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我们的城市》教案

2025/08/26教案

此篇文章《我们的城市》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们的城市》教案 篇1

一、内容与要求

1、有兴趣地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特征。

2、体会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受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丽。

二、活动内容

跳房子

三、活动背景

随着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了,求异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开展得初期,我们利用散步等机会带孩子观察了幼儿园附近的各种建筑,当孩子们看到州桥的法华塔,看到高阳商厦的高层建筑时,他们都会兴奋的说个没完,觉得这些建筑真有意思。

在散步后,我发现孩子们的观察是很仔细的,有的孩子在自由活动时还把这些建筑的外形特点仔细地画出来。其他孩子看到了,他们就把看到过上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很有特色的建筑也画了出来,班上刮起了画各种建筑的旋风。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很好利用的教育资源。就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了各种较有特色的建筑,让孩子们在区域中观察比较。同时结合主题,我在运动一头采用了我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跳房子”,孩子们十分地喜欢这个民间小游戏,但是在玩了几天后,孩子们觉得不满足了,他们提出为什么这个游戏的房子形状总是这个样子的,问我有没有其他样子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完全可以结合孩子们感兴趣的各种建筑,来让我们的“跳房子”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我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

在设计活动中,根据“把握幼儿发展中的关键经验,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的.第一环节是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通过照片、图片等教学情景中的再现,可以使孩子们零散的经验得以整理、提升,也可以引发幼儿对各种建筑进一步的关注与探究。

在设计活动时,我还注意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操作环境,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进行表达表现。为了让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具适用性和有效性,我预设了一个难点,让幼儿选用不同的材料来合作设计,我班孩子的合作基础主要是在绘画方面,对于多种材料的合作,经验不丰富,希望通过“合作设计”这一环节能提高班上幼儿的合作能力,积累更多的合作经验。

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体会“成功者”的快乐,就在第三环节让孩子们相互介绍合作完成的作品,并随意跳跳玩玩,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四、活动目标

1、在观察周围不同建筑的基础上,乐意与同伴合作设计各种不同的房子。

2、让幼儿在合作、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准备

1、废旧布、塑料圈、垫板、油画棒、废旧纸板等

2、照片、各种建筑的图片等

六、活动过程

1、回忆已有经验:

(1)看看讲讲照片、图片上的建筑

(2)回忆在平时看到过的各种建筑

(3)说说自己喜爱的建筑

2、合作设计:

(1)请幼儿找三、四位朋友一起商量可以让大家玩“跳房子”游戏的房子。

①设计一幢什么样的房子?

②选用哪种材料来操作?

(2)幼儿操作

①观察幼儿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②在操作中是否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3、展示交流:

(1)每组派一名代表来介绍自己一组设计的房子,以及在设计中如何解决各种问题的。

(2)请幼儿选择最喜欢那幢房子,然后玩玩“跳房子”的游戏。

七、活动反思

这是来自于“老房子,新建筑”中的一个小站点,我觉得这个活动是有价值的。在这个活动中,我注重了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并给予了孩子们充足的想象空间和时间。在活动中我鼓励孩子相互商量合作,选择各自的操作材料大胆创作。

在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地找朋友,商量房子的样子,你一句我一语的,有的孩子还在小组里自己设想的理由,说服同伴,最后,达成了一致,有了共同的目标后,孩子们进行了分工,有的取材料,有的剪剪贴贴,有的在还在边上试试这房子能否顺利跳完……每个人都为“房子”努力着。最后,孩子们的房子各有千秋,有几何形的房子、有宝塔形的房子、有迷宫形的房子……,孩子们为自己设计出的房子感到骄傲。

同时,通过利用家长资源,请他们和孩子收集不同造型的建筑,使得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为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与同伴的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我也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真正的体现出了教学相长。

