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篇1
一、揭题导入,初读感知
1、(板书“课本”)师:对于课本,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里有什么吗?
2、师:对呀,不打开课本,我们就不能够学到里面那丰富的知识了。
3、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愿不愿意?(生:愿意 师把课题补充完整)
4、(生齐读课题)师:看到题目,你希望知道些什么?(要求生把问题写在堂上笔记本或书上)
5、师: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探个究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人孙友田所描绘的画面。(师配乐朗读)
6、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
7、师:有谁来读读第一小节?(师相机纠正,带学生字词,其他小节同法)
8、师: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本那么特别的课本里面究竟有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找到的事物)(生汇报)
9、师:大自然这课本可真棒!朋友们,听呀!连祖国也在召唤我们呢!(师导读第一自然段)(小组读,个人读,师相机指导朗读)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细读欣赏,感情课文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去打开了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看同学们都响应了祖国的号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你看到了什么?(回顾第一节课,汇报:翠竹、松柏、鸣禽、野花、山水、天空、大地。师以图画形式把他们所说的画在黑板上)它们有什么特点?
3、师:你听到了什么?(生:鸣禽,风声,青山和绿水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用上形容词(悦耳、动听……)
4、师:你闻到了什么?(花香、草香、水果香……)从文中哪里知道有这些香味儿?(野花、沃野、丰收……)
5、师小结:是呀,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看到了挺拔苍劲,看到了丰收景象;
是呀,我们听到了大自然,听到了声声鸟语,听到了动人旋律;
是呀,我们闻到了大自然,闻到了阵阵花香,闻到了郁郁果味。
6、师:多美的大自然,请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来自由朗读第二节。(个人汇报,师指导:假如你现在就站在那么美丽的大自然中,你心情觉得怎么样?对,就用那感觉来读)
7、师:太棒了,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又提高了,好,下面咱们来赛一赛,看那一小组读第三节读得最好,只有一分钟时间酝酿酝酿噢!(师找出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
8、师:听着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也跃跃欲试,请允许我也来读一读,可以吗?(可以)谢谢!(师范读,齐读)
9、师:同学们,这么好的诗,来个男女对唱,怎么样?(好)(男生:青山…… 女生:绿水……)
10、师引读第五节。师:去吧,…… 生:给你们…… 师:去吧,…… 生:给你们……)
11、 师:我觉得大自然是一本音乐书,它让我听到动人的旋律。你呢?你觉得大自然这课本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生自由发挥)
12、师:多美的图画,多好的课本,我们一定要(师指题学生读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嗯,那怎么打开呀?请同学们找上自己最好的朋友一同去发现,探索,看看要怎么样才能打开这课本?从文中找出来。(生汇报,师板书)
13、师小结:是呀,要想“饱览”无限风光,尽享大自然无私的给予,就必须不怕险阻,勇于“攀登”;要想“奔向”浩瀚的大海,就要搏击狂风巨浪,奋勇“前进”。只有勇于探索,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我们才能找出大自然的奥秘。同学们,祖国敞开了……(学生续读)(教师要饱含激情,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指出与第一小节的感情不同之处)
14、尝试堂上有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画一个太阳,太阳上写篇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大自然”处是一本书的形状)
云锦 云锦小鸟 云锦
这里画翠竹 云锦 云锦这里画松柏
蝴蝶
花………………朵(五颜六色)
野……………………………………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本。
2、学会本课文8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设疑。
1、板书“课本”,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芬芳 绚丽 耕耘 洋溢 温馨 浩瀚 黄昏 胸襟
(2)检查生字词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一节的意思。
4、交流自然段的意思。
5、运用自然段相加法,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馨( ) 绚丽( ) 喧闹( ) 胸襟( ) 包蕴(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节,闭眼想象,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是根据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2、自由读第一节,在重点词语下做记号。
3、全班交流汇报。(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芬芳的空气)
4、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去吧”要读出召唤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节。
2、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在书中画下重点的词句。
3、交流所画内容。
4、四人小组描述根据所画内容想象的画面。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7、听录音范读,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节。
2、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鸣禽”、野花“的活泼和少年朋友的热情友好)
3、指导朗读。(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4、指名试读,全体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4、5节。
2、理解诗句的意思:祖国的山水、天地有什么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3、怎样才能饱览风光,尽享自然的给予?
