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化学心得体会

2025/08/23心得

此篇文章化学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化学心得体会 篇1

大二上学期,我们动医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这门课,巧的是,我们生化老师主编的新书也出版了,而且还成了我们这一届学生们的教材(我们都是很自豪的)。我以前不知道会换书,所以就提前买了一本胡兰主编的《动物生物生化》,是那种旧的教材,自己以为内容不会相差太大,后来生化老师也说到了这一点:用谁的书并不影响对生化课的学习。记得很清楚,上第一节生化课,讲的绪论,印象很深的是生化老师所说的记笔记的事情:要让我们自己“喂”自己。几乎每门新课一开始,便是讲绪论,任课老师也会讲到记笔记的,可是该怎样记,记些啥,还是不清不楚。我们这些大学生们,走过了高中三年,迈过了高考这道坎,笔记不知记了多少,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的方式,记笔记当然也是一样啦,用什么方法,记些什么内容,他们应该是很清楚的。说实话,当时特别赞同生化老师的观点,觉得他说的都是些大实话。可是,这好多年来早已养成的记笔记的习惯,还真是不容易改的,我有自己的习惯,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自己也是顺其自然的,有时候会记些老师的PPT上面的知识点(我没有向老师要课件的习惯),有时候就只是在那听老师讲课,我和生化老师的想法其实挺像的:只要学到知识就行,其他的'都是手段而已,无所谓。 任何一门新课一开始上,大概都会有新的老师来上课,学生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一般是全到的,免不了一阵的好奇与兴奋,或许只是为了认识认识新老师,摸摸老师的脾气性格什么的,新知识一般是学不到多少的,这对于生化课也不例外。最一开始的几节生化课,我自己都觉得自己是那么认真地听讲,看书,记笔记,又加上一开始学的部分是蛋白质、核酸,这些又是在我高中时喜欢的生物课中学过的,于是就更放心了:就这样学呗,也没啥难度啊。上了几节课后,对于生化课和生化老师的新鲜感没有了,老师的上课方式也有了了解,虽然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重要环节,课上没有问题,课后没有温故知新,但这好像并没有影响到我的学习。自己也早就听学长学姐们说过,生化挺难的,甚至流行“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这样的说法,可是我却不以为意,有种看轻的心态。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新名词多了,老师的PPT上又有很多的英文和英文符号简写,加上讲了好几个循环,不断积累,终于,慢慢地,开始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了,至于后面的糖代谢,脂代谢,就几乎是天书了,我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反正我是真心这样认为的。于是老师上课前对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提问,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的担惊受怕,虽然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上节课都讲过了,但是不会的人仍然是大有人在,我也很是心虚,很是担心老师会点到我的名字,整个教室有一两百学生,若是站起来啥也答不出来那可就丢人丢大了。当然也有很认真学习的,想必课后也是做好了复习,课上提问人家回答的就是好,此时我除了为侥幸没被点到名而长吁一口气外,心里对于这样的好学生也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当即告诉自己往后再奋起直追,课后就又忘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老师讲的课听不懂了,上课就开始走神,犯困,至于老师都讲了些什么,我只能说是:不知所云。但我在听,只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而已,所以一节课下来,脑子中没能装下多少东西,可是不知怎么的,自己却没有一丁点儿着急的感觉或者说是干脆放弃不学了的念头。

哎,那段日子上的生化课,真是“轻松愉快”。

就这样,上课该听听,该不会还是不会,自己却并不着急,学完了糖、脂代谢,直到到了含氮小分子物质的代谢这一部分,没办法了,再不学整本书就学完了,再也不能告诉自己我还有时间奋起直追了,于是才开始自己逼着自己弄明白老师所讲的。重要的是休息好,上课不再犯困,集中精力,尽量靠前些坐,也便于拍些照片(我没有老师上课的课件),课后复习看看,省下记笔记的时间看看书,把知识串成串,尽量加快节奏,以便跟上老师的速度,以这样的方式,直到结课。

为了考试不至于像学长学姐们说得那样“生理生化,必有一挂”,落下的糖、脂代谢部

分,只能靠自己了。我的书上,糖代谢这一章一共有三十来页,我就每天看十页,于是,三个晚上,看完了糖代谢,结果一回想,想起来的寥寥,EMP TCA还是不太清楚,并且看了就忘,记不住。没办法,再来,又两个晚上,看了一遍,再回想一下,感觉这次好多了。脂代谢这部分也有三十来页,我也是以这样的方法看过来的,连着两个星期的晚上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我几乎都给了生化,确切的说,是分给了糖、脂代谢两章。那几个晚上,安静而又专注,几乎和自学没啥两样,好在两周后弄懂的差不多了,直到考试前的那段时间,我还会隔几天就看看这两部分,重新回顾一下,当然其他章节也在复习,没敢大意,备考我就以教材为主,加上老师网络课程上的练习题,足够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考题过于简单了,考试时就在想:就这样的题,考个八、九十分应该没啥大问题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挂科。成绩出来,虽然没过九十,可也算是在意料之中的。可好像还是有人挂科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表示理解。

