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2025/08/21教案

此篇文章雪地贺卡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篇1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所在的城市沈阳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着一张贺卡,是一个叫李小屹的孩子写的,表达了她对雪人的关爱之情。而“我”被李小屹的纯真童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似乎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般赋予童话的美好心灵。

第二部分(第4—7段):写“我”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表示愿意与她作好朋友,并祝福她学习进步,永远快乐!李小屹收到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以为梦中的神化实现了,但她的同学和父亲却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写的。于是李小屹再次发出贺卡发出疑问“那大人是谁?”这样的疑问也使“我”心中产生别样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诉李小屹,还是将游戏继续下去?此时的“我”也犯难了,告诉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写“我”最后的决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李小屹,又不再写回信给李小屹,就让她惊讶着,期待着,将这个关于雪人的秘密当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记忆里。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目标设定为: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

2.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执著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

1.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 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自己通过如下流程,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 体会情感 释疑解惑

㈣、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我认为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 较好地落实了预定的三维目标;

2、 重视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安排了听、说、读、写训练。

3、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难度的问题都做了适度的

铺垫和方法的.点拨。

4、 教学资源运用了DVD、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展示台、课件、板书等,多样而不

单调,适时而合理。

5、 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各个环节,整个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和点拨。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1、 课堂流程尚欠合理应改为以下6个环节: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诵读想象 体会情感

㈣、研读课文 释疑解惑

㈤、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

㈥、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这样,更为合理。

2、设计中有几处学生能做的事教师都一一代办了,如:用课件呈现生字,可以让学再读课文的同时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次,然后自己解决。再如:最后的总结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做, 既可以释放学生情感,又能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提高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有些紧张,应把可是调整为两课时为宜。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篇2

预设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情感目标:珍惜纯真的童心,对世界要充满信任与期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

把握主旨,体会珍惜纯真的童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入境,拨动心弦

导入:同学们都培过雪人吧?那么,我再问一问:你们当中谁给雪人写过贺卡呢?我告诉你们,有个叫李小屹的小朋友,她就给雪人写过贺卡,而且她还收到了雪人贺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鲍尔吉。原野的一篇散文—————雪地贺卡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速读一遍,看一看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下面的字:

颏下埋没颏雀斑班级襟怀屹立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襟怀嫉妒十万火急臃肿奇遇

3、本文分几个部分,说说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课堂交流,明确:

本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能收到李小屹这么恳挚的关爱。主要写“我”无意中发现雪人怀里的贺卡,被写贺卡孩子的这种行为深深打动。

第二部分,我寄出也接受过一些贺卡…………倒数第二段。主要写“我”替雪人回复贺卡和保护孩子的“梦”。

第三部分,最后一句。感叹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

三、诵读想象,体会情感

问题一:文中有几张贺卡?都是谁给谁写的呢?

问题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讨论交流,明确

问题一:

三张贺卡。两张是李小屹写给雪人的,一张是“我”以雪人名义写给李小屹的。

问题二:

李小屹的情感:童趣:赞美雪人;童心:同情、关心、祝愿;纯真、美好的心灵;童真:等待回复;

“我的情感”—对童心的呵护和珍爱,真心的祝福

四、研读课文,释疑解惑

问题三:明知是假的,“我”还郑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我”为什么这样做?

问题四:“她痴痴地站在雪人边上”品读原文,请你说说此时李小屹在想什么呢?

问题五:你能说说“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这句话的含义吗?

讨论交流,明确:

问题三:

第一次回复贺卡,是被李小屹的行为所感动,为使李小屹童心得到呵护和关怀。

第二次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

问题四:

李小屹在出神地思索:雪人为什么还不回信?是我问雪人他是不是假的他生气了吗?难道这事真是假的?

