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此篇文章《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1
我喜欢读小说,喜欢享受读完一本厚厚的小说后的成功感,喜欢品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欢去体会里面阐述的一些道理。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部曾获过“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还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在高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作者的名字“霍达”,他给了我一种十分豁达的感觉,本以为她的书也一样的豁达,然而我错了……
怎么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间里只有台灯那微弱又明亮的灯光,我的周围除了习题集外还有一张张擦完泪水的面巾纸……午夜1:46分,我闭着哭红的双眼,沉重的合上了这部让我心系的著作……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一样交错复杂的'爱情悲剧。回族的女作家霍达用50余万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用平凡的词句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恋往返,久不能寐。
韩子奇:从一个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满京都、闪耀英伦的中国“玉王”,其人生创业饱含艰辛,终获成功;但在个人情感上却至死都是一个失败者,面对妻子梁君璧以及亲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梁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战争年代产生了不同的情感纠隔,最终不能自持,含恨而终。
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她与她的大学教师相爱,是那样的单纯,然而灾难却正在向她悄悄走来。虽然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但养母段然拒绝她与楚雁潮的爱情却使她的精神生命永远不能苏醒。
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观念毁掉了天星和亲月一双儿女的爱情。新月以随风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亲为他精心布置的婚姻,他又能怎么办?也许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韩新月的大学教师,语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译著作,同韩新月相爱却遭到世俗伦理和宗教信仰的双重阻碍,却依然爱得执着。
楚雁潮的痴,新月的情,韩子齐的无奈,韩太太的信仰,冰玉的爱……那都是牵我心的线,文字是没有生命的 ,但是它却把我泪扯了出来,好像我在经历着所有故事的发生。我为之动情为其流泪。给我最深的还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爱情,韩子齐与新月的父女情,天星与新月的兄妹情。人,最为之动容的还不是情吗?亲情,友情,爱情……
我佩服霍达的思维,这部小说结构安排巧妙,让两条不同时空的线索交错发展,最后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序曲和尾声也前后照应,使整部作品显得缜密严整,浑然一体,可见作家匠心独具。全书语言清丽优美,意味深长,读来如品清茗,回味无穷。
好的文字,精细的思路总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闲时拿起这部著作,再次去书中的世界里游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2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荣辱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五段内容不同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是一部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具有悲剧的美感。书中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韩天星……
看到梁君壁,我首先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凤姐,同样刚强的性格,同样是家中的实际掌权者。她总是费尽心机的让事情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向走,其中包括让儿子天星娶了他不爱的陈淑敏;送走爱上自己丈夫的亲妹妹;拆散女儿与楚雁潮,只因他不是回回……她固执的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可到最后这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没有得到幸福。
韩子奇,爱玉如命。正是因为玉,他远走异乡,与妻子的妹妹产生了爱情。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与梁冰玉的爱情是纯洁的。然而回国后,面对妻子的质问,他退缩了。他不敢跟冰玉离开博雅宅,他舍不得苦心收藏的玉,他不敢面对离开后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指责,所以他懦弱地留了下来,也留下了女儿韩新月。冰玉一个人离开了。冰玉是一个有主见,勇敢地女孩子,她渴望纯洁的爱情,一旦发现爱情变了质,便决绝地离开;她同使又是一个可怜的女孩子,一次次遭受感情上的伤害。但最终,她大彻大悟。
韩新月,宛如一条活泼的小溪贯穿全书。这本应该幸福快乐的女孩子却因为心脏病突发,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难。父母的不和,母亲的冷漠,无时无刻都在折磨着她。但是楚雁潮出现了,他的爱仿佛一束阳光,温暖了韩新月残缺的心房,成为维系她活下去的源泉。她本来可以活更长时间的,而由于梁君壁拒绝楚雁潮的提婚这一风波起,掀开了可怕的命运剧变,十几年来的猜想被证实,喊了十几年的妈妈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而自己的亲生母亲不知现在何方。韩新月死了,她一直盼望着天亮,却在天亮时死去,这是怎样惨痛的悲剧。但我相信韩新月是幸福地走的,虽然带着许多遗憾,但有那么多的人爱着她:父亲、两个母亲、姑妈、哥哥、嫂嫂还有楚雁潮。她想一个坠落凡间的天使,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想必是天上的真主舍不得她在凡间太久吧。
人世间上演着一幕幕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唯有玉的长河,亘古不休。
节选: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男人和女人。
啊,安拉!在我们当中,那让谁生存,就让他或在伊斯兰之中,你让谁死去,就让他死于信仰之中。
啊,安拉!不要为着他的报偿而剥削我们,并不要在他之后,把我们来做实验!
