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童年》有感

2025/08/22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童年》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童年》有感 篇1

午后的阳光星星点点的洒下来,温暖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轻松、慵懒的气息在我身边萦绕着。手中捧着一本书细细的品读着。阳光柔和的照下来,封面上的大字被照得金光闪闪——童年。

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他的一生离奇曲折,经历了无数的黑暗与挫折。但他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创作了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他是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他在确定苏联文学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是,怀着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我读完了《童年》。

《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从三岁到十一岁的童年生活。阿廖沙自幼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视财如命的守财奴,为了一点小钱可以不顾一切。他不仅贪财,而且十分暴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别人拳打脚踢。有一次竟然把阿廖沙打得大病一场,使阿廖沙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阿廖沙的两个舅舅自私自利、贪婪残暴,为了财产自相残杀,闹得家庭四分五裂这个家庭对于幼小的阿廖沙而言,根本就不是家,而是人间地狱。

但是,就算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也不乏光明与温暖。那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群人。他们在黑暗的环境中过着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人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的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而敏感的心灵。她经常讲一些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给阿廖沙听,使阿廖沙纯洁的心灵不被黑暗所污染,还有纯朴乐观的小茨冈;善良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利;献身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给了阿廖沙力量与支持,让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坚强、乐观、向上的心。

轻轻地盖上了《童年》的最后一页,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痛苦和悲惨的生活浮现在眼前。想着想着,心头一种扎心的痛,多少纯洁的灵魂在这黑暗和腐败的气息中被打败了?即使是阿廖沙,也曾因为懵懵懂懂的明白了这个世界的黑暗而发出感叹:“在漫长的空虚无聊的岁月里,打架斗殴就是过节,失火反倒可以开心解闷;呆板的毫无表情的脸上,伤痕也能给人增添光彩。”但阿廖沙是幸福的,在他黑暗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点的微光支撑着他前行。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候练我自己也难以相信,竟然会发生那样的事;有许多事情我都想进行反驳加以否认——这“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充满了太多残忍了。”但是,在黑暗的另一面,总会有一种叫光明的东西在隐隐发光。不论它有多少,它永远是你漫漫长路上最重要的支柱。它就如一点星星之火,遇上对他的希望和追求以后,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燎原,把光明洒到每一个角落。从此,就再也看不到俄罗斯小市民愚昧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人性泯灭的灵魂了。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最大的愿望吧。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外祖父的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下,阿廖沙没有屈服,在整个社会的黑暗中,阿廖沙没有放弃,在世界的暴风雨面前,阿廖沙没有低头。一切的挫折都打磨着他,他在挫折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坚强、勇敢、正直、越战越勇。记得在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积这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这不正是对他之间的写照吗?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恨交织中;在黑暗中,在光明中,在日夜交替中,阿廖沙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还来不及回味他的美好,体会他的辛酸。

读着高尔基打败无数困难才编写完成的著作,仿佛明白了一个真理:不要被眼前的黑暗打败,黑夜孕育的是一更璀璨的黎明,黑暗的背后一定会有阳光照耀。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是,人生不会有永远的黑夜,只要对黎明充满希望,那么黎明的曙光就一定会到来!

读《童年》有感 篇2

最近,我读了《童年》这本书,令我颇有感触。

书中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父亲不幸去世,因家庭变故,全家都搬到了外祖父的家中,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动手打人,他的两个舅舅也是两个吝啬鬼,心胸狭窄,一次次的打阿廖沙,就因为阿廖沙把桌布染成红色了,外祖父就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觉,在医院里躺了好几天。他年纪还不到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忍受过这样的欺辱,一想到真是心疼不已。

我比较喜欢书中阿廖沙的外祖母,她善良、可亲、慈爱,在她的教育下,阿廖沙有了这颗坚强不屈的心,还使他心中充满了光明,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还练就了那么好的文笔素养,说明一个人成长的处境,跟你长大能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没有必然的'关系,还要看有没有这种坚强的意志。

