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此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1
一、把握联系,领悟教材
这是“注提实验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行径的无比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是怎样一座园林,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二是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通过一美一惨,爱恨交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由读通课文到初步读懂课文,并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读中体悟语感。
3、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中,我把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二、注重迁移,选择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课题、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由"学会"变成"会学",正如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本教材的特点,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划、议、提(质疑)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运用"观察法"、"感情朗读法",体会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
四、训练思维,优化程序
第一环节,揭题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书写“圆明园”。这里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2、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帮强盗给毁灭了。(继续书写课题:的毁灭)再读课题。
3、读完课题,我发现同学们的表情变了,再不是课前那样活泼可爱、笑眯眯的了。为什么读了课题,我们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起来?
设计理由: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2、做上记号是自己读书思考的痕迹,有意识指导学生读书做上不同记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设计理由:要求学生读书做记号、写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悟课文内容,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环节,初步悟情,直奔情感宣泄处。
设计思路:
1、同学们在读完课文后,心里是什么滋味?请你用一句话告诉我,把你心里的感受说出来?
2、读到哪一段最让你痛恨、愤怒,由学生初读文章的情感直奔第五自然段。
3、齐读、指名读。
4、从文中文字“掠、搬、毁、烧”来想象英法联军侵略的嘴脸。
设计理由:课文朗读,我没有从技巧上指导,因为感情是体会出来的,是感悟出来的。学生通过悟,体味出了一个“恨”,正因为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再加上老师在情感的“煽风点火”,这时让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水到渠成,这里正是他们情感的宣泄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反复读才能品味出来,让学生通过细细体会来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四环节,寻求恨因,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会激起每一个中国人那么大的恨?请大家到课文2、3、4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1、学生默读2、3、4自然段。(读书方法:把书由厚读薄,归纳中心)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通过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本段有几句话,老师应该找几个同学来读。
(2)、走进圆明园,园内有些什么?
板书:有……也有……
有……也有……还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3)、假若要写尽园内所有景观,你认为还要多少个“有”?能在文章中找到理由吗?
师: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最后一句。
(4)、师: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第三自然段?学生齐读
(5)师:然而,可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天――1860年10月6日,端起书,再次读第五自然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
5、略读第四自然段。(教学方法同上)
板书:上自……下至……
设计理由: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你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二、三自然段。”“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地放在那儿,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爱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五环节,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设计思路:
1、师;就是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精华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帮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2、后面定格,出示: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师:同学们呀,这场大火烧掉了一切的一切,所以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
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
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还没有了……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没有了上自……也没有了下至……
3、师: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几根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因此我们说圆明园的毁灭,它损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拿起书,齐读第一段。
设计理由:播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泄,每个人不同的文本感悟在这里得到升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是对国人的一阵阵叹息、深思。
第六环节,悬念设疑,激发爱国情感,引领深读文本。
师: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一种损失吗?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这仅仅是损失吗?希望大家进一步深读课文,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说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还有什么?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以情为线,以读为轴,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我们的教师活了,学生活了,文本活了,这就是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2
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以读导学,以读传情”,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结合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把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变为丰富的情感,将惋惜、赞叹、仇恨,相互交织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以情带讲,情中启迪,情中升华”,多媒体的展示使课文声情并茂;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学生想像、感悟、倾诉,与文本情融为一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3 、把阅读、感悟、想像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备注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音乐渲染,名言导入。
2、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填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世界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激发爱祖国文化的情怀。
(一)走进圆明园,了解布局,理解“众星拱月”。
1、质疑: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出疑难的问题。
2、多媒体展示,通过图标直观理解“众星拱月”。
3、指导感情朗读。
(二)读文感悟,想像圆明园奇特的景观,了解其丰富的收藏。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画出一句能概括这两段内容的句子。(抓过渡句)
2、交流探究、细细品味。
①对比朗读,感受圆中景观的奇特。
A建筑风格②教师引读,了解圆中景观的分类。
(第三自然段)
③资料扩充,填补园中景观的空白。
