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2025/08/10教案

此篇文章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篇1

【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 )×2=12 4×( )=16

5×( )=15 3×( )=21

( )×6=18 ( )×5=25

二、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审读题目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根据题意,你会列算式吗?

(二)探究算法

为什么要列除法算式?

(三)展示算法

12÷3=?可以怎样计算呢?

1. 可以用减法算

2. 也可以用加法算

3. 还可以用乘法算式算

4. 用乘法口诀想

三(四)十二,商是4。

(四)比较选择

12÷3=4

减法

12-3=9 9-3=6 6-3=3 3-3=0

加法

3+3+3+3=12

乘法算式

3×4=12

乘法口诀

想: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

哪种方法比较好?

请你计算下面各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0÷5= 12÷6=

12÷3= 10÷2=

8÷4= 9÷3=

6÷6= 12÷4=

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快吗?(用乘法口诀)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2. 有()棵黄瓜苗, ()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四、课堂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 20页练习四,第 3题、第 4题。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对除法含义的认识,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会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卡片,学生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3×4= 2×5= 3×3=

5×2= 4×4= 2×3= 3×5=

6×1= 4×6= 2×4= 3×6=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说图意,列算式。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大家都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课件出示)后来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小猴子看到了都想吃。孙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够分,怎么办?”它灵机一动说:“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奖励给它吃吧!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仔细观察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二、探索算法

1、独立思考,合作探索。

师:小猴子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小朋友,用你们学过的知识帮帮它们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2÷3=□(只),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是在平均分,每几个分一份,问可以分几份,所以用除法)

你是怎么计算出12÷3的?能给小猴子说一说吗?

学生可借助摆圆片、独立观察、想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想法。比一比,哪一组帮小猴子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算法。

3、尝试运用,多种选优。

小猴子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办法,解决了孙悟空的问题,高兴坏了。有一只小猴子特别可爱,它决定也考考孙悟空。它说:“孙大圣,有12个桃,如果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有本事你也算一算每只小猴能分几个?”

师:谁知孙悟空马上就计算出结果。小朋友们猜猜,孙悟空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小结,点题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学会计算除法算式。那么,在众多的方法中,你们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

师小结:计算除法时,通过看除数想口诀的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今天,我们大家学习的就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师:说说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最关键看什么?

(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乘法口诀求商。)

四、巩固反馈 深化新知(闯关游戏)

创设情境:孙悟空想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愿意吗?可是聪明又调皮的孙悟空还想考考大家,在去花果山的路上,为你们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10÷2= 12÷6= 8÷4=

20÷5= 36÷6= 18÷3=

要求:a.自己小声说一说,有问题找老师或同桌帮忙。

b. 你觉得哪个说得最棒,就说哪一个。

c.你发现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2、送信。(练习五第三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通过检查,及时反馈。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是应用了哪句口诀求商的。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例:9÷9= 20÷20= 100÷100=

3、要求:说出得数,并说说是用那句口诀求的商。

24÷6 20÷4 25÷5 18÷6

30÷6 24÷4 36÷6 16÷4

30÷5 15÷5 1÷1 15÷3

五、拓展知识 发散思维

师:孙悟空直夸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它想让我们班的四人小组一起合作,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一些小猴子。看看还有其它不同的分法吗?大家有没有信心共同解决?

在小组内摆圆片,并说说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

六、课堂总结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乘法口诀求商。我们还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3、作业:第25页练习五第1、2题,写在书上。

教学反思: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主题图、圆片、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呢?(桃子)对了,猴妈妈今天就给孩子们分桃来了!(主题图出示)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师:一共有多少个桃?(12个)

师:猴妈妈准备给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板书“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学生思考后师指名列算式,并板书12÷3)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猴呢?各小组来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分的过程。

(小组合作分桃,并叙述分的过程)

师:大家通过动手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又该怎么样想呢?

(先小组讨论,之后再分组向大家汇报)

2、点明课题,学习新知

师:刚才有一组同学用乘法口诀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么样“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师:12÷3的商是几?你是怎么样算的?谁能说一说?

生:我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板书“想:三(四)十二,”,并让同桌叙述这一思考过程。)

3、巩固方法,灵活应用。

师: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板书,指名学生读题,然后列式)

师:12÷4=?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互说)

4、小结

刚才我们先通过动手分一分算出了12÷3的商,然后又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还知道用“三四十二”这句口诀不仅可以计算12÷3等于几,还可以求出了12÷4的商。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做的时候想一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用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2、练习五第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气球图,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填上合适的数。

3、口算练习。

师出示折叠口算卡片。先让学生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再说出商,再让学生直接说出商。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师: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本领?

