呆在昆虫室,眼睛不敢眨一下地观察那些幼虫的孵化过程……也许任何人的人生都该这样吧,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为之付出,为之牺牲,才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然,我相信他是快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吃再多的苦,也是一种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想说,感谢法布尔,因为这世界有这么个奇人,有他一辈子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才可以读到这本奇特的书。

昆虫记读后感 篇3

《昆虫记》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用一生热爱铸就的辉煌。因此,这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自然与生命的宏伟诗篇。他的热爱不是研究死亡,而是探索生命……

法布尔的一生虽充满坎坷,却始终没有放下心中的热爱。在他的心目中,那些昆虫不仅仅是一个个研究对象,更如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它们有自己的情感,也有自己的本领和特长,它们有伟大的母爱,也有自己的本能。

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与往常不同的一面:蟋蟀是昆虫世界里拥有安稳居所的优越居民,它们的叫声不是令人烦躁的`噪声,而是用“小提琴”奏出的乐章,它们的乐观,使它们懂得世间万事的虚无缥缈。而蚂蚁并不像寓言中那般辛勤,蝉也并不是只知道早晚唱歌的乞丐。相反,蝉并不依靠别人生活,而蚂蚁却占有蝉的劳动成果。法布尔用他的探索,告诉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事实。

法布尔的眼中,每一个小虫,都有如同人类一样的珍贵品质:蜣螂不是脏兮兮的屎壳郎,而是百折不挠的勇士,不论它们的圆球滚落多少次,它们从不气馁。蝉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四年,为的只是一个月短暂的日光中的歌唱。舍腰蜂在厚厚的烟雾中,一边工作一边唱歌,快乐地从事筑巢工作,不辞辛苦。老斑纹蜂用年迈的身体,保护着一个新生的家,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尽职尽责的警卫。大孔雀蝶在被蝎子刺的第四天才死亡,竟只是为了在临死前产下卵,却使得死亡却步……

热爱与欣赏,法布尔将黑胡蜂的圆屋顶欣赏为艺术品,他惊叹松毛虫如同“气象预报员”般的能力,他称叹昆虫们的几何学……

在《昆虫记》中,一切生物富有灵性,法布尔用最生动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最真实、最有趣的另一个世界!

昆虫记读后感 篇4

《昆虫记》是法布尔用一生写下的传世著作。它既是文学中的典范,也包含着科学的精髓,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的语言通俗易懂,为我们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各种趣闻轶事,让我们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最令我惊讶的就属书中的蟹蛛。蟹蛛的身材并不怎么样,它有三角形的躯干,身体下端左右两侧还各有一块乳突,就像骆驼的驼峰一样。但是,它的皮肤像绸缎一样,以乳白色和乳黄色为主,腿上遍布着玫瑰红色的条纹,还有背上的'胭脂红色曲线和胸部两侧的淡绿色条纹构成的“纹身”,十分令人赏心悦目。蟹蛛不像其他的蜘蛛一样织网,它会“埋伏”在花朵里,待蜜蜂吃得心满意足是,便突然跳出来捕获它。它会残忍地吸干蜜蜂的血,留下一个躯壳,等待着下一个受害者。

但是,这个吸血狂魔其实是一个非常温柔的母亲。它肚子里的丝线不是用来捉猎物的,而是作为给婴儿筑巢保暖的材料。蟹蛛将卵产在一块隐蔽的高地上,用丝线包裹成一个不透明的白球。它不分昼夜,一直守在卵囊的一旁,凶巴巴地赶走所有的入侵者。蟹蛛不吃不喝,变得又干又瘦,一直到小蟹蛛孵化出来的那一天,垂死的母亲耗尽最后的力气,撕开了卵囊。当小蟹蛛们混乱地钻出来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已经紧紧地贴在它的窝上,安然死去了。

母亲是伟大的。想起过去数十载的光阴,妈妈始终在为我而努力奋斗。她的工作是钟点工,很辛苦,整天跪在地上做保洁工作。她不管天气如何都会外出工作挣钱。看着老妈那逐渐变白的头发和额头上增添的皱纹,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总是为我担心着,希望我能尽快痊愈。我想对妈妈说一声:“老妈,我爱你!”