4想像朗读,品味园中景观的美妙。
①图片展示各种奇珍异宝。
B文物收藏
(第四自然段)②师生交流收集资料,了解“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三)小结,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赞美圆明园。
三历史回顾,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引发愤怒之情。
2、抓住主要词语了解侵略者的丑态,激发愤怒之情。
3、面对历史,朗读感悟,深入探讨,倾诉愤怒之情。
四总结全文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梳理全文,情感提升。(倾诉自已最想说的话)
作业设计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毁灭:不可估量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3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课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
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画出重点字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学会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
5、背诵课文3-4段
其中3、4点为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视频,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3、讲授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
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教正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为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教材运用读、思、划、议、提的方法教学。
(一)复习导入课文
1、指领学生写“圆明园”
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让学生连续读,在此时写板书“圆明园。”
2、写板书“的'毁灭”
提问学生在写“圆明园”和写“的毁灭”的时候表情有巨大的变化原因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运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圆明园毁灭之前和之后的巨变。同学们是不是想详细的了解圆明园是怎么样的一个园林?是如何辉煌的呢?从而引出今日的新课。
理由:把本文情感蕴含在板书之内,确立学生提笔练字的好习惯,也从而引出本节新课。
(二)学生通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利用各种方式读的过程中得出经验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1、让学生把自身认为重点的字词句画出来《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相关内容:《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杨氏之子》教学案例评析《与象共舞》教学设计《窃读记》教学杂谈《景阳冈》练习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请换一种评价──《桥》教学案例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2、对重点字词句进行反复揣度,从中无处情感。
理由:使学生养成做记号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抓到重点,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运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精讲课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读,读后让同学们围绕“众星拱月”这个词开动思维,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形象的比喻出圆明园的布局是什么样的。
圆明园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围分散着众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说圆明园以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个为中心,四周围绕着各种小园。
第三段:
学生读,齐读。提问学生此段共有几句话,再分别找人来读。
问此段都写了什么?同学们将按课文内容回答。继续提问此段一共有几个“有”字?如果这8个“有”所包含的东西全部存在,那么你应该如何读?让学生通过理解自己读。读后引导学生说出应当读出自豪和骄傲的口气,然后教师范读。
之后学习此段运用排比和关联词的重要性和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
在此期间完成板书:有...还有(7有)
第四段:
教师略讲,学生自学
让学生读后,回答此段主要讲的是圆明园之中都有什么?
在学生回答都是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同时写板书: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提问: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强国,文化举世闻名。园内奇珍异宝无数。
五、历史再现、激荡情感
通过上面几段对圆明园未毁灭前的具体学习,笔锋一转来观看视频。
1、播放圆明园毁灭后在原址上逐渐还原的动画视频
2、提问学生这把火烧掉的是什么?
指导学生开动思维从最表层的文物、园林上升到烧掉的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国人的尊严
让学生产生激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调的同时让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圆明园的重大损失,使其刻骨铭心。
六、激发爱国情感,产生振兴祖国愿望并布置作业
提问学生圆明园真正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为何英法联军从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来中国抢夺践踏?
为何中国当时不反抗呢?我们的军队哪里去了?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对侵略者践踏圆明园的憎恨,激发对振兴祖国的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布置作业。趁热打铁,留下作文,让同学们有话可说。
作业题目是以“我想对xx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的对象可是侵略者、中国、同学、自己等。
只要书法出自己内心真挚的情感即可。
文章当中要求运用到本节课所学的排比句式和关联词。
七、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二、“众星拱月”(布局)
三、有···还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4
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篇课文涵盖的语文的知识点的训练却是包罗万象的。所以,为了让学生把课文学透,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我把课文分成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练习朗读课文,初步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说我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这里我就针对我设计的第二课时说一说。
(一)、说学习要求
知识点:
1、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4、课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难点:句子训练,感悟辉煌。
拓展点:
1、用“有……也有……;有……也有……”的句式训练说话。
2、学习用一句话概括圆明园的特点,并用具体语句说一说。
(这样设计,凸显教学训练的重点,合理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二)、说教学环节
1、说导入:引言: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物质财富,也为祖国各地的城市留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多媒体出示北京故宫等各地景点图片),真是举不胜举。今天,老师还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景观,那就是圆明园。(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情境激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学习意境。)
2、说学习内容
(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布置格局、建筑特点、收藏的珍贵文物,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圆明园昔日的景观。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2)、理解重点词语:通过课件图片的出示,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理解词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辉煌。
(3)、句式训练:街道上开着一家一家的店铺,有(),也有();有()也有()。以此启发学生想象,训练学生说话。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就是要凸显语言文字的训练。
(4)、拓展:请学生先用一个词语来补充下面的句子,并用具体的语句说一说。
出示课件:圆明园是一座()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拓展说话,并启发学生用“我来读”或“我来说”为开头回答。)
3、说小结:圆明园中,有这么多的宏伟建筑,有这么多的中外名胜,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辉煌)是呀!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地辉煌!
