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散步》教案设计

2025/08/22教案

此篇文章《散步》教案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散步》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

①提问: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______

2.非比喻句:______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散步》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的时候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昂,如有新发现。

①提问: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沉的。朗读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一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______

2.非比喻句:______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什么?

《散步》教案设计 篇3

课中活动:

一读,二背,三写(说)

教学目标:

体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养对生活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听韩红的歌曲《天亮了》,以听音乐带入课文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有那些感悟,体会歌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师:谁来说一下,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它讲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故事。父母带孩子去索道游玩,不幸缆绳折断,发生了危险。

生:就在下坠的刹那间,父母用自己的肩膀托起孩子生命之躯,唱响了一首生命的爱的颂歌。韩红根据这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创作了这首《天亮了》,并抚养了这个孩子——潘子灏。

师:歌曲是用旋律来表达感情,散文是靠文字来表达感情。《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语言文字中渗透着的浓浓的深情。

二、分层次审美阅读

(一)第一层次:从课文构思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层次推进之美

师:找出使你感动的句段读后评析,本文层次推进之美体现在何处?

生1:第一段点题,总写散步,交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

生2:缘由(2、3段),写母亲。

生3 :过渡(4段)写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写景很有诗意。

生4:入题(5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生5:波澜(6段)写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着重写“我”,祖孙一笔带过。

生6:一波又起(7段)“我”爱幼更尊老;母亲听从儿子,更爱孙子,一家人互相体谅,生活和谐。

生7:收拢作结(8段)写人到中年,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师:全文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我”是中年人,对生活、对家有种使命感,应该用优雅而抒情的语调读文;语气把握: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儿子的语气应该欢快活泼,母亲的语气应温和舒缓;第四段春景图应读出喜悦欢快之情,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二)第二层次:从课文语言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1、用词之美;

师: 请同学谈谈用词之美。

生1:第4段中“新绿”“嫩芽”“冬水”充分显示出春天的气息。进而使人产生联想: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写一家人散步做铺垫。

生2 :第8段中“向着”“走去”两个“蹲”字,两个“背起”一连串有着动感和力度的词语写“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把全文气氛推向高潮,突出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动人情景。

师:请同学们在几分钟之内试背第四段和第八段。

2、写句之美:

师:本文写句之美体现在何处?请重点找出并学习对称句式。文句对称,是文义对举的反映。祖孙对举,表明祖孙之间既有不同要求,又有共同特点;夫妻对举,表明对方既各有所为,又都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以优美整齐的句式强化了亲情,且富于趣味。

生1:第6段“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生2 :第6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生3 :第8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师:能找出本文中的比较句式吗?

生:第1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师:请找出本文中反复句式。

生:第5段“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小家伙的天真、聪明,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师:以上这些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可讨论)

生1: 每个句子都有一个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

生2:形式美观,显得精炼。

生3 :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也有种音韵美。

师:请同学们学用这些句式,以“亲情”为话题,每人写(说)几个这种形式的句子。师生共评。

(三)第三层次:从课文意境的角度进行审美阅读。

1、画面之美

师:本文如诗如画体现在何处?

生1:第4段的“南方初春图”。

生2: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农村牧歌式情景。

师:请同学们用2——3分钟试背此两段。

2、情调之美

师:请找出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的语言文字,

生1:第3段中“我”的母亲熬过了一个酷冬,一个“熬”字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酷冬,精神和身体经受的巨大磨难。

生2 :第1段中“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连用两个“我的”强调了“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挚爱真情。

生3 :第5段中“我们都笑了”渲染了欢快和睦的家庭气氛。

生4: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表明“我”对母亲的孝敬。

生5 :第7段中“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表明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心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的情景。

三、拓展作业:

《散步》是一篇语言优美、寄意深远的散文,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所蕴含的道理,诚邀学生的爸、妈加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请爸、妈在茶余饭后读读此文,说说他们的独到见解:

1你认为本文打动人的地方在哪?为什么?

