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塔有感
此篇文章读乌塔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乌塔有感 篇1
有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读《乌塔》这篇课文时,她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从她的身上我认识了一个有着独立生活能力的乌塔,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她靠着给别人打工挣来旅费,通过阅读很多书籍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做事有条不紊、考虑周详。跟她比较起来,不要说自己一个人游欧洲了,就是让我一个人玩一天我都不敢,更别说出国了。想到独立,我知道很多中国的'小朋友都在家玩电脑、看电视,连下楼玩都要家长陪同。所以,我们要经常参加一些夏令营和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的独立意识。
从她身上我还学到了:钱要花在应该花的地方。俗话说钱要花到刀刃上。可能爸爸妈妈每年给你的钱,你一个月就花完了,用时在向爸爸妈妈要,但我们从没想过爸妈挣钱的辛苦。这让我想到了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每天都有一堆学生去里面买点什么,有些根本就不是必需的东西。我有时也爱乱花钱,但我一定要改了这个毛病。
乌塔说,从电视上或书本上认识的世界不完美。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就拿这次韩国之行来说,我曾在书本上和电脑上看过一些韩国资料,可是当我真正来到韩国的时候,才发现它是那么美丽,那么干净,人也非常有礼貌,有些事是在书本上看不到的。
这就是我从乌塔身上看到的。
读乌塔有感 篇2
“哎呀!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您就放心吧,我约同学去玩又没关系,不会走丢的!”我扯开了大嗓门朝着妈妈喊道,“你看看,人家乌塔14岁就独自一人游历了欧洲都没事,我们就在自已憝悉的小区内玩,没事儿的呀!”妈妈听了,还是不放心,拒绝了我的请求。
妈妈其实我一直想对您说:我也的.确长大了,也需要独立生活,亲身体验一下社会这个“大染缸”。前几天,我读了一篇课文——《乌塔》。故事的主人公是个14岁的小女孩,她与我们差不多大,就独自游遍了欧洲。她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胆量呢?原来她在家里时,乌塔就已经设计了旅游路线,日程。在异国他乡都过得很好。可我在自己很熟悉的小区内玩,难道您也放心不下我吗?难道您以后还要陪我去上大学吗?难道您一辈子陪在我左右吗?妈妈啊!假如是海燕就要飞过瀚海,若是雄鹰就要展翅高飞。妈妈,我的确长大了,迟早也要进行独立生活的。难道我现在不能抓紧时间锻炼自己吗?
妈妈!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请放开您的手吧!让我独立一人去面对生活吧!
读乌塔有感 篇3
《乌塔》这篇文章,写了一个14岁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去欧洲去游玩。我看完这篇文章后,一开始以为是假的,因为在我国,父母是溺爱孩子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不可能独自出去游玩的。后来我用电脑查了一下,发现外国像乌塔一样独自去游玩的孩子是有很多的。我大吃一惊,觉得这不符合逻辑啊!
难道外国的父母不爱他们的孩子吗?其实外国的父母是和中国的父母是一样的,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中国父母和外国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同。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叫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而中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约束孩子,孩子的少年时光大都用在学习上。读后感·我要学骑自行车,爸妈也在帮助我学,而外国父母则是放手。我的父母把我当成温室花草,不叫我见风雨。而外国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棵野草,叫孩子见见风雨,所以他们比我们更坚强。
我好想像乌塔一样勇敢、独立。以后我会独自上学,独自买学习用品……也希望我的父母能给我一些锻炼的机会。
读乌塔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让我深受感动。《乌塔》讲述了作者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叫乌塔的女孩,这个女孩子只有14岁,可她却一个人游历了欧洲。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三年,阅读了这些国家的有关书藉,每个周末都去打工,赚取旅费。在和她交往的过程中,作者了解到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别,明白了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自强的精神。
哎!现在的中国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无论父母还是亲戚都疼爱我们,“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因为大人的过份溺爱,使我们现在连鞋带都不会绑了。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像奴隶一样,帮我们脱掉土鞋子,穿上拖鞋。还有一些还一口一口地喂饭!
我看过电视报导,一些学生成天只顾着读书,连英语词典都能背,可他们连一点小事情,比如绑鞋带、洗衣服……这些芝麻小事也需要父母帮他们做,一点也不会自理。有些人上了大学,因为生活不能自理,不得不退学,真是让人惋惜!
《乌塔》这篇课文教育我们,要自立自强,不要再做“小皇帝”、“小公主”了!爸爸妈妈、所有疼爱我们的人,读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是否也有所感悟呢?请给我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吧!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都成为自立自强的“中国乌塔”!
读乌塔有感 篇5
昨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文中年仅14岁的德国小女孩热情待人,胆大心细,令人敬佩。然则,我最敬佩的是她热情待人。“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每次读到这儿,我都会有一种心酸溜溜的感觉,也会不由自主地压低声音,因为我自愧不如啊。
乌塔见到一个外国大人都那么热情,相比之下,我看到邻居都只会如同哑巴般傻呆呆地站在那儿,一声不吭,更别说是一个不曾相识的外国人了。我觉得我和乌塔相差十万八千里,既然乌塔在旅途中对外国人那么热情,那么对家人、客人、邻居肯定更加热情,而我呢?
往事如烟,我也只能记住几件事,可我的脑海之中,这件事常出现并一闪而过、稍纵即逝:暑假,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也烤得火辣辣,我刚刚回家,看见楼下的婆婆正在帮我们清扫楼梯,我一声不吭地从她身旁走过,甚至连正眼也没瞧一眼,就匆匆上楼了。学习了《乌塔》之后,我就开始审问自己。“为什么不叫人?”
现在,我这个“见人变哑巴”的坏习惯已经得到了改善。我相信,不光是我,世界上所有冷漠待人的小朋友都会改掉这个“见人变哑巴”的坏习惯,学会热情待人。那么,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
读乌塔有感 篇6
上学期我们学习《乌塔》这一篇课文,文中14岁的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勇气令我非常敬佩,我被她那善良、胆大、心细的品质所深深地折服了!
文中讲了“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年仅14岁的德国小朋友乌塔。在“我”和乌塔的攀谈中,“我”知道了乌塔在读小学,已经独自游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等地方这一次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危险事情时情时请求帮助,再给家人打一个电话,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叫爸爸妈妈给我整理,也从来没有想过独自旅行,警察局的电话我也没有想过。只有在玩累后才到想家,才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的不只是我一个人吧。
许多孩子也跟我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蜜罐当里,生活在长辈的羽翼下,长辈们把我们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我们这一代都缺少独立,要想独立就要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遇到困难不放弃。
通过这篇文章,我学到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争做一个自理、勇敢、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