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100+x=250)
2、教师:①观察100+x=250:这是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不是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加上35等于91。(2)的3倍等于57。
(3)减31的差是86。(4)7.8除以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χ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学生对什么是方程都有所了解,本节课是成功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吗?
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边的物体重50克,右边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把它写出来。
50+50=100(板书)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结果相等;等式用等号连接)
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做等式吗?(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什么?
指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这些等式与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数)
知道像x+50=100,x+x=100这样的等式叫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2)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学“试一试”。
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虽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x单独在等号左边或右边的方法。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第2题。
(3)完成第3题。
交流所列方程,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能说说每个线段表示的意思吗?方程怎样列呢?
小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理解题意,说说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练习一第3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
等式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本课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整个教学过程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然后对一些不同的式子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分类,最后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合作意识。
3.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数学思想】
符号化思想,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同学们,谁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3.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能说出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达成目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出示天平做好铺垫。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出示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如果学生说得不全教师做补充: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g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师: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你有办法吗?
追问: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0g砝码),发现了什么?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4)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用数学算式怎样来表示吗?
教师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这说明了什么?
(一杯水的重量等于250g)
(5)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
(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lOO+x<200
lOO+x>300
lOO+x=250
师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6)让学生比较50+50=100与lOO+x=250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像lOO+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方程)
(7)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小结:
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是不是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8)让学生仿照课本情境图,自己试着写一些方程。
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g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会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学生看出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思考得出:一杯水的重量=水的重量十杯子的重量。
学生汇报:lOO+x
学生回答:天平两边不平衡,用数学算式来表示lOO+x>100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
汇报时用式子表示:
lOO+x>200
lOO+x<300。
这时学生很容易发现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g,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
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lOO+x=250
生观察后会发现: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达成目标:通过直观演示活动,在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得出上面的式子,为下面的分类讨论环节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并交流得出:第一个等式没有未知数x,第二个等式含有未知数x。
不是
是
达成目标:这样的设计我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大胆设想,敢于发现,抽象概括的机会,真正体会到自己获取知识,发现知识的成功乐趣。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再自主判断,最后集体交流。
先说一说图意,再写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达成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分类比较,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层层递进,达到理解方程意义和掌握方程判断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比.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基础练习:66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拓展练习:见课件
达成目标:孩子大部分应该能发现存在的等量关系,但可能会出现40-28=x这样的式子,应该规范孩子的写法。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达成目标: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1.像lOO+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有两个重要条件:一个是等式,一个是含有未知数。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全都是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100+x=250)
2、教师:①观察100+x=250:这是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
(3)不是方程。( )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加上35等于91。
(2)的`3倍等于57。
(3)减31的差是86。
(4)7.8除以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x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x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x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x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学生对什么是方程都有所了解,本节课是成功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蕴涵数学知识”;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方掌握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今天学习解简易方程。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掌握了它会使我们多了一种解题方法,可以使某些较难的`应用题化难为易,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方程的意义:
介绍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图)
天平实验,引出方程:
1、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
第二步,往杯子里倒人约X克水,使天平出现倾斜。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100+x=250)
2、教师:①观察100+x=250:这是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②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方程)
小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深入探讨理解:
①根据方程的含义,方程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②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集合图来表示吗?
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课本第54页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判断并说胡理由。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不是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等量关系。
(1)加上35等于91。(2)的3倍等于57。
(3)减31的差是86。(4)7.8除以等于1.3。
4、先说出下面题目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然后用方程表示出各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文具店原有乒乓球40筒,卖出χ筒,还剩18筒。
(2)某班有男生23人,女生χ人,共有50人。
(3)小红买了5支铅笔,每支χ元,共付9元。
(4)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牛重χ吨,这头牛比大象轻4.75吨。
(5)甲地距乙地S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12小时到达。
5、开放题:妈妈生日到了,小明想用12元零花钱为妈妈买几枝康乃馨,康乃馨每枝X元,他的钱如果买4枝则多3.6元,如果买6枝则少0.6元。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选择有用的条件,你能列几个方程?(同桌议一议)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学生对什么是方程都有所了解,本节课是成功的。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本章节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个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1、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为以后学习运用准备。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学习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探索,掌握方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
达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