在今天的活动中,也让我更加地了解了每个孩子。就像在平时看来挺大胆的男孩洋洋,在活动中动手用笔来设计房子时,一出手就画的很小,结果被同伴都否定掉了;而一直不怎么爱说话的渺渺,在和组员对选用材料的意见有分歧时,却十分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最后能说服同伴一起用垫板来造“房子”;嘉嘉是能说会道,在商量时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在操作时却无从下手,最后就成了一个动口不动手的指挥者,其他主员帮她完成了设想。

孩子们的种种表现,让我感到对他们的了解还不够深,在今后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是我要努力的方向。还有在今天的活动中,我觉得太急了点,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使得用纸板设计的那组小朋友,在我的催促下,最后部分草草结束,没能让他们一组的想法充分完成。

《我们的城市》教案 篇2

主题名称:我们的城市——畅通的马路——我是小司机

设计思路:

车子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特别是男孩子,生活中的各种汽车对他人来说都是那么新奇,因此,我们选择了生活中常见又吸引幼儿的主题,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将和孩子一起玩车,分享玩车、坐车经验,开着纸箱车到处旅行;及汽车的结构。最重要的是在玩开车的游戏中, 孩子们还会学习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并养成良好的乘车习惯。

主题目标:

了解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和功用,体验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区角游戏:

活动名称:我的小汽车、开汽车、拼拼猜猜、听听猜猜、红绿灯、热闹的马路

观察与指导: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了解一些常见的汽车。

生活活动:乘汽车

观察与指导:1、通过看VCD了解一些乘汽车时应注意的安全小知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习活动:汽 车 用 处 多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玩玩知道一些车的名称和主要用途。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环境创设:

1、各种车辆的图片,重点放在消防车、警车、大吊车上。

2、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心理环境。

活动过程:

一、想想说说:

1、马路上是不是有很多车,你喜欢什么车?

2、幼儿讲述。

3、小结:马路上的车可真多呀!

二、看看讲讲

1、(出示图片及玩具)这里有那么多的车,你们认识它们吗?

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车?叫什么名字?

2、幼儿观察:回答“我看见了什么样的车。”

12下一页

3、你们知道这些车有什么本领吗?我们去玩玩,想想好吗?

(幼儿玩,教师指导幼儿说出各种车的用途)

4、幼儿讲述车辆的作用,谁来介绍你认识的汽车的本领?

5、引导幼儿:小鸟家着火了怎么办?用什么车?工人叔叔造房子把大木头运到高处用什么车?

三、开开玩玩

1、教师说用途,幼儿开汽车。

如:嘀!嘀!嘀!这种车能救火,这是什么车?

2、幼儿学开车“我们来做小小驾驶员”请幼儿玩玩具车,(个别询问:你开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

四、延伸活动

1、除了这些车,你还见过什么车,这里是没有的?它有什么用呢?回家

找找,下次带来。

运动:

活动名称:我的小汽车 集体游戏:我是小司机

材料提供:纸盒车

观察与指导:1、在玩纸盒车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2、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链接:

1、小实验:自己会开的车。

2、小故事:《红灯绿灯眨眼睛》

《我们的城市》教案 篇3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点适当调整活动内容,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使活动对幼儿发展更有意义。主题活动的生成和发展对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分享和展示的指导策略而言,随着主题内容的改变,分享和展示的内容也会相应改变,但它们对主题活动的作用没变。

前段时间,我们进行了主题活动“我家和我家附近的”,期望通过谈话和交流活动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继而进行提升。我们注意到幼儿在介绍收集的资料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上海著名建筑,而对于周边的一些环境设施兴趣索然,这让我们感到诧异。后来,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外地幼儿和外籍幼儿占了班级人数的90%,而其余的本地幼儿是最近才搬迁至此的。尽管他们对于附近环境不熟悉,但是那些典型的海派建筑通过各种媒体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尝试拓宽主题范围,通过让幼儿了解居住的城市——上海,萌发他们亲近上海、喜爱上海的情感,并从中学习一些社会规范。“我们的城市”主题由此拉开序幕。

活动1亲子旅游活动:上海一日游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有关旅游的照片(由家长提供,包括活动照片和景点照片)

●幼儿的写生作品

●幼儿的问题

●幼儿的采访记录

●调查统计表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回顾和整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初步了解上海。

●教师:了解幼儿对上海的兴趣点。

●家长:了解幼儿园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内容,以便协助和配合。

活动生长点

幼儿在分享活动中非常活跃和健谈,他们有感而发,说了许多所见所闻,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他们想知道——

1.为什么上海么长的一条江,它是怎么来的?

