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演讲稿
此篇文章弟子规演讲稿(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弟子规演讲稿 篇1
上个学期,老师发给我们一本小小书——《弟子规》。我好奇地打开这本小小书,知道了《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清朝的一位秀才写的'。我发现《弟子规》三字一句,读起来还有韵味,非常有趣,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书里主要讲了为人子弟的很多规矩和道理,有些我还似懂非懂。后来,我又认真地看了钱文忠老师的解读《弟子规》,钱老师讲得非常生动、有趣,里面有很多故事,让我快乐地了解了《弟子规》,首先要孝顺,然后要讲信用,和别人要平等博爱等等,钱老师还说:《弟子规》虽然说得都是些小事情,要做到也并不是太难,但也没人全部都能做到。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把孝敬父母放在第一位。记得不久前的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出差回到家,风尘仆仆,看起来很疲倦,我见爸爸妈妈正在客厅里谈话,就悄悄地走到厨房,给爸爸盛了一碗饭,然后端给爸爸,轻轻地说:“爸爸,你快吃饭吧!”爸爸妈妈先是一愣,然后开心地笑起来,妈妈夸我懂事,爸爸更是激动地把我抱起来,说:“儿子,你终于长大了,知道孝敬父母了!”原来孝敬父母并不难,可以是一件小小的事,而且可以给爸爸妈妈带来很大的快乐!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
《弟子规》还讲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里说读书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以前读英语,经常是边玩边读,有时候听录音机,眼睛却被窗外的景物吸引,妈妈说我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英语单词老是记不住,心里很着急。这个学期来,我读英语时,非常专注,有时妈妈叫我都没听到,再也没有三心二意,不知不觉中,英语单词就轻松地记牢了,原来做到了“三到”,学习效果就提高了。
《弟子规》虽然是本小小的书,却教给我们很多道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做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弟子规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感谢您对我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根据工作的需要,从 20xx年2月开展“诵读《弟子规》、规范言与行”的读书活动。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精髓,也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金钥匙。师生们在诵读的同时,可以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品质,激发他们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思想感情,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此,我校制定了具体的读书方案,并利用晨读、读书活动、班会等时间具体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中的“孝、悌、谨、信、爱、仁”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读《弟子规》,背,理解,践行《弟子规》,使学生受到了中华文化经典的熏陶。
学生学习《弟子规》“有余力,则学文”,“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等内容,能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我们把对《弟子规》的诵读与师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从坐、立、走、着装、说话等方面入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瑾》中有这样一句话“冠必正、纽必结”,是要求帽子要带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
我们把《弟子规》作为文明礼仪的.学习内容,开展“古人教我懂规范”活动。发动学生在《弟子规》中找《守则》、《规范》的影子。通过从古文中找事例,从古人身上学精神,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弟子规》教育中,我们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建设。正如《弟子规》所述“兄道友,弟道恭,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我们着重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运用《弟子规》的内容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和难题,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我们在师生理解《弟子规》的深刻内涵之后,还将开展了读《弟子规》演讲赛、读《弟子规》读书笔记和征文的评选,让师生们在读中思,思中写,写中悟,悟中行,使读书、做人、习文于一体,增加学生语言积累量。
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诵读《弟子规》的活动,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师生的人文底蕴。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弟子规演讲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弟子规》,育好品行。
自20xx年以来,我校积极响应文教局发出的开展学习《弟子规》活动的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活动,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我认为学习践行《弟子规》的价值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就如何用《弟子规》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行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 坚持诵读,激发兴趣
为了既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又减轻学生背诵负担,我采用了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具体做法是:1、每天早上七点开始,负责诵读的班长带领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十分钟。2、充分利用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在每节课的预备铃响之后,由诵读班长带领大家课前诵读,直到上课铃响。3、每天放学的时候,提倡学生背着《弟子规》出校园。这样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吟诵都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纪律上减少了学生的吵闹。4、及时进行成果检测,我把全班分成五组,每天抽查一组里一名学生进行背诵,一周下来,对每一组进行评价打分、评比并适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我会引经据典,用古人教诲、名人轶事或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解含义,为了使《弟子规》中的精辟论述,能使学生理解,我在讲述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读《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我就给学生讲了古代黄香孝敬父母的故事,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益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
二、 巩固成果,班会分享
每周一的班会课,我都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分享活动,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探讨,发表看法,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这是一位学生对于爱的感悟:“学习《弟子规》让我学会与周围的人相处。”“凡是人,皆须爱”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由爱面生敬,由敬而生礼,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在互助互爱中得到许多助力,人人都更容易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通过班会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弟子规》的深入开展,而且对班级的良好班风形成有莫大的帮助。
三、内化经典,育好品行
《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孝敬长辈、讲求诚信、与人和睦、心存大爱等。
践行《弟子规》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一言一行规范做起。
当看到学生写字歪歪扭扭,不认真时,我就会说“字不敬”,大家就会随口答出“心先病”,背出来了,手下的笔也用力了;当看到教室地面有纸屑时,我就说“房室清,墙壁净”,同学们会主动朝自己身边看去,捡起纸屑;当看到学生中有几个人陆续新添了几件衣服时,我意识到学生有了虚荣的攀比心理,我会说“衣贵洁,不贵华”,买新衣服的同学立刻减少了;当同学们为了一点小事而发生矛盾时,我引导他们去读“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盖”,几遍之后,他们就承认错误,化干戈为玉帛了。
1、前一段时间,我班的书本摆放出现了一种现象,非到大课间才摆放的比较整齐,其它时间摆放都不理想,特别是下午摆放就更不好了。于是,我让学生把“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几句抄在黑板右下角,每天下早自习,午自习就由诵读班长带领连读三遍这句话。坐下之后,学生就主动摆放起书本,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取消了这次活动,书本摆放到现在一直很好,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
2、还有一件事给我很大的震动,让我记忆深刻。我班一名女生,平时表现一直不错,是班内前十名的学生,可是有一个星期一,竟然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完成,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为什么没交作业,她一口咬定是交了,我让她找,她把一份没有姓名的试卷拿来说是她的,而那根本不是她的笔迹。我把试卷拿到班里,尚欧美认定是自己的,又找她,告诉她那是别人的,不是她的,但她仍一口咬定是自己的,我告诉她说:“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然后我打开《弟子规》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惟其是,勿佞巧”那儿,让她读了之后告诉我感想。当我再次问起时,她眼含泪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感叹道:“《弟子规》的力量真是巨大呀!
