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傅雷家书》读后感

2025/08/15心得

此篇文章《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一封封书信,最短不过几百字,最长的几千余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切的期盼。

傅雷之于傅聪,既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外,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他以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者的身份,毫无保留的传授着,自己的宝贵经验,教导儿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具有多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傅聪之于傅雷,既是“长不大”的孩子,又是可以讨论学习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位“知己”,傅雷可以放下做父亲的尊严,毫无顾忌的'向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吐露自己的心声,消除父子间的隔阂。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颇深,不禁想到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傅雷之严厉,没有傅雷的不苟言笑。但对我的一切{主要是学习}都十分严肃和认真,但在平时,父亲还是很幽默的,对我吃住用都十分上心,虽然我有时候还会跟我的爸爸吵架,都这却不能阻挡我爱这个爸爸,爱这个家庭。

自从读完《傅雷家书》以后,我感觉自己更了解父亲了,他的我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的关爱。

《傅雷家书》是一本好书,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孩子更理解父母。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你。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令我收获极大。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子女的经典名书,是布满着父爱的教子名著。他们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成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索,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我认为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及榜样。

我认为假如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我现在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但我知道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往返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假如天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意。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这本书主要讲了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以及他的夫人写给他们孩子傅聪的家信。这一本书是一部映射傅雷思想的著作,字里行间体现了傅雷作为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也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教育孩子的经典名作。这些信是1954年傅雷远赴波兰留学时写的,终结到1966年傅雷夫妇自尽结束。傅雷整整十二年写了上百封信给儿子,教育孩子先做人,后成家。傅雷是中国父母的榜样!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不管这个父亲是一个知识渊博还是一个无权无势的父亲,他们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伟大。他们都教育着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父亲永远都是我们人生的导师。

在读《傅雷家书》时,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他们虽然不在同一个城市,虽然隔着万里之远,但是父亲却通过写信的方式来了解儿子,写下了一封封感人的信。信中傅雷有对儿子学业上的指导,还有对儿子人生的指引,这每一句话都蕴藏着真理。

记得离别之时傅雷自责地对儿子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之前不敢向***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在平时父亲打我们骂我们的时候,心里总会有怨气,即使嘴上说着答应了,可心里还是不快活的。我们应该抱着理解的态度,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我们好。

家书是真情流露,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过多的修饰,它却是无价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要说哪一本书最真实的书写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便是这本《傅雷家书》了。这部书与其说是书,更像是傅雷一家的真实家信。他也许最初的本意并不是写给我们看,所以其中的话语会显得更贴近,很有一种父母与我们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仿佛与傅雷先生面对面交流,没有隔阂,没有距离。

首先读这本《傅雷家书》时,我就明白作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他的妻子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仅仅是第一封家书,父亲的严厉意外不见,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歉疚和对自己的反省。父亲惭愧于自己在儿子小时给他太多的压力和训斥,以致儿子和自己一样重复了枯燥的童年,对儿子的`关怀与思念在这封信中字字可见。像这种抒发情感的信,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傅聪日后表露不多,更多的时候他像一位严厉又博学多闻的老师,一位可以与之倾心的朋友,像一位指路人,为儿子指明未来的路。对于爱的表现,母亲相比之下就展露的更多些,也照应了傅雷在第一封信中写母亲对儿子远在异乡的不舍。

在我眼中,每一封家信的背后,定是还有千言万语,特别是当日子一天天流逝,傅雷夫妇背负的“罪”更重,更沉。而在信中,也只是一笔带过,从未给儿子细说。当最后一封绝笔,寄到傅聪手中,他也许万万想不到,亲爱的父亲母亲,会在不久后永远与他分别。在这最后的信中,是这对父母的心心念念,是对儿子和从未逢面的小孙子言不清的爱……

这就是父母的爱,堪称世上最平凡,也最伟大的爱。我不由得想到,父母的严厉,唠叨往往会伴随我们走很远。可是我们走的越远,那熟悉的声音在耳畔便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父母眼中的几分欣慰与不舍,心中的一点难以平复。请记住,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的贫穷与富贵,请看看,在父母心中的田野上总有着这样一句被深深埋着的话:“孩子,我真的爱你!”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待来生,再同堂可好?

因初读此书时略查背景,再读来不免难过,又为傅雷夫妇生前受而忿忿不平。故人已去,只望世人留于心,指点后生道路。

家书读来真切,因是亲人间来来往往不加雕琢的质朴文字,那一幕幕温馨而又动人的画面常常浮现脑海,也望见了那个物质匮乏年代的真挚情感。父母为儿子在外奔波的挂念,化在了字里行间,转成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描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皱纹,仿佛在播放着一部建国初期知识家庭的成长史。

父爱如山。

你可明白,那以往与傅聪先生僵持不下的傅雷先生,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化作如水般温柔的父爱,绵绵于子女的心中久久不散。那封封家信中,承载了多少个不眠的夜,纠结了多少下笔不定的心境。以往那个在子女面前铁骨铮铮的父亲,竟得此般柔情,又感如山沉重的父爱。

母爱似海。

信中,随处可见朱梅馥先生对傅聪先生一家的挂念,异常是在凌霄出世后,对这个孙子的挂念更甚,“凌霄的保姆走了,弥拉怎样忙得过来?我一点忙都帮不上,心里说不出的'内疚。”读来令人动容,感叹着母爱似海。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并没有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感受着如山的父爱,沐浴着似海的母爱,我们与家人的交流并不需要经过书信这种大费周章而又须历漫长等待的方式。但,我们不会常在写给家人的长篇书信后加上“祝你们身体健康,心境愉快”,我们不会细细斟酌父母对我们说的一字一句,揣摩父母所做的一举一动。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从小至今,我们究竟在父母身上学到了多少,生命中还有多少次能感恩父母?

别研究了好吗?每一刻都是生命,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犹豫,或是“再等等”,老天爷小气地就给了这么点时间。别让父母错过你的成长与感动,快去把那些该做的做完,活出生命的内在!

蓦然,我又想起了故事最终枉故的夫妻。感恩,感恩他们无私的爱感染了每个读书的人,悟得了一丝生命的真谛。

“愿来生同堂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