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树真好大班教案

2025/08/20教案

此篇文章树真好大班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树真好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随着“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树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正值春天,对农村幼儿来讲,最能体会“播种”这一季节特征。自由活动时,经常能听见他们在讨论有关树的问题。“这是什么树?”“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孩子们对“树的好处”的经验仍处于个体零星的状态,为了让孩子们对“树和人类的关系”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树真好”,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树,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树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激发孩子们保护树,争做“护绿小卫士”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2、增强幼儿爱护树木的意识,萌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各自的设计,导入讨论的主题

导语:昨天,蒋老师在请我们的小朋友设计街心花园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在花园里都种上了很多树。我有些不明白,所以想问问大家,你们在设计的时候为什么要在花园里种那么多不同的树呢?树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

2、幼儿讨论交流,简单说说树的作用

3、教师小结:是啊,原来树有这么多的本领。有了树,小鸟就可以在树上筑巢;有了树,就能挡住风沙;有了树,夏天就能在属下乘凉……树可真好啊!

4、过渡语:除了这些以外,树还有很多其它的好处呢。蒋老师把他们藏在了一首散文诗里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树究竟还有哪些好处呢?

二、欣赏散文诗《树真好》,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1、教师借助ppt,朗诵散文诗。

提出要求:仔细听,你喜欢哪一句,这一句是怎么说的?

2、利用课件,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三、讨论:没有树会怎么样

1、过渡语:树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我们的身边没有树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间先讨论,后交流)

2、联系时事新闻,说说没有树的危害。(地震、洪水、沙尘暴、龙卷风、废气污染……)

3、过渡语:原来没有树的话,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树不仅有保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增进人的健康,树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树。那既然这样,我们该怎样爱护我们的树朋友呢?

4、观看PPT,简单介绍一些保护树木的方法。

四、争当护绿宣传员

1、导语:刚刚我们的小朋友谈到了很多关于没有树会怎么样和怎么样保护树朋友的办法,这样吧,我们把你自己谈到的没有树会怎么样的情况和想到的好办法画下来,一起去告诉给那些不爱护树木的人们,好吗?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幼儿绘画。

五、活动延伸

1、在家园互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设计一些爱护树朋友的倡议书或标记牌。

2、鼓励幼儿争当爱护树朋友的宣传员,争做护绿小卫士。

3、从爱护幼儿园的树朋友做起,进而关心、爱护身边其他的树朋友。

树真好大班教案 篇2

树真好大班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树真好大班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树真好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树种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2.常绿树叶、落叶树叶若干,幼儿人手一片常绿树叶、一片落叶树叶。

3.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三种玩具树各三棵(共9棵)。

4.一枝香樟树叶和一张香樟树春天时落叶满地的照片。

5.散文《树真好》的图书。

6.汉字“树”、“常绿树”、“落叶树”、“树真好”。

活动过程:

一、周围的树

1.(出示汉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这个环节,孩子们的表述基本上是经验的回顾,所以都可以围绕中心来进行。

二、认识的树

1.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这也是引发孩子对周围已知的树的名称回顾和交流。

在活动中,孩子对以往的记忆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丰富。但是,梧桐树、柳树的名称可以记住。

当孩子说到柳树时,教师就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

2.在你们的西湖边,有许多柳树,柳树绿绿的时候,说明什么季节来了?

——这是一个比较特定的情境。这里可以变通为“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有许多柳树”或“在我们的×××边有许多柳树”等来进行。

3.春天来了,柳树的叶子绿绿的,可是,你们知道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出示汉字“落叶树”)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发芽,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

2.(出示两种叶子)这里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一种是落叶树,请你各拿一片。

——这里用“各”字是因为,大班孩子在参加小学的面试时,会不懂一些关键词,所以在大班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可以适时地出现一些这样的关键词。

在活动中,孩子一开始就只拿了一片,于是,教师解释“几种东西,一种拿一个叫各拿一个”。孩子立刻可以明白。

3.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通过感官来感知树叶不同特征。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孩子的感受,将两种树叶的特征分别记录在写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纸上,以供归纳使用。

在活动中,孩子会将两片树叶的无关特征讲述出来,如大小,所以,在选择树叶时,应尽可能排除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绿树)的显著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教师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4.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

——这里通过引发另一个矛盾冲突,来完整对常绿树的认知。在活动中,孩子们一致认同“这是常绿树”。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这是香樟树现在的`样子,满地的落叶。看了这张照片,你还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