五;教学后记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43-44页

教学目标

1、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解决生活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高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6×4= 5×6= 3×5=

24÷6= 30÷5 = 15÷3=

24÷4= 30÷6= 15÷5=

二、解决问题

1、出示p43第4题图(一):你看到什么?茄子老师要我们怎样做?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

然后指明交流:为什么用除法?8÷4=2是什么意思?

2、出示p43第4题图(二):你知道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为什么用除法?

计算它们用了哪句口诀?

44第6题仔细看一看,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什么?要求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请小朋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说一说每个算式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独立完成第7、8题

三、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第44页第9题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3.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会列除法竖式。

重点、难点:

1.用乘法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会列除法算式和和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会列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一比,看谁最先想出来。

6×2= 4×3= 2×5= 3×3 =

2、填一填。

2 ×( )=4 3×()=6 4×()=8

( ) ×3=12 ( ) ×4=20 5 ×(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让学生以排火车的方式进行。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1、郊外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啊。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做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出示情景图)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2)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平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3)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4、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活动二] 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采了几种花?

(1)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说明算式个部分的意义。

8 ÷ 2= 4 (种)二(四)得八

(8表示一共采了8朵花,2表示每种2朵,算式表示计算采了几种花,实际求8里面有几个2.)

(2)这个算式得数是几?你有几种方法算出来?

(小组交流,班中展示。)

(3)你觉得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那种方法?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最快最简单?

(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最简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那我们试试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是不是最简单?

10÷5=( ),想( )五一十,商是( )

12÷3=( ),想三( )十二,商是( )

9÷3=( ),想( )三得九,商是( )

16÷4=( ),想( )四十六,商是( )

(活动三)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多少只蝴蝶?

(1)你能用算式表示表示出来吗?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板书:15÷3 三(五)十五

(2)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师:其实除法算式除了横式这种表示方法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竖式。

教学写法。(边写边说计算过程。)

师::先写被除数15,再写相当于除数的符号 ,再在左边写除数3,想3和几相乘得15,商写在 15的上面,与被除数的个位对齐;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算减法,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得0,表示平均分全部分完了。

(写完之后,总结除法竖式,总的来说,除法竖式就是一除,二乘,三减。)

(4)会写竖式吗?咱们一起再把8 ÷ 2= 4写一下竖式。

(活动四)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平均每人采了多少种叶子?

用横式、竖式计算(学生自己解决,找学生上黑板,并讲解。)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2、比一比 3、用竖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呢?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及意义。

(2)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寻找最佳的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并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小黑板、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乘法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小黑板: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4+4+4+4+4+4 8+8+8+8+8+8+8 6+6+6

3、大家掌握的很好,但要算出结果却很麻烦,不过老师能很快算出结果,大家信不信,试试看!玩游戏,同学们说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老师能在一秒钟之内说出结果,来,神不神,其实老师用的是一个法宝,(神秘的)乘法口诀,板书,在我们的祖先又称为“九九歌”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怎样列式?

板书:1个5 1×5=5 5×1=5

如果编口诀就是“一五得五”

两只手有几个手指?也就是求几个5是多少?师生一起列式、编口诀。

2、尝试编口诀。

3只手有几个手指?4只手呢?5只手呢?

(1)让学生试着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2)小组交流。

(3)汇报:3个5 5×3=15 , 3×5=15三五十五

4个5 5×4=20 , 4×5=20四五二十

5个5 5×5=25五五二十五

3、记口诀。

(1)齐读口诀。

(2)找规律记口诀。

(3)对口令记口诀,打乱顺序记。

(4)读歌谣,记口诀。男女生齐背,个人背。

三、拓展应用。

1、我能行(练习十第3题)

一五( )二五( )

三五( )四五( )

五五( )

2、你一定会(一句口诀说两个算式)

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

3、(练习十第4题)

4、想一想

5×1=( ) 5×2=( )

口诀( )口诀( )

5×3=( ) 5×4=( )

口诀( )口诀( )

5、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

6、做练习十第8题。

7、提高题。(出示课件)想一想: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走2大格代表几分钟,走3大格……能用上5的乘法口诀吗?

四、归纳总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说获。

教学反思: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乘法口诀教学这一部分改为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再讲授2—4的乘法口诀。其实,有的孩子已经会背一些甚至是所有的乘法口决。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引导他们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理解口诀的含义和结构,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口诀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小手导入,在黑板上把小手画出来。

问:一共有多少个手指?