2.以前没有大桥和隧道的时候,人们怎样从江这边到江那边去?

3.上海有多大?有多老?

4.上海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看的风景?

5.上海人说话为什么我们听不太懂,他们说的是什么话?

6.为什么南京路上的人那么多,商店那么多?

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幼儿想进一步学习的内容,促使我们思考如何让幼儿更清晰地、更有条理地、更深入地认识上海。

活动2美丽的上海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以教师绘制的特大上海地图为背景,幼儿分别在地图的不同位置贴上相应的城市景点明信片。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直观地了解上海的地理特点和景点分布位置,建立方位感,进一步了解上海。

●教师:了解幼儿在空间智能方面的发展水平。

●家长:可以利用接送的机会与孩子聊聊上海,使孩子亲近上海,走近上海。

活动生长点

在活动中,孩子们一直在感叹:“上海好大哦!”“上海的马路好多哦!”他们联想到在南京路步行街采访路人时曾遇到许多外地游客,有个幼儿建议道:“我们来制作一份旅行手册,那样游客就不会迷路了,也能知道哪里有好吃的,哪里有好玩的了!”我们十分赞赏这一想法,并鼓励他大胆尝试。许多幼儿积极响应。

活动3评选“我最喜欢的上海景点”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评选活动的照片及文字说明

●大统计表

●选票箱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在运用统计技能的同时了解不同的统计方法。

●教师:了解幼儿采用的不同的统计方法。

●家长:进一步了解主题活动的进程。

活动生长点

孩子们对于上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有的幼儿表示:“我非常喜欢上海,因为它比我们家乡干净多了。”有的幼儿却说:“我妈妈说上海冬天太冷,她都不想住在这里了。还有,马路上的车那么多,空气也不是很好。”这样的分享活动说明孩子们对居住的城市产生了观察的兴趣,也有了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创造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眼中的上海,一定非常有趣。

活动4谈话:说说上海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幼儿讨论的实录(教师根据内容将其分类记录在两张不同形状的纸上,分别记录幼儿喜欢上海和不喜欢上海的理由)。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整理和归纳对上海的认识。

●教师:了解幼儿看待问题的不同方法。

●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眼中的上海。

活动5写给市长一封信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幼儿和教师一起写的一封信(一式两份,大的用于展示,小的发送至政府的网站)。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知道运用文字和符号进行表达,学习与人沟通的各种方法。

●教师:了解幼儿不同的书写水平以及书面语言的发展阶段。

活动6我出生的城市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人手一份调查表(家长协助完成)。

●调查统计大表。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的出生地,比较它们的异同,了解多元文化。

●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和比较城市间的异同。

●家长:参与和支持孩子们的调查。

活动生长点

当一个幼儿拿来和父母共同完成的有关“上海”的海报时,很多幼儿非常好奇,回家后也非常兴奋地要求家长共同制作有关出生地的海报。于是,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海报,孩子们有了相互了解出生地的机会。

活动7游戏:猜一猜,它在哪座城市里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教师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城市的著名建筑图片,并留下空白的说明标签,等待幼儿填写。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萌发调查的愿望,尝试使用多种调查方法。

●教师: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查阅书本、网上查阅等多种调查方法。

活动生长点

这虽然是一个非正式的活动,但幼儿同样充满兴趣。每天都有新的谜底被揭开,这让他们非常满足。

活动8谈话:什么是城市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幼儿提供的有关城市的小插图及教师的文字说明。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整理和归纳对城市的认识。

