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书有感
此篇文章《狼图腾》读书有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狼图腾》读书有感 篇1
《狼图腾》出版于20xx年,最近又拍成电影热播中,回忆起书中精彩而耐人深省的故事,加上最近观看拍摄成的影视作品的强烈冲击,感触良多,今天按耐不住写下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狼是不能被驯化的
记得书中的毕利格老人说过,你见过马戏团驯化狮子老虎,但你见过驯化的狼吗?狼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永远值得我们深省。可偏偏故事的主人翁陈阵想养狼,影视作品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把狼拴上铁链,当狗来养,可叹的是在“溜狼”时狼的本性大发咬了陈阵之后,被夹掉四颗标志狼的尊严的狼牙尖。主人翁后来意识到狼不能养而想将其放回草原,可是失去狼牙的狼,在草原恶劣的.环境中是无法生存的。
一想到这个时候的小狼,我内心是感到非常悲哀的。但是继续看下去,这种感受变成了崇敬,因为由始自终,不管是否被栓住,不管是否被夹掉狼牙,小狼一直是永不屈服的性格,向往自由、独立的意志一直到死,也没有改变过。因为不接受像狗一样被牛车拖着走,在一路的抵抗下,栓住狼脖子的铁链将小狼勒到吐血,小狼咽喉的伤口最终导致无法进食。毕利格老人劝陈阵让狼尊严地死去,不要这样被折磨死,在经过陈阵强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痛下一棒,让小狼像真正的草原狼一样尊严地倒下。
此处影视作品与原著有些不同,但一样是说明了一点:狼是不能被驯化的。这就是自然规律。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也必须要遵从自然规律,非要拿狼当狗养,最终是养得狼不像狼,狗不像狗,其实这样养,人和狼都痛苦,何必呢?
《狼图腾》读书有感 篇2
我对小说中人与狼斗智斗勇的大量精彩片断很感兴趣,我看陈阵钻狼洞,掏狼崽,抚育小狼的经历,也大为感动。
书中所写的那个小狼在人的圈养之中始终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在为自己的生存做挣扎,狼那种桀骜不逊,宁死不屈的性格一直贯穿着整部文章当中,当主人公陈阵要带着小狼去另外一个地方的时候,几辆牛车在拽小狼脖子上的项圈,而小狼却后腿蹬地,前爪深深的插在土里面,脖子上已经渗满了血,项圈几乎要勒断了了小狼的咽喉,可是他仍旧在反抗着这种受制于人的命运,狼鬃也根根竖起来了。
作者用自己的笔触通过对一只被“圈养”的小狼描写含蓄的展现着整个蒙古草原狼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在以狼为图腾的游牧民族身上充分的展现出来,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人横跨亚欧大陆,有着一半犬戎血统的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开元盛世,努尔哈赤率兵入关建立大清王朝……
这些推动着历史发展的人们身上都充分的展现着狼性,也正是这种狼性使中华民族不断的进步着,当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他三个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优秀历史依旧保留下来并将继续延续下去。
狼用它的智慧在这个草原上为自己谋求生存的空间,用它的勇敢顽强继续着这个种群的延续,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昌盛不也需要这种智慧,这种精神吗!也许这就是狼性和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共性所在。
《狼图腾》读书有感 篇3
今年暑假,我怀着深深的感动读了《狼图腾》一书,我被狼的智慧和精神震撼了,而我对狼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认为狼只不过是喜欢群居的野兽,凭借着数量的优势能捕捉一些小动物,苟且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凶猛赶不上狮虎,速度比不了猎豹,同为食肉类哺乳类动物,它只能去欺负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象在电影中,它永远只能做配角一样。然而,读了《狼图腾》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越来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甚至有点愚昧。
狼是智慧的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不是一般的聪明,而是大智慧。
狼是勇敢的'
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狼是团结的
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于是有了成吉思汗,于是有了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
今天,我们不能不为《狼图腾》中狼的精神而感动,不能不去学习狼的智慧和精神。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有时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做事只想自己,没有集体观念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去克服改进的。我希望大家也能消除对狼的偏见,学习狼的精神,做事有头脑,不屈不挠,勇敢顽强,团结协作,让《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像烈火一样在我们的胸中燃烧,永不停息!