是不是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们太幸运了,考题都简单了,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这样的考题,可能会使那些在生化上付出很多的学生感到不值,可又一想这生化学习的目的不在考试,而是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只要你是真正付出了,学到的知识就是你自己的,别人谁也抢不走,考题难易也就无所谓了。

回想一下,真的很感谢自己的坚持,没有放弃、否定自己。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老师怎么说,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只要你自己不否定自己,那你就一定可以做到。

化学心得体会 篇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的手段之一,加强化学教学就要加强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用简练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如过滤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要制取氢气时可以编成口决’’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辙灯,试管冷却再停氢。形象生动,加强基本操作,有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规范操作,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好奇心强,对教师的`操作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酸碱中和试验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讲解清楚。结果准确,现象明显。

三、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具体作法: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走进实验室前了解实验的制度,实验结束时养成清洗、清点仪器的习惯,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程序,严格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

四、开设化学第二课堂。

我们学校应该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让有兴趣的同学实验室为他开,实验管理员辅导和指点,让实验爱好者多作实验。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五、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实验教学。

在仪器的购置,教师的配制方面多想办法,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触决。

总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用做实验,用实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科研形的人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领导的责任。

化学心得体会 篇3

在近三天的学习培训中听取了十位多位专家、教授的十多场专题讲座,并到xx中学,xx中学、xx实验学校等现场观摩优质课,通过培训、观摩我的感触很深,使我对初中新课改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三天的培训即将结束,在受训期间,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和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经过近三的学习、研修,作为处在自贡市最边远的农村学校的我,已有不小的收获。

一、通过培训和学习,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我并没有认真领会新课改的意义和真正的内涵,在教学模式和对教材的处理上还是主要参照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培训和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认识到新一轮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力图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通过三年来的.培训和学习,我探究过初中化学新课程与老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

二、更新工作模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课改的实施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不可能一人独立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面对时代的挑战,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我学会了反思

教师要在教学中反思。尤其是一线教师,重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要学会思考,不断的反思,在思考中进步,搞好教学反思,成了我的“必修课”。

总之,通过培训对我来说有了很大的收获,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通过培训和现场观摩,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为农村基础教育做贡献!

化学心得体会 篇4

要把思想教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改造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洗礼思想,提高觉悟是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有力抓手。思想是一个人的内在逻辑,最终外化为个人意志,指导个人日常行动。通过党组织引导广大党员结合实际反思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升自我,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是要长期贯彻的学习办法。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章程、党的纪律法规等,另一方面是结合当代实际,通过新型互联网传播媒体传播更多的党性教育资料,如各级党组织的远程教育、《永远在路上》纪录片、延安革命纪念展等等形式多样化,但更能启迪人心的教育引导方式。

要突出分类指导,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经常查找和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其中所不允许的都是党员干部中经常存在的问题,虽然问题的解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要认识到有可能只是暂时的遏制,也有可能是“穿马甲”变异了,助长腐败思想作风的土壤仍然存在,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必然会出现又新的问题。党组织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指导规避这样的问题发生。从指导发现问题,引导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落实取得成效,需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定意志,共同努力。

要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把“两学一做”纳入“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党性教育不是一阵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没有放松,给了广大干部群众信心,而在未来为了更好的巩固扩大取得的成果,就需要把“两学一做”融入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中,将其纳入“三会一课”制度是创新也是必然。在未来,各级党支部为了让“两学一做”在“三会一课”制度中落地生根,焕发光彩,需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设立目标,抛弃形式主义,才能雁过留痕。

每年要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进行评估总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尽管我们一直呼吁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还必须要外在的考核评价,才能推动一项任务的落实。对教育情况的考核评价,是对党组是否认真贯彻这一意见的督查,也是最终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环。部分地方存在以软件为关键进行考核的特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新形式下结合具体实际创新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不仅要考核软件,还应加入考核学习教育最终形成的思想氛围。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需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一刻也不放松才能保住胜利果实,以免前功尽弃。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两学一做”教育,务必在心中。

化学心得体会 篇5

从小我就是一个怕黑的小孩,平常胆子特别大,一到了乌漆抹黑的环境,就变得胆小起来。不敢一个人睡一间房。妈妈常常问我,你到底在害怕什么?而那个时候我总会讲,我怕鬼。那时候那么小,也不知道是谁给我灌输的“鬼很可怕”的概念。后来慢慢长大,渐渐明白,“鬼”其实是一个非常虚无的东西。可是一个人呆在黑暗的陌生环境,依然会惶恐不安。于是我总结了,也许,这就是对未知的恐惧吧。一个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恐惧的。就像死亡。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死亡是非常恐惧的。每当想到终有一天父母将离我而去,我就忍不住伤心害怕地泪流满面。当然这里头有我对父母强烈的爱,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对“死亡”这个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刻。

