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数蛤蟆》教案

2025/08/22教案

此篇文章《数蛤蟆》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数蛤蟆》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数蛤蟆(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

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

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数蛤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与调式。

(2)通过学说童谣,学生有初步的节奏感。

(3)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3)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教具准备

琴、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青蛙最伟大》放松心情,活跃气氛。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互相问好(略)

二、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小谜语吧。(出示谜语)

“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很相似,你知道它是谁吗?

生:蟾蜍(也叫癞蛤蟆)。

师:青蛙和蟾蜍统称蛤蟆。

2、欣赏:我国民间还有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比如:山东民歌《花蛤蟆》,你们想听吗?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吧。(播放《花蛤蟆》视频)(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3、今天呀,蛤蟆们要开音乐会呢,听,可热闹了。(出示蛤蟆欢叫的视频)你们想去参加吗?

想参加可没那么容易,蛤蟆们要考考咱们呢,考过了才能参加。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快板:师: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贴一只蛤蟆)(生答)

师:小朋友们很聪明,简单的问题难不倒你。(对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过渡:你真棒!回答完全正确,音乐会的大门打开了,让咱们唱着歌儿一起去参加吧。

师接唱,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

(一)欣赏《数蛤蟆》,学习节奏。

1、师:孩子们喜欢这首歌吗?喜欢里面的蛤蟆吗?蛤蟆是田野里的歌唱家,它们的叫声长短不同。

2、师用长短不同的声音模仿蛤蟆叫。

学习:四分节奏、八分节奏、十六分节奏。

3、它们长短不同的叫声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歌曲中好听的节奏(视频出示节奏),哪位孩子来读一读。

节奏学会了,我们学习旋律就更简单了,不信,咱们来试试。

(二)识谱(出示谱)

1、师唱旋律,生找相同的乐句。

2、教唱:合作唱谱二遍

3、教唱最后一句:53 53 123 21

4、用“呱”模唱

真是一群认真可爱的小蛤蟆,咱们用蛤蟆语言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读词

1、教读:全首教一遍

2、教读:合作读

3、教读十六分节奏

4、衬词

5、拍手齐读

(四)唱词

1、教唱:合作唱二遍

2、跟着范唱小声齐唱

3、教唱最后一句:扑通扑通......

4、跟着范唱小声齐唱全曲

5、分不同形式唱:合作唱—————齐唱—————指名唱

6、歌曲表达的.处理:

听老师范唱,说说跟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强弱、儿话、风趣、跳跃)

7、放视频:小声唱———齐唱

四、创编歌词,舞蹈。

音乐会真热闹呀,你们知道参加音乐会的蛤蟆有多少只吗?我们来数一数。

1、唱着数一只、两只、三只......许多只。

孩子们课后可以相互问答数一数,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创编舞蹈

(1)孩子们,马上就该我们演出了,快快快...让我们一起练一练吧。

(2)孩子们,让我们跳上舞台,用我们最甜的笑容,最动听的声音,最美的舞姿献给观众吧。

演出真精彩,听...观众们送来热烈的掌声呢!

五、德育渗透

视频演示,师介绍: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xx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当我们看到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无家可归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数蛤蟆》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数蛤蟆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谣,它选取了生活中一种常见动物,表现了它们可爱的形象,衬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不仅增添了民歌风味,而且使儿歌结构更加完整。通过学习《数蛤蟆》让幼儿体会民间童谣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童谣,理解童谣内容并学习创编童谣。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从小爱护青蛙。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视频玩具蛤蟆蛤蟆的叫声歌曲《数蛤蟆》

教学过程:

一、放录音,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幼儿:听一听是谁在叫?

二、放视频,请幼儿欣赏。

1、提问幼儿:图上有什么?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本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

2、教师小结:青蛙还有一个名字叫蛤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会捉害虫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我们要爱护它,别伤害它。

三、引导幼儿学习童谣。

1、出示一只蛤蟆,请幼儿说说蛤蟆的特征。

(1)提问幼儿: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一段童谣。

2、出示第二只蛤蟆。

(1)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完整说第二段童谣。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诵读整首童谣。

四、引导幼儿创编童谣。

1、出示第三只蛤蟆,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几只蛤蟆?几只眼睛几条腿?扑通几声跳下水?

2、引导幼儿把创编好的童谣连起来朗诵一遍。

3、引导幼儿给童谣取名字。

五、复习童谣。

1、引导幼儿复习童谣一遍,教幼儿用方言说一遍童谣。

2、小结: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蛤蟆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还学会了朗诵童谣,又有了新的本领,你们真棒。

六、结束部分:

放音乐《数蛤蟆》,师幼一起边朗诵童谣边表演。

附童谣:数蛤蟆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数蛤蟆》教案 篇4

活动名称:数蛤蟆(大班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这是一首四川民歌,知道四川方言中把青蛙称做"蛤蟆",使幼儿通过数蛤蟆的嘴、眼、腿,对青蛙有出步的了解和认识.

2.初步掌握歌曲的旋律,提高幼儿演唱技能,训练幼儿用各种感官(耳听旋律、眼看画面、嘴说歌词、身体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3.教育小朋友要从小爱护小动物.

活动重点:在熟悉歌曲之后,能够会表演.

