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行道树》教学设计

2025/08/23教案

此篇文章《行道树》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行道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

行道树的形象与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鹰的骄傲是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火的骄傲是什么灼灼燃烧、烈焰腾腾;水的骄傲是惊涛拍岸,川流不息。那么,你认为树的骄傲又应该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学生继续发言)

作为树,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们愿生长在山上,阅尽千般风景;我们愿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吸风饮露;我们愿生长在湖畔,伴随凉风习习;我们愿生长在园林之中,受到悉心照料;我们更愿浓缩为盆景,享尽千般娇贵,万种宠爱……这些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偏偏有人选择了路边的行道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行道树的心声。

二、(在看课文之前,老师要检查大家的生字词掌握情况)检查生字词

三、朗读

1、教师示范(注意感情、节奏、速度)

2、学生朗读

四、(大家听了一遍,又读了一遍课文,对行道树了解了吗?)合作与探究:主题和写作手法

1、本文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心系社会等。

2、行道树的形象是什么人的形象?能举例说明吗?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老师、警察、环卫工人、战士、医生、科学工作者等。

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

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生活环境。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生活态度)。

五、(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但是,文章里还有不懂的语句吗?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句子赏析和质疑:

找出你还不明白的句子、词语或文章的内容。

(1)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

象是大大跌落了。

(2)“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3)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为什么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一身烟尘,寂寞、孤独、苦熬,因为他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4)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但是人们获得了幸福,而且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5)“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上文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着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是毕竟有限,改变不了大局,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

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六、(通过行道树的自白,我们了解了行道树的心声,如果有机会让你和行道树对话,你愿意吗?)扩展延伸:

与行道树的对话。(分组进行,每组至少由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对话)

举例:1、原始森林与行道树对话。

2、行道树的孩子和父亲的对话。

3、读者和行道树的对话。

4、烟尘和行道树的对话。

5、一个市民和行道树的对话。

七、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正是有了这些奉献者,人类才得以进步,社会才得以发展。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像行道树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布置作业:

从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鸟草虫、风雨雷电中挑一景物,仿照《行道树》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行道树》教学设计 篇2

《行道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道树》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行道树》教学设计 篇3

总体构思:

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展开联想,从生活的素材走向作文的题材,理清作文思路,进行有条理地写作构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能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有条理地构思作文。

2、指导学生写作的创意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并能有创意的表达;

2、难点:有条理地进行写作构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这有一段话,你们猜一猜,写的是什么?

“他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一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他们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荫,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他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他们仍然固执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学生活动:学生饶有兴致地讨论,得出结论:是树。教师进而明确:是生长在马路两旁的行道树。

(二)、教师诠释文题:行道树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要点提示: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行道树的主要栽培场所为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荫庇行人、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行道树被形容成“绿色隧道”。

(幻灯)出示有关行道树的照片。

(三)、出示作文题目(幻灯):《行道树》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和树有关的作文。

1、明确作文类型——命题作文

2、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幻灯):给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作文题,要求按规定的题进行写作。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句子或一个词。

(注:面对这种作文类型,我们应该认真推敲所给题目的内容。)

(四)、写作指导

(五)、板块一:打开联想的翅膀(想一想)

问: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仔细揣摩题目的'内容,循着自己的思路展开各种联想。

要点提示:一排排,整整齐齐列于路两旁,树姿优美、冠大荫浓、遮阴蔽日;坚韧,不易折,能经受起狂风的侵袭;默默无闻的矗立道路两旁,为行人遮风挡雨,留下夏日的阴凉。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让空气更加清新,它们默默奉献;具有行道树般奉献精神的人们:道路清洁工,他们的劳动带来了干净的街道和环境;边防战士、武警和官兵,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无闻的守卫边防线,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教师、护士……

学生活动:学生在草稿本随时做好同学的发言笔记。

板块二:让思绪在合作中闪光(说一说)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材料完成构思,学生讨论并思考:我要选哪些内容写?中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①从材料中归纳一个写作方向,确定自己写哪一个方面的内容,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

②为这个方向找三个支架点,可以对现有的材料进行补充或改造。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在草稿本上把有用的材料记录圈起来,商讨写作思路,构思作文的主体框架。

2、学生口头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拔:我们在七年级已学过状物的文章,如郭沫若借《石榴》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郑振铎借《海燕》抒发了他远航途中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个由形到神的过程。我们这篇作文也可以这样操作,从树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入手。

例1:它平常,默默无闻的矗立于道路两旁,经历风吹日晒,雨雪冬霜,尘灰飞扬,这里断了,那里折了,仍坚守自己的位置,为人们带去清凉,让空气更加清新,如战士,象教师,似护士。

