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英雄的感恩

2025/08/13读后感

此篇文章英雄的感恩(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英雄的感恩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合上《三国演义》,这首雄浑有力的开篇词仍然在我脑中回响,久久不能散去。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东汉末年到晋朝初期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结义,再到晋武帝统一三国的故事。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料事如神,神机妙算。未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事,出山后更是一展其雄才大略:舌战群儒,巧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仲达。

可是诸葛亮又不是天才,为何这么聪明呢?我猜想肯定是靠着勤学苦练,熟读兵法达成的。细细一想,这和我们学习知识不是一样的吗,只要我们勤学苦练,认真上课,做好笔记,说不定也能成为像诸葛亮一样聪明的人。

赵云是“勇敢”的化身,他为救少主刘禅,单骑敌曹操百万大军。赵云怀抱刘禅,手持青釭剑,四处砍杀。他所到之处,力不可挡,最终杀退曹军。后人有诗称赞“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当然,做人不仅要有智慧,还要勇敢,敢于尝试。记得有一次,班上一名同学生病请假,他是一名执勤员,执勤工作没人来做。结果这份任务就落到了我手上。我从来没当过执勤员。现在突然就要做,感到非常害怕:如果做不好怎么办?会不会被老师批评呢?一系列问题涌上心头,使我更加急躁不安,我突然想把这份任务交给别的同学,可是没人愿意,我只好自己鼓励自己:没事,肯定能做的很好的。于是,我按照执勤表上的流程,一步一步认真地做,终于完成了任务。我不禁想:看来只要敢于尝试,没有什么是做不好的啊。

《三国演义》让我看到了巧妙的连环计,也看到了具有各种特点的英雄人物。我还明白了许多道理:袁绍官渡之战战败告诉我们:要听取他人意见。关羽大意失荆州告诉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谦虚,不能骄傲……

英雄的感恩 篇2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作品,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结义到三国归晋共有五大时期: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了。《隆中对》让我胸有百万雄兵;舌战群雄让我目瞪口呆;草船借箭让我赞叹不己;七擒孟获让我心服口服;火烧新野火烧博望火烧赤壁三把火烧的曹操心惊肉跳……这些足以证明,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虽然他被写成毫无战力的人,但是他的智慧冠绝群雄,是中国文人智慧的化身而近乎妖。在几十年的东征西战中,为蜀国占领了以四川为主的大片土地,连整个蜀国都信任他,他是三国中最有智慧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战略家。(这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具体地描写了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战略的天使)

拿诸葛亮智收姜维来说吧,诸葛亮一路所向披靡,派人假冒夏侯楙的部下攻天水,姜维提醒马遵,把诸葛亮的诡计识破了,诸葛亮用妙计收了人才姜维,姜维帮诸葛亮取天水、上邽和三个城池。可见诸葛亮的智慧为蜀国帮助是有多大----不仅仅维护了蜀国的利益,还为蜀国的将来培养了又一个能文能武的接班人。(具体事例写诸葛亮的智慧)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了,早已成为中国历史中“妖”的代表人物。我喜欢这样的“妖”!我崇拜这样的“妖”! 我也想做这样的“妖”!

评语: 《三国演义》人物众多。尔夫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诸葛亮大发感慨。细腻,生动地展示出个人的读书感受。

英雄的感恩 篇3

读了《水浒传》不久,我又翻开了也是元末明初时期的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和吴国的兴衰史。

《三国演义》是一本有着四百多个主要人物的书,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备的三兄弟、曹操、夏侯惇,孙权等一帮人。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羽和曹操。

关羽是刘备的兄弟,并且排行老二,也是五虎上将之一。

他战功卓著,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刘备开辟了广阔的江山。

在被吕布打败、投奔到曹操那里时,他斩了袁绍手下最厉害的颜良和文丑,这使袁绍没了左右臂。

在去找刘备时,他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又斩了前来追杀的蔡阳,简直是战无不胜,因此被后人称之为“武圣”。

不仅如此,他还被称为“义绝”,因为他非常重情义。

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放曹操走了,这是因为曹操以前对他很好,所以他觉得不能忘恩负义。

曹操是姓曹名操字孟德,小名叫做阿瞒,他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是三囯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他的作品主要是《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

他和别人一样,都想统一天下,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他未能如愿以偿。

他用雄才大略统制了北方,与蜀、吴两国形成三足鼎立。

但他却十分残暴,因为他非常喜欢杀人,而且他每次一杀人都要杀成千上万的人。

三国人物,个性鲜明,人性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学习,而那些糟粕,我们则应敬而远之,以之来做警钟。

英雄的感恩 篇4

《三国演义》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很大,它不仅是我读的第一本中国历史书籍,更是一本让我读后有三种感悟的书。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我第一次读《三国》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三年级,由于那时候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尚浅,所以读的是带插画的白话版。当时第一次打开这本书就对书的吕布十分着迷,不仅仅是对他那高超的武艺和知恩图报的品质,更是对他在面对刘,关,张三人时那勇敢,自信的气势表示十分敬佩。只身一人,手拿方天画戟,在洛阳城外虎牢关前,面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英勇无畏,丝毫不惧,大战几百回合却不分上下。

在这时我便立志要做一个像吕布一样武艺高超英勇无畏的人,因为那时我还小,正是幻想做一个英雄的年纪。可当我读到吕布被处死的时候,便悲痛的想:为什么这样一个英勇善战的人会死去呢?就这样,我合上了这本书,结束了我与它的第一次相遇。

足智多谋,料事如神

第二次打开这本书是在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心境成熟了不少,不再是迷恋打打杀杀,而是对诸葛亮那足智多谋的智慧表示敬佩。在空城计时,诸葛亮一个人在城门之上,面对司马懿带来的15万大军,不慌不忙,从容不迫,靠着十分高超的“演技”,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让西城免受灾难。

在这里我便敬佩上了诸葛亮,那面对敌人时的从容不迫,便是我所想要的。可是读到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的时候,我悲伤的想:为什么这样一个智慧的人就这样被疾病伤害而死呢?于是,我第二次合上了这本书。

忆人生

第三次打开《三国》,我已上了初中,这时我才想明白,我当时所追求的不是书里众英雄的武术和智商,而是他们的品质:英勇无畏,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恩图报……这些便是我所追求和学习的精神。

《三国演义》这本书现在还放在我的书架上,虽然已经残旧,但还是依然改变不了它在我心中的地位。

英雄的感恩 篇5

这周我终于拜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我真是太佩服作者罗贯了,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把这本书写得这样生动、具体,文中 许多英雄好汉塑造得个个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东吴孙权,西蜀刘备,北魏曹操,三国鼎立,烽火狼烟,战争不断,最后被曹操统一天下。

这本书有很多著名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七擒孟获……

这本书中的角色都各有特长,如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老奸巨猾又十分谨慎的曹操,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心胸狭隘的周瑜,攻无不克的赵云……这些都是著名的文官武将,他们每一个人都令后人称赞。

我特别敬佩诸葛亮,因为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又识大体,顾大局。《三国演义》中他的故事最多,比如:”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三气周瑜“等,但不管他怎样厉害最终都没有用,因为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他只想吃喝玩乐,最终导致蜀国灭亡。诸葛亮写《出师表》死也不放心阿斗。

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恨幼主刘禅,我恨不得穿越过去让他重视一下国家大事。让他学他的父亲,亲贤臣,远小人!重振朝纲。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多读书,虽然不能像诸葛亮一样才智过人,但起码也要做一个脑子够用的人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正是我们应该好好领悟的一句话,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书给我们智慧,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从而让我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