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

2025/08/20教案

此篇文章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篮球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广大小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也是技术性要求很强的教材,它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反应能力。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篮球技能。促进自我健康发展。

二、学情分析

篮球基础教学对象是面向一至六年级的青少年儿童。授课班级平均四十五人。他们活泼好动,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却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有一定的运动能力;男生喜爱上体育课,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有少部分女生对篮球等这类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针对学生中间出现的这些问题在篮球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们决定采用降低难度、情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对篮球的认识。

三、篮球教学总体目标:篮球运球。

本次课的教材是篮球的运球与单足跳练习,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低头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单足练习重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动作协调性,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1、认知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进一步了解篮球的球性及一些篮球运动技术。

2、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球性,体验运球的正确技术动作,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灵敏性,为下一步的篮球学习打好基础。

3、情感目标: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不惧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4、综合能力发展目标:通过篮球基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把篮球运动当作长期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主锻炼、初步具备参与篮球竞赛的能力。

重点:行进间控制球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是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

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四、教学方法策略

因为篮球的教学技术含量较高,教起来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本次课尝试在内容选择安排上进行创新,首先侧重于营造能吸引学生喜欢篮球的氛围,安排了学生篮球游戏,在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导入课,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设计了干扰运球小游戏,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

1、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

2、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互动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法。学生在看图练习的过程中有了对跳绳运动新的体会,对于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各种跳法的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正确动作概念有好处,同时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趣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的导入阶段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篮球明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其次引入了篮球操的练习,引导学生去感受篮球给他们带来的欢乐,通过篮球操来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与众不同。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宽松的课堂氛围。

(3)游戏教学法。在本课的教材运球的学习中使用“游戏教学法”。游戏的内容就是本次课重要学习内容——运球。此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球的要领。

(4)自主学练法。本次课想借助形象直观的展板来提高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的练习。展板上介绍了多种篮球练习的示意图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看图练习环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看图和练习过程,及时地给予帮助,有意邀请部分学生们上前亮相。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自主活动和相象的空间;为学生创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展开

本课主要任务有:

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

2、激发学生对篮球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3、通过不同形式的运球游戏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因此,结合《体育与健身》目标要求,针对本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1、掌握高、低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直线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检测安排。

采用阶段性检查的方法举办班级篮球比赛。对课堂篮球教学采用随教随测的方法教师先教授、示范、讲解动作要求,观察学生的运球水平;或在授课一段时间后(按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班内小组篮球赛从而观察学生的篮球运球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为学生加油,调节课堂气氛。做一些有关的表现球性的动作。讲解示范运球的基本动作(观察学生原地坐着)的模仿练习观察学生原地(站着)的模仿练习讲解示范整个行进间运球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检查督促学生犯规情况。组织讲解,观察和鼓励学生练习讲解示范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检查督促学生犯规情况。

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运球、行进间运球,作为篮球的基本功,在篮球比赛中也是重要的基础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在教学中安排复习内容,让同学们更好掌握,旨在让同学们领会篮球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让90%的学生达到基本熟练的水平,并有一部分篮球底子好的学生在篮球课上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兴趣:让所有同学参与其中,并给每位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2. 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自信心,与同伴、队友的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运动协调性、灵敏性、耐力等身体素质。

3. 提高技能:不要求所有学生达到高水平,但要基本熟练掌握正确动作,对于篮球底子好的学生,再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三.教学过程:

课时1. 原地运球

1. 体委组织集合,报数,检查服装,宣布课程内容

2. 准备活动:慢跑2圈+热身操+活动手腕、脚踝、肩脖+拉伸运动

3. 复习上节课内容——正确持球、拨球

4. 熟悉球性5min

双手弹拨球+环绕腹背交接球

5. 动作演示 (前两排蹲,后两排站)

动作要领:两脚前后开立,脚尖向前,双腿弯曲身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和指根部位击打篮球正上方,空出手心,大臂带动小臂运动,以肘关节为轴,上下运动击打球的正上方。

