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1
有一次我组织了一个中班的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其中有让孩子按物点数的环节。在活动后的点评环节,我园一位资深教师说:“点数时应该让孩子从左向右数,你班的孩子有的从左数到右,有的从右数到左,这样是不对的。”我当时无言以对,因为她是资深教师,但是我坚信一点:不管孩子从左到右数,还是从右到左数,结果是唯一的。
那段时间,小班教研组恰好也在进行“5以内的.数”的研修活动,组长正在给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我清晰地听到组长念道:点数要从左向右。后来我看到那本《幼儿园数学教学法》上确实写着点数要“从左向右”,书上的东西能错吗?我有点疑惑了,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邮购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xx年出版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让我欣喜的是我在书里找到了答案。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提出:正确数数要遵循五大原则,其中有一条就是顺序无关原则,即数数时,数的结果总是唯一的,它与被数物体的顺序无关,无论是从左向右数、从右向左数,还是按其他顺序数,其结果总是同一个数。
权威的指导对我们的确有非常大的帮助,有时甚至有拨开云雾见太阳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迷信权威,否则会束缚我们的专业成长。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有批判和反思精神,有时候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可能更实用、更有效,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2
罗辰是我班的小朋友,可他看起来就像一位小小班的孩子:个小、好动,上课似听非听,叫他回答问题只会摇摇头或点点头,好像什么都不懂,这样的孩子会讨人喜欢吗?真让我们老师感到头疼。
一次,我正带领幼儿在户外做操,发现罗辰和几名“调皮捣蛋鬼”又在那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我非常生气,大声地要求他们把操重做一遍。于是,在我带领下,这几名调皮鬼只能乖乖做操,我惊奇地发现,罗辰做操时动作协调,很有节奏感,在这几人中很是出众。“嗯,罗辰小朋友做得非常好,以后也要这样,知道吗?”我随口表扬了一句。
第二天放学时,罗辰妈妈兴奋地对我说:“辰辰昨天很高兴,对我们说老师表扬他做操好,这孩子从没看到他这样高兴。”辰辰妈妈还很有兴趣地对我讲了许多有关辰辰的趣事。想不到我随口的一句表扬竟使罗辰和他的妈妈如此高兴,这不禁使我陷入深思。是呀,我平时表扬过罗辰吗?我有没有仔细挖掘过他值得表扬的一面?不仅是罗辰,还有许多像罗辰一样的调皮鬼,我有没有去追寻他们的闪光点?一连串问题的答案,是我没有。对这些孩子,我给的更多的是否定。我深深地自责,为什么对他们如此吝啬地给予赞美呢?
翻阅书籍,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来自他人的.鼓励和信任。”是呀,一个人能感到别人对他的接纳喜欢,他会充满快乐,充满自信。反之,他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孩子不也同样如此吗?领悟这个道理,我将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慷慨地把赞美施于他们,无论聪明或愚笨,无论乖巧或顽劣,让他们感受老师公平的爱。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3
从上周开始我们大班进入了《拜访大树》这个主题,因此每次带孩子们出去散步时,他们都喜爱把玩叶子。有些孩子拣拾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叶子,有些孩子拿叶子当面具,有些孩子用叶子玩拉力游戏……
在游戏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有奇妙的魅力,使我们的孩子们陶醉其中。因此,我们在实施这个主题的过程中,觉得树叶随手可得,很容易收集,家长也非常积极地参与进来,利用双休,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找一找不同的叶子,还让孩子把采摘的叶子带来和同伴们一起分享。同时,我们区域游戏也增设了茶馆游戏, 在茶叶店里,琳琅满目的茶叶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他们知道了茶叶是一种叶子,茶有许多种,颜色、外形、味道和功用都各有不同,茶是中国人爱喝的饮料。每当游戏开始时,我为他们冲上一壶茶,让他们看看茶叶舒展的样子,品尝一种茶的味道,当然每到这时茶馆游戏也是最热闹的。小顾客们还说:下次再给他们品尝其它的茶叶。
我们和孩子开展的活动就更丰富了,在聆听了《叶子鸟》的故事以后,孩子们展开想象,创作出不同姿态、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叶子鸟在空中翩翩起舞,我们还将孩子的作品放在作品袋里,孩子们不时地围在那里看看讲讲,指指点点,看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欣赏一下同伴的作品;在和孩子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树叶以后,一起制作了树叶粘贴画、树叶拓印画;一起演唱了《小树叶》、《大树妈妈》等歌曲,还能听着音乐用身体来表现叶子飘动和小种子成长的过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会收获更多,也能更深地领会到大自然中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4
今日上午走进了小二班日常教学调研,张教师带班。她是去年8月来我园工作的新教师,正如她所说,从开始的迷茫、郁闷、忐忑不安到和平、喜悦和充实。一年来,她在不断的历练和成熟。所以,感觉她的带班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不安或不知所措。一个半天,她带领着孩子晨间活动、团体教学、户外游戏,利用创编的小故事《小椅子》来对孩子常规教育。尽管也有个别孩子调皮的,但她已经能够控制大局面,每个环节还是比较流畅。看着她的变化真为她高兴。
幼儿一齐观赏自我的作品、讲评自我的作品时,就应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励的语言,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即使画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扬再推荐。比如为气球涂色时,朱小楠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匀,并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这时我就对她说:“我觉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那里还是白白的纸,我觉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满了,必须会更漂亮的,你觉得呢”朱小楠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点点头继续涂了起来。
其实每个幼儿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画家,教师就应尊重每个幼儿,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世界有多大,幼儿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宽,幼儿创造的天地就有多宽”。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幼儿的不对、不足之处,只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磨灭他们的用心性,抑制他们的情感,这样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有一种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用自我的一言一行,用自我的心境去引导每个孩子,用爱心职责心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5
