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2025/08/22读后感

此篇文章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出自举世闻名的《三国演义》,也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天下大乱,各国互相征战,各种足智多谋的人帮助自己主公出谋划策。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曹操,他非常聪明,在军事方面很在行,可总会中其他人的计策,被别人打得落荒而逃,他用兵有时因心情急躁而变得大意,多次遇到“兵败如山倒”的场面,这些事让我明白了做事要仔细思考,心情不要急躁的大道理。但从他身上悟出的道理不止这一个,他也有好的一面,曹操很会利用人才,也非常喜欢人才,在多次战演之中,无论是敌人还是谁,只要不是等闲人之辈都命令士兵不得对人才下毒手,只能把那人活捉,他失去一个人才就如失去一个亲人,所以我又悟出了交友要交品行好、知识面广的好朋友的道理。

虽说诸葛亮是曹操的敌人,但我很欣赏他,因为他可呼风唤雨,预判事情进行的方向。虽然安居在山中,却学富五车,料事如神,我再次知道了读书的益处。

让我明白待人要忠诚,平常要关心人的道理的是刘备,他非常善良,对他的两个兄弟很是喜欢,在打仗时他为百姓着想,一直全力保护百姓,不想让他们受苦受难。

从张飞来说,他性格急躁,性情鲁莽,但勇猛无比,一心为国。在刘备看来,他是一个勇猛武将,更是一个好兄弟。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勇气,但不要过于鲁莽。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不仅是一本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更是一本教给我道理的好书,我可以从里面悟出人生中的大道理,不论是谁都有自己的长处。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军使得魏、吴、蜀成鼎足之式。蜀国的灭亡,引起我的思考:蜀国不是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将、卧龙凤雏相辅佐吗?为何还会灭亡。这成了我的一个疑惑……刘禅是个昏君。他只知享乐,不知进取,听信谗言,使得诸葛亮不仅要率兵打仗,还要料理朝廷的大小事务。因此刘禅被笑为“扶不起的阿斗”。

刘备是个爱民如子、以德服人的明君。但是,他太尊重礼节,让无才无能的刘禅即位。他死前曾对诸葛亮嘱咐过:“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太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立为成都之王。”我想:刘备既然对刘禅的能力有很大的怀疑,还为何立他为王?还不如让给有才能的人!这为蜀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赤胆忠心的丞相。

他一生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蜀国效忠效力:长板坡破夏侯惇、赤壁之战退曹操……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的“忠心”,却造成了蜀国灭亡的致命错误!即使刘备死前曾嘱咐过他,必要时可自立为王,可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始终不肯自立为王,还是尽心辅佐刘禅,结果客死五丈原!尽管蜀国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将、卧龙凤雏相辅佐,最终还是灭亡了。

他告诉我们:不能“愚忠”,不能太忠于某个血统,要唯才识用!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3

在这个暑假中,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里边有关三国时期的工作让我悟出了许多道理。

《三国演义》里首要讲的是汉灵帝不睬国务,大众过得十分苦。所以张角创立了起义军,为了打压起义军,汉灵帝招兵买马。刘备,关羽和张飞一同从军因而碰上面,结拜为兄弟。后来因吕布的攻击,刘备投靠曹操,又托言攻击袁术,领了曹操的五万戎马,到徐州打败袁术,并在哪里发展起来,预备以来迎战曹操。再后来,刘备取得军师徐庶,诸葛亮,庞统与吴国一同抗击曹操,曹操变弱后,蜀吴分隔。后来,关羽被攻击而死,张飞对手下过分严峻而被手下刺死,刘备不听劝说而败病死在白帝城,太子刘禅位,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魏军进攻蜀国毫无还手之力,刘禅屈服魏军,蜀国从此消灭。

其间,《王允巧使美人计》讲残酷的董卓被使美人计杀死,我觉得董卓恶有恶报是应该的。《刘玄德草庐三顾》讲的是:刘备为请诸葛亮做军师,先后两次不怕辛苦,千里迢迢来访问诸葛亮,诸葛亮看他有诚心,才乐意跟着他。让我悟到最深入道理的故事是《陆逊妙计烧连营》,里边讲:孙权杀了关羽,张飞,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说当即发起百万大军进攻吴国,吴国尽管人少,可是吴国是聪明的陆逊当大都督抗击蜀军,先消磨蜀军锐气,再找时机进攻,成果一举打败了蜀军。我懂得了:假如一个人不听他人的好言劝说,只想急着就事,得到的只要失利。

《三国演义》十分风趣,能让人懂得许多常识和道理,期望我们也能读一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三国演义〉〉是一部名著经典,在罗贯中的笔下,叙诉了一个又一个的情节,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这些人物里,我最佩服义薄云天的关羽了。

在桃园三结义之前,张飞和刘备认识了关羽,他说的一句话使我感慨万千:“快拿酒来!别误了我去投军!”这说明了关羽是个有血性的汉子,愿站起来为国家,为百姓做点事。

在曹操正为华雄而苦恼时,一个雄浑的声音便喊道:“我愿意出去斩下华雄的人头!”那就是关羽。在袁绍看不起关羽时,关羽却无所畏惧,并立下军令状,说如果不胜华雄,甘愿被砍头。不出所料,在曹操为关羽斟上热酒等待那会儿,酒还未冷,关羽便提着华雄的人头走了进来。这也是关羽的“义”。

刘备徐州战败之后,关羽被困,曹操看重关羽,他马上派张辽去劝降。可关羽是个有血性的汉子,宁可头断,也不屈服。可他为了两位嫂嫂,也只能忍辱负重。他的做法也可以说是“义”。虽然曹操给关羽许多金银、美女,关羽也无动于衷,全部交给两位嫂嫂。曹操给他新战袍,他也把新袍穿在里面,仍把刘备送的新袍穿在外面,说看到旧袍就仿佛看见兄长刘备了。真是个义气人士。