——穆斯林葬礼上的悼词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3
今天的太阳照常升起,只是没了昨天灿烂的阳光。
福贵拿起陌生的锄头走进了他仆人工作的地里,他实在没想到,丢掉了地主的光环,竟不堪到如此狼狈,他不得不接受要用汗水来养活自己的现实。坐在温暖的田野上,他不禁感到欣慰,还有娘、妻子、儿女在身旁。
我在田野里疯狂地奔跑着,“我要上学……“几乎村里的所有人都听见了,包括田野里那两个最忙碌的身影,我恨他们,为什么我的伙伴们可以进入学堂认字、学曲,而独留我守护这片寂静的田野;为什么村里人没提到我都摇头叹气;为什么只有蛐蛐才是我最好的伙伴……,身影颤了颤,我背上了书包……
为了给妻子治好病,福贵拿出了所有积蓄到集市请郎中,他满以为能够请回活菩萨治好妻子,然而这一去,便是五年的分离,他被拉入部队当上了炮兵,在死亡的鬼门关游荡了五年,五年的相思在重逢时化作了一滴滴滚烫的热泪,母亲已离他而去,然而亲人的离别才刚刚开始,他告诉自己要好好活着。
我考上了市内的一所重点中学,但并没有把通知书交给父亲,母亲仍在床上左呕右吐,我沉痛地含着泪水在黑暗的角落里点燃了通知书,打算编个没考上的理由来永远陪伴他们,不为什么,只希望一家人现在好好活着,可是,父亲的.警觉还是让我背上了书包。站在山头,与忙碌的身影作别,不为什么,只希望一家人未来好好活着。
命运的毒手仍在向他伸进,儿子因被“黑“过多,哑女因难产,妻子因患软骨病都相继死在同一家医院的黑屋子里,世间的种。种不幸似乎都发生在他身上,他也似乎因此崩溃而死,可他并没有,已到暮年的他,很满足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告诉自己,与其回忆伤痛、抱怨命运,不如乐观向前,就当做老天对我前半辈子的罪孽的惩罚吧
每当月圆之夜,身处异乡的我都会在校园的操场上仰望星空,我知道,在明亮的星空那边,月夜下仍有那两个最忙碌的身影……
看完《活着》,我泪流了一晚上,我不禁将福贵悲惨的一生与我穷苦的童年联系在一起,不是为了比谁更不幸,而是在告诉自己,一生会充满着不幸,命运会充满着不公,就像花儿会遭遇冷霜,麦苗会遭受虫害,尽管自己处在命运的边界,我也要像福贵一样,看淡世间给你做出的安排,路在自己的脚下,好好的活着。
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活着,还有那两个最忙碌的身影,我想终有一天,他们不会再弯着腰忙碌,他们会看见星空中明亮的月光。
活着,不只是为自己活着,我的子女将来也会背上书包,拥有快乐美好的童年。
活着,不能平淡的活着,而要精彩的活下去。
福贵牵着黄牛在灿烂的残阳里,渐渐远去……
我背着沉甸甸的希望,迈向朝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4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丰富、娱乐了人们的生活,却使人们忘却了那些底蕴深厚的书,远离了那些真诚质朴的文字。其实,在安静的午后,喝点好茶,捧一本书,细细读,慢慢品,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原先的我亦是无法体会这种乐趣的,直至读了《穆斯林的葬礼》,是这本书,带我乘上斑驳的轻舟,徜徉书海,体味乐趣。
书中的真挚情感,丰富容量,深刻内涵,作者均以冷峻的文笔展现,写了六十年间的兴盛衰败,三代人命运的沉与浮,交错纠葛的爱情故事,个性鲜明的人物角以及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皆使我铭心刻骨。但我最有感触的,是书中每个人的信仰。书中人物,个性分明,但都有他们自己的信仰,或是对于宗教,或是对于玉,或是对于爱情,又或是对于理想……
韩子奇,他对玉有着深深的信仰。他的一生,琢玉、卖玉、护玉、守玉、爱玉,视玉如命。而他的妻子,梁君璧,则是一个真真正正信仰的穆斯林,每天都很虔诚的祷告着,老实宽厚、仁爱、简朴便是她的所信所仰。可君璧的妹妹,冰玉不似他姐姐那般腐朽。她向往纯真的爱情,相信相濡以沫才是真。
然而,韩子奇与冰玉的女儿——新月,和她的妈妈一样,充满对爱情的`向往,信仰最真诚的感情。韩新月是书中令我最心疼,也是令我最难忘的,她与楚雁潮的凄婉爱情实实令人惋惜,在他二人心里,皆有对于爱情与理想的信仰。
正当花样年华的新月,在大学开学之初错把教师楚雁潮当做了同学,两人相遇、相识,相知,渐渐互生情愫。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阻隔重重。楚系汉族,梁家自是反对,但他二人却愈加炽热。只可惜,天也不遂人愿。红颜薄命,新月患有心脏病,不久人世,在人生最后旅途里,楚雁潮陪着她一起走过,给予了她温暖,满足了她心中的信仰。最终,新月病逝,从此二人,阴阳相隔。
是对于真诚的向往,是对于信仰的执着,才使他们拥有了这段铭心又刻骨的爱情和温暖又美好的回忆,就如歌中所唱:“爱是一种信仰,把你带回我的身旁。”
信仰,即心中所相信的,是精神的寄托。它是存在你心中的一把尺,一杆秤,更是一盏明灯,给你做事做人的准则,给你无穷的力量,给你坚定的信念,为你指明方向。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应有自己的信仰,这样才能勇敢、执着,才能不惧任何困难,直达理想的彼岸。
心有信仰,人生美丽。向着心中的信仰,奔跑,追赶去吧!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5
读了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心里十分困扰,好像跨越了时空,经历了人的生老病死。。。。。。
一个爱与悲,痛与冷,生与死的世界里有那样感人的深情!一个回回的民族,演绎着那么悲哀的故事,却是那么深深切切,一幕幕在眼前凄凉的流过。我的心随之碎了。
