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活着有感

2025/08/21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活着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活着有感 篇1

《活着》是著名作家余华先生描写底层百姓的一本书,整本书读下来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平静。但在这平静的故事背后,却呈现了旧中国像主人公福贵这样的普通人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悲惨画面。

老农民遇见了游客,回忆起了自己的一生。最开始福贵是一个大户人家的阔少爷,整日嗜赌如命,赌输完了家产,气死了父亲,属于典型的纨绔子弟。赌博让他从阔家少爷一夜变成了一贫如洗的普通人。和大多数人一样,他沦为上有老母要养,下有子女要教的境地,身份的快速转变,没有留给他准备的时间。倒霉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在他身上:出去给母亲买药被抓了壮丁,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活着回来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生活,但活着似乎就是要遭受苦难,女儿和妻子相继得病,儿子被人害死。女儿凤霞嫁给了喜根,本以为可以安心的活着了,但是生活永远是那么的不幸,女儿难产离世,接着喜根意外离世,自己的外孙也吃炒豆子噎死……到头来,只有福贵和一头老黄牛还活着。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很平淡,主人公福贵在不幸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但他依旧活着,现在看来,这样的人生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作者告诉了我们答案: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其实福贵的故事不就是旧中国无数底层农民的缩影吗,祖祖辈辈的小农经济让农民已经适应了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没有理想,没有眼界,思想只局限于三餐五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千年,人们也从潜意识里默认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在没有战争没有外敌入侵的时候,这样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平静与安详的状态!

但战争的来临彻底打破了这种格局,也最先冲击的是底层的农民,它破坏了几千年的小农经济而使得无数的农民破产,流离失所,就像福贵一样家道中落。1840年以来,当外国人用工业革命的果实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苦难就随之开始,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日寇侵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战争持续了百年,底层的农民苟且偷生,为了活着而活着,生命显得毫无意义,整个国家看不到一点生机,连年战争耗尽了国人的精力,每日的奔波却看不到希望,这是整个民族的灰暗。普通人看不到未来,只要能活下去能吃上饭这就是活着的目标。整个国家也看不到曙光与前程,中国该何去何从,没有精神的依托哪来民族的希望?

故事的最后是福贵带着老牛继续孤独的活着,仿佛看破了尘世万千,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愈加坚强。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脊梁挺立,傲然屹立的缩影吗?破而后立,几千年来我们遇到过无数的坎坷。一次次的苦难才会发现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活着才有改变的机会,善于改变并且一次次的尝试,纵然头破血流,但一定会在黑暗中闯出一条康庄大道。福贵永远怀着希望,即使一次次的受伤,但活着不就是希望吗?

未来的路还很长,未来也充满了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的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努力奋斗的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2

人生漫漫,生活茫茫,前行之路少有时刻的清晰与明确。也怪不了这世态炎凉,波诡云谲。苦苦擦拭着眼中的泪,可心泪却如绿烛红蜡般凄苦凋落……

明明不想思索的问题,却又在冥冥中被其羁绊住,不能停滞下来想想的我,在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中被硬生生地横了这么一道:

“喂,为什么成日如此浑浑噩噩的?”

“活着是为了什么?”

“如何才能不枉人生走这么一遭呢?”……

一个个声音追问着我,如人面临潮波泛滥的大海,我已无退路,只有在声声诘责中寻找出口。这人生的十字路口终究逃不了这么一段。

我投奔书海,昼夜埋首,只求慌乱的心能小憩,也许这其中又是一段非凡的际遇。

当我品读余华的《活着》时,我感觉生活在隐隐告知着我什么。

主人翁福贵的一生是何等惨烈啊!他并无任何丰功伟绩,只是一“蚁民”,是个平凡的小人物,而在残酷的社会和政治的变革背景下,其妻子儿女都先他而去并被他亲手埋葬。如此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到了晚年只能同一头老牛度过,他的命运比一般人更凄楚。但让我佩服的是他在心态上能直面困难,那个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图景下孤独生活的人,并不是寂寞的人,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也许有许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之高已超越了“伟大”一词。今天我不想赘述,我仅是亿万读者中的一员,如“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一样,我感悟出的是另一层——活着的意志!

显然,福贵惨淡的一生已超越了诸多人的不幸,甚至让我觉得在感受的是如孩子死去般的麻木——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命运不遗余力地摧残着福贵的生活,可他的意志,他对于这艰辛生活的描述与感受却是让人难以置信——是如此平缓啊。“我只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踏实。”正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写到这里,我的心已感动到木然。

是的,我的生活经历和福贵一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就是拿他一小段人生比也“相形见绌”了。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遭受的挫折、经受的考验是如此平常的事情,什么朋友反目啦、成绩下滑啦等等,虽然有时感到前途迷茫,但这我们都无法避免。更何况福贵一生的挫痛与煎熬,他还能坦然面对一切。我想,每当遇到这些挫折时,我就应扪心自问:我所遇到的一切,与福贵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至于吗?