中国人对死亡还是比较忌讳的,一般不会直接了断地说出“死”这个字眼。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代称死亡的字,比如,驾崩、薨、殁、卒、殂。我还知道一些词,比如圆寂、羽化登仙、牺牲、捐躯、殉职、就义、过世、去世、谢世、上天堂、上西天、下地狱、翘辫子、没了、去了、寿终、夭折、作古、百年、驾鹤西去、撒手人寰等等,也都是对死亡的别称。也正是这种忌讳,让我们接受不到这方面的教育,在记忆中,就连父母都甚少给予我们这方面的教育,总感觉这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话题。而现在,这种教育开始登堂入室。我们开始可以撕开“死亡”的神秘面纱,看清它的真面目。

刚进学校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牛的专业,殡仪系。那个时候对于这些东西也是知道一些的,比如遗体美容啥的。而且还听说前景不错。我一直并不觉得有什么,直到有时候碰到学校的同学,人家自我介绍说是殡仪系的,然后旁边的好友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大家对于“死亡”的忌讳有这么深。但是因为对它的不了解和好奇让我选了“殡葬文化学”这门课程。

一开始上课并不很习惯,因为觉得很枯燥,一个字讲两节课未免太夸张。但是慢慢听下去,觉得还是比较震撼的。从来没有如此细致地关注研究过一个字。老师非常有才,“只有真正有学问有研究的人才能将一个字分析得如此透彻”,朋友如是说。我这才领会到什么叫做一花一世界,什么叫做一滴水见太阳。一个字牵扯的.不只字面的意思,还有其背后隐藏深层含义和历史的意义。让我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门课程非常直观地让我感受到了死亡,顿生出许许多多的感慨。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或风风光光或卑贱苟活,或功成名就或碌碌无为,或勾心斗角或坐看云起,或一丝不苟严谨至极或浑浑噩噩疯疯癫癫。不管你是伟大还是平庸,最终都逃不开那唯一的归宿,死亡。人活一世,时间不多,前前后后不过几十年,珍惜时间的话语就无需赘言了。上了这门课之后我倒是开始思考几个问题,人来这世界上走一遭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一辈子又是为了什么。

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不断地学习,刚开始是学习在世界上生存,后来是在学习怎样在(hTTP://Www。yxtVG。com 合同 )社会上生存。学习在社会上生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学校读书。一个人前二十年在学校学习度过,接着找一份工作,努力赚钱,再然后找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子,接下来是照顾孩子长大,等孩子都长大成家了,自己也该老了,慢慢地等待死亡,回归大自然。

既然一切终将归于尘土,我们又何苦那么在乎眼前的蝇头小利,何苦每天与人为难,何苦为了追求那些虚浮的东西耗得自己身心俱疲?!这样一想,心胸豁达多了。凡事看开点,少计较得失,就会多很多快乐。为什么要发奋学习?因为考一百分会很开心。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因为可以赚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为了自己愉快。结婚生孩子呢?因为想要一个完整的家,完整的家能让心灵放松身心愉悦。其实人的一生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那就是让自己快乐。坏人干坏事就跟好人做好事一样,都是为了让自己心里畅快些,不是么?

既然如此,那就不妨让我追求一些容易得到的快乐。学生时代有什么可以真正成为我的烦恼呢。一直以来为什么也没有打从心底感觉到快乐幸福呢?其实新买了一个漂亮的包包,可以觉得很开心的。拿倒了奖学金,很快乐。有漂亮男孩子向自己表白可以很开心。看到一本精彩的书可以很开心。甚至只是漫步在学校的香樟下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我一直很想知道,一个人在临死的那一刻,究竟在想什么。是满足地闭上眼睛还是不甘地还想伸手抓住些什么?他会不会后悔以前做过的事情?他会不会后悔没做那件一直想做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但是不管怎么样,就像那句话说的,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什么都抓不住什么也做不了了。所以啊,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生活要跟着心走。想吃就去吃不要害怕会发胖。想家了就给家里挂个电话不要烦恼父母的唠叨。喜欢一个男孩子就去大声地表白不要怕被拒绝。跟着心走,过得恣意且快乐!

“殡葬文化学”教给了我很多,这门课程带给我的并不仅仅是殡葬方面的东西,更是让我对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它让我重新思考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想,换一种活法,也许我会更快乐。很感谢这门课程,它给了我知识以外更重要的东西,而这样东西将影响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