6. 学生自己练习+ 教师纠正动作

7. 游戏时间:篮球砸人游戏

8. 放松,整理运动,小结,器材归还下课

课时2. 行进间运球

1. 体委组织集合,报数,检查服装,宣布课程内容

2. 准备活动:慢跑2圈+热身操+活动手腕、脚踝、肩脖+拉伸运动

3. 复习上节课内容——原地运球

4. 熟悉球性5min

双手弹拨球+环绕腹背交接球+运球

5. 动作演示(前两排蹲,后两排站)

动作要领:击打球的后上方使得球向前走,而不是原地运球时的正上方,注意,球的落点应该在与手同侧的脚的侧前方。

难点:跑动频率与拍球频率一致,球的落点在脚侧前方(不要打在脚面上)

6. 学生自己练习+ 教师纠正动作

7. 游戏时间:篮球接力比赛

排成4纵队,第一排4个同学持球运球行进,绕过标杆,运球回来交接球,最后跑完的一对20个俯卧撑

8. 放松,整理运动,小结,器材归还下课

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篮球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广大小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也是技术性要求很强的教材,它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反应能力。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篮球技能。促进自我健康发展。

二、学情分析

篮球基础教学对象是面向一至六年级的青少年儿童。授课班级平均四十五人。他们活泼好动,对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却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有一定的运动能力;男生喜爱上体育课,尤其喜爱上球类项目的课,但有少部分女生对篮球等这类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却羞于出手或是心存顾虑,针对学生中间出现的这些问题在篮球基础教学过程中我们决定采用降低难度、情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对篮球的认识。

三、篮球教学总体目标:篮球运球。

本次课的教材是篮球的运球与单足跳练习,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低头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单足练习重在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动作协调性,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1、认知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进一步了解篮球的球性及一些篮球运动技术。

2、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球性,体验运球的正确技术动作,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灵敏性,为下一步的篮球学习打好基础。

3、情感目标: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不惧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4、综合能力发展目标:通过篮球基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把篮球运动当作长期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自主锻炼、初步具备参与篮球竞赛的能力。

重点:行进间控制球的技术和能力。要求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是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

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四、教学方法策略

因为篮球的教学技术含量较高,教起来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本次课尝试在内容选择安排上进行创新,首先侧重于营造能吸引学生喜欢篮球的氛围,安排了学生篮球游戏,在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导入课,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设计了干扰运球小游戏,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

1、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

2、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课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互动的课堂”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法。学生在看图练习的过程中有了对跳绳运动新的体会,对于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各种跳法的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正确动作概念有好处,同时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激趣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的导入阶段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NBA、CBA的篮球明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其次引入了篮球操的练习,引导学生去感受篮球给他们带来的欢乐,通过篮球操来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与众不同。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宽松的课堂氛围。

(3)游戏教学法。在本课的教材运球的学习中使用“游戏教学法”。游戏的内容就是本次课重要学习内容——运球。此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球的要领。

(4)自主学练法。本次课想借助形象直观的展板来提高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的练习。展板上介绍了多种篮球练习的示意图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看图练习环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看图和练习过程,及时地给予帮助,有意邀请部分学生们上前亮相。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自主活动和相象的空间;为学生创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展开

本课主要任务有:

1、学习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

2、激发学生对篮球和体育锻炼的兴趣;

3、通过不同形式的运球游戏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因此,结合《体育与健身》目标要求,针对本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本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为:

1、掌握高、低运球的方法,体验行进间按拍球和控制球的方法,学会行进间直线运球技术。

2、在各种运球练习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展速度、灵敏等体能。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检测安排。