4、指导朗读:大自然对少年朋友是那样友好,大自然中隐藏着那么多的秘密,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收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5、录音范读,指名试读,集体齐读。
五、朗读第二至五节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第6节。
2、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指导朗读:语调可热烈、高昂些。
4、录音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七、总结全文
1、这首诗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喜欢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吗?把我们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一处景物或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写一个片段,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
3、收集描绘大自然的诗歌,写在或剪帖在积累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篇3
前置性学习:
1、读熟课文并背诵。
2、画出生字词和易读错的字。
3、理解词语:苍劲、云锦、饱览
4、思考:每个小节写了什么?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5、搜集描写大自然的诗歌。
教学提示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流畅,清新活泼;构思精巧,首尾呼应;情感饱满,充满激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大体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出话题
1、同学们,大家好!先请大家看一个词语。
板书:大自然
(1)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大自然里有些什么呢?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让我们一同走进大自然。
——课件: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2)面对这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你想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的确,大自然像母亲,无私地给予人类一切;大自然像智慧老人,启迪人类不断创造,也有人说大自然像本无字书,写着无穷的奥秘……那么,在现代诗人孙友田的眼中,大自然又像什么呢?)
一起读课题
2、咦,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这个“课本”里又写了些什么呢?
——课件(文字):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呢?
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首诗。
二、读文,了解诗意
1、检查自读情况
(1)逐节指名朗读课文。
(2)正音并读读
课件出示: 饱 览lǎn 云 锦jǐn 胸 襟jīn
敞chǎnɡ开 微 风fēng 相xiāng聚
芬fēn芳fāng 苍cāng劲jìn 黄huáng昏hūn
2、俗话说得好:好书不怕百回读!请你默读全诗,看看一共写了几个小节,每一节又写了什么呢?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思考、讨论。
(通过仔细的阅读,大家一定明白了,这首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写了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五节:写了我们投入大自然,勇敢探索,就一定会收获成果。
第三部分是第六节:写了激发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三、检查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
敞开 芬芳 无限 云锦 黄昏 耕耘 洋溢 饱览 苍劲
(1)个人读,小组内检查读,齐读。
(2)说说对其中词的理解,不明确的提出,共同解决。
2、指导描红。
四、作业:
听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
1、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你发现没有,哪几个小节的内容是相同的?
(2)你们真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啊!第一节和第六节的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这两个小节为什么要相同呢?请大家说说。
(3)嗯,同学们说出了一点儿意思,确实,这两节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课题。但是,这两节放在一头一尾,作者可是独有匠心的啊,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最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妙,迎刃而解。
(4)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诗歌的第二部分品读感悟: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二、品读感悟
1、——课件(文字)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呢?
(1)大家带着问题认真地读读2—5节,一边读一边在书上画出来。
(2)把你找到的内容和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们一定都找到了吧!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每行出示: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鸣禽 野花
青山 绿水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我们看到大自然的绿色课本内容丰富,有许多的事物:在第二节中,有翠竹、松柏、果园、沃野;第三节中有鸣禽、野花;第四节中有青山、绿水;第五节中有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
这四组不同的事物就仿佛是大自然的4页书,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沟通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置身于原野、森林、高山……亲近大自然。)
(3)这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2、——课件(文字)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
(1)请同学们在四人学习小组中,再细细品读2—5节,一同讨论,合作学习3分钟。
(2)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到了,大家都有收获了吧。怎样阅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让我们共同探讨。
(3)在共同的探讨中,同学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我们发现了每一节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大自然的:第二节的翠竹、松柏、果园、沃野是亲眼所见的,第三节的鸣禽、野花是亲身参与的;第四节的青山、绿水是亲耳聆听的;第五节的天空、云锦、早晨、大地、微风、黄昏是用心感受的。我们调动全身心、动用各种感官,留心观察大自然,才能读懂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件(文字)点击后依次出现“破折号和后面的文字”:
翠竹 松柏 果园 沃野 ——亲眼所见
鸣禽 野花 ——亲身参与
青山 绿水 ——亲耳聆听
天空 云锦 早晨 大地 微风 黄昏 ——用心感受
3、读完第五节后,你一定发现这里还有个空,可以填上很多内容呢,我们还可以怎样去感受大自然呢?请你发挥想象,像诗人一样来创作一段。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课件(文字):挥动有力的双臂,
去触摸太平洋跳动的脉搏。
迈开坚定的脚步,
去丈量喜玛拉雅山的高度。
你受到启发了吗?看来诗歌的意境是无穷无尽的`,可以填上很多内容。但是,诗歌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情感,意味深长。
