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2025/08/25教案

此篇文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促进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检查口算

2、复习比多比少的题目

3比5( ) 12比9( )

3、出示主题图:今天一、一班进行作业评比,对作业完成好的同学贴上一朵小红花,请你们看一看小雪,小磊,小华在作业评比中各得了多少朵小红花?

他们得到的红花个数各不同,你能根据红花朵数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指名提问题

(1)、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2)、小雪比小华多得几朵红花?

(3)、小磊比小雪少得多少红花?

(4)、小华比小雪少得多少红花?

(5)、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红花?

(6)、小雪、小磊、小华一共有多少朵红花?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通过讨论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选择几个问题来解决好吗?

2、 教师板书

(1)、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2)、小雪比小华多得几朵红花?

3、 分组讨论。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

请用小棒摆一摆。

谁与谁比多少?小雪多还是小磊多?

把小雪的根数分成哪两部分?小组里说一说。

现在我们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多少朵红花?

指一指小雪比小磊多的部分。

我们知道了小雪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小磊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 是小雪比小磊多的部分,小雪跟小磊同样多的是几朵?那么要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应该怎么办?

同位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12-8=4

从什么信息中知道谁多谁少?

小雪的朵数多,是由哪两个部分组成的?

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

谁能给同学提出问题?

我们再选择一个问题:我们把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还可以怎样提出问题?

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和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是一样的。

这道题怎样解答呢?

用你们的学具摆一摆。

谁能分析一下,这道题谁多,谁少?多的又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谁能再说一说?

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怎么求?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

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12-8=4

求“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也就是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是一样的。把小雪的朵数分成两部分,从小雪的朵数中去掉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也就是“小磊比小雪少得几朵”都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73页做一做

2、练习十三

第1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1)把谁看作单位“1”?

(2)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2.交流反馈。

方法一:

方法二:

3.小结。

方法一是先求出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书册数,再加上原有的册数就是今年的图书册数。

方法二是先求出今年图书册数是原有图书册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设计意图】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复习此类题目可以给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利用知识间的迁移,学生能够很好地过渡到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学习教材第90页例4。

课件出示例4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思考:

(1)这道题和前面那道题有什么不同?

前面那道题是“增加了”,这道题是“增加了”。

(2)你能试着独立完成吗?

学生试着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3)完成的同学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全班交流反馈。

方法一:

方法二:

(5)“原有图书册数”是单位“1”,“增加了”是增加了原有图书册数的。

方法一是先求出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书册数,再加上原有的册数就是今年的图书册数。

方法二是先求出今年图书册数是原有图书册数的百分之几,再根据百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2.小结。

(1)该如何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呢?

(2)通过再次对比得出: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与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只是题目中的分数换成了百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全班交流反馈的形式,经历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数学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渗透知识之间相互迁移的数学思想。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知识应用

1.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2.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xx年,袁隆平指导的杂交水稻试验田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近吨,比全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多了约。20xx年全国平均每公顷水稻产量大约是多少吨?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交流反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参赛作品共有125幅,一等奖6幅,二等奖占参赛作品的16%,三等奖的数量比二等奖的数量多4%。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练习题,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掌握的解题能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弄清了数量关系,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你还有哪些疑问?

(五)随堂作业

独立完成教材第92、93页练习十九的第5、7、8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例及相应"做一做",练习十七1、4、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以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推、迁移以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变"不对应"为"对应"。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找出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3/5

实际相当于计划的2/9

鸭的只数占鸡的3/8

一桶油,倒出1/7

二、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歌曲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大学生为了救一只陷入沼泽的丹顶鹤,不惜用自己的命换回了丹顶鹤的命。尽管我们不太提倡这种做法,但我们每一个人要生活中要学会保护动物,不要随意伤害它们,因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丹顶鹤有关。

请看(复习题):20xx年全世界约有丹顶鹤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我国有多少只?

谁能解答?让生做练习本上,一名做在小黑板上。

订正,说思路,明确单位"1"。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导入新授。

三、学习新课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①指名读题,说说和复习题的区别与联系,并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自己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交流,讨论来解决这道题。要说出本组的解题思路。

③汇报合作成果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解法:

(1)我国有多少只?(1)其他国家占几分之几?

2000×=500(只)1-1/4=3/4

(2)其他国家有多少只?(2)其他国家有多少只?

2000-500=1500(只)2000*3/4=1500(只)

综合算式:

2000-2000×1/42000×(1-1/4)

=2000-500=2000×3/4

=1500(只)=1500(只)

答:其他国家约有1500只。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课件展示线段图情况或板书,也可让学生到前面边做边讲解思路。

比较两种做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即时训练

1、做一做: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题过程

2、判断题。

(1)有一袋大米重4.5千克,吃了4/9,吃了多少千克?

