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
幻灯三:小组合作,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现自己的个性。说一段话。
那么,那么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老先生一定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想想作者仅仅是在赞扬高邮的鸭蛋吗?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幻灯四:
童年趣味
这么好的.鸭蛋,我们当然吃起来是津津有味,可是家乡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那天,仅仅用来品尝吗?
读的真好这两种玩法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玩法?为什么?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五: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画一笔虎、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幻灯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视频
小结: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七: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四、作业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体味个人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体味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及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搜集一些各地(或家乡)有关端午风俗、传说的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1.以学生们熟悉的有关本地端午节的风俗、实物引入新课学习,并出示目标。(多媒体课件展示)
2.阅读指导:
a.写了什么?
b.为什么写?
c.怎样写的?
检查预习
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囊萤映雪 肃然起敬
教师小结:
作者的语言功力非凡,注意从文中摘录、积累精彩的语句。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
1.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学生自主思考、明确,教师引导、小结。
以上题目意在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思想上整体把握文章。这是文章的主题内容,作者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作者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这样做有意义吗?
——领会文章主旨:日常生活中富含生活情趣、人生意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这也正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散淡,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品读赏析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2.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感受或理由。(仿照范读录音,可以个别朗读、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汪曾祺在本文中的语言艺术风格:
a.口语色彩浓厚且带有淡淡的幽默。
表现在好用短句,文中时常穿插朴素的大白话或是淡淡的幽默,信口而出,自然而然,令人备感亲切。
b.古汉语的`点缀。
朴素的现代口语与典雅的古汉语相映成趣,倍添典雅之美和艺术韵味。
c.善于运用语言“造型”。
作者有时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活灵活现,绘声绘色。
d.适当地运用方言。
文中个别地方有所体现,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汪曾祺在语言上的追求是: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几个方面在这篇文章中都有传神的表现。
体验 读了本文,联系自身,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介绍自己童年时代最难忘的有关过节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原因、感受或启发),要求多运用自然恰当的口语。
师生互动,共同交流。
总结全文 (略)
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练习。
2.将“体验”的内容写成一篇600字的文章,要求说真话,诉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
幻灯三:小组合作,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现自己的个性。说一段话。
那么,那么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老先生一定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想想作者仅仅是在赞扬高邮的鸭蛋吗?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幻灯四:
童年趣味
这么好的鸭蛋,我们当然吃起来是津津有味,可是家乡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那天,仅仅用来品尝吗?
读的真好这两种玩法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玩法?为什么?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五: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画一笔虎、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幻灯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视频
小结: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七: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四、作业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 能力目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3. 情感目标:认识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感知课文内容
体味文章蕴含的情感,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 预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搜集有关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端午习俗知多少?我想请同学来说一说家乡的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有关屈原的故事,挂艾草菖蒲……
莆田有句俗话: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吃一天,用五色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绣八封图,裁新衣服等……
还有初五早,人们纷纷上野外,挖集“午时草”(即各种药草),如蛋早、慕香、野艾、鬼针草、一点红、木荷、龙牙草、积雪草、澎蜞菊、麦穗癀、稞叶……采集了一大筐,洗干净之后装入大锅烧“午时水”,以备全家人洗澡、清洁肌肤,消除疾病,再且百草百药,以药草蒸蛋,蛋吸入百味草中的药理性能后,人吃了“午时蛋”,能杀菌、消病、健身,又曰:“吃午时蛋能顶雷阵雨。”初五忙了大半天,午餐吃顿美味水面,随后洗澡。
这些习俗有些渐渐地被省掉了,没有几个人会说这些俗语,但是在老人家的口中,他们能用莆田话将其演绎地很美。今天我要带大家走进汪曾祺的家乡,领略一下他们家乡的端午。
二. 作者简介
汪曾祺,是个美文家,他的作品《受戒》、《大淖纪事》、《蒲桥集》,为读者所欢迎。这人还有“二美”之称,一个是美学家,还有一个则是“美食家”。