三、反复诵读
1、同学们,请你把刚才的体会融入诗歌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读读。
(1)读的时候要注意:无论读到哪一节,都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的眼睛看到了翠竹松柏、你的耳朵听到了青山绿水的对话……带着想象来朗读,能把诗读得更美。请一位同学来读给我们听听,大家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2、面对充满魅力的大自然,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读读这首诗了,请各位小评委给我打打分吧。
——课件(文字)滚屏
来,配上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分节朗读,2—5节分别请4位同学读,首尾两节一起读。
——课件:音乐+大自然的图片依次自动播放(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天空、早晨、微风、黄昏)
3、同学们还记得一开始的发现吗,为什么这首诗的首尾两节要相同呢?现在大家一定明白了,谁来谈一谈。
大家所体会到了吗?文章首尾呼应,诗句反复,并非简单的重复。篇首是对主题的暗示,两个“去吧”,召唤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绿色”点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篇末是对全诗的升华,激发少年儿童勇敢探索、勇于实践,朗读时要注意对比。
四、活动拓展
交流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诗歌,开 “大自然的赞歌”诗歌诵读会。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当堂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启发想象。
3、对课题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第四课,齐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现代诗)。相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也基本没什么障碍了。我知道有些同学还会背了呢。我们也知道了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首尾呼应/总分总。我们学一首诗歌是不是就满足于此呢?(不)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①、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
②、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就像一本书,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大自然这本课本里藏着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孙友田去发现.)
1、重点品读第二自然读
①、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藏着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
从“挺拔的翠竹”,学到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样正直。想到一首诗《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就是“挺拔的翠竹”啊。
从“松柏的苍劲”,你又想到什么呢?(青松的高洁)想到陈毅的诗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从“沃野的耕耘”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从“果园的丰收”联想到丰收的场面,人们的喜悦……
③、小结激发朗读: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你看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么多,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大自然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啊,时时给我们以启迪。谁能读好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2、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大自然哪些景物引发了你的联想,给我们以启迪。划下有感触的词或句,在旁边简要写写你的联想或从中受到的启迪。
3、交流
预设:
①“青山说——”联想到哪些山?(泰山,黄山、华山……有很多名山等着我们去攀登。)
我们要攀登的仅仅是自然界的山吗?(还指知识的山峰)一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肯攀登、坚持攀登的人才能饱览到无限的风光。
②“绿水说——”联想到什么?(五湖四海,四大洋)
出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海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啊。
激发朗读:像山一样坚毅,像水一样博大,这就是自然界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的启示啊。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小结: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青山绿水,都给我们以启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
(三)讨论“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大自然里的景物都是绿色的吗?还有各色的野花、碧蓝的天空、五彩的云锦。可是为什么还偏偏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这里的“绿色”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你真了不起,读到诗人心里去了。就像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指春风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生机啊。
师:绿色还象征什么呢?(健康,环保)
比如,我们祝一个人生命之树常青,就是祝他什么啊?(祝他健康有活力)我们要食用绿色食品,绿色指的就是(健康环保)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有活力的课堂叫做绿色(课堂)
小结:原来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生机勃勃的,有活力的”(板书)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3、激发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你对大自然的喜爱,读出你对这绿色课本的体悟。
(四)讨论“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师;大自然像一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我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看看诗人孙友田给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找到关键词在书上画一画。
2、交流: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联欢
相聚
听一听
攀登
前进
……
3、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慧的双耳去聆听,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更要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真正融入大自然,和自然相聚,和自然联欢,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无限美好。同学们,祖国已经敞开了绿色的大门,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吧。
(五)诵读体悟
师: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读。全班读一六自然段。配乐。(全班配乐朗诵)
(六)拓展诗歌《在森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