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栽蒜苗教案

2025/08/04教案

此篇文章栽蒜苗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栽蒜苗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材在编排栽蒜苗(二)中的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的预测中引入。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如何想知道蒜苗生长的趋势用什么方法“的问题,供学生讨论。然后再共同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重点:

重点: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会制成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操作纸。

学具:自己记录的蒜苗生长情况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对同学们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统计,这节课我们来看看笑笑他们栽蒜苗的情况如何?〔板书课题:栽蒜苗(二)〕

课件出示笑笑他们记录得到的数据。(P97页统计表)

师:笑笑和同学们一样,也栽了一些蒜苗,每隔3天观察一次,你能帮老师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小黑板出示格子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制作,其他同学在附页111页的格子图上制作。然后纠正黑板上的问题。)

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请看,老师也做了一个统计图,这些线很曲折,所以这样的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1)比较折中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有标题,横轴和纵轴表示的量相同。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使用长条表示蒜苗的高度。而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高度。(学生可能回答用线表示,教师及时纠正,并板书“点——数量”)

(2)观察这条线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坡度变化,并说明这条线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板书:“线——趋势”。)

正因为折线统计图的这个优点,我们可以对这株蒜苗进行预测,分析它的生长情况。

①估计这颗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②预测这颗蒜苗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画折线统计图。

师:折线统计图有这样的优点,你想不想学着画一画?

(1)小组讨论: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讲解画图方法)

(4)请拿出你的蒜苗生长记录读给大家听听。

(5)把你的蒜苗生长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在111页的格子图中完成)

(6)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的蒜苗的生长情况怎样?

3、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

(1)你发现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快?那几天蒜苗生长的比较慢?

(2)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尝试练习

师:有关蒜苗生长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其它统计图你会看吗?

课件出示P98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栽的蒜苗不断长高,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积累。这节课你有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完成P98~99页“练一练“第2、3题。

2、课外延伸:调查最近一周的最高气温,折成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气温的变化趋势。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认识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上获取信息预测事物。教学中,通过统计栽蒜苗活动中蒜苗的生长情况,把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统计图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地进行预测和估计,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栽蒜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

课前布置学生载种蒜苗,收集14天左右的蒜苗生长的数据。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记录蒜苗生长情况的数据,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有积累丰富的体验。】

二、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活动一:填写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1、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数据。

出示数据,第一小组蒜苗10天生长情况统计表;观察数据,制作第一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图。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你们小组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用什么方式把收集的数据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是引入用统计表的方式以数据进行整理,强化对统计图表的应用意识。】

活动二: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

1、学生分组整理数据。主动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互相问答解释疑点。评比哪个组整理数据的方法最科学,优化整理数据的方法。

2、挑选制作的“蒜苗”条形统计图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兴趣。

教师说明:这些用蒜苗长度做成的图表,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特点.统计图由几个部分组成?名称、横轴、纵轴、宽度相等的直条表示数据。

3、学生分小组完成“小组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并记录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

全班解释。纵轴上一格表示多少为合适?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给数据,分析一格表示多少,明确一格表示多少,应根据数据和图表的实际情况确定。

【设计意图: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讨论提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展开调查,培养小组内的合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同时培养的全班学生的协作能力。】

活动三: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1、观看本小组制定制定的统计图,看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分组汇报各个小组读图的收获。

【设计意图是引导鼓励从统计图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信息,进一步体会数据中会蕴含信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86页练一练第1题。

1、你从统计表中收集到哪些数据。

2、讨论: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引导发现:这些数据都是双数,可以用1格表示2人。

3、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是再次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四、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汇报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及学习知识所用的方法和策略,架起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有用的数学。】

栽蒜苗教案 篇3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读折线统计图,体会特点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三、独立制图。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运用延伸

1.出示 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五、课外拓展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栽蒜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

课前布置学生载种蒜苗,收集14天左右的蒜苗生长的数据。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记录蒜苗生长情况的数据,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有积累丰富的体验。】

二、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活动一:填写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1、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数据。

出示数据,第一小组蒜苗10天生长情况统计表;观察数据,制作第一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图。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你们小组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用什么方式把收集的数据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是引入用统计表的方式以数据进行整理,强化对统计图表的应用意识。】

活动二: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

1、学生分组整理数据。主动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互相问答解释疑点。评比哪个组整理数据的方法最科学,优化整理数据的方法。

2、挑选制作的“蒜苗”条形统计图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兴趣。

教师说明:这些用蒜苗长度做成的图表,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特点.统计图由几个部分组成?名称、横轴、纵轴、宽度相等的直条表示数据。

3、学生分小组完成“小组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并记录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

全班解释。纵轴上一格表示多少为合适?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给数据,分析一格表示多少,明确一格表示多少,应根据数据和图表的实际情况确定。

【设计意图: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讨论提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展开调查,培养小组内的合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同时培养的全班学生的协作能力。】

活动三: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1、观看本小组制定制定的统计图,看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分组汇报各个小组读图的收获。

【设计意图是引导鼓励从统计图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信息,进一步体会数据中会蕴含信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86页练一练第1题。

1、你从统计表中收集到哪些数据。

2、讨论: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引导发现:这些数据都是双数,可以用1格表示2人。

3、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是再次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四、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汇报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及学习知识所用的方法和策略,架起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有用的数学。】

栽蒜苗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四、完成试一试

五、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栽蒜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

课前布置学生载种蒜苗,收集14天左右的蒜苗生长的数据。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记录蒜苗生长情况的数据,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有积累丰富的体验。】

二、整理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活动一:填写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1、学生分组汇报自己收集的数据。

出示数据,第一小组蒜苗10天生长情况统计表;观察数据,制作第一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图。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请组长把你们的统计表拿出来。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同学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及时指导。

你们小组准备怎样整理这些数据?用什么方式把收集的数据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是引入用统计表的方式以数据进行整理,强化对统计图表的应用意识。】

活动二:学习绘制条形统计图

1、学生分组整理数据。主动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互相问答解释疑点。评比哪个组整理数据的方法最科学,优化整理数据的`方法。

2、挑选制作的“蒜苗”条形统计图展示,激发学生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兴趣。

教师说明:这些用蒜苗长度做成的图表,我们叫做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特点.统计图由几个部分组成?名称、横轴、纵轴、宽度相等的直条表示数据。

3、学生分小组完成“小组14天后的高度统计图”,并记录在制作统计图的时候遇到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

全班解释。纵轴上一格表示多少为合适?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给数据,分析一格表示多少,明确一格表示多少,应根据数据和图表的实际情况确定。

【设计意图: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讨论提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展开调查,培养小组内的合作能力和执行能力,也同时培养的全班学生的协作能力。】

活动三: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1、观看本小组制定制定的统计图,看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分组汇报各个小组读图的收获。

【设计意图是引导鼓励从统计图中读出尽可能多的信息,进一步体会数据中会蕴含信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三、巩固练习

教材86页练一练第1题。

1、你从统计表中收集到哪些数据。

2、讨论:说一说,你用1格表示多少人?

引导发现:这些数据都是双数,可以用1格表示2人。

3、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是再次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四、全课小结

学生小结汇报本节课所学知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映,比如:一年中每个月的电费、水费等,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统计,并在附页3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以及学习知识所用的方法和策略,架起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有用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