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曲教案
此篇文章圆舞曲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圆舞曲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水仙花是福建特产,誉满全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让幼儿学会基本动作,做到动作优美协调。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仙花若干盆,音乐磁带,三用机。
活动过程:
1、幼儿律动进入活动场地。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仙花,启发幼儿讨论并回答:“水仙花的故乡在哪里?水仙花长得什么样?”
3、教师请幼儿欣赏舞曲,并让幼儿谈谈听完乐曲之后的感受。
4、教师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曲子,并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想像乐曲表现的动作。
5、请个别幼儿来示范他想像出的动作,教师进行指导,让幼儿的`动作更加优美。
6、教幼儿学习舞蹈动作。
(1)先全班一块儿学习基本动作。
(2)请个别幼儿示范舞蹈动作,教师讲解。
(3)幼儿找一位朋友,分小组进行练习。
7、幼儿听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导入环节没有吸引力,整个活动一直在强调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没有一朵水仙花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没有展示图片,所以孩子们头脑中还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样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种意境,又怎么会真正的身临其境呢?而且,图谱设计也不是很好,这次活动是音乐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后来我才想到,既然是圆舞曲,那为什么图谱不用三拍子圆环呢?指挥棒是水仙花,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感觉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后来的这个想法很好,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一下的。不过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也很高。
圆舞曲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图片、矿泉水瓶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人一块魔法布、《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片,故事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啊,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用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提问:谁知道什么是魔法汤?
师:小精灵啊,每天都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步也不会离开,就在那里搅拌、搅拌,而且她还会做…(师做抓放的动作)提问:你们猜一猜她这是在干什么…..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师:小精灵把做魔法汤的本来教给了赵老师,老师想把这个本领教给你们,想不想学?
教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并提醒幼儿仔细观看。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动作,音乐结束,轻轻的揭开魔法布,水瓶里的水变色了。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放开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小精灵告诉我她把魔法配方藏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把变魔法的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都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2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搅拌时的速度是怎样的?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手晃动——谁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解释:看上去,下边要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总结:开始晃动时轻一点,最后一次时用力,这时的音乐是怎样的?)
(??——这是问号。就好像在说:“听一听,有没有变?听一听,有没有变?”)
(→→——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解释: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帮助理解。(师带动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师:学会了吗?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把秘方记在心里了?那想不想试试看?
①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师:听好啊,我们要像小魔法师那样,轻轻地拿着瓶子,然后小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前面,慢慢地坐下来,把瓶子放在前边,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点瓶盖,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②分组请幼儿取瓶子和魔法布(师:小心哦,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了)
2、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师:准备好,我们要开始了)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师提问:变出来了吗?怎么没有变出来呢?怎么回事呢?哎呀,好遗憾啊!可能是我们刚才呀,还有一些窍门没有找到呢!(收瓶子)细节回顾讨论:我们再来想一想,刚才音乐告诉我们,在搅拌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儿啊?①先轻一点搅拌(师:好轻松哦),然后变快速度。
②揺的时候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找魔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很多窍门儿了,我们再一边听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精灵会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你们,告诉你们在音乐的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师换瓶子、摆放)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随着音乐变魔法。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里水的变化,让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
四、活动延伸:
师:变出来了吗?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嘘!听!小精灵在说什么?哦,她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她叫小朋友把魔法瓶这样拿好,许一个心愿,把这个心愿轻轻地装进魔法瓶,放回老师的篮子里。我们下次再变其他颜色的魔法汤,好不好?
圆舞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感受四三拍律动,圆舞曲转动的旋律特点,合作表演。
2、通过欣赏,感受乐曲中速度、情绪、旋律特点,并能通过色彩卡、身体律动表现出来。
3、感受旋律特点的不同,为第二部分设计图形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身体动作感受圆舞曲转动的旋律特点,
2、难点:准确表现乐曲中速度、情绪、旋律特点的变化并为第二部分设计图形谱。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进教室律动
随《小狗圆舞曲》律动进教室围成半圆,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转圈和脚步急快轻轻的进教室。
二、导入
1.欣赏几段动物的音乐。(公鸡母鸡、野蜂飞舞、青蛙音乐会)
师:今天,彭老师要带大家参加一场舞会(ppt),舞会的现场邀请到了很多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猜猜是哪些小动物来了呢?