活动难点:让幼儿掌握歌曲的内容及其旋律.

活动准备:环境布置(池塘),青蛙头饰,录音机,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出-主题"青蛙"。

2听音乐做模仿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问话方式.

2欣赏、示范、表演、比赛.

3欣赏青蛙的演变过程.

4观看青蛙怎样捉虫从而进行品德教育.

结束部分:幼儿扮成青蛙在布置好的池塘里尽情的玩耍、捉虫等,自然结束本节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材成功:没有歌词却很有特色音响效果的律动。《数青蛙》配上一首幼儿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节奏的.儿歌《数青蛙》,使音乐、语言与动作的结合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形成一幅青蛙边歌边舞的热闹完美图景。

2、程序设计:采用声势活动练习→嗓音造型练习→动作造型练习→图谱识记练习→游戏练习的方式引导幼儿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调动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新知识,使幼儿脑中的旧知识得到激活,进行重新组合与匹配形成新知识。

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始终遵循幼儿音乐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幼儿是音乐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音乐作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体现活动设计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数蛤蟆》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蛤蟆就是青蛙,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表现自己。

2、能熟练演唱歌曲,并为歌曲简单创编歌词。

3、教育幼儿要保护益虫。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小组结合试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一张荷塘青蛙跳跃图片,一个小兔头饰和若干青蛙头饰,歌曲课件和配有相应图画的歌词。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猜谜引出青蛙(水中有位歌唱家,一天到晚叫呱呱,身穿一件绿衣裳,伸出舌头把虫抓。)

2、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习性和本领后,随机教育幼儿保护像青蛙一样的益虫。

二、基本环节

1、放课件,欣赏歌曲。

(1)问,你喜欢歌曲中哪一句?

(2)师简单介绍这首歌曲。

这是一首四川方言版的民歌,根据童谣创编。蛤蟆就是青蛙。

2、熟悉歌词。

(1)结合歌词上的图片,认读歌词。

(2)让观察荷塘青蛙图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含义。“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告诉幼儿青蛙说他们把害虫吃光了,今年又是丰收年!它们得意极了,就在荷塘快活地跳跃玩耍。)

(3)说歌词拍节奏。然后学青蛙说歌词做动作。

3、师边弹琴边教幼儿唱歌。

山谷会唱歌,我们的小朋友更会唱歌,我们也做个游戏,请你们做我的回声,好吗?

(1)跟唱

(2)接唱

(3)戴头饰表演唱

(4)用普通话把歌词改唱一遍。

三、延伸环节:

(1)森林里的.小动物听到了我们美妙的歌声,也想让我们把它编进歌曲里,好吗?我请来小兔,帮它编一编吧!(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特征)

“一只小兔一张嘴,两只耳朵四条腿,红红眼睛短尾巴,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2)师幼共同清唱创编的歌曲。

(3)总结:我们不但可以数蛤蟆,还有许多动物可以数(小鸡、小鸭、小狗、小猫···)请你们回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它编一首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演唱。

四、结束环节

放音乐,做青蛙捉害虫游戏,活动结束。

《数蛤蟆》教案 篇6

数蛤蟆

——中班歌唱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在音乐中表演是种快乐的事。

2、学习小组合作,敢于展现自己。

3、锻炼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一台录音机、4个小鼓、若干根小木条。

活动过程:

1、出示青蛙的图片玩抢答游戏,引出主题。

(1)幼儿分成4小组,每小组4个人。

(2)每组放有一个小鼓,发给每个小朋友每人一条小木条。

(3)指导语:小朋友,你们都见过青蛙了,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去观察过它们呢?下面我们来玩抢答游戏好不好呀?游戏规则是,老师提问小朋友来抢答,你们哪一组的小朋友知道答案就赶紧敲一下你们面前的鼓,哪一组先敲响鼓哪一组就先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对了就奖给小红旗一面,看哪一组得的红旗最多。

(4)教师给幼儿提问。

①蛤蟆有几张嘴?

②蛤蟆有几只眼睛?

③蛤蟆有几条腿?

④蛤蟆都吃些什么东西?

2、引导幼儿创编有趣的青蛙动作。

(1)指导语:好了,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知道一只蛤蟆,一张嘴,两眼睛,四条腿,那我们把这些句子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好不好呀?

(2)引导幼儿边拍手,边念编好的儿歌让幼儿熟悉理解歌曲。

(3)跟随音乐,边唱歌,边跟老师表演创编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蛤蟆形象反复演唱歌曲。

(1)学蛤蟆爸爸的声音唱

(2)学蛤蟆妈妈的声音唱

(3)学蛤蟆宝形容词的声音唱

4、引导幼儿玩《蛤蟆捉害虫》的游戏

(1)进一名幼儿闭上双眼,原地慢慢自转,其他小朋友排圆圈绕着该幼儿向相反方向边唱边跳跃前进,当大家唱到最后一个“呱”时,全体幼儿停下,中间的幼儿伸出一只手向前指,指向哪名幼儿,他就是“蛤蟆”其他幼儿都是害虫。

(2)蛤蟆捉害虫,害虫逃回家。(放音乐,音乐一停小朋友就不准再跑)

结束部分:

蛤蟆宝宝,我们今天捉的害虫可真多,拿回家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