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2025/08/23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1

单元教材分析:

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一)

教学内容:

课本P9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

出示课题:数学活动

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 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数学广角(二)

教学内容:

课本P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

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一:

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二、游戏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

(3)、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三、游戏三:

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 :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

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 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随意玩,鼓励他们玩出新意,教师捕捉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教法:

引导、观察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PPT,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若干,较大的正方体4个(教师示范用),方格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

展示课件

师:下面是小黄人的三张照片,你能说说三张照片分别拍的是它的哪个面吗?

预设:生1: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小黄人的正面

师:正面。板书“正面”“第二张呢”

生:2:第二张拍的是小黄人的上面。

师:上面。板书“上面”“最后一张呢”

生3:侧面。板书“侧面”

师:侧面又分为“左侧面”和生:“右侧面”

师:这个小黄人,从不同的方位去拍,拍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2.展示课件

师:这个正方形是徐老师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所看到的形状。大家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

预设:生1:正方体;点正方形——变成正方体,正面一闪

生2:长方体;点正方形——变成长方体,正面一闪

生3:棱锥;点正方形——变成棱锥,正面一闪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猜对了吗?点击正方形,形成长方体;师:原来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说明我们只从一个面去观察物体能确定它的全貌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从正面,上面,侧面去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

二、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探究新知,获得经验

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1.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正方体,摆成了这样一个立体图形。

课件展示立体图形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也搭出立体图形

(1)从正面观察

师: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1:一个倒着的7

师:倒着的7,左边是一竖,右边是一横。那左边竖着的是什么图形?右边的一横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1:左边是2竖着的长方形,右边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形状?

生2: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师:这个不规则的图形是不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成的.呀?“是”

师:怎么组成的呢?

生:下面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上面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一说?

师:第一层是由2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第二层是一个正方形,放在左边。

(2)画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和笔,在方格纸1上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那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

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先描绘出这个形状的边框,再在方格中画平行的斜线,

师:请同学们对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订正,进行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点PPT)播放课件

师:我画的和同学们一样吗?

(3)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从上面看,怎么看呢?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上台演示。走到正面,眼睛从立体图形的上方,视线垂直向下看。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真清楚。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

生:我看到一个长方形,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

师:从上面看上去是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我是用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从上面看只看到2个正方形,还有一个正方形去哪了?

预设:生:上面的那个正方形把下面的那个正方形挡住了。

师:原来如此,上面的这个正方形把下面的正方形给挡住了,所以只看到2个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把你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组内交流。

师:来看看老师画的。播放课件

(4)从左侧面看

师:从左侧面看,怎么看?

指名学生演示:走到左边,平视立体图形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一个由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非常清楚。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生:看到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看上去是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长方形。请同学们把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然后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

师:对比从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预设: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生:一个是横着拼的,一个是竖着拼成的。师手比划。

师总结:说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看来三个立体图形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们把难度加大,用四个正方体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样一个立体图形,独立观察,并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师巡视,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来看看老师观察的结果。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点拨升华

1.师:其实4个正方体不仅可以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还可以这么搭。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独立想象,连一连。

师: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怎么连的?

师:同学们和他连的一样吗?

2.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强,那我们换一个方式:我搭你看

课件展示:这些是已经搭好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A?

师:你怎么辨别的?

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B?

师:通过这个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从正面去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正面形状可能完全相同。

3.师: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小组合作试试。课件展示

指名小组上台展示。

预设:有小组搭出棱与棱重合的情况。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只研究至少有一个面重合的情况,但是你能想到棱与棱重合的情况,非常棒!

4.拓展

师:终于找出了符合要求的三种立体图形了。同学们辛苦了,现在不用同学们动手搭,想一想,如果我不限制正方体的个数,能搭出多少种?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小组合作:①小组任意搭出一个立体图形,并且确定正面;②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上面、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3

课题:认识方向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2、让学生在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讲解法

教具:图片。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境导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这些表示方向的词,你还知道哪些方位词?(东、南、西、北)

以我们学校为中心,说说它的东、南、西、北方分别是什么地方?(随机板书:东、南、西、北)

1、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华联超市在我们学校的哪个方向吗?刘邦广场呢?能说说你是怎样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学校的位置没变,怎么一会在西北面,一会儿在东南面?