●教师:了解幼儿学习后获得的经验。

活动生长点

幼儿的谈话(如下)很好地说明了他们所获得的经验。

1.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如上海有东方明珠塔,巴黎有埃菲尔铁塔。

2.城市里有公园、超市,人们锻炼身体、买东西很方便。

3.上海、重庆都是城市,那里有很多人、车。但是每个城市又是不同的,重庆是山城,上海没有山。

4.城市里有时比较混乱,马路上都是车,不过它们很听警察和信号灯的指挥。

5.城市里的建筑又高又大。

6.城市里的空气不是很好。

7.城市里有麦当劳和肯德基。

刚开始,幼儿只用语言表达了对城市的认识,我们期待他们有更多的表达和表征的方式。就在这时,我们发现幼儿越来越喜欢画有关城市的图画,如汽车、行人、建筑物等。当我们提议来布置“城市一角”时,孩子们积极向应,这让我们激动不已。

活动9美术展示活动:城市一角

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幼儿的美术作品(绘画、泥工、手工)。

分享和展示的作用

●幼儿: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师:了解幼儿学习后获得的经验,反思活动得失。

●家长:了解孩子学习后获得的经验。

活动生长点

孩子们用各自喜欢和熟悉的技能表征自己的感受,虽然作品比较幼稚和粗糙,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热情让我们非常感动,这是一个成功的主题活动带给我们——幼儿、教师、家长的快乐。

分享和展示的指导策略可以灵活运用在各个活动环节,并根据不同活动内容用不同表征方式加以呈现。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一定会呈现和保留第一个活动的分享和展示内容,因为它记录了幼儿在进行这个主题活动前的水平。而以后的分享和展示则呈现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是他们学习新经验、运用已有技能的最好证明,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的城市》教案 篇4

活动时间:世界无车日(9月22日)

活动要求: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车与人类的关系及车气带来的污染。

2、了解世界无车日的日期以及世界无车日的含义

3、在了解车的基本构造的基础上,产生设计新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世界无车日相关新闻录音

2、故事“甜甜村”Flash。

3、纸和画笔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甜甜村

一、听新闻,引出话题

问题1:世界无车日是在什么时候?

问题2:为什么要设立世界无车日?

——幼儿通过听新闻,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世界无车日的印象。

二、故事欣赏,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Flash:甜甜村,幼儿观看。

三、讨论故事情节,帮助幼儿理解空气被污染的原因。

问题一:汽车的废气对人类会有哪些危害?

问题二:怎样使城市的空气变得清新?

——汽车是孩子熟悉的事物,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可以结合孩子的已有经验,让他们说说平时对汽车的所见所闻。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回忆的小结,引导孩子从科学的角度更深层次地认识汽车废气的污染和危害。

四、欣赏新型环保汽车图片并进行介绍,引导幼儿设计新型汽车

幼儿动手设计新型汽车,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说清楚汽车发动所使用的能源。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回家后,和父母进行信息的搜集,并一起制作世界无车日的知识宣传海报。

《我们的城市》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粘贴装饰,变化出各种物品,培养幼儿对动手制作的兴趣。

2.在对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的饭盒和盘子,泡沫、乒乓球、棉花等。

2.用上述材料制作的台灯、船、脸谱、桌子、椅子、煤气灶等成品或半成品。

3.水彩笔、剪刀、镊子、胶水、细铅丝、自粘纸。

4.摄制的录像片(随意丢一次性饭盒和盘子,花盆、钟、煤气灶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启蒙环保意识

师: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看录像中的人们将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放哪里了?你喜欢这样吗?为什么?(观看录像)

幼:人们在吃饭、他们将饭盒乱扔、应该把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放到垃圾箱里……

师:小朋友们说得好,除了扔进垃圾箱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小朋友可以讨论一下。

(启发幼儿讨论,得出一次性饭盒可以再利用,可用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同时能够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师:谁来说说可以怎么办?

