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我们的身体教案

2025/08/21教案

此篇文章我们的身体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身体里的“洞洞”,知道“洞洞”的作用。

2、学会保护身体里的“洞洞”。

3、体验探索人体奥秘的乐趣。

活动准备:

装有蒜、姜等物品的瓶子;放大镜若干。

配套课件:大班科学课件《我们身体里的洞》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生活中的洞洞)

师:今天,想跟小朋友们聊一聊关于洞洞的事情,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洞洞吗?(幼儿自由回答)出示PPT。

师:老师这里也有洞洞,我们来猜一猜,这个洞洞有可能是什么呢?

逐一出示下水道、莲蓬头、隧道洞,幼儿猜测。

二、展开部分(身体里的洞洞)

(一)鼻孔洞洞

1、出示PPT,幼儿猜测是什么洞洞?

师:你猜,这是什么洞洞呢?

看,是什么?哎呀,这两个鼻孔怎么啦?

你们流过鼻涕吗?什么时候会流鼻涕啊?

对,流鼻涕太难受了,快拿纸擦一擦!

2、鼻孔的作用

师:鼻孔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有什么作用呢?出示PPT(闻花香味)

师:这个小女孩,她闻到了什么?你们的鼻子闻到过气味吗?

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我的瓶子里装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谁能闻出来是什么?

这么多东西你们都能闻出来,你们的鼻子真是太厉害了!

师:我们的鼻子除了闻气味,还有什么作用呢?出示PPT(呼吸)

你看,我们的鼻子把空气吸进来,我们的肺就像气球一样变大了,再从鼻孔里呼出去,肺又变小了。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吸气……呼气……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鼻孔这两个洞洞真是太重要了,可以闻东西,还可以呼吸!

(二)耳朵、眼睛、嘴巴、肛门、毛孔洞洞

师:我们的身体里除了鼻孔这两个洞洞,还有什么洞洞吗?逐一出示PPT

嘴巴:唱歌、吃东西、说话

毛孔:排汗

师:毛孔怎样排掉没用的东西啊?我们的身上有许许多多的毛孔,但是毛孔网的洞洞很小很小,要用放大镜来看,想不想看一看?(发放大镜,幼儿观察毛孔)

师:你看见毛孔了吗?哪里有毛孔?

眼睛:看东西

耳朵:听声音(幼儿互相说悄悄话)

肛门:排泄

师:嘴巴可以吃东西,吃到肚子里的东西经过食道再进入胃里,有营养的东西被我们吸收了,那没有用的.东西去哪了呢?你看,这个人在干吗?便便的洞洞叫做肛门。

师:除了便便的洞洞,我们的身体里还有尿尿的洞洞,还有毛孔洞洞,这些都能帮我们把身体里没用的东西排出来。

(三)婴儿洞

师:你们知道小朋友是哪里来的吗?我们都是从妈妈的婴儿洞里出来的,妈妈把我们生出来,可辛苦了。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捕捉画面中的关键信息,能较清楚地表达对图片的理解。

2.了解我们头上的“洞”及其作用,乐意在游戏中运用感觉器官进行探索。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图书、花露水、魔盒(糖果)等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洞”

环节意图:感知理解什么是洞,引发对洞的兴趣

1、钻洞游戏,体验钻洞的乐趣

2、观察生活中不同的“洞”,幼儿看看猜猜引发对洞洞兴趣。

提问:没有这些洞会怎么样呢?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洞,它们都各有用处。

3、流鼻涕的“洞”:

了解除了生活中有很多洞,我们的头上也有洞。

二、我们头上的“洞”

环节意图:捕捉画面关键信息,了解头上的“洞”的作用,

1、找一找:头上的“洞”

找找、说说头上有哪些“洞”,翻出相应的图片

2、介绍绘本

介绍书名,幼儿自主阅读(书中“小锁”前的部分),找找刚才说到的“洞”,看看它们有什么用。

3、呼吸、闻味道的洞——鼻子:(共同观察画面,引导观察)

(1)提问:鼻子“洞”有什么用呢?书里哪幅图片告诉你鼻子可以呼吸?