三. 研读与赏析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标序段序,疏解疑难生字词,请同学读一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腌门楣苋菜肃然起敬囊萤映雪
2. 同桌互动,理清文章脉络,思考交流: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自由作答)
教师点拨:找出中心句,即可很容易地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②不确定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③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高邮络子的风俗
3. 研读“高邮鸭蛋”这一部分
a. 指名朗读,请同学从课文中找出高邮鸭蛋的特点
明确:①多为双黄蛋②质细而油多
b. 同桌互动讨论:作者写了高邮鸭蛋的特点,还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挑鸭蛋②吃鸭蛋③玩鸭蛋(结合学生的童年生活,体验童年时代的乐趣)
四. 质疑探究
1. 作者为什么要在高邮的鸭蛋上大做文章呢?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各言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点拨: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说自己不喜欢袁枚这个人,因为这人只会说,不会做,唯一能让他觉得亲切的是《腌蛋》,这里的蛋不是别的'地方出产的,正是自己的家乡高邮出产的。
教师明确:作者对童年快乐的怀念,家乡的怀念,为家乡自豪。而高邮的鸭蛋给他的生活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情趣,更是人生意味。写对儿时生活的怀想,既是对故乡的热爱,也是对生活的热爱。
2.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课后练习题二,体味语言特色
明确:平淡而有味——(亲切自然)“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地方特色——“白嘴吃也可以”
淡淡的幽默——“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是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平淡有味给人以亲切自然,方言入文脱口而出,直率朴素,文言色彩典雅之美,幽默引人入胜。
五. 小结:
我们要学会发现生活,日常生活是富含情趣,富含人生意味的。生活不一定要惊涛骇浪,如果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的源头,那这样的生活也就赋予了平淡的诗意。现如今的社会,平平淡淡,简简单单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因此,我们要发现简单的生活美,学会热爱我们的生活。
六. 布置作业
1. 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
2. 完成字词练习
七. 链接材料:老舍的《七律·端午》
七律·端午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附:板书设计
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特点:多为双黄蛋、质细而油多
乐趣:挑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 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受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3、 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非常不错,大家懂得还真多。下面我给大家一首诗,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
幻灯一: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略)
今天我们不说屈原也不谈龙舟,就来看鸭蛋。一只小小的鸭蛋有什么好看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们就会知道他是如何把玩鸭蛋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幻灯二: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简单吧!这就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1、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品读2、3两段。
课文的思路就是如此简单,那么课文中哪两个段落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的鸭蛋?
家乡的鸭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呢?
幻灯三:小组合作,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假如你是一只充满灵性的高邮鸭蛋,你怎样表现自己的个性。说一段话。
那么,那么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老先生一定会带着怎样的感情来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呢——
(赞美,自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想想作者仅仅是在赞扬高邮的鸭蛋吗?
小结:家乡的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吃法多样的,美味可口的,色彩鲜艳的……一提起家乡的鸭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诉说内心的赞美和自豪。这种赞美,这种自豪都缘于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缘于那深深的故乡情结吧。
2、写鸭蛋——抒故乡情,这种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
3、写“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
幻灯四:
童年趣味
这么好的鸭蛋,我们当然吃起来是津津有味,可是家乡的鸭蛋在端午节的那天,仅仅用来品尝吗?
读的真好这两种玩法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玩法?为什么?
小结:端午的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孩子们挑鸭蛋——装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家乡的鸭蛋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了最极致的价值!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吧!
幻灯五:家乡的端午除了吃鸭蛋、挂鸭蛋络子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到幸福和快乐呢?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画一笔虎、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幻灯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端午佳节。然而有“可靠消息”(《人民日报》)说,这个我们的传统节日,韩国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你对此有何看法? 学生交流后,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视频
小结:看看我们自己,一提起吃就是肯德基,一提起穿就是耐克,一提起节日首先想到的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对照对照作者,有谁今天还这样虔诚地吃鸭蛋?有谁把端午吃鸭蛋还当作一种幸福和快乐?有谁还在一年之中早早地期待着端午节幸福地到来?因此,我们要热爱,要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我要送大家一句话:
幻灯七:我们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像珍视自己生命的价值一样
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