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 篇1
一、活动名称
香香的饺子
学生情况:本班共8名学生,实际年龄在3—4岁之间,其中2名学生佩戴人工耳蜗,6名学生双耳配戴助听器。通过听觉语言能力评估,本班孩子听觉能力为一级,听觉补偿效果基本达到最适;语言年龄平均为3岁。
二、活动目标
1、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给x吃。
2、通过活动,让孩子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家人的感情。
三、活动重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
四、活动难点
学习掌握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并能进行句型仿编:我把x给x吃。
五、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在生活中吃过饺子,已经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儿歌《包饺子》、实物饺子、小朋友做好的橡皮泥手工饺子、水果模型、小动物模型、家庭成员的手指偶
六、活动过程
1、点名法检查助听器的工作状态。
听到名字的小朋友和老师击掌问好。
2、活动导入: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直接引出主题。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
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
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
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师:儿歌里,羊妈妈包什么?
幼:羊妈妈包饺子。
3、出示实物饺子,进行简单的半开放式主题对话交流。请幼儿观察、讲述饺子的外形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吃饺子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饺子长什么样子?
幼:饺子像小船,像元宝,还像橘子瓣儿……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什么时候吃的?
师:冬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饺子,要不然,耳朵都冻掉了。
师:饺子好吃不好吃?饺子里面有什么?
幼:饺子很好吃。饺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有鸡蛋,有韭菜,有肉肉……
师:你们喜欢吃饺子吗?你们会不会做饺子?
……、、
4、请小动物吃饺子,练习句型:我把饺子给x吃。
师:“喵喵喵”,小猫来了,它说它闻到小朋友做的饺子真香!它也想吃饺子,谁想让小猫吃饺子?
师:小猫说:谢谢你,你的`饺子真好吃。小狗小狗,你怎么了?你也想吃饺子吗?那么谁想让小狗吃饺子?
(引导幼儿练习表达:我把饺子给x吃。)
5、学习仿编:“我把x给x吃”的句式。
通过“我爱我家”游戏,学习仿编句式。幼儿通过教师引导学习仿编句子。我们也请爸爸妈妈吃水果吧?如:我把苹果给爸爸吃。我把香蕉给妈妈吃……
七、活动结束
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包饺子,体验自己动手制作食物的快乐。
八、活动反思
语言教学的核心在于“运用”二字。本次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幼儿在宽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练习句型,大胆仿编。而且两个情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陌生,更容易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在动手制作汤圆中感受冬至的节日气氛。
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简单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尝试动手制作汤圆。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九九歌》童谣音频及图片;“汤圆”图片;“汤圆”手工成品图。
材料准备:超轻黏土、卡纸剪成的纸盘。
活动过程
播放童谣音频及图片《九九歌》,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很特别的童谣,名字叫《九九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童谣中出现了哪些数字?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小结:这是一首描写天气变化的童谣,童谣中出现了一到九九个数字,所以叫《九九歌》或者《数九歌》。人们习惯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数完九个九之后,冬天结束,春天就来到了。
组织谈话,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知道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你们知道冬至是个什么日子吗?
——冬至是哪一天?
小结:冬至又叫“冬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出示图片“汤圆”,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饮食习俗。
——冬至这天,你家会吃些什么?