昆虫记读后感 篇5

有的人喜欢《三国演义》;有的人喜欢《格林童话》;有的人也喜欢《一千零一夜》;但是我更喜欢《昆虫记》。

我从小就喜欢植物和动物,尤其是小昆虫。有一次生日,我妈给我买了一本《昆虫记》,我很开心!我拿起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一两页。我狼吞虎咽,忘记了自己的生日。

看了《昆虫记》,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原来昆虫世界里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令人惊讶的东西。我以为每只昆虫的妈妈都会抚养自己的孩子。没想到螳螂妈妈生完孩子就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他甚至没有回来看过他的孩子一次。多么残忍的母亲!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生活中,如果我们的父母像螳螂妈妈一样,孩子没钱吃饭,没人养,岂不是孤儿?所以,父母要做负责任的父母,让孩子快乐成长!小螳螂从小独居。相比之下,我每天都有父母的照顾和其他长辈的关爱。我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在这个写,的快乐日子里,我想珍惜它,努力学习,享受生活。

我以为萤火虫用美丽的光给夜空中的人带来了光明,但它是一种残忍的'昆虫。它先找到它的食物蜗牛,然后迅速拔出两颗獠牙,它随身携带的小武器,把毒素注入蜗牛体内,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消化液液化肉汤。多残忍啊!现实生活中一定要睁大明眼人的眼睛,千万不要被漂亮的外表所迷惑。

我觉得蜘蛛织网应该很简单,但是看了《昆虫记》,发现织网很难!我看到小蜘蛛慢慢地从嘴里吐出白色的细丝,然后从一个角落爬到另一个角落,终于织出了第一根线,但是风一吹,线的吊杆断了,然后它又这样织,不到一半的线又断了。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编织又编织,最后编织成一张网。我被蜘蛛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蜘蛛那种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昆虫记读后感 篇6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那生动风趣的文字中,我们仿佛置身于法布尔那神秘而又丰富多彩的荒石园,辛勤忙碌的泥水匠峰、聪明机灵的被管虫、擅长纺织的园蛛,都是这荒石园中的一员。不过最令我着迷的还要属夜间的小精灵——萤火虫。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歌。夜空中,萤火虫纷纷扬扬飞着点点流萤,像星的河流、灯的长阵,曾经勾起我们多少孩童时的幻想、好奇啊!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对萤火虫有了新的认知,也明白了它的魅力所在。

夏夜里,萤火虫在夜色中游动,能发出幽深的光,四处飞的流萤闪着银光,像流动的'星星,深受小孩子的喜爱。这便是萤火虫的魅力所在。萤火虫属于六足甲虫,喜欢用足走路,雄性萤火虫到了发育完全时,会发出翅盖,像真的甲虫一样。不过,雌性萤火虫则不一样,它终身都处于幼虫的状态。萤火虫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身上那盏灯,那是它的发光器官,分布着很细很细的粒状物质,光就是源于这个地方。同时雄萤火虫还可以调节光亮,而雌萤火虫却不能。

萤火虫,可能是一个在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存在,尽管它们的生命极其卑微,轻轻一碰、一踩,它们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可它们的一生都是“光耀门楣”,萤火虫用它那小小的身躯,散发着光和热,永远点亮一盏希望之灯。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人,即使它们身份卑微,却依然尽自己微薄之力,为自己点亮一盏希望的灯,像萤火虫一样,希望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夏天的夜晚,树荫下,草丛中,萤火虫带着黄绿色的光忽前忽后,时高时低地飞着,那么轻巧、飘忽,宛如追梦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