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梅花山教案
此篇文章春到梅花山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
4.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大量图片,紧扣课文词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梅花山中,入情入境,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自己深入课文,边读边思,并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从而使理解更深入。让学生在“欢乐的海洋”的理解上相互补充。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二 课 时
一、 联系生活,兴趣导入
1. 在南京有一座山,每当春天来临,山上便开满梅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座山的名字吗?(板书:梅花山)
2. 春姑娘唤醒了春笋,春笋一节一节向上长;吹醒了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她又来到了梅花山,又将给梅花山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一起到南京的梅花山去看看吧!(补齐板书:春到梅花山)
二、复习词语,铺垫下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吧!
2.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三、朗读课文,品味花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
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思考:梅花开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当时的天气怎么样?(早春,天气还有些冷)
(2)早春,天气还有些冷的时候,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吗?到底是什么?(板书:满山的梅花)
(3)那你们看到满山的梅花是什么样子了吗?(课件出示满山的梅花的图片)你能从文中找出形容满山梅花样子的语句吗?
出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这一句中出现了两个“挨”不光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而“片片彩云“是打比方,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确实像片片彩云。
(4)这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你们能把这种美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5)远看的梅花可真美,下面我们走近点,走到梅花树下去仔细观赏观赏。(出示梅花图片)
(6)近看的梅花又是什么样?你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请在书上找到答案。
出示:“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晶莹透亮”你能读准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是说梅花开得十分艳丽,再加上早晨露珠未干,在阳光的照射下,便给人一种透明,光洁之感。现在,我们也走在这梅花林中,深呼吸,你闻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指名回答)
(7)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欣赏梅花的美吧!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既然梅花这么美,那人们喜欢梅花山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读一读。
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2)出示人很多的图片,这就是“涌动的人流”。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子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人置身于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你猜猜他们会干些什么?
(3)填一填: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有的在( ),有的在( ),还有的在(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4)是啊,梅花山上看花的人可真多呀,看花的人个个笑逐颜开,欢呼声,赞叹声连连不断,照相的、摄影的到处都是,人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陶醉在这梅花丛中,此时的梅花山真的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3.梅花欣赏完了,你们觉得人们舍得离开梅花山吗?人们很留恋梅花山,就像我们上学期学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4.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到底喜爱梅花什么呢?(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喜爱梅花不畏寒冷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 的这种精神,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客服困难。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吧!
四、交流诗句,内化积累
1.其实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都写诗词来赞美梅花,我们来交流你积累的赞美梅花的诗词。
2.出示古诗: 《梅》(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五、作业布置:
1.把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回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搜集更多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4. 春 到 梅 花 山
满山的梅花
欢乐的海洋
春到梅花山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到梅花山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梅花盛开的情况,结合园艺文化,让学生受到美丽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朗读这段话。想一想讲了什么?
2、你读懂了那些地方?
3、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梅花什么时候开?
"早春" "还……就"说明了梅花开得很早,"满山"说明梅花开得很多。
4、指导朗读。
5、盛开的梅花怎么样?
"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挨"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
"片片彩云"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确实像片片彩云。
6、看图理解;指导朗读。
7、"一朵一朵"的梅花又是什么样的?边读边想象,结合图理解指导朗读。
"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又名春梅、红梅。梅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白色、淡红色,有芳香,再早春1-2月开花,后发叶。]
8、小结:早春,满山的梅花盛开了,在阳光的照耀下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散发出阵阵香气。你喜欢吗?
9、请学生跟着音乐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许多人也都像同学们一样喜欢梅花,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漂亮?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人们喜欢梅花的什么?
2、讨论(人们喜欢梅花的报春)。
3、指导朗读。
[渗透园艺文化;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被人们欣喜。]
4、同桌讨论;从那里看出人们喜欢梅花?
5、指导朗读
6、如果你来到梅花山,心情怎么样?
7、学生配乐朗读。
三、学习生字:
1、挨:注意右边"矣"的写法。
2、息:认识"心",说说怎样记住它?
3、休:你怎样记住它?注意木中的"竖",要写在竖中线旁。
4、淡:注意左边的"火"中"捺"的变化。
四、写字。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
4.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5.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大量图片,紧扣课文词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梅花山中,入情入境,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自己深入课文,边读边思,并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从而使理解更深入。让学生在“欢乐的海洋”的理解上相互补充。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二 课 时
一、 联系生活,兴趣导入
1. 在南京有一座山,每当春天来临,山上便开满梅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座山的名字吗?(板书:梅花山)
2. 春姑娘唤醒了春笋,春笋一节一节向上长;吹醒了小池塘,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她又来到了梅花山,又将给梅花山带来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一起到南京的梅花山去看看吧!(补齐板书:春到梅花山)
二、复习词语,铺垫下文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吧!
2.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三、朗读课文,品味花美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3句)
出示“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思考:梅花开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当时的天气怎么样?(早春,天气还有些冷)
(2)早春,天气还有些冷的时候,梅花就开放了,是一朵梅花开了?是一株吗?是一片吗?到底是什么?(板书:满山的梅花)
(3)那你们看到满山的梅花是什么样子了吗?(课件出示满山的梅花的图片)你能从文中找出形容满山梅花样子的语句吗?
出示“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这一句中出现了两个“挨”不光说明梅花开得多而密,还给人一种竞相开放的动态感。而“片片彩云“是打比方,大片大片的梅花开在山上,向高处望去,艳丽的红花映着蓝天,确实像片片彩云。
(4)这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你们能把这种美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5)远看的梅花可真美,下面我们走近点,走到梅花树下去仔细观赏观赏。(出示梅花图片)
(6)近看的梅花又是什么样?你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请在书上找到答案。
出示:“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晶莹透亮”你能读准吗?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是说梅花开得十分艳丽,再加上早晨露珠未干,在阳光的照射下,便给人一种透明,光洁之感。现在,我们也走在这梅花林中,深呼吸,你闻到了什么?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指名回答)
(7)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欣赏梅花的美吧!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既然梅花这么美,那人们喜欢梅花山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读一读。
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2)出示人很多的图片,这就是“涌动的人流”。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子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人置身于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你猜猜他们会干些什么?