问题五:

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童心童趣的可贵就在于无成人的烦恼,无世俗之虚伪。作者赞美于它,祝福于它。(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孩子活泼可爱,充满幻想,充满对世界的渴望。因为幻想,因为好奇,孩子有许多可笑的举动,有许多大人不解的快乐秘密,这些秘密使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也使他的成长充满情趣。所以说,带着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五、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问题六:

作家给我们讲这个简单而神秘的故事,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讨论交流,明确:

对童心的赞美、呵护、珍爱以及真诚的祝福。

教师小结:

童年是成熟后的回想,童年充满了好奇与梦想,童年充满憧憬与希望,虽然,我们已告别童年,但我们可以永葆一颗童心,珍爱童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附一:板书设计

雪地贺卡

珍惜童年

雪地贺卡:替雪人回复贺卡,小心保护孩子的“梦”

珍爱童心

附二:练习设计

请你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回第二张贺卡。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篇3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所在的城市沈阳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着一张贺卡,是一个叫李小屹的孩子写的,表达了她对雪人的关爱之情。而“我”被李小屹的纯真童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似乎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般赋予童话的美好心灵。

第二部分(第4—7段):写“我”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表示愿意与她作好朋友,并祝福她学习进步,永远快乐!李小屹收到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以为梦中的神化实现了,但她的.同学和父亲却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写的。于是李小屹再次发出贺卡发出疑问“那大人是谁?”这样的疑问也使“我”心中产生别样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诉李小屹,还是将游戏继续下去?此时的“我”也犯难了,告诉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写“我”最后的决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李小屹,又不再写回信给李小屹,就让她惊讶着,期待着,将这个关于雪人的秘密当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记忆里。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目标设定为: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

2.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执著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

1. 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 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自己通过如下流程,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 体会情感 释疑解惑

㈣、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我认为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 较好地落实了预定的三维目标;

2、 重视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安排了听、说、读、写训练。

3、 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难度的问题都做了适度的

铺垫和方法的点拨。

4、 教学资源运用了DVD、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展示台、课件、板书等,多样而不

单调,适时而合理。

5、 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各个环节,整个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和点拨。贯彻落实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师角色的转变。

设计中还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1、 课堂流程尚欠合理应改为以下6个环节:

㈠、创设情境 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㈢、诵读想象 体会情感

㈣、研读课文 释疑解惑

㈤、总结全文 点明主旨

㈥、感悟升华 结束学习

这样,更为合理。

2、设计中有几处学生能做的事教师都一一代办了,如:用课件呈现生字,可以让学再读课文的同时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次,然后自己解决。再如:最后的总结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做, 既可以释放学生情感,又能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提高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有些紧张,应把可是调整为两课时为宜。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文本解读

孩子的童年也需要真诚的关怀,被真诚的心灵温暖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这篇文章是写给儿童看的,因为儿童的心灵纯真,情感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他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做真实,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纯真、美好的孩子气!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不断的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受的同时,往往也可能流失一部分纯真、美好和童趣,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写给“长大了的孩子们”看的,希望能唤醒那美好纯真的童子。

课文从整体来看,以时间为序,以贺卡为线索,展开了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小女孩刘玲对雪人的关爱,更来自于“我”对这纯真童心的呵护和珍重。

二、说教学目标

⑴学会10个字。

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理解课文内容,围绕“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体会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纯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然后又不回了?”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三、说教学策略

1、树立人物形象,使学生融入角色。文章表面来看是一篇叙事的.课文,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策略是以故事为依托,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逐步树立刘玲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从这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到通信的可贵与真挚,因此,围绕刘玲写,给雪人的和我的两封信来来做文章,通过各种形式的而朗读来引导学生融入“刘玲”这个角色之中,使人物形像在学生心目中逐渐鲜活起来,让学生从刘玲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从而喜欢上这个主人公,产生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感受“我”的情感变化。如果说刘玲是文章中的第一主人公,那我就是文章中的第二主人公。在文中3、6、8三个自然段中都非常具体地描写了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对刘玲的童心的珍爱之情以体现童心的可贵。

3、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本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引导学生制作一些贺卡,并写上几句话,送给他人。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用自己的行动去播撒爱心,珍惜自己宝贵的童年时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情入境,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使课堂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利用课件和教师深情地导语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贺卡为线索,抓住学生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入新课,学习课文。

(二)感悟文本,发现童心。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自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学习方法。第一次“我”为什么要给雪人回贺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的词、句,进行反复品味,层层剥笋,逐渐深入,抓住“格外心动”,让学生再读贺卡,是什么让“我”心动呢?通过细读细品引领学生领悟原来是刘玲纯洁的爱心让人心动。抓疑问句反复读,评读,抓重点词理解含义和换词理解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写作中用词要思量。

