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2025/08/08教案

此篇文章《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

(3)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文字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板书:苏珊用——心灵——倾听——我——快乐成长

关心、帮助、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难点:

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课件出示:红心——提问:这是什么?(一颗红心),然后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与它有关——出示课题,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设疑:那么,是谁用心灵在倾听?她又在在倾听谁的声音?她是怎么用心灵去倾听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顺的句子要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是谁用心灵在倾听?在倾听谁的诉说?

2、进行交流。

(1)读生词:着迷 乘机 拿着 砸伤 水槽

聊天 召唤 谋面 立即 苏珊 无所不知 兴高采烈 问讯处

(2)指名回答思考题。

三、品读课文,品味真情。

1、引入:那么,苏珊的用心倾听,对于作者来说重要吗?对于苏珊自己来说,又赋予了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引出: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课件出示)

3、那么,“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这“一切”在文中指哪些事情?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找一找。

4、引导交流,抓住以下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①“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你能用“悦耳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读吗?你能继续把接下来的这段话中苏珊要说的内容,用“悦耳的声音”说给作者听吗?)

②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引导理解这句话: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一起读“我”说的话。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引导写话,感悟真情

1、过渡:正是因为苏珊一直用心灵去倾听作者的每一句话,一直用心去帮助作者解决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所以在作者长大以后,他非常想——(引读)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终于在有一天,我出差经过故乡小镇,并拨通了“问讯处”——请两位同学以苏珊和作者的身份把他们的对话说出来。

2、创设情境:但是由于时间充忙,作者没能跟苏珊见上一面。假设,当时并没有时间的限制,他们在一间酒吧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试着写一 组他们的对话。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引入:终于,我有机会再一次回到了家乡小镇,而且可以多待两天,于是我再次拨通了“问讯处”,是接电话的人却不再是苏珊,而是另一个女人,在电话中,他得知苏珊已经去世。而在苏珊去世之前,她给作者留下了一张纸条: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2、朗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3、总结: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与本文一样充满浓浓真情味的文章来读一读。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悦耳、耐心、沉默”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在自主、探究的研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领、感悟,了解苏珊对我的关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审题

1、示题:倾听:什么意思?

2、看来课题你想问些什么?或者你有哪些疑惑?

3、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是否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者你还有新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确立探究问题

1、简单说说你理解的一些问题的答案。

2、提一提新的问题,板示:

3、进行归纳:(1)问题集中的重点所在(2)确立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

三、研读课文,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

1、按照问题,自己进行探究讨论: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研究。

2、自己选择性回答

3、抓住下列语言文字:

(1)我发现在这奇妙的电话机里,住着一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

(2)小精灵总是耐心的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3)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4)长大以后,我离开家乡,也知道了电话是怎么回事。

(5)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的人。

(6)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7)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8)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感悟苏珊和我的那份互相依恋的母子情深。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和帮助别人后的愉悦。

3、明白和享受那心灵份倾听所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板书

用心去倾听

帮助

苏珊——“我”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课文中的二类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3)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科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重难点、关键: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文中的老妇人用倾听给了我信心。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倾听的真情故事。

2、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1)指名读课题

(2)理解“倾听”

二、读阅读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1、齐读阅读要求。

2、指名说要求。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扫清文字障碍。

3、理解词语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那些帮助?

四、精读课文,品词悟情

1、课文的那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5、在课文中找出与这些句子相对应的句子。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延伸: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七、作业布置: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你心中的感受。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课件出示:红心——提问:这是什么?(一颗红心),然后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与它有关——出示课题,板书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设疑:那么,是谁用心灵在倾听?她又在在倾听谁的声音?她是怎么用心灵去倾听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不顺的句子要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是谁用心灵在倾听?在倾听谁的诉说?

2、进行交流。

(1)读生词:着迷 乘机 拿着 砸伤 水槽

聊天 召唤 谋面 立即 苏珊 无所不知 兴高采烈 问讯处

(2)指名回答思考题。

三、品读课文,品味真情。

1、引入:那么,苏珊的用心倾听,对于作者来说重要吗?对于苏珊自己来说,又赋予了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交流引出: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课件出示)

3、那么,“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这“一切”在文中指哪些事情?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遍,找一找。

4、引导交流,抓住以下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①“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你能用“悦耳的声音”把这句话读一读吗?你能继续把接下来的这段话中苏珊要说的内容,用“悦耳的声音”说给作者听吗?)

②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引导理解这句话: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

作者告诉苏珊自己很伤心了吗?

一起读“我”说的话。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

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些苏珊听出来了吗?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是的。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听了苏珊的`话,“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四、引导写话,感悟真情

1、过渡:正是因为苏珊一直用心灵去倾听作者的每一句话,一直用心去帮助作者解决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所以在作者长大以后,他非常想——(引读)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终于在有一天,我出差经过故乡小镇,并拨通了“问讯处”——请两位同学以苏珊和作者的身份把他们的对话说出来。

2、创设情境:但是由于时间充忙,作者没能跟苏珊见上一面。假设,当时并没有时间的限制,他们在一间酒吧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试着写一 组他们的对话。

3、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引入:终于,我有机会再一次回到了家乡小镇,而且可以多待两天,于是我再次拨通了“问讯处”,是接电话的人却不再是苏珊,而是另一个女人,在电话中,他得知苏珊已经去世。而在苏珊去世之前,她给作者留下了一张纸条: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2、朗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3、总结: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与本文一样充满浓浓真情味的文章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