-寻找绘本中相应的页面,通过呼吸体验理解图片内容。

小结:鼻子“洞”帮助我们呼吸。

(2)寻找出书中另一幅与鼻子相关的画面。

通过辨别花露水的味道,理解画面所表达的鼻子的作用。

小结:鼻子把闻到的气味报告大脑,大脑想一想就知道闻到的是什么东西的味道。

4、听声音的洞和看东西的洞(引导幼儿通过自主阅读捕捉、理解画面关键信息)

(1)听声音的洞——耳朵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信息,鼓励幼儿联系已有经验表达对画面的理解。

-游戏:听听、想想、猜猜

听听电话铃声、救护车鸣笛声,想想、说说是什么

小结:耳朵听到的声音报告大脑,大脑想一想就知道听到的是什么东西的声音。

(2)看东西的洞——眼睛

-阅读眼睛页面,尝试通过画面理解并表达眼睛是怎么看东西的

-游戏:看看、想想、猜猜

通过看到的动物影子及动物局部进行推测,并能清晰地表述判断的理由。听声音再次进行删选与判断。

小结: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会报告大脑,大脑会把接收到的信息放在一起,然后向我们报告:“报告小主人,前方发现……”。

5、吃东西的洞——嘴巴

回顾头上还有哪个洞洞没说到,知道嘴巴有吃东西的作用。

6、游戏:“魔盒”里面有什么?

用听一听、闻一闻、看一看的方式猜测魔盒里是什么,并用嘴巴尝一尝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说明理由。

小结:原来大脑收到的信息越全面你做出的判断就越准确。

三、身体里的洞

1、鼻子、耳朵、眼睛、嘴巴,我们头上的洞真不少,它们都很重要。说说我们身体上除了头上有“洞”还有哪里有“洞”呢?

2、打开小锁引发幼儿阅读绘本后半部分的兴趣,将绘本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延伸阅读。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抓住幼儿兴趣点以找找身体里的"洞",以及保护身体里的"洞"作为重点内容。让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将身体的"洞"分为可以裸露和需要隐藏的两类,初步明白身体里一些洞洞的功能及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

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

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

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

(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身体的某些部位―――头、手、脚、屁股、膝盖。

2、教育幼儿在平时注意保护自己,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头、手、脚、屁股、膝盖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下雪”舞蹈(舞蹈时,奖励红、黄、绿的小花给幼儿,给予鼓励)

提问: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会动?

过度:

1、小朋友说得真好,舞蹈时,我们身体的好些部位都在动。

2、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的图片,是小朋友的哪些部位呢?

二、出示图片

1、每出示一张与小朋友的相应部位碰一碰

2、图片出示完后再逐个认一认

3、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三、游戏

1、每人拿一个图片,让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与它亲一亲

2、看一看自己奖励到的花的颜色(红、黄、绿),然后按颜色排队

3、将身体部位的图片放成三排,幼儿逐个地去跟自己相应的部位去亲一亲

四、 小结

今天我们玩得高兴吗?我们认识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大家一起说)那我们再来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好吗?

五、听“碰一碰”的音乐,找个朋友碰一碰。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音乐带来的欢笑,并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孩子们的音乐智能和身体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个活泼,有趣的音乐很感兴趣,并非常急切的表现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给了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创造,较好的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本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肯定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指正。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2、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3、知道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

教学重点: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才能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教学关键点: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前准备:

了解自己的生活习惯。

收集有关生活习惯的资料。

准备一个情绪表演节目。

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人都有一个身体,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怎样?(板书:身体)(瘦、胖、高、矮)形成这样的体型,与你的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那么,你们的生活习惯又是怎样的呢?从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三方面说。

小结:你们的生活习惯很多,其中有良好的习惯,有不良的习惯。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就是呵护自己的身体。

板书:呵护我们的生命

二、学文明理:

讨论:他们的习惯好吗?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书上图)

学生总结发言:“我是怎样克服不良习惯的。”

过渡:从这三幅图看,这些小朋友都没有自觉性,随便放纵自己,使自己不经意地染上了不良习惯。你看,他用手拿东西吃,手上的细菌就会跟着往肚子里跑。这样,后果是怎样的呢?