2您有类似的感情经历么?请举一例。

请学生任选一题,把与父母交流的收获写在周记上。

通过家长参与,拓宽合作学习领域,期望达到家长,学生,老师三者之间有效沟通,使此文的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在《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深刻内涵诠释:

老年人已承担过责任,中年人正承担着责任,小孩子将来也要承但责任,只有责任感代代相传“世界才会被扛起来”。

《散步》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了会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如果世上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二、作者介绍(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莫怀戚的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三、学习生字词:

拆(chāi)散霎(shà)时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熬(áo)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人物?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快速抢答:

①散步的人物有哪些?(奶奶、我、妻子、儿子)

②散步的地点?(田野)

③散步的季节?(初春)

④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要求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分歧)

⑤散步的结局如何?(一家人在田野里温馨地散步)

五、品读赏析:

1、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前分别加一个修饰语。

一个(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一个(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

一个(活泼聪明、非常懂事)的儿子一个(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

2、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是如何产生的?

3、文中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将会怎么做?

4、散步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尊老爱幼)

教师小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故事不胜枚举,你能说出一两个吗?(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交流。)

六、拓展延伸: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尤其是母亲,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让我们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献给天下的`母亲们,并祝愿她们身体健康,岁岁平安!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听完这首曲子,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母说,请以“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说几句表达感情的话语。

七、布置作业,体验亲情:

同学们讲的这些故事,感人肺腑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不过,老师觉得亲情不应该只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需要我们的努力;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更应该是父亲劳累时孩子关心的话语,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的体贴;亲情不单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时间的领会,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的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正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一样:(播放广告短片《爱心传递》)。

我给大家布置一道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或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或陪父母看看电视散散步……,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

《散步》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分歧 霎时 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① 形容水的明净。

②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①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②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母亲、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①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②我喜欢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③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一)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二)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三)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一、作业 :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散步》教案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散步》一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几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散步》一文作者所述看似平凡,却意蕴丰富,让我们看到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也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中最本质的闪光点,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学习这一课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阅读上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进一步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中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引导他们抓住关键,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为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语言和写法的学习,更要给以恰当的引导,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教法】:

⑴教育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探究主旨,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语言。

⑵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

【学法】:

⑴反复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朗读形式逐步加深课文理解。

⑵学习字词,整体把握,自主挖掘课文深层内涵。

⑶精读、圈点、勾画,品味语言。运用合作探究法,学习文章语言,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要旨;揣摩语言。

②过程和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语句的深刻意义。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导入课文

(用动听的旋律、亲切感人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爱的情感。)

2作者简介

由作者名字自然引出作者介绍。

(既使学生无意中积累了“戚”的古意,又激发了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3听读入境,整体感知

听读要求:

1.圈点生字,2.思考问题

A散步的人有B.散步的.地点是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E.散步的结局是

(配乐朗读录音的示范,有效地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抢答环节也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由此穿插记叙文六要素的知识,随时注意课文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4研读赏析,体悟情感,倾听爱的脚步声,找寻爱的落脚点

4.1竞读入情

a通读文章。置身角色中,读出爱的情,读出爱的事。

b采用圈点法标出你喜欢的优美语句,读给大家听。

(本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赏析语言的精妙。)

4.2品读入心

a落脚点一:劝母散步,孝顺之爱。

①我们知道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我为什么还邀请她出来?

②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

③本不愿出来的母亲何以又答应了呢?

b落脚点二:路的取舍,责任之爱

①母亲和儿子发生了什么分歧?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②“我”为什么最终决定遵从母亲走大路?

③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c落脚点三:背起“世界”,传承之爱

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的这么郑重其事呢?

②怎样理解“整个世界”的含义?

(本环节针对初一学生特点,设置“爱的落脚点”的问题引导学生体悟文本,避免了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导致学习质量不高的困境。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给学生以广泛空间,引导他们感受亲情、品味语言、健全人格。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拓展延伸 :讲讲亲情故事

(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激活学生生活体验,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深层解读。感悟中酝酿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6作业

6.1回家后,请为你的父母做一件事,比如说捶捶背、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6.2记住父母的生日,记得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你最真挚的祝福。

6.3写封信给你的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

在集体诵读现代诗《如果爱是左右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