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音乐中感知手的动作变化和与身体接触,进一步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儿童最感舒适的音域内进行,速度为中速,,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要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游戏时的欢快的情绪,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对立学习音乐小朋友们都喜欢,不过游戏他们就更喜欢了,学习起来也很容易掌握,那我们大家一起先来做一个幼儿听有节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拢、放开的动作。反复做几次,交换顺序。让幼儿知道合拢就是两手合在一起,放开就是把手分开放在两边,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现得很积极兴奋,想知道老师到底会发出什么样的口令。在老师发出口令后,宝宝们马上做了起来。有的宝宝还会跟着老师说合拢放开。游戏是小班幼儿的最爱,它在幼儿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则不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幼儿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这一环节中,运用游戏的方式直接进入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在说说、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内容,着个环节的分段教学法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让幼儿熟悉了歌词,为后面的学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铺垫。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做相应的动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同时也提供给幼儿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表演演唱使听众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运用表情、动作来表现歌曲,并在表演中能有意识的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在这个活动中,我遵循了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
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游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6
这学期,我园青年教师的公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月轮到我做公开活动。常听老教师们说:“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于是,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找到了一篇优秀教案――“感知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数学领域的内容也是我擅长的。
我认真按着教案准备材料,并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开展活动。首先,我以“鸡妈妈”的身份,用儿歌的形式带领小鸡们一起锻炼身体,“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跳3下,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转两圈……”然后是“小鸡捉虫”的游戏,要求幼儿听老师的口令捉几条虫子,根据虫子的颜色放到相应的纸盒里。每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做着。最后“鸡妈妈”给每只小鸡一个袋子(内装奖品),让小鸡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品。
这次活动虽然调动幼儿的听觉、视觉、运动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了游戏,但从孩子们的眼中,我并没有看到他们由衷的快乐,也没有看到孩子们忘我的投入。这是为什么呢?
反思
仔细分析自己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儿产生了“审美疲劳”。自从幼儿入园后,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听到过“小鸡小鸭”的故事,并经常进行表演游戏;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过了《小鸡小鸡在哪里》、《小小蛋儿把门开》等歌曲并进行过表演;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做过“小鸡捉虫”的游戏;在美工活动中也画过小鸡。在各类活动中,频繁的`出现小鸡的角色,使孩子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他们在扮演角色时没有了原先的激情和兴趣,在游戏中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减弱。
原因之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领”的痕迹很重,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再说,幼儿跟着在座,每一个过程都是老师领着走过来的,孩子们也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整个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
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开始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小半的孩子喜欢什么呢?电视机里天线宝宝的声音给了我灵感,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是小班小朋友的最爱。
经过重新准备,我在另一个班组织了活动。首先,我用天线宝宝的音乐吸引幼儿,让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名天线宝宝来参加活动。接着,我引导天线宝宝们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可以变成什么......”游戏中,幼儿的想象非常丰富,而且感知了4以内的数量。然后,我设计了问题“天线宝宝一家人有几个人,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再让幼儿根据服装配石的颜色找到4的树龄,归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何天线宝宝一起玩“分饭吃饭”的游戏,宝宝们听清问题,取出相应的食品。如“拿4颗红色的qq糖”、“拿一块方方的糕”幼儿看清楚了赶紧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盘里。有个别“小馋嘴”已经悄悄地往嘴里塞了一颗qq糖,我就悄悄地问:“现在只有3颗了,怎样变成4颗呢?”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儿好像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了数量,并且尝试从物体的形状与数量、颜色与数量等不同的属性进行选择,增加了难度,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非常成功,满足了幼儿喜爱天线宝宝的心理需要,老师设计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整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