2、辨认方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指南针)谁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现在有一个指南针,你能根据指南针给出的一个方向,来确定其他七个方向吗?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由于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就产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填写最后再集体交流

三、加强运用,内化新知

四、全课总结

1、“想想做做”第1题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讨论:在地图上,我们居住的地方大约在首都北京的哪个方向?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4

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小鸡种禾苗。

3、

表示( )个( )相加

答案:1、花图:4+4+4=12或3+3+3+3=12心形图:3+3+3=9

买6个这样的苹果共( )元。加法算式为:

教学准备

7+7+7= × 6+6+6+6+6= ×

(1)交流几个几相加

(2)改写乘法算式

答案:3×4或4×3;7×2或2×7;3×7或7×3;5×6或6×5。

设计意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一次回到情境图,体验乘法的意义,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 ☆☆ ☆☆ ☆☆ ☆☆

( )个( )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 )×( )=( )读作:

( )×( )=( )读作:

2.解决问题。

(1)每辆三轮车有3个车轮,5辆三轮车一共有几个车轮?

(2)爸爸买了2个蛋筒,每个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答案】1、4个2,2+2+2+2=8,4×2=8读作:4乘2等于8;2×4=8读作2乘4等于8。

2、3×5=15(个)或5×3=15(个)答:5辆三轮车一共有15个车轮。2×4=8(元)或4×2=8(元)答:一共用了8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生:我知道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生:我知道几个几等于几乘几。

生: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填一填

3+3+3+3=( )×( ) 5+5+5+5=( )×( )

8×5=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列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教法:

引导、观察法

教学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PPT,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若干,较大的正方体4个(教师示范用),方格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

展示课件

师:下面是小黄人的三张照片,你能说说三张照片分别拍的是它的哪个面吗?

预设:生1: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小黄人的正面

师:正面。板书“正面”“第二张呢”

生:2:第二张拍的是小黄人的上面。

师:上面。板书“上面”“最后一张呢”

生3:侧面。板书“侧面”

师:侧面又分为“左侧面”和生:“右侧面”

师:这个小黄人,从不同的方位去拍,拍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2.展示课件

师:这个正方形是徐老师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所看到的形状。大家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

预设:生1:正方体;点正方形——变成正方体,正面一闪

生2:长方体;点正方形——变成长方体,正面一闪

生3:棱锥;点正方形——变成棱锥,正面一闪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猜对了吗?点击正方形,形成长方体;师:原来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说明我们只从一个面去观察物体能确定它的全貌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从正面,上面,侧面去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

二、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探究新知,获得经验

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1.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正方体,摆成了这样一个立体图形。

课件展示立体图形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也搭出立体图形

(1)从正面观察

师: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1:一个倒着的7

师:倒着的7,左边是一竖,右边是一横。那左边竖着的是什么图形?右边的一横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1:左边是2竖着的长方形,右边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形状?

生2: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师:这个不规则的图形是不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成的呀?“是”

师:怎么组成的呢?

生:下面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上面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一说?

师:第一层是由2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第二层是一个正方形,放在左边。

(2)画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和笔,在方格纸1上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那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

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先描绘出这个形状的边框,再在方格中画平行的斜线,

师:请同学们对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订正,进行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点PPT)播放课件

师:我画的和同学们一样吗?

(3)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从上面看,怎么看呢?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上台演示。走到正面,眼睛从立体图形的上方,视线垂直向下看。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真清楚。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

生:我看到一个长方形,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

师:从上面看上去是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我是用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从上面看只看到2个正方形,还有一个正方形去哪了?

预设:生:上面的那个正方形把下面的那个正方形挡住了。

师:原来如此,上面的这个正方形把下面的正方形给挡住了,所以只看到2个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把你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组内交流。

师:来看看老师画的。播放课件

(4)从左侧面看

师:从左侧面看,怎么看?

指名学生演示:走到左边,平视立体图形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一个由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非常清楚。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生:看到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看上去是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长方形。请同学们把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然后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

师:对比从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预设: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生:一个是横着拼的,一个是竖着拼成的。师手比划。

师总结:说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看来三个立体图形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们把难度加大,用四个正方体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样一个立体图形,独立观察,并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师巡视,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来看看老师观察的结果。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点拨升华

1.师:其实4个正方体不仅可以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还可以这么搭。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独立想象,连一连。

师: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怎么连的?

师:同学们和他连的一样吗?

2.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强,那我们换一个方式:我搭你看

课件展示:这些是已经搭好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A?

师:你怎么辨别的?

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B?

师:通过这个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从正面去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正面形状可能完全相同。

3.师: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小组合作试试。课件展示

指名小组上台展示。

预设:有小组搭出棱与棱重合的情况。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只研究至少有一个面重合的情况,但是你能想到棱与棱重合的情况,非常棒!

4.拓展

师:终于找出了符合要求的三种立体图形了。同学们辛苦了,现在不用同学们动手搭,想一想,如果我不限制正方体的个数,能搭出多少种?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小组合作:①小组任意搭出一个立体图形,并且确定正面;②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上面、左侧面看到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