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2025/08/25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讲述故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2、幼儿能够了解故事中动物尾巴的功能。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可以看懂图片内容、幼儿具有合作讲故事的经验。

材料准备:

头饰(小壁虎、小鱼、小鹿、小马、壁虎妈妈)、图片(小壁虎分别与小鱼、小鹿、小马和壁虎妈妈对话的图片;小壁虎断尾巴和新长出尾巴的图片)、故事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可是它有点不开心,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好朋友为什么不开心?(出示小壁虎断尾巴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壁虎的尾巴断了)

二、进行部分。

1、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老。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听一听,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小壁虎是什么样的心情?小壁虎断了尾巴以后去做什么了?它遇到了谁?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

2、教师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3、教师出示图片再讲述一遍故事。

老师:请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为什么小动物们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最后小壁虎的妈妈跟小壁虎说什么了?小壁虎的尾巴最后怎么样了?

4、教师与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5、讲述故事。

三、结束部分。

(集体幼儿讲述故事)老师请小朋友们分为六组,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选择我们组扮演的角色,其中一组为旁白。

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在故事中学到了小鱼的'尾巴可以帮助小鱼游泳,小鹿的尾巴可以帮助小鹿传递消息,小马的尾巴可以帮助小马赶走苍蝇和蚊子,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还可以再生。请小朋友们观察我们身边小动物的尾巴可以用来做什么?明天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归纳概括动物尾巴的突出特点,看着图学习朗诵儿歌。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教学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该怎么做呢?

2、中(x)班的小朋友真能干,x老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x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就伸出你的小手,我们大手小手握一握,马上就是好朋友。

3、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我们一起玩一玩,放松好了就有精神上课了。

游戏“摸尾巴”:摸摸你的眼睛,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脑袋,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尾巴师:刚刚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摸尾巴》,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有些小朋友还哈哈大笑,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笑得这么开心吗?

师:我们没有尾巴,可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它们正举行比尾巴大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尾巴。

二、《比尾巴》课件演示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比尾巴大赛,它们都是谁啊?这些小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呢小猴的尾巴:小猴子的尾巴长得什么样子?(长长的,能倒挂在树枝上)小兔的尾巴:小兔子的尾巴长得什么样子?(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松鼠的尾巴:松鼠的尾巴像什么?(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样走路。)小鸭的尾巴:小鸭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扁,来回摆动,游泳时可以掌握方向。)公鸡的尾巴:公鸡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弯。让幼儿学一学公鸡怎样走路。)孔雀的尾巴:孔雀的尾巴像什么?(象把扇,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师:可是,有一天这些小动物把自己的尾巴弄丢了,它们可伤心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尾巴吗?

(课件:找一找)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啊,这么快就帮小动物们找到了尾巴。

师:为了让小动物们记住自己尾巴的特点,老师根据它们尾巴的特点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播放课件中的儿歌《比尾巴》

(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内容联系实际自由的表演,展现小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师:儿歌听完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说一说吧。(齐说)师:下面老师问,你们答。(出示课件说一说)幼儿分组,一组幼儿拍手问,另一组幼儿表演回答。两组互换。

三、续编儿歌师:除了这几种小动物,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也很有特点,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小动物呢,你们想看看它们是谁吗?(出示动物课件)“燕子的尾巴像什么?”(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黄牛的尾巴像什么?”(鞭子)(黄牛的尾巴像鞭子)“大马的尾巴像什么”,(辫子)(大马的尾巴像辫子)“小鱼的尾巴像什么?”,(船桨,枫叶)小鱼的尾巴像树叶……师:我们还可以换一种问的方式,大家听好“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像鞭子?(黄牛的尾巴像鞭子)“谁的尾巴像辫子?(大马的.尾巴像辫子)“小鱼的尾巴像什么?(小鱼的尾巴像树叶)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在一问一答中就已经编了一首新的儿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

四、做游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迷迷糊糊地把自己的尾巴弄丢了,要去找自己的尾巴了。幼儿分组带好头饰和尾巴,带头饰的幼儿寻找和自己头饰上小动物相对应的尾巴,找到尾巴的小朋友互相领着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五、拓展延伸小朋友们学习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回家以后说给爸爸妈妈听,我们还可以按照这样的对答形式,编一首《比耳朵》的儿歌,等下次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来听听你是怎么编儿歌的好不好?