4.5×(1-4/9)()

(2)有一袋大米重4.5千克,吃了4/9千克,吃了多少千克?

4.5×(1-4/9)()

(3)有一袋大米重4.5千克,吃了4/9,还剩多少千克?

4.5×(1-4/9)()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七1、4、9题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我国有多少只?(1)其他国家占几分之几?

2000×=500(只)1-=

(4)其他国家有多少只?(2)其他国家有多少只?

2000-500=1500(只)2000=1500(只)

综合算式:

2000-2000×1/42000×(1-1/4)

=2000-500=2000×3/4

=1500(只)=1500(只)

答:其他国家约有1500只。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数量关系式。[PPT]

红花朵数比黄花多1/3。

()×1/3=()()÷1/3=()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5是4的百分之几?4是5的百分之几?

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应用。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二、教学例1[PPT出示]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学“试一试”[PPT出示]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比较:“试一试”与“例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共同点:都是相差数÷单位“1”的量,不同点:单位“1”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揭示课题:百分数的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板书]

归纳方法:相差数÷单位“1”的量[板书]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PPT出示]

a、“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完成后加以比较

b、完成“练一练”1

①、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②、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③、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c、完成“练一练”2

[PPT出示]“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加以比较。

五、巩固练习

a、完成“真真假假”[PPT]

b、完成“找朋友”[PPT]

c、完成“看图回答问题”[PPT]

六、思维训练:

[PPT]出示

七、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页例及相应"做一做",练习十七1、4、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以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推、迁移以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变"不对应"为"对应"。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找出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

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3/5

实际相当于计划的2/9

鸭的'只数占鸡的3/8

一桶油,倒出1/7

二、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歌曲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大学生为了救一只陷入沼泽的丹顶鹤,不惜用自己的命换回了丹顶鹤的命。尽管我们不太提倡这种做法,但我们每一个人要生活中要学会保护动物,不要随意伤害它们,因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和丹顶鹤有关。

请看(复习题):xxxx年全世界约有丹顶鹤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我国有多少只?

谁能解答?让生做练习本上,一名做在小黑板上。

订正,说思路,明确单位"1"。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从而导入新授。

三、学习新课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①指名读题,说说和复习题的区别与联系,并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②自己先独立思考后再与小组交流,讨论来解决这道题。要说出本组的解题思路。

③汇报合作成果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不同解法:

(1)我国有多少只?(1)其他国家占几分之几?

2000×=500(只)1-1/4=3/4

(2)其他国家有多少只?(2)其他国家有多少只?

2000-500=1500(只)2000*3/4=1500(只)

综合算式:

2000-2000×1/42000×(1-1/4)

=2000-500=2000×3/4

=1500(只)=1500(只)

答:其他国家约有1500只。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课件展示线段图情况或板书,也可让学生到前面边做边讲解思路。

比较两种做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即时训练

1、做一做:少先队员采集标本152件,其中是植物标本,其余的是昆虫标本。昆虫标本有多少件?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题过程

2、判断题。

(1)有一袋大米重4.5千克,吃了4/9,吃了多少千克?

4.5×(1-4/9)()

(2)有一袋大米重4.5千克,吃了4/9千克,吃了多少千克?

4.5×(1-4/9)()

(3)有一袋大米重4.5千克,吃了4/9,还剩多少千克?

4.5×(1-4/9)()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七1、4、9题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我国有多少只?(1)其他国家占几分之几?

2000×=500(只)1-=

(4)其他国家有多少只?(2)其他国家有多少只?

2000-500=1500(只)2000=1500(只)

综合算式:

2000-2000×1/42000×(1-1/4)

=2000-500=2000×3/4

=1500(只)=1500(只)

答:其他国家约有1500只。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第1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数量关系式。[PPT]

红花朵数比黄花多1/3。

( )× 1/3 = ( ) ( )÷ 1/3 = ( )

2、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5是4的百分之几? 4是5的百分之几?

甲数是50,乙数是40,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的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应用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2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二、教学例1[PPT出示]

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要求: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

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学生列式计算后,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应该怎样列?

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

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中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

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

三、教学“试一试”[PPT出示]

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启发:根据例题中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

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比较:“试一试”与“例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共同点:都是相差数÷单位“1”的量,不同点:单位“1”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

揭示课题:百分数的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板书]

归纳方法:相差数÷单位“1”的量 [板书]

四、指导完成“练一练”[PPT出示]

a、“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完成后加以比较

b、完成“练一练”1

①、要求学生自由读题。②、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xx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xx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③、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c、完成“练一练”2

[PPT出示]“对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加以比较。

五、巩固练习

a、完成“真真假假”[PPT]

b、完成“找朋友”[PPT]

c、完成“看图回答问题”[PPT]

六、思维训练:

[PPT]出示

七、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