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

2025/08/20教案

此篇文章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并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2.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明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培养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不同地点垃圾桶的图片。

2.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

3.各种垃圾小图片。

4.垃圾存放点视频。

三、活动过程

1、出示视频,感受垃圾带来的污染。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看一看,等下把感受和老师说说哦。

师:好,视频看完了,谁向说点什么?

幼:好多的垃圾。

幼:难闻。

师:你怎么知道难闻?

幼:过来过去的.人都捂住鼻子。

师:老师再给你们看一些图片,你看图片又有什么不同。

师:谁来说一下?

幼:第一个垃圾桶又脏又乱,第二个垃圾桶干净、整洁。

幼:第二个垃圾是进行分类。

师:真帮,对了,就是垃圾分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你们互享交流一下。

小结: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

2、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师:那们多的垃圾我们怎么处理?

幼:垃圾分类。

师:那我们先认识一下垃圾分的标志。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颜色不同。

幼:图案也不同。

师:这个图案是标志,一个是可回收,一个是不可回收。

幼: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大家讨论一下。

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我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幼儿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幼: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

师: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师:我们刚才分的特别好,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幼儿自由回答。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并能进行垃圾分类。

2、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分类处理垃圾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视频、课件、幼儿收集的生活垃圾等等

活动过程:

一、对比照片,了解垃圾是哪里来的

二、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

1、幼儿讨论:如何清理公园的垃圾

2、结合图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记

3、播放视频,了解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

4、幼儿讨论,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

5、教师小结,垃圾分类摆放的好处

三、电脑游戏、操作活动,进行垃圾分类

1、电脑游戏,幼儿判断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

2.幼儿分散操作送垃圾

3、师生一起检查讲评幼儿垃圾分类情况

四、谈话小结,进行教育

鼓励幼儿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进行垃圾分类

延伸活动:可回收垃圾经过人们处理还是有用的,人们怎么处理这些可回收垃圾,请大家回去查一查,把你知道的处理垃圾的知识告诉大家。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 篇3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实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及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在生活中学会垃圾分类,形成习惯。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1、引题:“为什么说垃圾是资源?”

2、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回收就都是宝贝,就连那种被成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也是可以被化害为利的。垃圾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回用资源。市民丢弃的生活垃圾中,大部分是有机垃圾(厨余垃圾、果皮等),另外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据统计,目前生活垃圾中约70%为厨余垃圾、果皮等有机垃圾,20%为废纸、塑料类,约4%为玻璃,剩余的为金属、布类等。因此,其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被资源化利用的可能,合理加以开发利用就能变废为宝。

3、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元人民币。

据统计,1979年全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多万吨,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运费是1.16元/吨,是1979年的4倍。

4、各组讨论后,开始全班交流,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本组的讨论结果。针对学生提出的“白色污染”,“乱倒剩饭菜”,“大量的生活垃圾”,“乱扔废弃物”等身边的环境破坏问题。

对学生谈到自己在学校参与垃圾分类以及在家中减少生活垃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的经过与体会,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

垃圾分类收集是指垃圾按其可处置的性能或可利用的价值而分别收集的方式,其目的是为资源回收和后续处置带来便利。

6、应怎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在分类时,应将分为四类存放和弃置:

第一类是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织物、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

第二类是厨余垃圾:包括菜叶、菜根、果皮、骨头、花草等;

第三类是其他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

第四类是有毒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过期药品、化妆品等。

7、分类收集容器——颜色和标识

红色:用于投放有毒有害的垃圾。

蓝色:用于投放可回收的垃圾。

绿色:用于投放厨余垃圾。

灰色:用于投放其他垃圾。

8、我国有哪些城市正在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为贯彻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和《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000年建设部特选了8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作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这8个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桂林。其中北京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

9、教师进行总结时。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环境的美,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和保护,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2、掌握一些环保方面的小方法,以及区分垃圾的种类。

3、愿意交流,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

愿意交流,自觉养成保护环境、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难点:

掌握一些环保小方法,以及区分垃圾的种类。

活动准备

ppt课件垃圾分类教具音乐《邋遢大王》小熊头饰

一些实物垃圾(零食袋子、香蕉皮)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律动《邋遢大王》,导入活动。

提问:小邋遢到底是谁呀?(请个别幼儿说一说)我们一起数三个数,它就出来了。

小熊做了什么邋遢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发现垃圾,知道垃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1)情景表演:小熊一开始感觉饿了,拿出香蕉,直接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看见手脏了,就拿出纸擦手,又把纸扔在了地上,下来边走边吃,一遍随地扔垃圾,渴了,喝了饮料,瓶子直接扔在了河里,下来来到了目的地,拿出零食边吃边扔垃圾。(教师表演)