——汤圆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汤圆有什么颜色?(白色、红色、黄色、紫色……)
小结:冬至这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习惯。南方地区有冬至吃汤圆的习惯。
出示手工成品图,播放童谣音频《九九歌》,发放材料“超轻黏土、纸盘”,鼓励幼儿动手制作汤圆。
(可根据风俗习惯将汤圆换成饺子)
——我们一起动手来制作好吃的`汤圆吧。
——我们可以用各种颜色的超轻黏土制作汤圆,还可以把汤圆搓成你喜欢的形状。搓好的汤圆要放在纸盘子上哦。
温馨提示
童谣《九九歌》的内容不要求幼儿理解,教师在讲解内容的时候不宜太深入或时间太久。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美工区,投放材料“超轻黏土”,鼓励幼儿动手制作饺子。
日常活动
将幼儿制作好的汤圆装饰在班级的美工区内,供幼儿欣赏。
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通过儿歌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4.学包饺子。
活动安排
A、准备阶段:(30分钟)
① 肉(已绞好的)、芹菜、葱姜、调味佐料、面团、刀、案板、小擀丈两个,小碗若干、小勺若干、盛馅盆、淘菜盆、锅排等。
②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饺子》,为即将开始的包饺子活动营造气氛。
③生活老师把芹菜(每班一颗葱姜)分配给各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摘去菜叶,老师把分摘后的芹菜整理后,在小朋友的监督下淘洗干净。(此过程老师应组织得有趣。如:有关芹菜颜色、生长[地面地上]、葱姜的气味、菜叶的收集和处理,小朋友选出监督员监督干活的质量等。)
④生活老师把收集上来淘洗干净的芹菜、葱姜(在活动室)进行切碎。班级老师请小朋友逐个观看切菜的过程。
B、拌馅阶段:(10分钟)
生活老师把切碎的菜和肉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味精、五香粉、饺子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食欲)(地点:活动室)
C、擀面皮阶段:(30分钟)、(与包饺子同步进行)
生活老师和班级老师进行分工,擀面杖,切成小面团。老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擀饺子皮。(2个/人次)(地点:活动室)(开始前,请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洗手)
D、包饺子阶段:(50分钟)
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评出包得又快又好的饺子,对小朋友进行奖励,奖小礼品一份)(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包的饺子进行数数)(地点:各班教室)
E、水煮阶段:(30分钟)
生活老师集中包好的饺子,放进开水的锅里。水煮开添凉水一勺,共三遍,至直饺子熟透。请各班选出代表两名到厨房参观。回班后讲给小朋友们听。
F、吃饺子阶段:
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给各班的餐盆中,老师进行配餐,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此阶段气氛应更为活跃:这是谁包的饺子?盛的数量?)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包饺子手指操
小手摊开,咱们来包饺子吧(伸出左手手掌)擀擀皮(右手在左手上做擀皮状)和了和了(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馅的动作,就象手指在抓挠)包个小饺子(说一个字,用右手食指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来,盖住,问孩子)(然后孩子说给谁吃,就把饺子递到嘴边)
冬至故事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 篇4
活动主题:
情暖冬至,传承文化。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了解中国传统食品—饺子的来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包饺子的程序和技巧,提高生活的'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准备:擀面杖、刀具、围裙(班主任合理安排)
2、班主任准备,宣传冬至的板报,有关冬至的科学资料视频,儿歌、手指游戏、谚语。
活动过程:
1、由饺子谜语趣味导入,谜语:岸边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春潮张落三遍后,白鹅一起上山坡、(打一食物)今天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让孩子看电视了解冬至来历及相关知识。
2、教师讲解冬至的、科学知识,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
3、了解24节气歌,冬至诗歌,冬至农谚及数九歌,学说冬至包饺子手指游戏。冬至又是天最冷的开始,也是一九的第一天,谚语说得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
4、播放儿歌《包饺子》,然后做手指操。
羊妈妈,(双手比自己,一蹲一站)包饺子,(一只手把另一只手的五指往内、往外来回扳)中间突起,(双手握拳)两边翘(大拇指、小指升起,作”六”的手势)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元宝(两只手半举并左右摇动)
5、学习包饺子方法,体验包饺子乐趣。
教师带领孩子到厨房,与家长一起学习擀饺子皮,包饺子的方法。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了冬节,在快乐中品尝了文化,在合作中愉悦了身心。
6、品尝及感恩教育,与长辈一起分享饺子。
幼儿园顺利举办“情暖冬至”师生教育活动。二十四节气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是人类社会灿烂文明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冬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其久远的传承度和使用度,也代表着其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
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中班冬至节语言教案 篇6
活动来源:
我国古代,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不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祭天祭祖外,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苏州至今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圆夜饭”不仅丰盛,每道菜名更是有寓意。
今年的12月22日是冬至。说到冬至节,不是每个中国的小孩都知道的。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一些隆重温馨,丰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习俗正在被人们淡忘和简化。因此通过开展此活动,进一步让孩子了解了中国的传统习俗。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2日
活动内容: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