《狼图腾》读书有感 篇4
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狼图腾》这本书。
这本书是由几十个连贯的“狼故事”组成的。自古以来,狼在人们心目中都不是好的,在我们的印象里,狼就是童话里的贪婪、狡猾、贪图小便宜的动物而已。狼以前在我的`心里也是这样。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狼是智慧、团结、顽强、坚忍不拔的。在蒙古民族的眼里狼是他们的战神、老师。明朝名将成吉思汗,在与我们汉人打仗时,仅用了三千骑兵,就打垮了我们的十万大军。他用的方法就是狼打黄羊的办法。
狼是智慧的,他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们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打围、攻击都堪称经典,它们用智慧对气象和地形巧妙运用,几乎是战无不胜,在人们大量捕杀狼时,狼为了保护同伴,不让人们发现它们的洞穴,向与洞穴相反的方向跑,为了保护同伴,牺牲自己的这种精神就是智慧。
狼是团结的,狼群在比他们高两倍的石圈外“飞”了进去,在里面吃了几十只羊,还咬死二百多只,后来又“飞”了出来,人们一直都不清楚是为什么。原来,是一只体格高大的大狼侧趴在石圈上,然后其他的狼踩着它跳进去,狼一向是团结的,他们一定不可能把大狼饿着,他们让里面的狼出去,外面的狼再进去吃,等狼群吃饱了,再“飞”出去,而剩下的最后一头狼,叼来六七只死羊,把他们摞起来,再跳出去。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狼是顽强的,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畏死亡、勇往直前、英勇杀敌。它们冲上去,去撕马的皮,即使被马蹄踢伤,还顽强的爬起,与马群战斗到底,即便是死。
他们才是草原上的王者,无人可比。在草原上,人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们从狼那学来了智慧、团结和顽强。
《狼图腾》读书有感 篇5
在这个炎炎夏日的暑假里,我读了姜戎写的以狼为故事主线的《狼图腾》,写作的背景是蒙古大草原。
这本书展示了在宽广,深沉而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它讲述陈阵和他的朋友作为知情下放到内蒙古额伦草原,陈阵认识了草原上最有威望的老人毕利格做阿爸,并且跟他学了许多关于草原上的知识,特别对关于草原狼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的日子,陈阵他们亲身经历了有关草原狼的'的故事。从而体会到了草原民族对狼和腾格里的崇拜,和对狼的睿智,坚毅等值得人类学习的品质。
读完了《狼图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常常把我从现实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带到了充满好奇的西部草原生活。有时我仿佛可以看见那匹活灵活现的小狼,它在猎食时,会先暗中观察后再突然偷袭;在烈日炎炎下,它能用挖地洞的方法了隐藏保护自己的身体;它在脱离家园的长途迁徙中,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车马车抗争。对野性十足的小狼,我不禁由衷的产生了敬意。
狼,在历史上有着许多的罪状,人们一提到狼便是闻风丧胆。但是,在我读了这本书后,对狼有了一种敬佩感。我敬佩它,是因为它们是天生的军事家,在猎食中它们会打近战,夜战,奔袭战,运动战等等;我敬佩它,是因为它们的坚强不屈,视死如归;我敬佩它,是因为它们的忍耐力和毅力;我敬佩它,是因为它们的集体合作和家庭责任感。
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的自由刚毅之魂!
《狼图腾》读书有感 篇6
坐在阳光下,我细细地读起了爸爸送我的书《狼图腾》。
读着读着,在书中,我仿佛看到了毕利格老人浑浊的泪;青年陈阵的一颗赤子之心和那一双双饱含着忧伤的眼睛。羊吃草狼吃羊这是永不改变的,但是有些人不是这样想的。
他们过度地捕猎狼,而这只是因为不让家养的牛、羊和马受到伤害。但是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便是生物生存的规律。他们并没有想象过没有狼之后,草原会怎样,牛羊马大量吃草,草被啃食完了,牛羊马会大量死去,这造成了更加严重的损害。
我的心里出现了爸爸告诉过我的一个悲惨的故事:一个地区展开了“驯鹿增加”的计划,那个地区的人们都在短时间内开始大量地捕杀狼,不管是一只还是一群。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狼被捕杀完了,驯鹿大量地繁殖,最后驯鹿吃光了差不多一整个森林,这时人们才醒悟过来回头捕杀驯鹿……
听了上面的一段故事我想说:“我们大家应该一起努力,宣传人和自然的和谐!”
我的心里再次出现了那个故事,它时刻告诉着我生物的生存规律是永远不能触动和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