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理解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藤野先生医学无国界的伟大灵魂和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爱国情怀。
三、谈话导入
引导学生谈论鲁迅笔下的三位恩师,进而导入课文《藤野先生》。
四、初读
1.背景: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开始以笔做武器来抗争。
2.内容:
(1)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
(去仙台学医的直接原因;作者在仙台学医的经历;“我”离开仙台后的故事)
(2)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呢?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离开东京之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了解女人裹脚;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离别先生)
五、析读
层次一:感受人物
小组合作讨论:找到描写藤野先生的句子,并谈谈感受。
(一)“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1.这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藤野先生?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以及语言描写)
2.藤野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3.还有没有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
(“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4.从这里看出来他又是怎样的形象?
(生活简朴的学者形象)
5.模仿一下先生介绍自己的动作和语气。
(二)“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1.“的确”一词能否去掉呢?
(不能,因为该词正说明藤野先生工作的严谨细致,但又说话和蔼可亲)
2.从这儿咱们能看出藤野先生的形象是?
(治学严谨又温和的学者)
3.联系前文,找找拿回批改的讲义时,“我”的反应是?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4.为什么又会感觉到不安和感激呢?
(讲义中有那么多纰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藤野先生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5.还能从哪些事情上看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添改讲义,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层次二:探究文本
1.课文除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什么?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2.本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
(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六、品读
文中共有两条叙事线索,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暗线: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弃医从文)
七、小结作业
作业:如果你是鲁迅先生,多年后再看藤野先生照片,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随笔。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2. 透过典型事例,掌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结构特点。
3. 分析“鲁迅风”的语言特点,学习鲁迅独特的写作方式。(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
4. 通过研读课文,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让他终身难忘。上学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位,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寿镜吾老先生)大家还记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吗?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鲁迅先生的另一位恩师,学习一下语言大师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自己的老师的。板书:《藤野先生》。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略)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一)点明文体——回忆性散文。
主要是围绕藤野先生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所见所闻。
(二)细读课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着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思考探究一”)
预设:共十件事。1.离开东京之原由(1-3)2.仙台求学受优待(4-5)3.初识藤野先生(6-10)4.添改讲义(11-15)5.先生纠正解剖图(16-19)6.关心解剖实习(20-22)7.了解女人裹脚(23)8.匿名信事件(24-28)9.看电影事件(29-31)10.离别事件(32-35)
(三)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应该紧紧围绕藤野先生来写,然而这十件事都和刻画藤野先生有关吗?哪些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呢?
预设: 3.4.5.6.7.8.10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事件直接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一)请同学们试着找一找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文章的哪里?以“从 (事件)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回答。
1. 藤野先生的外貌:耳闻藤野先生是“穿衣太模糊”“会忘记戴领结”的形象,是个不讲究的人。“我”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八字胡,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 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添改讲义
3. 对学生严格要求——纠正“我”的解剖图
4. 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5. 严谨求实的精神——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三)作者为什么又要花大篇幅笔墨写与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与感受呢?
预设:1.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全文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
2.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篇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是藤野先生,没有了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不会如此深刻。回忆性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更好的展现文章的主题。)
(四)一个普通的日本学者,为什么作者说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思考探究二”)
预设:
二、语言赏析
(一)白描手法是鲁迅极力倡导的,掌握得又最为娴熟,从《藤野先生》里可见一斑。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对以下人物、场景进行了白描,体会这样描写的妙处。
(二)鲁迅先生的写作还以幽默、讽刺、耐人寻味著称,请在全文中寻找鲁迅先生耐人寻味的句子,加以赏析。
预设:参见“积累拓展四”。
三、拓展延伸
(一)你所接触的老师中,有没有一位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改变了你?模仿《藤野先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二)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积累拓展五”)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3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相关资料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享年72岁。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
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
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
二、问题点拨
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2、“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四、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及互动答疑的内容
五、抽测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角jiǎo 号角 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 牢笼 笼屉 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 打量 测量 量体裁衣
D、削xuē 剥削 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2、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
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六、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七、学生感悟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2. 透过典型事例,掌握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精神品质,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结构特点。
3. 分析“鲁迅风”的语言特点,学习鲁迅独特的写作方式。(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
4. 通过研读课文,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
2-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鲁迅的人生中,有几位老师让他终身难忘。上学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位,大家还记得是谁吗?(寿镜吾老先生)大家还记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吗?今天,我们再来了解鲁迅先生的另一位恩师,学习一下语言大师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自己的老师的。板书:《藤野先生》。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略)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
(一)点明文体——回忆性散文。
主要是围绕藤野先生回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所见所闻。
(二)细读课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着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思考探究一”)
预设:共十件事。1.离开东京之原由(1-3)2.仙台求学受优待(4-5)3.初识藤野先生(6-10)4.添改讲义(11-15)5.先生纠正解剖图(16-19)6.关心解剖实习(20-22)7.了解女人裹脚(23)8.匿名信事件(24-28)9.看电影事件(29-31)10.离别事件(32-35)
(三)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应该紧紧围绕藤野先生来写,然而这十件事都和刻画藤野先生有关吗?哪些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呢?
预设: 3.4.5.6.7.8.10和刻画藤野先生有直接的关系。这些事件直接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一)请同学们试着找一找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现在文章的哪里?以“从 (事件)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回答。
1. 藤野先生的外貌:耳闻藤野先生是“穿衣太模糊”“会忘记戴领结”的形象,是个不讲究的人。“我”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黑瘦的,八字胡,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 对学生关心,对工作认真负责——添改讲义
3. 对学生严格要求——纠正“我”的解剖图
4. 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没有民族偏见,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5. 严谨求实的精神——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三)作者为什么又要花大篇幅笔墨写与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与感受呢?
预设:1.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全文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
2.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篇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课文的“底色”和“背景”,聚焦点是藤野先生,没有了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不会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不会如此深刻。回忆性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更好的展现文章的主题。)
(四)一个普通的日本学者,为什么作者说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思考探究二”)
预设:
二、语言赏析
(一)白描手法是鲁迅极力倡导的,掌握得又最为娴熟,从《藤野先生》里可见一斑。我们看看鲁迅先生对以下人物、场景进行了白描,体会这样描写的妙处。
(二)鲁迅先生的写作还以幽默、讽刺、耐人寻味著称,请在全文中寻找鲁迅先生耐人寻味的句子,加以赏析。
预设:参见“积累拓展四”。
三、拓展延伸
(一)你所接触的老师中,有没有一位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改变了你?模仿《藤野先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二)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积累拓展五”)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篇5
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藤野先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