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乘法口诀教学的基本模型就是: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巩固口诀—应用口诀。本课作为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重心要放在编制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以及口诀的结构上。在学生编出了5的第一句乘法口诀后,我就让学生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一个五就是五,那么二五一十是什么意思?学生不难说出二五一十就是二个五相加就得十,把乘法的意义也联系起来了。学生通过讨论也可以得出:口诀的前面2个字表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后面就表示积。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双基,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检测分析:

1、除xx外,其他学生口诀记忆都很好,只是在写得时候容易写成数学上的数字。

2、几个同学乘法算式和口诀易混淆。

3、填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一题中5x5 ( )5 +5出错稍多。原因是计算是把乘法当作加法计算。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篇6

【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 )×2=12 4×( )=16

5×( )=15 3×( )=21

( )×6=18 ( )×5=25

二、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审读题目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根据题意,你会列算式吗?

(二)探究算法

为什么要列除法算式?

(三)展示算法

12÷3=?可以怎样计算呢?

1. 可以用减法算

2. 也可以用加法算

3. 还可以用乘法算式算

4. 用乘法口诀想

三(四)十二,商是4。

(四)比较选择

12÷3=4

减法

12-3=9 9-3=6 6-3=3 3-3=0

加法

3+3+3+3=12

乘法算式

3×4=12

乘法口诀

想:3和几相乘得12? 三(四)十二

哪种方法比较好?

请你计算下面各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10÷5= 12÷6=

12÷3= 10÷2=

8÷4= 9÷3=

6÷6= 12÷4=

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快吗?(用乘法口诀)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2. 有()棵黄瓜苗, ()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四、课堂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 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 20页练习四,第 3题、第 4题。

【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感受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众多方法中择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对除法含义的认识,能够解决简单的除法应用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会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出示卡片,学生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3×4= 2×5= 3×3=

5×2= 4×4= 2×3= 3×5=

6×1= 4×6= 2×4= 3×6=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说图意,列算式。

4、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谈话:大家都听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吧。(课件出示)后来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带回了一些鲜美的桃子。小猴子看到了都想吃。孙悟空想:“糟了,桃子不够分,怎么办?”它灵机一动说:“我考大家一个问题,谁回答对了,就把桃子奖励给它吃吧!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仔细观察有(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

二、探索算法

1、独立思考,合作探索。

师:小猴子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小朋友,用你们学过的知识帮帮它们吧!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2÷3=□(只),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因为是在平均分,每几个分一份,问可以分几份,所以用除法)

你是怎么计算出12÷3的?能给小猴子说一说吗?

学生可借助摆圆片、独立观察、想算理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各自的想法。比一比,哪一组帮小猴子想的方法最多。

2、交流汇报算法。

3、尝试运用,多种选优。

小猴子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办法,解决了孙悟空的问题,高兴坏了。有一只小猴子特别可爱,它决定也考考孙悟空。它说:“孙大圣,有12个桃,如果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有本事你也算一算每只小猴能分几个?”

师:谁知孙悟空马上就计算出结果。小朋友们猜猜,孙悟空用哪种方法算的这么快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小结,点题

师: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学会计算除法算式。那么,在众多的方法中,你们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呢?

师小结:计算除法时,通过看除数想口诀的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今天,我们大家学习的就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师:说说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最关键看什么?

(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乘法口诀求商。)

四、巩固反馈 深化新知(闯关游戏)

创设情境:孙悟空想请大家到花果山去做客,愿意吗?可是聪明又调皮的孙悟空还想考考大家,在去花果山的路上,为你们设下了三个机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10÷2= 12÷6= 8÷4=

20÷5= 36÷6= 18÷3=

要求:a.自己小声说一说,有问题找老师或同桌帮忙。

b. 你觉得哪个说得最棒,就说哪一个。

c.你发现每组题有什么特点。

2、送信。(练习五第三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通过检查,及时反馈。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是应用了哪句口诀求商的。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例:9÷9= 20÷20= 100÷100=

3、要求:说出得数,并说说是用那句口诀求的商。

24÷6 20÷4 25÷5 18÷6

30÷6 24÷4 36÷6 16÷4

30÷5 15÷5 1÷1 15÷3

五、拓展知识 发散思维

师:孙悟空直夸我们班的同学聪明。现在它想让我们班的四人小组一起合作,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一些小猴子。看看还有其它不同的分法吗?大家有没有信心共同解决?

在小组内摆圆片,并说说你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

六、课堂总结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除法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乘法口诀求商。我们还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3、作业:第25页练习五第1、2题,写在书上。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