(2)讨论:你们喜欢小熊这样做吗?那它应该怎么做呢?(扔垃圾桶)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一帮小熊,把这些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2、乱扔垃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小结:乱扔垃圾会污染水资源,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会污染大气,乱扔垃圾也会给我们的环卫工人增加很多的工作量,高空扔垃圾也容易误伤他人。那我们生活中都是怎么样处理垃圾呢?(幼儿分享)

3、播放ppt,引导幼儿将垃圾进行分类。

(1)观看ppt1,了解分类垃圾桶与之前垃圾桶的区别。

(2)依次出示ppt,有害垃圾“红微微”。

①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垃圾?它是什么颜色?

有害垃圾就是对我们身体或者环境造成直接危害的垃圾。请个别幼儿分享他知道的有害垃圾有哪些?

出示更多有害垃圾图片,教师补充小结

②逐一出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ppt,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并请个别幼儿回答。

③教师出示其有关垃圾的图案ppt

教师小结

4、请个别幼儿初步体验食物垃圾分类(我们学习了垃圾分类,谁愿意帮助小熊把它扔的`垃圾进行分类)

5、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巩固加深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游戏:送垃圾回家

(1)规则:第一组:每组五人,每人一份材料,找不同,找出不属于这个垃圾桶的垃圾,用圈圈圈起来

第二组:每组五人,每人一份材料,曲线游戏,把相对应的垃圾和垃圾桶用线连起来。

第三组:是五人合作游戏,把卡片投放进相应的垃圾桶

第四组,也是五人合作游戏,把垃圾卡片贴在对应的标识下面。

要求:鼓励幼儿勇敢的挑战自己

完成后大家迅速回到座位,每组找一位小朋友带上材料跟大家分享。

(2)请个别幼儿分享

5、教师总结

结束部分:

音乐律动《邋遢大王》,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很多小朋友都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幼儿希望被肯定、被鼓励,因此在孩子们回答问题后都应该及时的给予肯定,同时给孩子自己的空间,从周围发生的种种现象中让他们对这个环境保护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后面游戏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层次的进行操作练习,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

总之,如果让我从新开展这次活动,我会先从自身的教姿教态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导入环节更加简洁明了些,同时听取更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意见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多样化,不断地提升自己、突破自己。

活动亮点:

1、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在游戏和操作学到知识,得到提升。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

2、活动以邋遢小熊为支撑,让幼儿在主动体验和游戏中轻松愉悦的获取知识,有效的达成活动目标。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垃圾分类的标记,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知道垃圾分类可以保护环境。

3、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小卡片、垃圾桶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引入话题。

2、出示“整洁优美环境图”和“脏乱差环境图”,学生观察并交流。

(1) 小组交流讨论: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2) 学生交流:这些垃圾哪里来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3、出示学校垃圾箱上相关板贴,交流含义。

师:同学们,这是在学校的垃圾桶,同学们把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放到一个垃圾桶里合适么?

(1) 学生交流。

(2) 揭示课题:《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二 、小组讨论,垃圾分类。

1 、小组讨论,生活中我们怎么给垃圾分类?

2 、观看短片,区分垃圾分类。

区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3、讨论垃圾分类。

( 1 )出示卡片:废纸、果皮、塑料袋、剩饭、废旧报纸、树叶、口香糖。

( 2 )小组讨论。

( 3 )学生上台分类版贴。

4 、交流补充,认识垃圾分类。

( 1 )还有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 2 )还有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三、活动延伸,深入了解。

1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家里会产生哪些垃圾?

小组合作讨论,并写在卡片上面。

2、讨论卡片上面的垃圾属于何种分类?并贴到黑板上面。

3、集体讨论。

4、全班总结,集体畅想。

5、发起号召,在保证树上贴上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保证书。

垃圾分类知识教育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的分类,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认识垃圾是宝贵的再生资源,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3、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做好垃圾的分类。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

2、从自我做起,带动身边的人正确地分类垃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什么是垃圾分类

提问: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方法

二、垃圾分类视频播放

下面请大家观看垃圾分类处理的视频

三、谈谈生活中的垃圾

1、垃圾的种类与我们的处理方式:请同学们说说身边都有哪些垃圾?是怎么处理的?自己有没有什么较好的垃圾处理的想法。

2、请同学们说说垃圾分类的优点

3、下面我们看一下我国垃圾回收现状

四、交流感想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发动倡议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六、班主任讲话

今天,我们以班会课的形式介绍和交流了垃圾分类,相信大家已经对垃圾分类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以后,我们就要把垃圾分分类,为我们的环保事业多做贡献,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