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2025/09/06教案

此篇文章《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要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既要教学又要做人”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紧紧围绕学习人物品质、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开始,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方法,达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⑴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①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②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③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⑴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⑵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⑶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⑷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劝喝茶帮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 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 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毛主席爱护、关心群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和工作作风。

2、明确本文中的描写顺序,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按自学思考题逐题讨论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三、解疑

1、提出还不理解的问题。

2、解答。

四、理清文章的顺序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总结

通过对《毛主席在花山》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让群众碾米 不影响群众 爱护关心群众

让群众喝茶 胜利保证 一切为了老百姓

亲自推磨 咱俩试试 和群众打成一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用具体时间和细节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平等待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重点:体会毛主席与警卫员和乡亲们的谈话内容。

难点:学习用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相关资料及课件。

流程组织教学

一、导入新课:忆脑海中主席形象,汇报搜集的资料。

二、整体把握,感知事件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把事件概括地批注在书上。

3.重点阅读,品味文章主席对人民的热情、深情。

(1)首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接下来相互交流所画的句子,讨论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最后,在班级展开交流。

(2)在引导学生体会上述五处句子时,要把体会和朗读结合起来,做到默读中体会,用朗读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表达情感。

4.玩味细节,丰富主席高大形象。

(1)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以后,让学生再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朗读,展开想象。

5.深情朗读,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地方,自由朗读,读出感情。

(2)指名读

(3)接替读

(4)分角色读

(5)全班气度课文结尾的一段

6.回顾阅读,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1)启发学生,读完了课文,我们再回头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叙述的三件事是否能调换顺序,为什么?你从本文中还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3)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

三、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旁,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上。

2.把文中新出现的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四、迁移练习

1.识字练习,连写课后13个生字。

2.抄写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3.小练笔,写一个事来反映人物。

4.实践活动:

(1)课外阅读毛主席的其他故事。

(2)选取课文中的某一个场面,编写成小品演一演。

板书:

1.毛主席在花山

总起:夜以继日操劳

分述: 把群众请回来 热爱群众 群众永远

送茶水 关心群众 记心中

和群众交谈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