(1)放音乐,知识回忆。放青蛙音乐会,公鸡母鸡,野蜂飞舞(音乐剪辑一起)
(2)听音乐猜出小动物。
师:你们猜出小动物的名字了吗?它们是(按顺序说),青蛙、公鸡母鸡、野蜂。(ppt:小动物图片围成圆圈)
师:音乐真奇妙啊,还能表现小动物的形象。看看到了几位观众了,(数数)嗯?还差一位啊,主角,舞会的主角去哪里了呢?小朋友们,你们看见了吗?(生没看见)让我们从这段音乐中去把它请出来,好吗?听听是什么乐器把它请出来的。(播放小狗圆舞曲)
三、完整聆听《小狗圆舞曲》
1.完整初听。
师:是什么乐器把舞会的主角请出来了?
生:钢琴(生若说出其他乐器,评价:你知道的乐器还真不少)
师:猜出舞会的主角是谁了吗?(生说小狗、小猫。。。)
师:主角到底是谁呢?有请今天舞会的主角闪亮登场。(ppt小狗出现在小动物中间)
小狗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就是今天舞会的主角,见到你们真开心,下面我要为大家献上一支舞蹈,这支舞蹈是奥地利的宫廷舞。。。三拍子,叫圆舞,也叫华尔兹,伴随这支舞蹈的音乐叫圆舞曲,下面就欣赏我精彩的表演吧。
2.欣赏flash动画,第2次聆听。(引出速度、情绪、旋律特点,贴在黑板上)
(听完后)自学(ppt):小狗的舞步有没有变化呢?(速度:快-慢-快)
小狗跳舞时的心情怎样?(生说欢快活泼,师评价:是一只顽皮的小狗,点出情绪)
小狗是怎么跳舞的?(转圈——平稳——转圈,引出旋律特点)
四、分段欣赏
(一)欣赏第一乐段
1.听第一乐段,通过舞步找旋律特点(图形谱)(听音乐,2副图片选一张,)
小狗录音:小朋友们,现在我要跳的舞蹈,你们能帮我选出哪副图片适合我的舞步吗?
2.肢体动作感受速度和转圈
师:小狗越跳越起劲,它开始在舞池里快速地旋转,你们能用手上和脚上(肢体)的动作表现小狗的舞步吗?(引导进教室的律动动作)
师:让我们一起跟着它跳一跳
师:小狗这时舞步的速度是?(板书:速度快)
3.选情绪色彩卡。
师:此时的小狗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生说)老师这里有两种颜色卡(出示色彩卡),哪种颜色更适合小狗此时的心情。
(二)欣赏第二乐段
1.听第二乐段
小狗录音:(汪汪汪)我的小伙伴们,你们跳累了吗?(停顿2秒,师示意,生自由说)那我们听听小狗接下来的舞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师鼓励生回答)
2.听完后,小组合作(先小组合作还是师示范哼唱了再让学生哼)
(1)自学:(ppt)小狗的舞步速度发生变化了吗?
(2)互学:如果你能跟着音乐的起伏选出小狗的心情、旋律特点,那你们就快成为小狗的好朋友了,让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合作学习,请看合作提示:
主问题:
PPT:聆听音乐,选出适合小狗舞步的速度、情绪、旋律特点的图片,并设计出你们小组的图形谱,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排练,
合作步骤:
(1)小组讨论,组长汇总意见,设计图形谱并写下来。(2分钟)
(2)准备上台汇报表演。(1分钟)
展学:
(1)大家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2)预设:学生补充-有学生没说到的就补充
3.师范唱主题旋律,弹钢伴。
师:我想用歌声来表达小狗此时的舞步。
(三)欣赏第三乐段
师:(汪汪汪)小朋友,我回来了,你们听听,我跳的这段舞步是不是很熟悉呢?和哪一段的音乐最相似呢??