在活动中,许多孩子马上改变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它是落叶树。教师追问:为什么?也有的孩子依然认为:它是常绿树。教师也追问:为什么? (3)(出示《植物》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认识)是啊,这本书说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事。我们来看看,香樟树是什么树? 在活动中,教师念:“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不停地落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通过这样的认识的碰撞,一个完整的概念认识就可能形成。另外,在认识犹豫时,孩子倾听的愿望也是最强烈的,这时,教师的照本宣“读”会十分有效。

四、一起来种树

1.落叶树和常绿树组成了我们生活周围的绿化和树林。在你们的西湖边,除了柳树,还有……(用这样的等待来代替提问)

2.(出示西湖边桃红柳绿的照片)西湖边的花匠很会种树,(将柳树和桃树的剪贴做示范)他们在种树时,先种一棵桃树,再种一棵柳树,就这样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地种了一排。一到春天,桃树红了,柳树绿了,桃红柳绿,很好看,要知道,像应老师这样的外地人,到杭州来就是为了看西湖边的桃红柳绿的。

——把计算教学置于孩子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孩子比较容易理解,同时也使数学具有了现实意义。

如果要在上海的湖边种这些树(指着桌上的学具树),你有什么办法也像西湖的花匠那样,把树种得很好看,让人们愿意来看你种的树?

3.孩子合作操作探索。

——这时,如果孩子不懂得合作,可以提示:你手上拿着这几棵树可以种成一排吗?还不如和朋友一起商量着种呢。在活动中,经提醒,孩子一般都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排列学具树。

4.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

——这里,教师和孩子一起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种树方法,并告诉孩子还有许多种排列方法, “在区域活动时,你们慢慢地去琢磨”。

五、树真好

1.师: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是啊,“树真好”。(同时出现汉字)

2.(出示图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树真好》,这里还有几本,(教师递给几个孩子)传给你的朋友。

——让孩子把书传给别人,意在在生活的点滴行为中养成“先人后己”的习惯和品质。同时,放舒缓的音乐做背景,以调节和增强阅读的气氛和情绪。

3.边看图书边听散文诗。

——期间,可以穿插1~2次的提问“我讲到第几页了”,以考察阅读能力。

4.这本书一共有几页?树的好处还有许多,希望你把这书变得更厚。

——为区角活动的散文续编活动作交代。

活动反思:

儿童散文诗是幼儿园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在散文诗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散文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幼儿,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对散文诗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散文诗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散文诗的教学,是幼儿园老师一直探讨的问题。

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创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学习的过程我们一改完整欣赏,而是创设情景,用"谁会喜欢树,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创编诗句,且不要求与原文同。活动中先用诗歌中第一句"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的图片让他们说说小鸟为什么喜欢树,它在树上干什么,然后有老师扮演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鸟充分用动作表现对散文的理解,接着把孩子引入观察各幅小图,用"树真好,……"的句式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老师在孩子创编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整理。最后把所有的图画装订起来编成一本大书,请孩子们为大书取名,对孩子们进行相宜的环保教育。

树真好大班教案 篇4

教学意图:

秋冬季节的树有了许多的变化,树叶掉了,变黄了,枯萎了,可是有的树叶依然是绿的,并没有掉落。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树真好》。旨在通过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感受树木的成长特征,并且感受到树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了解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学习散文诗中优美的语言描述,能跟据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创编活动。

3、进一步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4、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理解和欣赏散文诗《树真好》,尝试按散文诗的韵律复述。

教学关键点:

理解欣赏散文诗,按散文诗韵律复述。

教学准备:

各种常见的图片,常绿树,落叶树叶。

教学过程:

一、讲讲说说,周围的树

1、 交流我们的周围哪里有树?

2、 观察常见树种的图片:分辨这些树的不同,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小结:在我们的周围,路边,房前屋后都有树,这些树有的树叶是黄的,有的是绿的。

二、共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冬天到了,哪些树的'叶子都变黄,变枯了?(柳树,梧桐。这些在秋冬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2、哪些树一年四季都是绿叶?(颜色深,表面光泽的叫常绿树)

3、比较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小结:树分为落叶树和常绿树两种。秋冬季节叶子落的树叫落叶树,叶子不落的叫常绿树。

三、学散文诗《树真好》

1、边听教师朗读散文诗,边看图书。

2、两两结伴观看图画书,讲讲说的好处。

3、交流:我在散文诗中了解了什么?散文诗中是怎样说的?有哪些优美的词句,找到画面学一学这一段散文诗句。

活动延伸。

1、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的周围,让孩子们参观讲述。

2、在自主活动中创编《树真好》。

3、知识延伸,好书推荐。教师向幼儿推荐图画书《两棵树》。

教师总结:

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提供了许多树叶,让幼儿先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在活动中幼儿能够找出落叶树和常绿树,因为是南方,常绿树比较多,比如柳树,在北方应该全部落了,可是在南方到现在还没有落下来。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诗歌《树真好》,让幼儿讲讲说说诗歌的内容。幼儿能够根据图片的内容说出树的好处,并且能够感受到诗歌的优美。

不足之处:

对于常绿树和落叶树教师的概念还有些含糊,不能够很清楚的分辨他们的区分。如果在孩子们回答的同时出示图片就可以丰富幼儿对树的认识,加深幼儿的印象。

重构:教师应该根据南方季节的特点总结出常绿树落叶树的区分,幼儿也能够得到相关的经验。因此,生活化的课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鼓励幼儿自发的、持续的和深入的探究,把幼儿看做是有巨大潜能的个体,有智慧的个体。

树真好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树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尝试有规律的排列种树。

活动准备:

汉字:树;统计表;操作材料:每组九棵黄、绿、橘红色树,记录本。

活动过程:

一、周围的树

1、(老师出示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看到过树?

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会有树,是啊,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二、树的用途

1、讨论: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树?树有什么作用呢?

2、幼儿说到一个作用,教师就在统计表上出示一条

小结: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离不开树,树真是大家的好朋友。

3、观赏散文诗:《树真好》

(1)今天许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幼儿说说名字)你们猜猜书里可能说些什么?

(2)教师与幼儿一起看图欣赏散文诗《树真好》,配以音乐,不解说。

(3)我们刚才静静地看了一遍,谁能说说你从书里看到树好在哪里?(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提升为散文诗中的句子)

(4) 刚才大家都说了自己看到的内容,那我们来听听你们猜得对不对,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边看图书边听配乐的散文朗诵。

小结:树真好,它们默默地陪伴着我们,给我们带来快乐,带来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每一棵树。

三、一起来种树

1、我们来种树

师:明年啊我们就要有个新的幼儿园了,现在请你们来设计给幼儿园种些树。

2、幼儿三人一组根据树的大小颜色高矮不同有规律排序进行操作和探索

并进行记录。

3、幼儿交流各组的活动结果,说说理由

小结:用不同的排序方法种树,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

树真好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树,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随着“有用的植物”主题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树有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正值春天,对农村幼儿来讲,最能体会“播种”这一季节特征。自由活动时,经常能听见他们在讨论有关树的问题。“这是什么树?”“为什么要种树?”“树有什么用?”孩子们对“树的好处”的经验仍处于个体零星的状态,为了让孩子们对“树和人类的关系”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树真好”,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树,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树有着密切的关系,进而激发孩子们保护树,争做“护绿小卫士”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2.增强幼儿爱护树木的意识,萌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PPT课件、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回忆各自的设计,导入讨论的主题

导语:昨天,蒋老师在请我们的小朋友设计街心花园的时候,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在花园里都种上了很多树。我有些不明白,所以想问问大家,你们在设计的时候为什么要在花园里种那么多不同的树呢?树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

2.幼儿讨论交流,简单说说树的作用

3.教师小结:是啊,原来树有这么多的本领。有了树,小鸟就可以在树上筑巢;有了树,就能挡住风沙;有了树,夏天就能在属下乘凉……树可真好啊!

4.过渡语:除了这些以外,树还有很多其它的好处呢。蒋老师把他们藏在了一首散文诗里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树究竟还有哪些好处呢?

二、欣赏散文诗《树真好》,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1.教师借助ppt,朗诵散文诗。

提出要求:仔细听,你喜欢哪一句,这一句是怎么说的?

2.利用课件,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尝试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

三、讨论:没有树会怎么样

1.过渡语:树对我们人类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好处。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有一天,我们的身边没有树了,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间先讨论,后交流)

2.联系时事新闻,说说没有树的危害。(地震、洪水、沙尘暴、龙卷风、废气污染……)

3.过渡语:原来没有树的话,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树不仅有保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增进人的健康,树是我的好朋友,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树。那既然这样,我们该怎样爱护我们的树朋友呢?

4.观看PPT,简单介绍一些保护树木的方法。

四、争当护绿宣传员

1.导语:刚刚我们的小朋友谈到了很多关于没有树会怎么样和怎么样保护树朋友的办法,这样吧,我们把你自己谈到的没有树会怎么样的情况和想到的好办法画下来,一起去告诉给那些不爱护树木的人们,好吗?

2.教师提出绘画要求,幼儿绘画。

五、活动延伸

1.在家园互动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和家长设计一些爱护树朋友的倡议书或标记牌。

2.鼓励幼儿争当爱护树朋友的宣传员,争做护绿小卫士。

3.从爱护幼儿园的树朋友做起,进而关心、爱护身边其他的树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