(三)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主要让学生读刘玲写给雪人的第二张贺卡,然后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是你看了贺卡之后你会不会再给刘玲回信呢?然后学生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说回,有的说不回,不论是回和不回,都是出于关爱刘玲的美好心愿,也有学生说想回又不想会,犹豫不决,这也正是文中“我”的别样心情啊,再扣住“别样心情”,扣住“两难”心绪,引导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作者最后为什么还是不回呢?由文字而内容,有感受而内心,深深理解作者不回信的美好愿景,也很好地完成了在学生心目中凸显善待呵护一个童年的美梦的心灵与形象的熏陶。

(四)书写真情,释放童心

雪地贺卡让我们感受到在寒冷的冬天那份浓浓的暖意,贺卡传递的是一份关爱,一份真情,一片爱心。让学生写贺卡,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迁移写训练,真正做到让学生读中学写,使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到位。另一方面,让学生也去体验传播爱心的快乐与幸福。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篇5

一、说文本解读

孩子的童年也需要真诚的关怀,被真诚的心灵温暖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没有童话的童年,没有幻想的童年,没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这篇文章是写给儿童看的,因为儿童的心灵纯真,情感真实,心理上更为好奇,更趋于趣味和幻想,他们往往把神话、童话乃至梦幻当做真实,他们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纯真、美好的孩子气!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成人,现实的、理性的、功利的东西在人身上不断的增加,在丧失孩子气感受的同时,往往也可能流失一部分纯真、美好和童趣,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写给“长大了的孩子们”看的,希望能唤醒那美好纯真的童子。

课文从整体来看,以时间为序,以贺卡为线索,展开了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叙述,语言平实质朴,却处处流露着感动人心的情愫,这情愫来自于小女孩刘玲对雪人的关爱,更来自于“我”对这纯真童心的呵护和珍重。

二、说教学目标

⑴学会10个字。

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理解课文内容,围绕“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体会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纯真。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然后又不回了?”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三、说教学策略

1、树立人物形象,使学生融入角色。文章表面来看是一篇叙事的课文,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生动有趣、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策略是以故事为依托,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逐步树立刘玲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从这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到通信的可贵与真挚,因此,围绕刘玲写,给雪人的和我的两封信来来做文章,通过各种形式的而朗读来引导学生融入“刘玲”这个角色之中,使人物形像在学生心目中逐渐鲜活起来,让学生从刘玲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从而喜欢上这个主人公,产生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中感受“我”的情感变化。如果说刘玲是文章中的第一主人公,那我就是文章中的第二主人公。在文中3、6、8三个自然段中都非常具体地描写了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对刘玲的童心的珍爱之情以体现童心的可贵。

3、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本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引导学生制作一些贺卡,并写上几句话,送给他人。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用自己的行动去播撒爱心,珍惜自己宝贵的童年时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情入境,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使课堂成功的一半。课堂伊始,利用课件和教师深情地导语创设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贺卡为线索,抓住学生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入新课,学习课文。

(二)感悟文本,发现童心。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自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学习方法。第一次“我”为什么要给雪人回贺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的词、句,进行反复品味,层层剥笋,逐渐深入,抓住“格外心动”,让学生再读贺卡,是什么让“我”心动呢?通过细读细品引领学生领悟原来是刘玲纯洁的爱心让人心动。抓疑问句反复读,评读,抓重点词理解含义和换词理解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写作中用词要思量。

(三)品味文本,感悟童真

1、主要让学生读刘玲写给雪人的第二张贺卡,然后设身处地的去想,假如是你看了贺卡之后你会不会再给刘玲回信呢?然后学生的意见也不统一,有的说回,有的说不回,不论是回和不回,都是出于关爱刘玲的美好心愿,也有学生说想回又不想会,犹豫不决,这也正是文中“我”的别样心情啊,再扣住“别样心情”,扣住“两难”心绪,引导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作者最后为什么还是不回呢?由文字而内容,有感受而内心,深深理解作者不回信的美好愿景,也很好地完成了在学生心目中凸显善待呵护一个童年的美梦的心灵与形象的熏陶。