生:原来和第一段旋律相似。
五、简述三部曲式A—B—A(课件+板书)
师:那么我们把第一乐段旋律称为A,第二段称为B,第三段呢,和A段旋律相似,是A段的再现部,那我们就称它为A,像这种带有再现部的音乐我们叫它单三部曲式。
六、完整欣赏
七、作曲家背景介绍(播放录音)
1.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吗?那你们知道我的主人是谁吗?我的主人呀,是法国的一位女作家,有一天我主人的朋友——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到我家做客,发现我非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于是,肖邦就走到钢琴前,即兴的为我创作了这首圆舞曲,小朋友们,快给这首乐曲取一个名字吧——《小狗圆舞曲》。
师:《小狗圆舞曲》的速度非常快,并在很短的瞬间结束,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
八、延伸——《法国号》跳圆舞曲的优美姿势
师:时间过得真快,我们的舞会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也给今天的主角表演一个节目吧。大家还记得这首歌吗?它也是四三拍的圆舞曲(步伐和礼仪,和孩子们跳结束课堂)
圆舞曲教案 篇4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能从完整的《溜冰圆舞曲》乐曲中,听出此曲的主旋律。
3、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的人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创造音乐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等。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律动、
二,、新课教学
1、 导入。
师:设计情景。(出示溜冰场面、播放《溜冰圆舞曲》
2、 初听乐曲。
听的过程中,教师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A:你听到了什么
B:有哪些很有规律的声音
3、 师生交流( 学生之间交流)
生:听到了。有。很有规律的.声音。
师:在多媒体中依次播放出有规律的声音,让学生体会。
师启发:溜冰的心情是怎样的 ——它们是怎样来表达它们的心情的。
生:活泼欢快的。
师:溜冰时的愉快心情,乐曲中是用哪一种风格的音乐来表现的
生:活泼富于动感。
4、 欣赏主旋律。
5、 人声打击乐伴奏(用拍手,踏脚)
用 的节奏模仿溜冰,为主旋律伴奏。
6、 小组创作,表演。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进行创作性的表演、如:试着弹一弹主旋律,为这段旋律编一段小故事,创编一段节奏,配一段歌词。
7、 复听乐曲,集体表演。
A:电子琴表演。
B:听到特殊的声音拍打桌子。
C:活泼的轻轻跺脚。
D:抒情的轻轻晃动身体。
三, 总结
1、 请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2、 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弹一弹本课的乐曲。
圆舞曲教案 篇5
大班艺术:圆舞曲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赏音乐作品,并在一定程度上再认欣赏过的作品。
2、简单了解圆舞曲的特征,激发幼儿感受优美音乐的情趣。
活动准备:《花之圆舞曲》DVD、课件
活动重点:理解圆舞曲的特点,及代表作
难点:寻找三拍子的重拍
活动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进行曲、摇篮曲、舞曲的风格。游戏:听音乐选图—————听音乐做动作
二、圆舞曲
1、简单介绍圆舞曲:圆舞曲(Waltz),有时音译为“华尔兹”,是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和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2、介绍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3、代表曲目:《蓝色多瑙河》
·作品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创作小故事:一次,小约翰·施特劳斯回家时换下一件脏衬衣。他的妻子发现这件衬衣的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知道这是丈夫灵感突现时记录下来的,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几分钟以后回来,她正想把它交给丈夫,却发现这件衬衣不翼而飞。原来,在她离开的瞬间,洗衣妇把它连同其他脏衣服一起拿走了。她不知道洗衣妇的.居所,就坐着车子到处寻找,奔波了半天,也没有下落。在她陷于绝望的时刻,幸好一位酒店里的老妇人把她领到那洗衣妇的小屋。她猛冲进去,见洗衣妇正要把那件衬衣丢入盛满肥皂水的桶里。她急忙抓住洗衣妇的手臂,抢过了那件脏衣,挽救了衣袖上的珍贵乐谱,这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游戏:幼儿跟随乐曲两两跳舞,感受三拍子旋律的重拍。
4、欣赏动画:《花之圆舞曲》
圆舞曲教案 篇6
教育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2.愿意随音乐做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碰铃、三角铁、打棒、铃鼓若干,大擦、大鼓各1个。图谱、节奏卡。
活动重点:
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活动难点:
感受三拍子圆舞曲优雅、轻松、富有流动性的.特点,了解乐曲ABA的曲式。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引导幼儿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启发幼儿边唱边手拉手围成圈做三拍舞步,体验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二、互动学习
(一)整体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启发幼儿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1.介绍乐曲名称,启发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想想水仙花随音乐 跳舞的样子。
2.完整欣赏乐曲,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师:“随音乐跳一跳,看看水仙花仙子跳的是几拍子的舞蹈?”请幼儿模仿水仙花仙子随音乐跳舞,感受乐曲的特点。
(二)结合节奏谱,分段欣赏感受《水仙花圆舞曲》的曲式特点。
1.欣赏乐曲A段,启发幼儿边听边用不同的身体乐器拍三拍子节拍,如“腿手手”“头肩肩”“踏脚、捻指”等。
熟悉A段旋律,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流动性以及旋律的优美舒缓。
2.欣赏乐曲B段,引导幼儿与A段进行比较,发现其不同,并带领幼儿随B段音乐舞蹈。
熟悉B段的旋律,感受乐曲的活泼欢快。
3.欣赏A’段,引导幼儿发现与A段旋律基本相同,并带领幼儿用不同的肢体乐器拍三拍节拍,进一步熟悉A段旋律。
(三)分享交流
1.完整欣赏乐曲,带幼儿随乐段变化做动作。
带领幼儿用不同动作变现乐段变化:A段拍肢体乐器,B段站起来跳舞,A段第一组出来跳舞,B段第二组再次出来跳舞。
2.启发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幼儿模仿水仙花仙子跳舞,用动作表现出乐曲的特点和乐段的变化。
拓展延伸: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可以来表演这首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