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篇1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偏僻、勉强……”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复习巩固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了解童第周青年时期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渗透爱国热情。
课前预习:
收集有关童第周的资料。
浙江地图
必查词语:偏僻 勉强 发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偏僻勉强发愤”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1。
4、体会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精神。(具体表现)
5、正确抄写词语、生字。
教学过程:
一、析题
一定要争气
二、检查预习
词语(可以随课文处理)读准“鄞”“勉强”
课文
三、学习课文
简单说说自己对童第周的`了解。结合推荐有关书籍。
学习课文第一段。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理解“一面……一面……”意思并区别“一边……一边……”
口头造句。
四、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童第周那两个时期的事?那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进一步学习巩固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
深入研究课文第三自然段。
1、质疑
2、这一段是围绕那一句展开的?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地方?理解体会——朗读
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有感情的朗读。
摘录句子。
深入研究第三、四段。
读一读,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利用网上资源介绍童第周。
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我们经过努力,也能办到。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话。
摘录句子。
四、小结并作业。
第二课时
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童第周的爱国热情。
2、在句子中体会“才”字的用法。
3、默写童第周前后两此想的“一定要争气”的两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听写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节课留下的一部分。
(略)
三、找课文中带有“才”的句子,并体会用处。
1、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与家境贫困、偏僻相呼应)
2、童第周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成绩、基础差)
3、校长要童第周退学或降级,经他再三请求,才勉强同意让他再跟办试读一个学期。(好不容易)
四、作业质疑
完成有关作业。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描写童第周勤奋学习的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查找有关童第周的资料。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
注意引导学生将他们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
二、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
1、仔细认真地读课文,注意画出不懂的词句。
2、再次读课文,思考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把不理解的记下来。
3、理清课文的思路,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童第周“一定要争气的”的事。
三、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让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文要读通。
2.提问学生上述问题。提出未解决的全班讨论。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提示学生识记字形,区别同音字。
“末”字与“未”字区分开。“未”字上横稍短,“末”字上横长。“试”右边是“式”,没有撇。“瞧”是左右结构,左面是“目”,里面是两横。“考”下面不能多横。
区分“震”与“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都有“动”的意思,但用法不同。“振兴、振奋”用“振”;“震惊、震荡、地震”用“震”。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辅助练习。
例:
末()试()震()
未()式()振()
绩()愤()退()
迹()奋()褪()
四、理解词义: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愤”字为例:“愤”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发愤”。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愤”字作为带点字,查字典,找出“发愤”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接着,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带有“发愤”一词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体会“发愤”一词在本课中是童第周在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成绩落后的情况下,自己下决心努力学习。
(2)依照上述方法,理解“耐心”、“钻研”、“再三”等词语。
耐心——字典中指心里不急躁,不厌烦。课文中指童第周不急躁,不厌烦,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剥掉了青蛙卵的外膜获得了成功。
钻研——指深入地进行研究,课文中指童第周不声不响地深入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周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校长让他跟班试读。
五、指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即:读通文。
六、作业:熟读课文,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在理解描写童第周勤奋学习的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的哪两件事?
二、抓住两次“一定要争气”,精读感悟
文中两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
借助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可采取以下步骤开展教学:
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让学生读文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
3.句式练习。
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童第周在________情况下,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2)童第周________终于为________争了气。
三、学习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指名读1~3自然段,让学生思考: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心想一定要争气?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1)“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
(2)提问,讨论:“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进一步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联系上文,“才”字在这个自然段出现了三次,但意思并不一样。可采用根据句意判断词义的方法,训练学生领悟词义的能力。
3.出示练习: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1)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2)平均成绩才45分。()
(3)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通过这样的.练习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义,即据句选义。同时,也要通过反复练习朗读,来进一步体会童第周渴望学习的坚强信念。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刻苦钻研。
4.出示重点句:“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
5.课堂讨论:发愤的意思是什么?联系下文,说说童第周是怎样更加发愤学习的?