例2:树的绿色,在雨水的冲刷下新鲜、发亮,在阳光的照射下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在树下看书、散步、运动。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例3:在冬天向春天过渡的时候,行道树那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没有半点生气,如枯树一般,甚至有时怀疑它们是否死了。但春天的到来,枝头露出点点新芽,给人启迪,在绝境中,只要心中充满对生的渴望,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3、小结

从刚才的想与说的过程里,我们大致了解了写作的构思过程:

(1)、发散开去:寻求更广度的思维空间,想到什么写什么,但并非每一个都要用,可越具体越好,但要小而实。

(2)、寻找路径:将黑板罗列的材料,分别归类,形成有用的作文题材。

(3)、理清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让作文内容的条理清晰。

板块三: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一写)

1、佳作欣赏(幻灯):张晓风的《行道树》、

2、方法指导:怎样开头。

文章开头形式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

①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摄全篇

②设置悬念: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

③引用入题:格言警句、诗词名言、俗语歌词等由于其语言精粹、众所周知等特点,易给读者亲切感,能创设气氛,感动人心。

(六)、写作实践

1、布置写作(幻灯):以《行道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写作的注意点(幻灯):

①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②打草稿,认真修改;

③把修改后的草稿写清楚。

《行道树》教学设计 篇4

总体构思:

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展开联想,从生活的素材走向作文的题材,理清作文思路,进行有条理地写作构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能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有条理地构思作文。

2、指导学生写作的创意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并能有创意的表达;

2、难点:有条理地进行写作构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这有一段话,你们猜一猜,写的是什么?

“他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一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他们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荫,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他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他们仍然固执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学生活动:学生饶有兴致地讨论,得出结论:是树。教师进而明确:是生长在马路两旁的行道树。

(二)、教师诠释文题:行道树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要点提示: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行道树的主要栽培场所为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荫庇行人、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行道树被形容成“绿色隧道”。

(幻灯)出示有关行道树的照片。

(三)、出示作文题目(幻灯):《行道树》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和树有关的作文。

1、明确作文类型——命题作文

2、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幻灯):给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作文题,要求按规定的题进行写作。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句子或一个词。

(注:面对这种作文类型,我们应该认真推敲所给题目的内容。)

(四)、写作指导

(五)、板块一:打开联想的翅膀(想一想)

问: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仔细揣摩题目的内容,循着自己的思路展开各种联想。

要点提示:一排排,整整齐齐列于路两旁,树姿优美、冠大荫浓、遮阴蔽日;坚韧,不易折,能经受起狂风的侵袭;默默无闻的矗立道路两旁,为行人遮风挡雨,留下夏日的'阴凉。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让空气更加清新,它们默默奉献;具有行道树般奉献精神的人们:道路清洁工,他们的劳动带来了干净的街道和环境;边防战士、武警和官兵,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无闻的守卫边防线,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教师、护士……

学生活动:学生在草稿本随时做好同学的发言笔记。

板块二:让思绪在合作中闪光(说一说)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材料完成构思,学生讨论并思考:我要选哪些内容写?中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①从材料中归纳一个写作方向,确定自己写哪一个方面的内容,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

②为这个方向找三个支架点,可以对现有的材料进行补充或改造。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在草稿本上把有用的材料记录圈起来,商讨写作思路,构思作文的主体框架。

2、学生口头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拔:我们在七年级已学过状物的文章,如郭沫若借《石榴》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郑振铎借《海燕》抒发了他远航途中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个由形到神的过程。我们这篇作文也可以这样操作,从树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入手。

例1:它平常,默默无闻的矗立于道路两旁,经历风吹日晒,雨雪冬霜,尘灰飞扬,这里断了,那里折了,仍坚守自己的位置,为人们带去清凉,让空气更加清新,如战士,象教师,似护士。

例2:树的绿色,在雨水的冲刷下新鲜、发亮,在阳光的照射下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在树下看书、散步、运动。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例3:在冬天向春天过渡的时候,行道树那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没有半点生气,如枯树一般,甚至有时怀疑它们是否死了。但春天的到来,枝头露出点点新芽,给人启迪,在绝境中,只要心中充满对生的渴望,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3、小结

从刚才的想与说的过程里,我们大致了解了写作的构思过程:

(1)、发散开去:寻求更广度的思维空间,想到什么写什么,但并非每一个都要用,可越具体越好,但要小而实。

(2)、寻找路径:将黑板罗列的材料,分别归类,形成有用的作文题材。

(3)、理清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让作文内容的条理清晰。

板块三: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一写)