4、说板书设计
圆明园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
殿堂亭台楼阁
“买卖街”山乡村野
辉煌
民族建筑西洋景观
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说明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很荣幸能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爱国行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及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本课的重点设为: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振兴中华、勿忘国耻的情感。
教学难点设为:
1、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五、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3D复原图》,再现它昔日的瑰丽景观,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由此生爱。同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交流、展示评研等环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展示能力。本课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入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六、教学过程:
本课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有学生充分的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才会对它产生爱的情感,有了深刻的爱,才能有对侵略者贪婪、野蛮的罪恶行经有更深刻的仇恨,才能对作者心灵相通,披文入情,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本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一是它的毁灭。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大屏幕播放《圆明园3D复原图》展现它昔日的壮观景观,使学生尽快进入对美好景观的憧憬,然后在出示圆明园的毁灭遗址,使学生产生不能一见的遗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渴望。
导入新课后,鼓励学生自由,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内容,这一步的设计打通课内外界限,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向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疑导思、导读。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2.默读、概括段意、思考。
第二段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
提示学生按照不同方面把这一段分成三层。
(第二段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景观。第二自然段是一层,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三自然段是第二层,介绍了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了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第四自然段是第三层,介绍了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突出了它的文化艺术价值。)逐层讲解,理解当年圆明园的辉煌。
3.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我话锋一转,圆明园的建造历程经历了200多年花了大量的资金成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是化为一片灰烬,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电影剪辑,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谈感受。这一处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加速了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而且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的情感是刻骨铭心的,远比仅凭文字的体验深刻的多。
4.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抓住文章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先读再写,读出这种心情来。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指导学生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心,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
5.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师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惧资料,收集资料,这样的设计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问题的提出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让我们时刻记住——(课件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七、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再现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侵略者如何把它化为灰烬的变化,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宏伟建筑 勿忘国耻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名人字画 振兴中华
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的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把本课共分为两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无比仇恨。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圆明园是怎么样一座园林。是举世闻名、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二是写了强盗们肆意践踏毁坏圆明园的罪恶行径。作者运用一美一凄的写作特点,使人们爱恨交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语文学习知识和能力维度、语文学习方法和过程维度来安排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则是按照以上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1、由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奠定情感基调,以情促读,从中体悟情感。
3、把阅读、情感和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
的责任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运用不同角度分类介绍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我准备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感环境中受感染体悟情感,可优化课程教学。在授课中借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比较,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以读代讲、集体讨论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教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100多年前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上空烟云笼罩,发生了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惊叹的事情。大家知道是什么吗?(预设)是的,圆明园被毁灭了。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学生书空)
(预设:毁灭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再也没有了。让我们齐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一)指明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二)理清层次,随文理解
1、读文思考:文中都写了什么?找一找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毁灭?
2、板书:(不可估量)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那昔日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走进辉煌
(一)细读课文,品味辉煌
1、集体交流2—4自然段:要求在重点词句下划上横线,并批注。
板块一:独特的布局
(1)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的呢?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理解“众星拱月”的独特布局。(板书:众星拱月)你能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吗?(通过联系上下文辅助理解)。
板块二:各异的景观
(1)引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2)语段比较练习,学习作者从多角度分类描写事物及巧用连接词的写法。
①看,老师把这段话的第一句,作了一些改动(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一读,你觉得这样改行吗?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通过比较,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分类介绍,层次清楚,读来富有节奏感。)
(3)提示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②教师小结:课文运用连接词“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从不同角度分类(景物的种类、建造方法、建筑特色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园内景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据史料记载,园内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呢。
仿写句子(出示课件练习,自由选择一句)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①圆明园中饲养着许多珍禽异兽,有____的丹顶鹤,也有____的绿孔雀;有____的猴子,也有____的狮子。
②圆明园中种植着许多奇花异草,有____,也有____;有____,也有____。
(6)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文中的介绍方法。
圆明园内有这样的奇花异草,还有各种珍禽异兽,它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瑰宝精华)
板块三:珍贵的收藏
(1)过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
文物。你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圆明园的辉煌呢?
(2)理解“上自……下至……”的时间长(跨度有2300年)
(3)师再引“所以,它又是……”(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
(三)欣赏昔日圆明园,谈感受。
(有利于让学生激发情感,留下悬念。)
(四)小结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