人们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根据回答,归纳板书:注意个人卫生

现在,大家一起来找一找提醒人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俗语、谚语,把它们写下来。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俗语、谚语读一读,互相交流。

过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陋习。请同学们做做:把你看到的或自己做过的一些陋习给同学们说说。

出示图片。说说陋习的危害性。

提问:

我们应该怎样去革除陋习呢?(自由谈,然后老师归纳并讲述卫生误区。)

过渡:既然注意卫生,身体好。那么身要健,须锻炼,良好的体魄是锻炼出来的。你是不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你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呢?

学生填表:

我常参加的锻炼活动

我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不喜欢的锻炼活动

我应参加的锻炼活动

教师归纳:

你们的锻炼活动很丰富。在这里,我向你们推荐“每天锻炼一小时”板书:坚持锻炼身体

讨论:张明的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根据实际归纳,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小结:

大家不但要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还要从严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板书:保持良好心态

(1)请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2)表演后,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他们这样的行为流露出了什么的情绪,这样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师小结:

情绪是人体对内外界事物的'变化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反应。不良的情绪是健康和寿命的大敌。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行动起来,开展“告别游戏机”活动,从“蛋壳文化”里解放出来,让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

三、教学延伸:

进行“笑一笑”游戏活动。

学生围成一圈,做“击鼓传花”游戏。鼓停时,花落到谁那里,谁就站在圆圈中央,讲一件自己最近遇到的不愉快的事。然后,同学们尽量逗他笑。依次进行,使每位同学都能感受一下“笑一笑”对自己心情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在课后,让学生和家里人一起讨论:怎样呵护我们的身体。使学生时时、处处都爱惜自己的身体,呵护自己的身体。

板书设计:

第三课呵护我们的身体

注意个人卫生

坚持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心态

我们的身体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运动游戏是指幼儿在室内外运动场所进行的,自定运动形式、自选运动器械或手持玩具,也可以利用自然物或徒手,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游戏活动。进入中班以后,我班的孩子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他们不仅能够自如地进行跑、跳爬等动作,还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如何让孩子更喜爱运动,注意科学的运动呢?于是我选择了《幼儿运动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这一课题。本阶段我班正在开展《运动身体》的主题活动,通过音乐活动《健康歌》、语言活动《胖胖兔减肥》、综合活动《小小运动员》、《木偶娃娃》、游戏活动《照镜子》以及带领幼儿参观健身房、做健身操等多种形式,幼儿从了解别人运动开始,到参与运动,亲身感受运动身体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兴趣:我们的身体是怎样动的?我们身上什么地方会动?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身体、移动”这一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身体本身得到运动的快乐,是我设计和开展这一活动的宗旨。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让幼儿发现身体中会动的`部位。

2、发展幼儿走、跑、跳、爬等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

3、敢于运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来探索不同的动作,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4、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走、跑、跳等动作的不同形式有了初步的尝试。

2、伴奏音乐磁带。

3、材料准备:投放呼拉圈、纸皮圈、脚印、高跷、跳袋。

4、场地准备:铺设泡沫软垫、设置“铁丝网”、隧道、画上数字格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感知活动,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内外部可以动的部位。

1、幼儿听音乐绕场进行走、跑、跳的多种练习。

2、引导幼儿找出自己身体外部会动的部位,大家一起感知一下。

3、通过《木头人》游戏和听、触摸,引导幼儿感知身体内部会动的部位。

二、探索活动:我们的身体会移动。

1、幼儿自由尝试用不同形式的走、跑、跳、爬等动作来移动身体。

2、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探索的移动身体的方法。

3、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自由探索一人或多人一起移动身体的方法。

4、放松活动:雪人融化了。

三、分享经验

1、幼儿自由交流运用材料来移动身体的方法。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3、播放《走路》音乐,幼儿随音乐做动作结束。

活动反思:

一节活动,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每一格孩子都要有所锻炼或提升,我们只能通过材料来帮助我们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