这足以震动我的整个大脑,我会想起生活意志这个问题。人的这一生,为什么而活?其实福贵不正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思考么——为了经受,又为了迎接;为了战胜,又为了忍耐。相随的苦痛,正是人生的润滑剂。关键不减的是意志上的坚强。福贵留给我们的不是豪言壮语,不是什么深邃的思考,亦没有斟酌的文字,可我们明显为之动容,为之感慨,生活的点点滴滴瞬时氤氲起幸福的气息,我们知足,我们一如福贵的平和。你会明白,生活中所谓的坚强,无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意志——真成了你我感触中交接碰撞的共音!受益于那般意志:不屈服,不气馁,也坦然,也淡定。

如此,也不枉人生走一遭。

拥有这份感慨的你我,也许今后再面临人生的抉择时,翻阅福贵的经历,在这个面对诸多不幸的穷人身上找到的不是安慰,而是钦佩与崇敬,并延续着这份活着的意志。

蓦地,我一瞥前方,欣然一笑——那漫漫人生路,茫茫生活海,不知不觉对心中苦苦纠结着东西的已淡然——活着,真好。

读活着有感 篇3

今早的阳光难得明媚温暖,在接连数周的阴霾之后,最近迷上清晨散步的我终于不必戴着口罩出门了。眼见晨空万里,柔光万道,路旁的树苗初现新芽,春风轻抚脸颊,阳光洒在树枝的缝隙,流落在沥青的马路上,披散在清晨的楼宇间,亮得令人目眩却又满怀愉悦。走在鹅声阵阵的心海湖边,我意识到这是冬后难得的好天气,积聚已久的心绪骤然开朗,或许,“我也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很久没有亲手提笔长文,拿起笔的感觉似有若无地熟悉。这时的我,可以全然不顾周围的花开花落,权且受用这难得的浓浓春光了。偶然的机会,我在高考之后买来《活着》,既因为早对它的前世今生如雷贯耳,又冥冥中觉得它的故事会带给我前所未有的触动和震撼。不料却将它搁置半年有余,直到一个学期草草收场、寒假将尽之时,我才忆起对它的情结,于是取来拜读。

那是个冷肃的晴天,我用了六个小时将它通览一遍,读罢多时不能忘怀,不免开始静思。

寒假我曾去看过几次外婆,她的房子就在我们搬家前的旧宅旁边,每次去看她都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而每次下了车,我走在那些日复一日走了八年的小路上,似乎见到了那个往来穿梭求学、嬉戏的少年,不免又想起那时的寒暑假,家里总会在下午三点准时迎来满屋的明亮——式微的阳光射进二楼的家,又从客厅的地板反射到餐厅的天花板上,这时年幼的我或躺在沙发上,或坐在餐桌旁,尽情享受这一“奇观”的温暖和明净。而每到这个时候外婆都会准时淘一锅米,再麻利地从冰箱里拿出鱼、肉、蛋、菜,开始准备晚饭,临了,还会照例让我打电话问父亲晚上有没有应酬,最后终于伏在北面的阳台窗户上,对我那即将下班归来的母亲望眼欲穿。

而今天,这样的情景再不会有,有的只是我乘着一样的阳光去不一样的房子看她,陪她躺在床上神聊海吹,再匆匆离开。我像赶着老牛的福贵,悠悠地向路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早年的福贵醉心赌场,落得倾家荡产、老父归天,悔恨之中的他与贤妻家珍顽强过活,熟料生逢乱世,一路坎坷……几经起落,留得苍老之躯和一头老牛,在耕耘中安度余生。

我曾一路顺风顺水,堪称幸运,蒙父母独宠和师友偏爱,自然,顺境中的我得到了些许难得的经历和感悟,也同样收获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之词。所幸近半年以来,我品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滋味。

时代今非昔比,童子尚且年少,我自然没有像福贵一般起落陡急。父亲的关照虽然喋喋不休,但总会在关键时刻吐字如金。送我报到的晚上,一句“总觉得你还没准备好”与我彼时心境若合一契——暑假忙于与母校鱼传尺素,不免情难自抑。报到之后的一学期,我经历了大方向的回转,终究迈上两手抓的道路,但最初父亲的话似乎应验了一整学期——寒假的我自知负气,从未有过的铩羽而归令我整日不知所为。末了,父亲在春节前夕给了我一场狂轰滥炸,震得我大梦方醒。

