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建筑师》教案
此篇文章《我是建筑师》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是建筑师》教案 篇1
主题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我们的周围有农田、有橘园、有菜地……,可以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性活动,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植物中的蔬菜产生了兴趣,提出了蔬菜的种植、蔬菜的买卖等,可活动刚开始就产生了许多问题,于是,我们利用家长、周边的资源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了《爷爷奶奶的菜地》的主题活动。通过带孩子们参观菜地,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绿色菜篮子,从中知道蔬菜的知识和统计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自助配菜,使孩子们了解样样食物都有营养,帮助孩子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交往,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探究的兴趣。
2、让幼儿通过看看、做做、尝尝等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蔬菜的情感,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环境创设:
1、师幼共同创设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蔬菜的品种及价格;幼儿带来的各种蔬菜的图片等。
2、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进行发芽的.实验;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
家园联系:
1、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范围及意义。
2、通过“家园之窗”,让家长了解在主题活动中可能需要配合的活动。如:带幼儿到超市去看蔬菜、选购蔬菜、拓宽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等。
3、书写通知,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探究进程,求得家长的协助。
4、每位幼儿带蔬菜的种子或秧苗来丰富自然角。
《我是建筑师》教案 篇2
目标:
1、能侧身钻过于不低于70厘米高度的障碍物,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
2、用比较的方法探索正、侧钻动作,较合理地迁移原有经验。
准备:
1、栓在支架上的橡皮筋若干,高度可调节。
2、中、大型积木若干。
3、幼儿观看过建筑工地,对建筑工地的环境有一定的印象。
过程:
1、游戏"钻山洞"●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商议用不同的方法玩"钻山洞"的游戏。
●用有喜爱的方法进行小组比赛"钻山洞"。
2、游戏"我是小小建筑师"
●教师以"小小建筑师学本领"引出侧身钻的动作
●幼儿自由探索在不低于70厘米高度的橡皮筋下侧身钻的动作。(橡皮筋的位置摆放可视场地设而定,要让全班幼儿都有机会参与。)
●教师小结侧身钻的动作要领:侧蹲下,一只腿先过障碍、移动身体,再移过另一只腿。
●比较正、侧身钻的方法,并与同伴相互交流。
3、游戏"我们一起来建房"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4-5人为一组,每人选一块积木(形状自定)。幼儿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去建房,建房途中要钻过(侧身)橡皮筋、走过平行线(小路)、钻工拱形门(自选钻法)后用积木搭房子。
●每组幼儿按顺序玩游戏一边,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动作要做到位。
●小组共同商议搭建房子的方法,并自行排队按序玩游戏。
4、欣赏各小组搭建的房子,并简单交流各组的`玩法,收拾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观察,观察也是之后进行表现的基础,所以通过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欣赏、感受、比较、发现,孩子确实能够并且十分乐意表达对建筑的理解。同时准备方便、效果明显的建筑图片展示,更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本次活动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意义所在。
《我是建筑师》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我是建筑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工合作,共同计划,设计构造想象中的飞机场,并体验共同构造的兴趣。
2、能积极参加讲评活动,对某一物体和布局提出修改意见。
3、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飞机场的候机室(宇宙星积木)。
活动准备:
1、对飞机及飞机场开展探索活动,幼儿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2、材料:雪花片、万变积木、宇宙星积木、小型木头积木、乐高积木、智高乐、两孔胶粒等。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谁乘过飞机?你是到哪里上飞机的?(请乘过飞机的幼儿介绍)
2、 噢,要换好几辆车才能上飞机,真够累的,要是我们这儿有飞机场就好了。(引起幼儿共鸣)
3、 那我们一起来设计一个飞机场,好吗?
4、 瞧!老师已经设计了一个候机室,想想旁边还有些什么?(幼儿讨论)
二、 引导分工、合作
1、 把幼儿讨论交流的情况分类。(汽车、飞机、周围建筑物、景物)
2、 幼儿讨论布局后一起商量分工。(老师观察幼儿商量分工情况,需要时参与讨论)
三、 幼儿商量好以后就选择所需材料进行建构
四、 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1、 我们小朋友设计的飞机场真漂亮!
2、 请幼儿介绍。
3、 给飞机场取个名。(幼儿取名)
五、 小结
六、 将来我们的**飞机场建好了,许多人都到我们这儿来乘飞机,看到这么漂亮的飞机场,肯定会问“是谁设计的?”原来是我们XX幼儿园大的小朋友啊!真了不起!
活动反思:
觉得在课堂中尊重幼儿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幼儿对事物也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我是建筑师》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侧身钻圈的动作要领。
2.尝试倾听不断加快的口令,做出快速反应,尽量将动作做正确。
3.在对形练习的过程中,注意按口令与同伴合作走到相应的位置。
4.让孩子们认识到,跟同伴合作是一种精神。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跟同伴合作会得到更多的帮助,更多的乐趣。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踏浪”。
2.幼儿人手两面红旗、一块积木,直径为60厘米的圈4个,平衡木3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韵律操:“踏浪”。
(1)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队列变化练习。变化的顺序是:一个大圆走—六个小圆走—一个大圆走—六路纵队走。
(2)教师带领幼儿表演“踏浪”,尽量要将动作做到位。
2.游戏活动——我是小小建筑师。
(1)教师讲解侧身钻圈的动作要领,身体对圈侧站,下蹲,一只脚伸过圈,低头缩身钻过去。
(2)请一名幼儿根据教师的讲解做示范动作。
(3)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幼儿抱一块积木在起跑线后,听到信号,头排的幼儿抱者积木钻过“山洞”(圈),走过小桥(平衡木)跑到场地的另一端,放下积木快跑回来。
(4)游戏反复进行2—3遍。
3.游戏活动:机器人
(1)教师扮演科学家,幼儿扮演机器人。
(2)游戏开始,科学家发出口令“快跑”、“慢走”等口令,机器人根据口令作出不同的动作。
3.放松活动——机器人放松。
机器人根据科学家的口令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如何上好一节课对老师来说要求真的.很高,我们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注入自己的激情,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形成师生间情感与知识的积级互动,才能达到预定的最有效的教育目标。
《我是建筑师》教案 篇6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