和关羽相比,吕布就“不义”了,他贪图美色,本是董卓的义子,司徒王允为了保住大汉的江山,就必须铲除董卓和吕布。于是他派出舞女貂禅,让他们为貂禅而争起来。最后,吕布听从王允,杀死了董卓。真可称之为小人。

如今,人们已对这个“义”看得

很轻,经常为一些小利而出卖朋友、民族、国家的利益。我想,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讲个义与诚信。中国人一向以诚信为本嘛。一个人如无小“义”,绝难成大气候。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看了《三国演义》后,一直被周瑜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弄得心神不宁,难免心生感慨:周瑜字公瑾,也是千古风流人物,曾经有多风光,最后就有多悲情。

论相貌,周瑜不比诸葛亮差,而且还是个美男子。《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句话形容他的帅气“姿质风流,仪容秀丽”。当时江南人多呼孙策为孙郞,呼周瑜为周郞,甚至称“美周郎”,可见周瑜的帅一点不掺假,绝对不是现在整容整出来的。

论才气,诸葛亮善琴,但周瑜也精通音律。就算是周瑜喝醉了酒,他也能听出乐师在弹奏中出现的细微失误。每次一听到不对的时候他就会回头看一下,于是就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

论谋略,周瑜16岁出道,跟着孙策征战江东。孙策平定江东6郡,周瑜就参与了其中4郡的战争。周瑜24岁为中郞将,26岁成为孙策托孤重臣,随后几年又扶助孙权平定贼乱和征刘表的战役,收服甘宁,擒邓龙。在周瑜34岁时更是指挥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三军。

可就是这么个有才有貌,有勇有谋,有远大抱负的青年,偏偏在遇上了诸葛亮时就处处受挫。交锋三次生生让诸葛亮气了三次,最后年纪轻轻(36岁)就去了黄泉路。来看一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怎样来气周瑜的。

第一次被气,是在周瑜大败曹军,准备攻打南郡时,刘备和诸葛亮驻扎江油口也想取南郡。周瑜和刘备商量好,先由周瑜攻打,若败了再任由刘备去取南郡。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周瑜也是豁出去了,亲自领兵打仗,不幸中箭。但他忍受箭疮用计最终将曹仁打败。就在南郡唾手可得的时候,却被诸葛亮不声不响把南郡占了。周瑜辛辛苦苦忙了一场,最后被“黄雀”在后捡了便宜,这个黄雀就是诸葛亮。他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场吐血,箭疮裂开。

第二次被气,是周瑜使用“美人计”骗刘备,想把刘备干掉。因为周瑜早就看出刘备“非池中之物”,恐对东吴不利。但诸葛亮将计就计,不但令刘备全身而回,还真的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周瑜追到江边,岸上军士大声叫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二次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栽了跟头,当场气晕过去。

第三次被气,是周瑜领了南郡太守一职,想报诸葛亮两次戏弄之仇。周瑜让鲁肃去找刘备归还借去的荆州,哪知鲁肃宽仁,听不得刘备声泪俱下,答应从长计议。周瑜知道这是刘备不肯还荆州,便又生一计,说他们东吴愿意去征讨西川,到时候路过荆州时让刘备迎接并送些粮草,其用意欲取刘备性命。却不想诸葛亮早猜出周瑜志在取荆州之意,并将计就计,《三国演义》中有诗为证:“周瑜决策取荆州,诸葛先知第一筹。指望长江香饵稳,不知暗里钓鱼钩。”结果周瑜中了埋伏,四面受敌,而刘备,诸葛亮还在山上饮酒作乐,这大大刺激了周瑜,让他箭疮复裂,坠下了马。最后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鸣,死于巴丘。

其实一个人的能力,智慧,体现在对手是否强大。与高手过招,应该是一件快意的事,既磨练了意志,又能提高自己的才能,更会练就一颗睿智从容的心。大智若愚,心态平和赢得起也要输得起,方能成就大业。可周瑜急功近利,纵使满腹才华也终究被其自己贻误。

但话又说回来,周瑜只是《三国演义》中的千古风流人物之一,他在罗贯中老先生笔下曾经有多风光,最后就有多悲情。而后人从他身上能学到什么,就各有各的看法了。

苏轼有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就是周瑜。此时我也正是这种心情,借这首“古今绝唱”来怀念一下周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呀!看那一代枭雄反被其害,前世的繁华,多变的江山,仅是过眼烟云。留下的还是那一片空旷的野地――

赤壁之战,可谓精彩。但这次伟大的战事,只能在史书中寻找它的身影。

从桃园三结义到乐不思蜀。英雄的一生,在刀光剑影下荒芜过去。战场的血腥,生活的诡异,让那曾经独霸一方的三国英雄,只留下一幅丹青。

他们的腰间,系着忠气;他们背上的一条条刀痕,刻着每一次历史的演变。

在他们无情的刀刃下,敌人的头颅滚入深渊。他们是鲜血的化身,是冷酷的英雄!

英雄,是智慧的结晶。可在称霸一时之后,却是长夜漫漫无止尽……

英雄的一生是多么辉煌,但这一切,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生,不过是东躲西藏,挥刀斩六将。

死,不过是在尔虞我诈之中,一眼万年。

生活,只是精彩的那一霎那。

英雄如此,江山如此。

刀光下的血已干涸,传奇般的三国已遥远……

英雄的一生,杀人无数。可他们刀下的最后一个灵魂,却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