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一问一答、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就引入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请幼儿猜猜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最后拓展知识仿编儿歌中,儿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在学完儿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鼠、燕子、金鱼、马、豹子),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幼儿创编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诗歌中的样式编儿歌。这种创编,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归纳概括动物尾巴的突出特点,看着图学习朗诵儿歌。

2、对问答式的儿歌感兴趣,并能尝试仿编儿歌。

教学准备:

课件、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小朋友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我们该怎么做呢?

2、中(x)班的小朋友真能干,x老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x老师交朋友吗?愿意就伸出你的小手,我们大手小手握一握,马上就是好朋友。

3、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我们一起玩一玩,放松好了就有精神上课了。

游戏“摸尾巴”:摸摸你的眼睛,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脑袋,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尾巴师:刚刚我们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摸尾巴》,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有些小朋友还哈哈大笑,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笑得这么开心吗?

师:我们没有尾巴,可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它们正举行比尾巴大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尾巴。

二、《比尾巴》课件演示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比尾巴大赛,它们都是谁啊?这些小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呢小猴的尾巴:小猴子的尾巴长得什么样子?(长长的,能倒挂在树枝上)小兔的尾巴:小兔子的尾巴长得什么样子?(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松鼠的尾巴:松鼠的尾巴像什么?(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样走路。)小鸭的尾巴:小鸭子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扁,来回摆动,游泳时可以掌握方向。)公鸡的尾巴:公鸡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弯。让幼儿学一学公鸡怎样走路。)孔雀的尾巴:孔雀的尾巴像什么?(象把扇,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师:可是,有一天这些小动物把自己的尾巴弄丢了,它们可伤心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尾巴吗?

(课件:找一找)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啊,这么快就帮小动物们找到了尾巴。

师:为了让小动物们记住自己尾巴的特点,老师根据它们尾巴的特点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播放课件中的儿歌《比尾巴》

(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可以根据内容联系实际自由的表演,展现小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师:儿歌听完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说一说吧。(齐说)师:下面老师问,你们答。(出示课件说一说)幼儿分组,一组幼儿拍手问,另一组幼儿表演回答。两组互换。

三、续编儿歌师:除了这几种小动物,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也很有特点,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小动物呢,你们想看看它们是谁吗?(出示动物课件)“燕子的尾巴像什么?”(燕子的尾巴像剪刀)“黄牛的尾巴像什么?”(鞭子)(黄牛的尾巴像鞭子)“大马的尾巴像什么”,(辫子)(大马的尾巴像辫子)“小鱼的尾巴像什么?”,(船桨,枫叶)小鱼的尾巴像树叶……师:我们还可以换一种问的方式,大家听好“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像鞭子?(黄牛的尾巴像鞭子)“谁的'尾巴像辫子?(大马的尾巴像辫子)“小鱼的尾巴像什么?(小鱼的尾巴像树叶)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在一问一答中就已经编了一首新的儿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吧。

四、做游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迷迷糊糊地把自己的尾巴弄丢了,要去找自己的尾巴了。幼儿分组带好头饰和尾巴,带头饰的幼儿寻找和自己头饰上小动物相对应的尾巴,找到尾巴的小朋友互相领着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五、拓展延伸小朋友们学习了《比尾巴》这首儿歌,回家以后说给爸爸妈妈听,我们还可以按照这样的对答形式,编一首《比耳朵》的儿歌,等下次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来听听你是怎么编儿歌的好不好?

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它以一问一答、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教学中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就引入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请幼儿猜猜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孩子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最后拓展知识仿编儿歌中,儿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在学完儿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鼠、燕子、金鱼、马、豹子),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幼儿创编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诗歌中的样式编儿歌。这种创编,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仿编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情绪情感目标: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作用的兴趣,增进幼儿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3 、行为习惯目标:引导幼儿恰当地运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小鱼、老牛、燕子、小壁虎、壁虎妈妈头饰若干。

2、《小壁虎借尾巴》的flash课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

幼儿初步了解了动物尾巴的基本作用。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那天咱们看到了一只小壁虎,小朋友们还记得它吗?它是怎么爬的呀,来,咱们一块学一学。(随着背景音乐,教师与幼儿一起学着小壁虎的动作爬行进入活动室)。

2、引导幼儿看flash课件听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听完第一段故事后,教师提问。

师:张海龙告诉我,他那天看见一只小壁虎的尾巴断了,那你们说说,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怎么办?(让孩子们进行集体讨论,然后说说他们给小壁虎想了什么办法)