1、佳作欣赏(幻灯):张晓风的《行道树》、

2、方法指导:怎样开头。

文章开头形式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

①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摄全篇

②设置悬念: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

③引用入题:格言警句、诗词名言、俗语歌词等由于其语言精粹、众所周知等特点,易给读者亲切感,能创设气氛,感动人心。

(六)、写作实践

1、布置写作(幻灯):以《行道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写作的注意点(幻灯):

①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②打草稿,认真修改;

③把修改后的草稿写清楚。

[优选]《行道树》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行道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行道树》教学设计 篇5

总体构思:

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展开联想,从生活的素材走向作文的题材,理清作文思路,进行有条理地写作构思。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能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有条理地构思作文。

2、指导学生写作的创意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展开联想,理清作文思路,并能有创意的表达;

2、难点:有条理地进行写作构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这有一段话,你们猜一猜,写的是什么?

“他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一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他们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荫,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他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他们仍然固执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学生活动:学生饶有兴致地讨论,得出结论:是树。教师进而明确:是生长在马路两旁的行道树。

(二)、教师诠释文题:行道树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要点提示:行道树指在公路与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树木,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行道树的主要栽培场所为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和美化区域生态环境,荫庇行人、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行道树被形容成“绿色隧道”。

(幻灯)出示有关行道树的照片。

(三)、出示作文题目(幻灯):《行道树》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和树有关的作文。

1、明确作文类型——命题作文

2、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幻灯):给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作文题,要求按规定的题进行写作。题目一般是一个短语,句子或一个词。

(注:面对这种作文类型,我们应该认真推敲所给题目的.内容。)

(四)、写作指导

(五)、板块一:打开联想的翅膀(想一想)

问: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活动:仔细揣摩题目的内容,循着自己的思路展开各种联想。

要点提示:一排排,整整齐齐列于路两旁,树姿优美、冠大荫浓、遮阴蔽日;坚韧,不易折,能经受起狂风的侵袭;默默无闻的矗立道路两旁,为行人遮风挡雨,留下夏日的阴凉。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让空气更加清新,它们默默奉献;具有行道树般奉献精神的人们:道路清洁工,他们的劳动带来了干净的街道和环境;边防战士、武警和官兵,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默默无闻的守卫边防线,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教师、护士……

学生活动:学生在草稿本随时做好同学的发言笔记。

板块二:让思绪在合作中闪光(说一说)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材料完成构思,学生讨论并思考:我要选哪些内容写?中心思想是什么?

提示:

①从材料中归纳一个写作方向,确定自己写哪一个方面的内容,明晰自己的写作思路。

②为这个方向找三个支架点,可以对现有的材料进行补充或改造。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交流。在草稿本上把有用的材料记录圈起来,商讨写作思路,构思作文的主体框架。

2、学生口头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拔:我们在七年级已学过状物的文章,如郭沫若借《石榴》讴歌了坚贞不屈、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节,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郑振铎借《海燕》抒发了他远航途中萌生的无限眷念与热爱祖国的浓浓乡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个由形到神的过程。我们这篇作文也可以这样操作,从树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入手。

例1:它平常,默默无闻的矗立于道路两旁,经历风吹日晒,雨雪冬霜,尘灰飞扬,这里断了,那里折了,仍坚守自己的位置,为人们带去清凉,让空气更加清新,如战士,象教师,似护士。

例2:树的绿色,在雨水的冲刷下新鲜、发亮,在阳光的照射下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在树下看书、散步、运动。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

例3:在冬天向春天过渡的时候,行道树那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树光秃秃的,树枝上没有半点生气,如枯树一般,甚至有时怀疑它们是否死了。但春天的到来,枝头露出点点新芽,给人启迪,在绝境中,只要心中充满对生的渴望,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

3、小结

从刚才的想与说的过程里,我们大致了解了写作的构思过程:

(1)、发散开去:寻求更广度的思维空间,想到什么写什么,但并非每一个都要用,可越具体越好,但要小而实。

(2)、寻找路径:将黑板罗列的材料,分别归类,形成有用的作文题材。

(3)、理清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让作文内容的条理清晰。

板块三: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一写)

1、佳作欣赏(幻灯):张晓风的《行道树》、

2、方法指导:怎样开头。

文章开头形式多样,一般来说主要有:

①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摄全篇

②设置悬念: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

③引用入题:格言警句、诗词名言、俗语歌词等由于其语言精粹、众所周知等特点,易给读者亲切感,能创设气氛,感动人心。

(六)、写作实践

1、布置写作(幻灯):以《行道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写作的注意点(幻灯):

①动笔前,进行整体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②打草稿,认真修改;

③把修改后的草稿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