冬去春来,我依然活在父母不可多得的关切之下,而福贵这个角色在大起大落间享受着有庆带来的片刻骄傲,品味着二喜赋予的些微欣慰,却始终经受着家破人亡的切肤之痛。痛罢多年之后,笑谈风月的同时,我想他或许也已明白,世间的人生路有如一场艰苦的修行,而快乐只是驿站,但世人仍然活出异彩纷呈的绚烂。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福贵在当年的选择中押上了身家,堵了一生,输光了家财,却在龙二的死中侥幸,在艰苦的日子抗争。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

《活着》早已被我送给一位老同学,因为我那时便已相信:冬去春来。

读活着有感 篇4

活在这珍贵的人世,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题记

马路上人烟稀少,娱乐、公共场所都紧紧关上了大门,再无往年的喧闹。但太阳依然强烈,人间依然值得……

手中紧握《活着》这本书 ,初入眼,深刻的黑似乎覆满整个封面是,那般无情。其中用白色雕刻的“活着”醒目的立在深深的几乎惨无人寰的绝望中,好像负偶抵抗……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旧日的歌谣经过夏风的过滤后清晰的传入耳畔, 远处,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我想,这便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了吧……

读者余华的《活着》,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名叫福贵的老人只是淡然地讲述着:少爷出身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掉所有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进城为母亲找郎中后又被抓去做壮丁,回乡时母亲去却已经去世,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未能及时救治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而导致死亡,凤霞也在难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个月后因为软骨病去而去…老天爷似乎没有一点人情味,命运并未从此就优待他——之后福贵又见证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的死亡。虽然满含血泪,但我明白了活着的真谛……

或许人世间的命运就是如此悲惨,亲人一次次的离开,绝望、痛苦都压不倒福贵……就像现在,武汉新冠状病毒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许多白衣天使纷纷签下战书前往一线,夜以继日的工作在最危险的重症区,“所谓岁月能静好,那只不过是许多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同样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为了打赢这场无硝烟战役,舍身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只为换取全国人民的健健康康!

这就是活着的精神,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凭借大家各自在家坚守防控措施的力量,这场战役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好好的活着!就像在余华的序言中所说道: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待春暖花开之时,走在热闹的大街小巷,不戴口罩,繁花与共。

合上书本,那“活着”二字在黑色的封面上,彰显独特的力量。

读活着有感 篇5

一位老人最终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只剩下一头年迈的水牛伴其左右。他也曾经拥有富裕的家境,曾经拥有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女儿、聪明的儿子,但它却失去了所有的一切:父亲被气死了,因为他赌博输光了田产;母亲死了,因为没钱治病;儿子死了,因为献血过多;妻子死了,因为不治之症;女儿死了,因为难产;女婿死了,因为意外事故;年仅七岁的外孙最后也死了,因为用药不当。

一切都走了,所有和他有关的生命活体都死了,死的合情合理,但是,唯有他活着,在这触目惊心的“死”中活着,用他的韧性承受着千斤的重压,走过一茬又一茬的光阴。

活着,不时降临尘世潇洒地走一回,也不是只做生命的过客。活着,充满力量。从某这意义上,他比死更需要勇气,死只需一时的冲动,活着却需要一世的胆识。活着是阳光与风雨的搏击,是欢乐与痛苦的交替。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只有带着希望,为希望努力创造,活着才有意义。在苦难临头之时,有人选择了活着,因为他善于寻找希望,这种人叫做强者。在阳光明媚、前途灿烂时,有的人仍不懈地为希望而努力,这种人叫智者。强者就如创造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司马迁,智者则如成功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既然我们选择了活着,那么就选择为希望而创造吧,只有创造才能让生命熠熠生辉。选择活着,拥抱希望,努力创造。因为生命有限,创造无限。

读活着有感 篇6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用他粗哑的嗓音唱出了他一生的凄凉。

回想富贵的一生,年少轻狂,吃喝嫖赌,干尽浪荡事,最终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父亲去世,全家人陪着一起过起了贫穷老百姓的苦日子。万贯家财的消失换来了他的浪子回头,他决定改过自新,本分的当农民,担负起这个家庭的责任,却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当兵期间认识了春生,这种相识也不知是福是祸。

两年后福贵被共产党俘虏,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家里,这两年他的老母亲过世了,孩子长大了不少,也很懂事,生活还挺有希望。但是好景不长,儿子因为救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死亡,县长就是之前当兵认识的春生。女儿凤霞虽然机灵漂亮,懂事也贤惠,却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后来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死去了,已经经历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停止,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家珍,承受不了打击,离他而去。没过几年,女婿二喜又因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现在全家就只剩下他和小外孙两个人,但是命运觉得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只有6岁大的外孙的生命。

他的一生经历了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身边所有亲人相聚去世,他有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

钱财是身外之物,散尽之后还可豁达一笑,因为身边还有亲人的支撑,那么失去了亲人就没有了支撑,他后半生就是在不断的忍受着,每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掐灭,经历的越多,彻悟的就越深。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此刻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但是想想福贵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些都不算什么。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活着就是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