(1)理解词义:“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2)让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标画出童第周怎样发愤学习的句子。
(3)指名让学生回答。课文是从两方面叙述的: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
这两方面概括起来,就是童第周振作精神,无论白天还是深夜都在发奋苦读。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仅赶上了别的同学,而且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
(4)讨论:童第周为什么在半年之内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让学生用文中句子来回答。
“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这段话共有三句,既是童第周的内心表白,也是他发愤学习的精神支柱。包含三层意思: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5)句式训练,让学生练习用因果句子,说完整话。
①因为“我不比别人笨”,所以________。
②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因为我________。
四、学习4~5自然段。
1.指名读4~5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3.课堂讨论。
(1)“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的是什么事?
教师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意。
(2)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问题,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位教授一直在做一项实验,需要把青蛙卵的外膜剥掉。这种手术非常难做,要有熟练的技巧,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
(3)从这段话中哪些地方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4)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话讲述童第周成功的经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5)讨论:童第周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深入理解童第周为祖国争气的崇高思想境界。
首先让学生自读4、6两个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带有“争气”一词的句子,然后想一想,童第周这次成功是在什么情况下为谁争气?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全文两次提到的“争气”含义是相同的。即: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但是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争气更深一步。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不甘落在同学们的后边。第二次是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争气,不让外国人讥笑我们,不甘心落在外国人的后边。
五、学习拓展
让学生以“童第周真行!”为开头说一句内容具体的话,赞扬童第周取得的成绩。
例:童第周真行!他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终于做成了教授几年没有做成的手术,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六、读了这篇课文,你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什么?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2、3段,进一步理解“勉强、发愤、地位、熟练”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才”在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抓住重点句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人体会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朗读词语:
偏僻基础期末平均勉强
资助贫穷熟练尝试实践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他怎样“争气”?结果怎样?
(2)为什么要“争气”?——学习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用了三个:“才”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出示句子: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A童第周17岁进中学,晚不晚?
B哪个词强调进中学时间晚?(才)
C“才”可以换什么词的意思不变?(刚刚)
D朗读,重音落在“17岁”、“才”。
②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2句话中的“才”强调学习成绩差,可
以换成“只有”。朗读指导,重音落在“差、吃力、才、45分”,
速度稍慢。
③用同样方法理解第3句话中“才”强调校长的态度勉强,可以换成“总算、方才”。朗读指导。
(3)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4)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学习第3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段按照“时期、原因、做法、结果、感想”的记叙顺序找出重点词句。
②抓住重点词“天不亮、路灯下、不注意、溜”等词语,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的精神。
③出示句子:
一定要争气。我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A、联系上文,说说童第周作了哪些努力,哪些事实说明“别
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B、童第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句子中哪几个词中突出体现出来。(两个“一定”。)
C、指导朗读(重音:一定语速:稍慢有力)。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5)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完成:课堂作业第5(1)、6题。◆[20xx年12月4日]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2、3段,进一步理解“勉强、发愤、地位、熟练”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才”在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抓住重点句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人体会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朗读词语:
偏僻基础期末平均勉强
资助贫穷熟练尝试实践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他怎样“争气”?结果怎样?
(2)为什么要“争气”?——学习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用了三个:“才”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出示句子: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A童第周17岁进中学,晚不晚?
B哪个词强调进中学时间晚?(才)
C“才”可以换什么词的意思不变?(刚刚)
D朗读,重音落在“17岁”、“才”。
②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2句话中的`“才”强调学习成绩差,可
以换成“只有”。朗读指导,重音落在“差、吃力、才、45分”,
速度稍慢。
③用同样方法理解第3句话中“才”强调校长的态度勉强,可以换成“总算、方才”。朗读指导。
(3)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4)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学习第3自然段。
①默读第三段按照“时期、原因、做法、结果、感想”的记叙顺序找出重点词句。
②抓住重点词“天不亮、路灯下、不注意、溜”等词语,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的精神。
③出示句子:
一定要争气。我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A、联系上文,说说童第周作了哪些努力,哪些事实说明“别
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B、童第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句子中哪几个词中突出体现出来。(两个“一定”。)
C、指导朗读(重音:一定语速:稍慢有力)。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5)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完成:课堂作业第5(1)、6题。◆[20xx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