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与痛苦,天天沉浸在蜜罐儿里,爸爸妈妈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让我每天都能够享用着可口的饭菜,穿着漂亮的衣服,身体也很壮实。阿廖沙的童年是那么悲惨,这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生活是多么美好,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不白白浪费光阴。

读完这本书以后,让我更受启发的是,人们童年有各种不同。如果你的心中有梦想,有光明,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

读《童年》有感 篇3

《童年》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关于他本人儿时的故事。

高尔基原名叫做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高尔基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的含义是“最大限度的痛苦”。

高尔基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4岁丧父后母亲改嫁,便住在外祖父家中,11岁时母亲去世,后来他外祖父的染坊又破产了,家境渐渐的就穷困,自私、势利的外祖父很不满意外孙给自己增加的生活负担。他的外祖母名叫阿库林娜,外祖母给他很多的关心,让孤苦伶仃的高尔基有了许多慰藉。外祖母阿库林娜既是一个小说形象,也是高尔基外祖母的真实写照。外祖母不但教给高尔基追求真理精神的“根”,更重要的是她具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强生活的精神力量,这一切都影响了他的一生。

高尔基在那么艰苦恶劣的'环境还有着对知识、对生活强烈的渴望,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国家、社会、家长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书本及社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积极的追求高尚的精神食粮,将来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童年》有感 篇4

说起来真让人惭愧,我以前并不爱读小说,因为篇幅太长,总需要花很多时间。所以,每次总是虎头蛇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但是《童年》这本厚达400余页的长篇小说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居然被我破天荒的读完,而且说是聚精会神地读完也毫不为过。小说读完了,我为书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深深牵挂,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可以说这是一本令人震撼、难忘和启迪的好书,不愧是举世公认的艺术珍品。下面还是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吧!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俄罗斯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一些小事常常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向黑暗社会屈膝的人。

和他相比,我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情。

拥有现在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不应该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现在,我能坐下来,静静地跟父母一起看书、交流,这是何等的幸福!

读《童年》有感 篇5

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在蝉清脆的鸣声中,我翻开高尔基《童年》的书页,回到他的童年,品尝他的酸甜苦辣。

阿廖沙生于俄国最灰暗的时期,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惨的,四岁时,尚不懂事的阿廖沙失去父亲,将永远失去父爱的他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和蔼的外祖母来到濒临破产的外祖父家,这是个到处弥漫着战火的地方,生活在这个家里的人们勾心斗角,丝毫没有亲人之间的温馨情感,外祖父残暴贪婪,两个舅舅自私自利,眼中充满了对金钱的贪婪,他们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连小孩都深受这种仇恨之雾的毒害。

后来,外祖父完全破产,母亲改嫁后时常遭到毒打,而阿廖沙,不仅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备受歧视和刁难,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放学后和邻居的孩子合伙捡垃圾,虽然感受到了不可多得的友谊,却也招来学校的非难。在读完三年级后,他离开了学校。

与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多姿多彩的,是有声有色的,我们家中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争吵斗殴,我们的'家是和谐的,是美满的,我们也不会因为把桌布染了色而遭受一顿毒打,被鞭子抽得半死不活,更不会发生一个无辜的人被无端折磨致死的恐怖事件,像三年级时就被勒令退学这样的事,更是闻所未闻。

而生活在如此完美的今天的我们,却如此践踏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不满自己的穿着不如别人而拽着父母去买名牌,抱怨爸妈的菜不好吃而天天要求下馆子,有着学习的机会却不好好学习,翘课,顶撞老师,还自认为这很“酷”,你们可知道,这是当年阿廖沙求都求不来的,我们如?死朔盐颐撬涤械挠Ω妹纯梢悦矗颐侨绱瞬恢湎д访春侠砻矗?

我们能坐在明亮的学校念书,阿廖沙却这能完成三年级的学业便得外出谋生,我们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能买自己喜欢的文具,阿廖沙却只能靠捡垃圾活下去,相比之下,我们还能浪费,我们还能不珍惜现有的生活么?

珍惜我们所有的生活,因为比起阿廖沙我们幸福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