(3)填一填:出示: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有的在( ),有的在( ),还有的在( ),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4)是啊,梅花山上看花的人可真多呀,看花的人个个笑逐颜开,欢呼声,赞叹声连连不断,照相的、摄影的到处都是,人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陶醉在这梅花丛中,此时的梅花山真的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你们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3.梅花欣赏完了,你们觉得人们舍得离开梅花山吗?人们很留恋梅花山,就像我们上学期学的《看菊花》中一样,在《看菊花》中是怎样描写的?(“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4.人们为什么这么喜爱梅花?到底喜爱梅花什么呢?(喜爱梅花的姿态,喜爱梅花的清香,喜爱梅花不畏寒冷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 的这种精神,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客服困难。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读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对梅花的赞美吧!
四、交流诗句,内化积累
1.其实从古至今,有很多文人都写诗词来赞美梅花,我们来交流你积累的赞美梅花的诗词。
2.出示古诗: 《梅》(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
为有暗香来。
五、作业布置:
1.把梅花山的美丽景色回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搜集更多的有关梅花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4. 春 到 梅 花 山
满山的梅花
欢乐的海洋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
1、引导看软件,用自己的话从图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学生: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下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出示生字词: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指名发言。
归纳:
部件法:休息
换一换:吹
歌诀法:尽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停顿。朗读。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布置作业
1、写写、识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运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领读两个长句(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效果。
汇报读懂了什么?
(3)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们喜欢。请选折你喜欢的句子朗读,然后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4)各自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一共有两句话。请你们组有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归纳:第一句话是总写,第二句话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的。
(3)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求:
指导在田字格中将生字端正、匀称、美观的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说出下列偏旁:
尸字头又字旁提手旁自字头
2、出示生字,要求自主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
发片休息还退挨寒
3、组织交流
片:最后一笔竖折。
发:最后一点别忘了。
休:左窄右宽。
尽:尸字头居中,两点保持一定距离。
还、退:半包围结构。
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一个。
4、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宝盖头()()()三点水()()()走之底()()()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4、春到梅花山
人们 梅花
涌动 盛开 挨着 片片彩云
人流 一朵一朵 晶莹透亮
欢乐的海洋 散发 清香
(多) (美)
春到梅花山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苏教版)一年级(下)第4课《春到梅花山》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生1:我读懂了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经常去看梅花。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呢?
生1:我从第二句话中“一到……便……”读懂这层意思的。
师红笔圈划,指导朗读。
生2:我从中体会到了梅花山看花的人很多,好像河流一样。
师:你真会读书!“人流”这词儿的意思都读懂了。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3:老师,我从涌动这个词中体会到前往梅花山看花的人也是“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挤很挤的。
边说边做了个“挨着”的动作。
师:你能用刚学过的句子来理解“涌动”,真好!
相机圈划,指导朗读。
生4:老师,我感觉满山的梅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也带来了很多欢乐!
师:是吗?你怎么体会到的?
生4:“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海洋是广阔无边的,那不是说,人们很欢乐很欢乐吗?
生5:老师,我觉得这句话还有一点意思是说来看花的人很多,他们都很快乐!
师:你俩的理解都很独特!那么,假如你也在这群看花的人中,眼望着这美丽的梅花,尽情享受着阵阵清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生6:我会站在梅花树旁,闻着那阵阵清香,发出赞叹:“梅花啊梅花,你不但很美,还很香,我真喜欢你啊!”
生7:我会望着远处的梅花说:“你看,满山的梅花都开放了,他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多么象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啊!”
生8:如果我是看花的人,我希望自己也变成一朵晶莹透亮的梅花,努力散发出清香,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教学评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努力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加强感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让学生边读边思,没有问一个繁琐的问题,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引导他们谈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的话超出老师的“教案”,背离老师的“设计”时,老师没有生搬硬拉着学生,而是从学生的话题入手,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让他们谈谈假如自己是一个赏花人,会怎么想,怎么说?在交流中,他们的感受挥发得淋漓尽致!
2、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深入课文,边读边思,并把自己的理解和同桌或小组同学加强交流,促进理解。当学生在“欢乐的海洋”的理解上相互补充,即“看梅花的人很多”,“他们很欢乐很欢乐”时,老师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加以赞赏,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两得。
3、积极开掘“学──用语文”的渠道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文,为生活实践服务,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这个片段中,学生能自己联系生活实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恰当的运用了刚刚学到的词句,使学习语文——积累语言——运用语文三者巧妙融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极佳境界!
[教学反思]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课外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以指导读和开放自由读相结合。指导读是学完一篇课文利用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另外几篇文章。如:这一课,指导学生读课外阅读中的《春姑娘来了》、《小河柳树》等描写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
开放自由阅读内容提倡读课堂教学内容以外的报刊、书籍。我利用读书汇报、介绍好书、交流心得、开故事会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按要求把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等活动形式讲给大家听,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不断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陶冶情操。如:学完这一课后,开展《报春的什么》汇报演说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找资料等渠道了解了很多春天的气息……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即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阅读能力。
另外,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广大群众学习的重要途径,我有意识地把互联网引入学习中,要求学生更多的依靠网络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快捷、全面、高质的服务。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所知甚少,欲知详情、立足课内,放眼世界的情况下,在课前查一切可查找的资料,收集一切可收集的资料,为学习课文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开阔眼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