(四)书写真情,释放童心

雪地贺卡让我们感受到在寒冷的冬天那份浓浓的暖意,贺卡传递的是一份关爱,一份真情,一片爱心。让学生写贺卡,一方面让学生进行迁移写训练,真正做到让学生读中学写,使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到位。另一方面,让学生也去体验传播爱心的快乐与幸福。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篇6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朗读评价的总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使学生自己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了解作者及主要作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主要段落。

3.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童年,保持童趣、童真,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保持童趣、童真。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理解一些词语在文中的意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流利地背诵课文要求背诵的段落。

3.较好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并对学生进行教育。

4. 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师手持教师节收到的贺卡,提问是什么,学生都会说“贺卡”, 仔细观察课本彩页第二页图片,你会发现什么?——雪人胸部有一张纸卡。怎么命名呢?——叫“雪地贺卡”.

板书课题: 雪地贺卡

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简介作者——鲍尔吉·原野

学生简介作者

教师补充:鲍尔吉·原野,生于1958.7.15日蒙古族。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百变人生》《酒到唇边》《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作品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得人民文学散文奖、中国新闻奖金奖。一般认为,“鲍尔吉·原野的幽默发诸两端:机智与悲悯。习见的生活现象经他点拨,露出可笑的一面,并因此可爱”。“作为成人作家,鲍尔吉·原野葆有天真的目光,令人称奇。童心比油滑更接近幽默”。他与画家朝戈、歌手腾格尔共称“草原三剑客”。

2.字词识记检测

先黑后红完成《语文助学》 “学习测评”1——2题

自主学习: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一遍,然后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文中有几张贺卡?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3.根据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李小屹和“我”各是怎样的人?

4.背诵“我把贺卡放回去”至全文结尾(可反复带感情朗读课文达到流利背诵)

合作学习:

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成后,思考并讨论: 第一次“我”为什么替雪人给李小屹回贺卡?后来“我”为什么不给李小屹回贺卡?

学生回答

明确:第一次替雪人回复贺卡,是被李小屹的行为所感动,为使李小屹童心得到呵护和关怀。后来不回复贺卡是不忍心破坏她童年的梦,使她仍然感到神奇和幸福,还是对李小屹童心的呵护。

Ppt课件出示“自主学习”的答案: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注意: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文中有几张贺卡?分角色朗读文中的三张贺卡,体会一下李小屹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明确:三张。李小屹赞美、同情、关心、祝愿雪人,相信神话,真心地等待回,复有纯真、美好的心灵。“我”爱童趣,赞童心,呵护孩子的“梦”。

3.根据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李小屹和“我”各是怎样的人?

明确:李小屹是一个相信神话。富有幻想,有着纯真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的孩子。

“我”是一个被孩子的纯洁美好的'心灵感动的懂得珍重、关爱、呵护孩子美好心灵的人。是一个爱童趣,赞童心,保童真的成人。

4.背诵“我把贺卡放回去”至全文结尾(同桌之间互相背诵)

探究学习:

1.你如何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这句话。

明确:这里的“秘密”就是李小屹所谓的“神话”,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它的可贵在于无成人的烦恼,无世俗的虚伪。所以作者赞美它,祝福它。

2. 如果你是李小屹,又给雪人写了第三张贺卡,你会写什么呢?

明确:符合文意即可。可急切的等待,可真诚的感谢,亦可不停地埋怨……

3.课本P14“词句品味·积累”第1题,联系上下文,体味加点词语所表述的心理状态。(具体答案见教参)

目标检测:

1.《语文助学》“学习测评”3题。

2.《语文助学》“学习测评”5——9题。

反馈评价:

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总评

附: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阅读练习·探究”一。

2. 《语文助学》“学习测评”10——14题

教学反思:本课紧扣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及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中设定的教学要点。充分利用了教辅材料《语文助学》及课后练习,将训练融入课堂,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同时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PPT课件用动态图片做背景,让学生置身于雪地之中,为学生理解课文营造了很好的情景。比较阅读相对较少,只在练习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