作者以新月的母亲带着《月梦》而来为开始,以她携着《月魂》而区为结局。其中梁君壁是一个不朽的人物,她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壁儿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明,长于心计,家里内外开支,一切都比母亲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的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是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他管家婆。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能干,作做事果断刚强,但眼泪不容沙子的人。
她与妹妹矛盾最为突出,只因为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最爱的宝贝远走他乡,就在此时,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冰玉执意与韩子奇前往,但没有想到,战争一起就是十年,他们俩人相依为命,而且产生了爱情,不久生下了新月。战争结束后,他们又执意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但不懂爱情的梁君壁又怎会容忍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妹妹的苟且之事呢?一气之下,将妹妹赶出了家门,在梁冰玉的一再恳求下,留下了自己的女儿,自己回到了英国。
这也造就了新月的痛苦,她丢下了女儿一人独自面对情感世界。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如果他勇敢的站出来,与新月一起用清醒的头脑,明亮的眼睛,坚强的心,陪伴新月在不忙迷雾的人生中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闯过一道道难关,或许新月的命运是另一种结局。
在书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弱点,看到了人生的无奈,更看到了生命的价值,我们是否该惋惜,在新月生命花开之时,却带着对爱情的憧憬,走向了生命的无常。比起而来,我们又是多么幸福,我们有的权利,又去爱的权利,难道这还不够吗?但我们还不满足,以至于我们永远不会快乐。
然而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它让我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贪欲多少可怕,它只会给你带来痛苦,带来烦恼。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了悲剧的美感!
让我的眼泪放肆一次吧,眼前的世界从清晰变得模糊不清,我的心接受了一次生命的洗礼和膜拜,被什么洗涤过了,慢慢的随流水荡漾开去,久久不能平息。隐隐约约,一曲用小提琴弹揍的歌曲,在我耳边响起。。。。。。
只因为有这个社会,悲剧不再上演。。。。。。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篇6
这样的书能让看上去已经显得痴迷的读者内心随着书的情节快乐着,悲伤着,暗恋着或是倾诉着。故事被写活了,这本书就是这样。从那第一句开始“清晨,她走来了。”这个故事就从皮影画上走进了现实,着上了色彩,立体了,活动了。
我记起了另一本让二十出头的我沉迷于其中的小说,《没有名字的身体》。感觉自己把那个女主角从还不知道什么是例假的青春时期演到了看着自己从那时起就不知不觉爱上的他在自己身边死去,已是年过中年。这个过程,外界的,内心的,都让我跟着体验了一回。
我说不准是什么让这些作家的文字变得这样的生动。她们的语言很简单,文字上并没有惊人之处,但这些分开后普普通通的文字由她们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活了。看她们写那扇四合院的朱红大门,你就能看到门后那不算很亮也不算很大的荫凉院落;看她们写出现在女主人面前的一个大方正直的青年你便感觉到他们内心同时闪亮的那些火花;看她们写大学宿舍中的.木板床铺你就能看到四个正是美好年华的女孩子揣着各自的心思在欢笑聊天……
不知道这更多该归于她们文字的灵气还是因为我容易被她们笔下的环境和人物感动。《穆斯林的葬礼》中描写北大校园的段落尤为让我心动。我虽未在国内上过大学但却是从小在武汉大学校园里长大。那种特有的氛围已经像溶进我血液里那样熟悉和亲切。
不过,总会从故事中走出来。再回到校园也不会有十八岁时的情怀,但只是片刻变会十八岁,用那时的心灵和眼睛感受初夏校园里的清新和灵韵也是难得的享受啊!
Later…
看完了,三天的时间通畅地看完了这本厚厚的书。不知道自己这之间哭了多少次,也不记得多少次自己潜入角色中读起了台词,那么自然,那么亲切。角色的心疼了我的眼泪也会涌出来;角色发现了自己生命的秘密我的眼睛也随之呆滞模糊了。其中种种的爱与情都让我体验了一遍。
长大了的自己很少这样被感动了。而这次身不由己仿佛到了另一个年代,生活在另一个环境里。现在,故事讲完了,故事中的人和情却还挥之不去。这是作者自己的书,用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纪念写出的书。这样的书,相信一个作者一生只能写一本。因为这一本,这一个故事,就把这个人想说的,想倾诉的,想留下的全都倒出来了。写完了,怕是让作者的心也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