幼:可以做成花盆、椅子、包等。

师:对,我们可以将一次性饭盒和盘子做成花盆、书包等用品,来美化我们的教室,用来做游戏。

二、展示材料和半成品,讨论制作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你们结伴自由讨论一下,想制作什么就制作什么,我们将大家做的东西办一个“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手工艺品展览好吗?

(幼儿观看材料和半成品,教师指导观察:看看这个包的带子,你有什么发现?是怎么粘上去的呢?看看煤气灶上面的盆子是怎样做的?旁边的开关是用什么做的?)

师:请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镜框的下面的脚是怎么做的?

(幼儿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剪两小块一样大的纸盒,然后剪一刀,就能把镜框插上去了;另外一种是将饭盒带边剪下一块,然后贴在后面,然后就做成了。)

师:请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脸谱是怎么做的?

(把饭盒分成两半,然后在后面划上两道,然后粘上布、线、纸……)

三、幼儿操作,教师分别指导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东西,大家只要动动脑筋就会做出许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们各人做各人的,大家做不一样的,然后我们来办展览好吗?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分别指导)

四、布置展览,欣赏评价自己的作品

师:今天我们利用一次性饭盒和盘子做了许多美丽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谁做了些什么,做得好不好?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创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评析

这节活动教师选择了日常生活中人们乱丢乱扔一次性用品这一环节,教育和启蒙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不乱丢乱扔垃圾的习惯。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一次性可再利用的材料,启发幼儿动手动脑,创造制作出美丽的工艺品,装饰自己的活动室。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利用废弃物和自然材料创造制作新作品,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使幼儿在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在与同伴的交往与评价中,得到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发展了审美能力,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城市》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合理利用费旧物品,培养环抱意识。

2、使用粘贴装饰,变化出各种物品,培养幼儿对动手制作的兴趣。

3、提高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的饭盒和盘子,泡沫、乒乓球或棉花。

2、已经制作好的作品:台灯、船、脸谱、桌子、椅子、花盆、钟、煤气灶、镜框等。

3、水彩笔、剪刀、镊子、胶水、细铅丝、自粘纸。

4、摄制的录象(随意丢一次性饭盒和盘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讨论

师:出示一次性饭盒和盘子,看看录象中的他们把盒子放哪里了?你喜欢吗?你看到了,你想怎么办?(观看录象)师:谁告诉我你喜欢这样的行为吗?你看到了,你想怎么办?

(应该把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放到垃圾箱里。2-3位)师:你们的这种行为真好,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呢?你们可以讨论一下。

师引导:扔在垃圾箱里就没有了,能不能利用一下,美化一下我们的环境呢?

师:谁来说说可以怎么办?(可以做成东西)师:可以做成什么东西?(花盆、椅子、包……)

二、参观制作好的物品,自由结伴探索讨论。

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等一下请你们去参观一下小朋友与老师共同制作举办的一个“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手工艺展,你们几个几个结伴自由研究讨论一下,如何制作的,等听见老师的信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幼儿参观)教师指导观察:看看这个包的带你有什么发现?是怎么粘上去的呢?看看煤气灶上面的盆子你有什么?旁边的开关是用什么做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镜框的下面的脚是怎么做的?(剪两小块一样大纸盒,然后剪一刀,就能把镜框插上去了,另外一种是将饭盒带边剪下一块,然后贴在后面)边讲边演示一次。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发现脸谱是怎么做的?(把饭盒分成两半,然后在后面划上两道,然后粘上布、线、纸)……

三、幼儿操作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的东西,第一张桌子上的材料是制作台灯、包、船;第二张桌子上是制作钟、脸谱;第三张桌子上是制作镜框和花篮;第四张桌子是制作桌子、椅子和煤气灶,做好后,请放在“一次性饭盒和盘子”手工艺展中,等一下,我们要拿到外面去展览。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