3、一位家长在家校联系卡上反馈回来说:我感觉近半年来,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家长分担家务了,懂得父母的辛苦操劳了,感谢老师教育有方。我知道这都源于《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样我将《弟子规》纳入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并与学生的规范、学校的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当学生之间发生了小矛盾;当学生触犯了校纪班规时,我引导学生将现象与《弟子规》的要求进行比较,鉴别,引导学生去辩论、去分析、出结论、提高认识。
自从开展《弟子规》学习后,班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卫生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在班级,同学们更加注意集体团结、注重班级荣誉,互帮互助的班风悄然形成。《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爱护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弟子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习惯。许多学生都在生活中有了很大的改进。
学习《弟子规》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去。对于《弟子规》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在重在落实践行,将《弟子规》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自觉的将《弟子规》简洁的文字内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和行为准则,学会用《弟子规》的内容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范自己的行为。就让我们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接受灵魂的洗礼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弟子规演讲稿 篇4
赵老师经常这样教育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品行,那他的学问越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所以他在我们刚步入初中就教育我们学习了《弟子规》。
《弟子规》里要求我们“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由它安排的先后顺序,我们就能得知,要想学习好,就要先做好人。
要想做好人,就要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父母叫你,你是拖拖拉拉,还是赶紧去做;和兄长相处,你是相互谦让、体谅、还是斤斤计较;看到同学们的衣着华丽,你是否想回家买更好的穿到学校;与朋友交往,你是否言而有信……这些小的细节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它也往往是人生中的关键。
我们班的同学在学习弟子规之后,大部分同学都有进步。其中有一名同学,在学习了《弟子规》以后,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孝顺父母开始渐渐改正,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班会课上,他的家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他的孩子懂事了很多,知道帮父母干活了,还天天和妈妈抢着刷碗。每次考试他的好习惯都给他带来了好运,是他的成绩逐步提高。成为了心中进取的榜样!
由此可见,好的习惯会决定你的成绩。因为你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怎么样学习!
好的学习成绩也来源于好的学习习惯,如:不让问题过夜、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每天该做的事都不拖拖拉拉等等。
总之,只要你肯努力,做品学兼优的中学生,不难!
弟子规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弟子规》体会。
《弟子规》在我们这儿举行了半个学期。班上的好人好事也很多,有拾金不昧,知错能改,与家里人很和睦,孝敬长辈等很多好的品德,《弟子规》感染了很多人,以前做的不足的事,学习之后都改正了,并且每个星期的《弟子规》感想同学们都写得非常好。
我学习《弟子规》后,也体会到了如何对待生活、学习、父母……《弟子规》里的“入则孝”教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每天为父母做些他们要去呀的事,自己表现好了,该做的做了,这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啊!古人能为父母付出那么多,那么辛苦,而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帮父母亲做点小事,就推三阻四的,把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都发扬到哪里去了?我们应做好,不要让父母操心,健健康康的`,品德学习都好,就是父母亲最大的心愿了。
“出则弟”则告诉我们对待兄弟姐妹,亲亲戚戚,长辈该怎样。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孝敬长辈的一种方式。假如兄妹时间闹矛盾,把一个家庭弄的很不和睦,这还算是兄妹吗?可以说是仇人了,长辈们看到有多伤心。我以前很讨厌我表弟,处处和我对着干,每次我和他吵架,外婆总是叹着气把我们拉开。我知道外婆心里一定很不好受看到我们这样。所以兄妹之间的和睦是很重要的。对于长辈,既是年龄比我们大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这些都是《弟子规》告诫我们一定要做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因此要尊重他们。
我们学习了《弟子规》的“信”,人与人相处就要讲信用,否则将没有朋友,他们都认为你是个伪君子,都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样就没了诚信,自然朋友也会疏远。
学习《弟子规》,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升华,做人的准则,《弟子规》都一一谈到。骨血的大道理都教会了如何做人,学好他们,对我们一生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