采用阶段性检查的方法举办班级篮球比赛。对课堂篮球教学采用随教随测的方法教师先教授、示范、讲解动作要求,观察学生的运球水平;或在授课一段时间后(按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班内小组篮球赛从而观察学生的篮球运球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为学生加油,调节课堂气氛。做一些有关的表现球性的动作。讲解示范运球的基本动作(观察学生原地坐着)的模仿练习观察学生原地(站着)的模仿练习讲解示范整个行进间运球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检查督促学生犯规情况。组织讲解,观察和鼓励学生练习讲解示范整个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检查督促学生犯规情况。

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 篇4

一、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制定合理、全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体现了体育健康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身体、心理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本课技能目标为85%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课中学生一直处于教学和游戏的学习与练习中,练习的密度基本达到课的要求。

二、教材的处理

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一提起篮球,就会想到比赛场上的活跃、愉快、跑动、对抗、投篮等场面。由于篮球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人数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家都可以参加,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本堂课董老师安排篮球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和运球接力跑的教材搭配,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单手肩上投篮的重点,突破单手肩上投篮的难点,因此董老师的教学手段安排是科学合理的。

三、教学过程、组织教法

本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符合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清晰,组织教学严谨。教、学、练有机结合,并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在课中教师采用分解法、完整示范法,以直观感、诱导式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改后,在体育课上教师不再是主角,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一个组织者。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和语言的调动使学生对课的内容感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愿意去练,这点很重要。在课的开始董老师在准备活动慢跑中穿插投篮的脚步练习,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同时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师生互动其乐融融。这节课老师用篮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的开始部分用篮球的运球、高、低运球来热身,充分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基本部分董老师采用四组投篮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和兴趣,本课最能调动课堂气氛部分就是篮球运球比赛,几次比赛之后课堂气氛活跃,激情洋溢。结束部分慢跑成两个同心圆互相放松,给人以新颖的觉。

四、学生活动和教师素养

本课课堂纪律很好,学生非常听话,副教材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认真地进行各种内容的练习。董老师的教态自然,声音宏亮,专业术语运用恰当,简明扼要,让学生一听清晰,明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教师的示范动作标准,准确到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

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下面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案中没有体现完整的教学步骤,具体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如果一篇完整的教案不仅董老师可以上好,任何一位体育教师拿到都可以上。

2、教师的示范应放在讲解之后,这样可以给学生一种直观感觉。

3、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七个一。董老师基本做到了,但是教材的三个一还不够完善,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不够合理,没有巧妙的组合,趣味性不强。始终在做投篮动作。学生就会出现疲劳感。

4、在其中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脚步练习距离太短,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机应变,马上让学生后退1米就会很完美。

以上是本人个人的评课,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原谅,谢谢!

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 篇5

一、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制定合理、全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体现了体育健康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身体、心理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本课技能目标为85%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基本知识技能,在课中学生一直处于教学和游戏的学习与练习中,练习的密度基本达到课的要求。

二、教材的处理

篮球是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一提起篮球,就会想到比赛场上的活跃、愉快、跑动、对抗、投篮等场面。由于篮球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人数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家都可以参加,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本堂课董老师安排篮球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和运球接力跑的教材搭配,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单手肩上投篮的重点,突破单手肩上投篮的难点,因此董老师的教学手段安排是科学合理的。

三、教学过程、组织教法

本课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符合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清晰,组织教学严谨。教、学、练有机结合,并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在课中教师采用分解法、完整示范法,以直观感、诱导式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改后,在体育课上教师不再是主角,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指导者,一个组织者。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和语言的调动使学生对课的内容感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愿意去练,这点很重要。在课的开始董老师在准备活动慢跑中穿插投篮的脚步练习,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同时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师生互动其乐融融。这节课老师用篮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的开始部分用篮球的运球、高、低运球来热身,充分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基本部分董老师采用四组投篮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和兴趣,本课最能调动课堂气氛部分就是篮球运球比赛,几次比赛之后课堂气氛活跃,激情洋溢。结束部分慢跑成两个同心圆互相放松,给人以新颖的觉。