师:今天我也看见一只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尾巴是怎么弄断的。(让幼儿观看flash课件的开始部分)小壁虎找小鱼干什么呀?借到尾巴了吗?它对小鱼说了什么,小鱼是怎么说的?(多请几个幼儿说出自己听到的话,全班小朋友集体说一遍)

3、引导幼儿仿编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对话

运用白板课件,请幼儿尝试仿编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对话。

4、引导幼儿观看小壁虎向小燕子借尾巴的课件

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把学过的海燕尾巴的作用联想迁移到燕子尾巴的作用上。

师:谁还记得前两天咱们学过海燕的尾巴有什么作用?那小朋友们看一看小燕子的尾巴和海燕的尾巴像不像啊?大家说一说小燕子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小壁虎去向小燕子借尾巴,小燕子是怎么说的?(接下来的提问方法与前两部分相同)

师:小壁虎借到了尾巴了吗?它伤心地回家了,咱们再看看它回到家妈妈对它说了什么。

5、结束部分

请三位配课教师分别带领三组幼儿,带上头饰,扮演小壁虎、小鱼、老牛和小燕子表演故事,主班教师作为旁白。

6、延伸活动

(1)把头饰放在表演区、幼儿活动区,指导幼儿进行排练表演。

(2)请幼儿和家长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自制图书《尾巴的功能》家园合作,共同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中班语言比尾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能够将重复对白进行复述。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懂得与好朋友共同分享更快乐的道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PPT课件、小姑娘、小狗、小鸟、小羊、小猴头饰。

经验准备:幼儿在平时交流中会使用礼貌用语。

配套课件:中班语言公开课课件《金色的房子》PPT课件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说出重复的旁白。

难点:乐意与人交谈,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金色的房子》含PPT课件

二、出示PPT,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讲到一半如小鸟说完后提问,你们猜猜小姑娘还会遇到谁)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然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房子里住着谁?(小姑娘)

(3)故事里还有谁?(小羊、小鸟、小狗和小猴)

(4)小动物们和小姑娘说了什么?小姑娘听了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三、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出示PPT图片,讲到对话时出示头饰让幼儿说),然后提问:

分段讲述

第一段提问:(1)小羊见了小姑娘的房子是怎么说的?(小姑娘,您早,您那金色的房子真好,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

还有哪些动物也这么说?(小鸟,小狗,小猴)

那我们一起来说一遍。

(2)小姑娘听了心里怎么样?(真高兴,并和小动物们在草地上一起唱歌跳舞)

第二段提问:

师:(1)小动物们有什么愿望呀?(想到小姑娘的金色房子里玩)

(2)那他们去了吗?(没有)

(3)为什么呀?(因为小姑娘不让他们进)

(4)小姑娘为什么不愿意让他们进房子里玩呢?(会把房子弄脏)

(5)小羊、小鸟、小狗和小猴都想到小姑娘的房子里玩,它们都是怎么说的呢?(小姑娘,让我进去玩玩吧!)

(6)小姑娘是怎么说的呢?

(对小鸟说:不行,你扑棱扑棱地乱飞,会把我的房子弄脏的!)(对小狗说:不行,你汪汪汪地乱叫,会闹得我睡不着觉的!)(对小猴和小羊说:那更不行,你们啪嗒啪嗒地乱跑,会把我家的地板踩坏的!)

师:老师来当小姑娘,小朋友当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复述一遍这段对话吧。

第三段提问:

(1)小姑娘一个人在房子里感觉怎么样呀?(闷极了),那么房子的外面是怎样的呢?她打开了窗户看见(动物们在草地上玩得正热闹呢。)

(2)小姑娘出来后对小动物们说了什么?引导幼儿依次复述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她的。

教师小结:为什么小姑娘开始不让小动物去房子里玩?

后面小姑娘为什么又邀请小动物去玩呢?

小姑娘不让小动物们去房子里玩,那么她一个人在房子里快乐吗?(不快乐)

小姑娘后来邀请小动物们到房子里玩,那么她们在房子里快乐吗?(快乐极了)

回忆故事内容:播放故事录音,加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四、结束

分析小姑娘的态度转变的'原因。体验分享同伴的快乐而快乐。小朋友们要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和大家分享才会更快乐!

小朋友,你们听了《金色的房子》这个故事后快乐吗?(快乐)那你们想不想跟同爸爸妈妈分享你们的快乐?(想)那我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五、活动延伸

老师在表演区放了小动物的头饰和音乐,等一下小朋友们可以表演故事《金色的房子》。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倾听愿意讲述的习惯,让幼儿掌握了一些常见动物尾巴的特征。但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参与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互动,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