四、学生活动和教师素养

本课课堂纪律很好,学生非常听话,副教材的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认真地进行各种内容的练习。董老师的教态自然,声音宏亮,专业术语运用恰当,简明扼要,让学生一听清晰,明了,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教师的示范动作标准,准确到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

这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成功的,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

下面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案中没有体现完整的教学步骤,具体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如果一篇完整的教案不仅董老师可以上好,任何一位体育教师拿到都可以上。

2、教师的示范应放在讲解之后,这样可以给学生一种直观感觉。

3、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七个一。董老师基本做到了,但是教材的三个一还不够完善,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不够合理,没有巧妙的组合,趣味性不强。始终在做投篮动作。学生就会出现疲劳感。

4、在其中一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脚步练习距离太短,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机应变,马上让学生后退1米就会很完美。

以上是本人个人的评课,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原谅,谢谢!

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教案 篇6

课的任务:

1、学生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初步掌握动作技术。

2、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反应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不怕苦累的毅力

准备部分:

(1)绕篮球场慢跑

(2)行进间徒手体操、扩胸、震臂、体转、体侧、腹背、弓步、跑跳步,各4×8呼。

组织:成一路纵队队形,前后间隔1.5m左右。

(3)熟悉球性练习。

要求:

精力集中、练习认真、动作整齐、有力度有幅度,使各关节和肌肉韧带充分活动开。

基本部分:

传接球(原地行进间)

技术要点:

(1)双手胸前传接球

传球:

持球胸前肩肘松,倒腕伸臂向前送,拇指下压腕外转,腕屈指拨将球送。

接球:

伸臂迎球要对准,接触快收来缓冲,收时注意护好球,肩肘腕臂都放松。

重点、难点:

手型正确,拇指下压;伸臂迎球,注意缓冲。传球到位,落点在同伴胸腹之间。

(2)单手肩上传球(以右手传球为例)

张肘引球右后方,右手托球微后翻,蹬地转体臂速摆、转正压臂又屈腕。

重点难点:

托球引臂,转正挥臂又屈腕。

(3)双手头上传球

持球头上腕微翻,传球用力速而短,小臂前振腕压正,发力就在指和腕。

重点难点:

持球头上,以肘为轴,指腕用力。

(4)行进间传接球:奔跑如常莫紧张,面对来球向前方,一步接来二步传,不停不跳莫慌张,接球主动传球快,落点要有提前量,接球要向前跑出,传球之后要跟上。

重点、难点:

侧身跑传接球,一步接二步传;传球及时、到位。

教法:

1.教师逐一讲解示范、提示动作要点。

2.原地徒手模仿双手胸前传接动作练习。

3.原地二人双手胸前传接球(相距4-6米)。

4.原地二人双手头上传接球(相距4-6米)。

5.原地二人单手肩上传接球(相距10米以上)。

6.二人传球推进上篮

7.三人传球推进上篮

组织:

2人一球,原地练习时成二横排面相对,左右保持适当间隔做传接球练习。二人推进上篮和三人围绕跟进上篮。组织如上图。

要求:

1.手型正确,传球时拇指下压、传出的球向后旋转,球速相对要快,飞行弧度较小。

2.接球时,伸臂迎球,触球后收,注意缓冲。

3.推进上篮传球及时、到位,上篮成功率力求达50%。

4.围绕跟进上篮练习时,接球者向中间插,传球者从接球者身后绕。

5.注意安全,保持间隔距离,前一组过中线后,后一组才开始练习,上篮不中不补投。

易错与纠正:

1.拇指未下压、传出的球不旋转。多做原地两人对传练习、掌握正确手型。

2.传球力量不够,抛物线太高,落点不好。可用实心球对传以增强臂力和指力,建立正确动作概念、低弧线、落点在同伴胸腹之间。

3.移动中传球时横向移动;走步违例等。讲明在侧身跑的'动作基础上传接球、一步接二步传,传出的球“提前量”以同伴伸臂能接住球为宜。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课堂小结

3、布置作业

4、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