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此篇文章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导入新课。
讲述: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呢?(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2、认一认。
(1)师讲述: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存钱的小箱子,我们称它为小小银行,请你们到小小银行里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面值在1元以内)
师: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来介绍一下你拿的是多少钱。
(相机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纸币是国家用特殊的纸张印制的;硬币是用特殊的金属铸造的。)
学生说说自己拿的钱的面值。
(2)小结:我们已认识了1元的钱和比1元少的钱,其中1角、2角、5角这些都是几角的钱,1分、2分、5分这些都是几分的钱。平时小朋友讲的1块或几毛,是地方话,1块应该说成1元,几毛应该说成几角。
3、练一练。
过渡:能认识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出了两道练习题,你们想来试试吗?
(1)“想想做做1”——连一连。
①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②指名上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在书上练习。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连的?
(2)“想想做做2”——填一填。
①师讲述: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可老师一时也忘了算算有多少钱,麻烦小朋友们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②出示“填一填”。
师:老师请小朋友们把括号上面的钱合起来算一算有多少,填在括号里。
师指名上黑板前演示,集体交流。
4、拿一拿。
(1)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拿钱买东西吗?
(出示货架:)练习本自动铅笔一块卡通橡皮
5角8角1元
师:如果要买1本练习本,需要多少钱?(5角)你会拿5角钱吗?
学生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拿5角钱后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交流时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对不对。
(2)提问:如果我要买1枝自动铅笔,应付多少钱呢?(8角)你会拿8角钱吗?
拿好后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
5、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提问:如果买1块卡通橡皮,我们要付多少钱呢?(1元)你能拿出1元钱吗?
(2)学生分小组试着拿一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交流拿的结果。
方法可能有:
1元= 10个1角1元=2角+2角+2角+2角+2角
1元=5角+5角
……
(3)师讲述:付1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了几角?10角就是多少元?1元就是多少角?
1元=10角
板书:
学生打开书本填空,再齐读。
(4)师:从刚才买卡通橡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出示:1角=()分]请你们从自己的小小银行中拿出1角来。看哪一组拿得方法多。
学生试着拿一拿,相互交流。
师:小朋友们,我们发现付1角的方法也很多,同样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付了几分?那么,谁来当一回老师,到黑板前来填一填。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书上填空。
1角=10分
齐读:
二、“小小商店”购物活动。
1、创设一个购物情境。
(1)出示物价牌,并摆放若干实物。
橡皮自动铅笔铅笔尺本子小刀
2角8角4角3角5角9角5分
(2)安排售货员和收钱、找钱的人员——准备好盛钱箱。
2、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下面请小组长给每个小朋友发1张1元人民币。小朋友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
3、学生自由购物、交流。
(1)先交流买1件物品,请学生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付了1元钱后,找回多少钱?
(2)再交流用1元钱买两件或更多件东西的付钱、找钱情况。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后作业。
1、“想想做做”第7题。
2、帮妈妈购买物品。
3、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一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可以换2个1角;5角可以换5个1角;l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 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导入新课。
讲述: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呢?(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2、认一认。
(1)师讲述: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存钱的小箱子,我们称它为小小银行,请你们到小小银行里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面值在1元以内)
师: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来介绍一下你拿的是多少钱。
(相机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纸币是国家用特殊的纸张印制的;硬币是用特殊的金属铸造的。)
学生说说自己拿的钱的面值。
(2)小结:我们已认识了1元的`钱和比1元少的钱,其中1角、2角、5角这些都是几角的钱,1分、2分、5分这些都是几分的钱。平时小朋友讲的1块或几毛,是地方话,1块应该说成1元,几毛应该说成几角。
3、练一练。
过渡:能认识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出了两道练习题,你们想来试试吗?
(1)“想想做做1”——连一连。
①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②指名上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在书上练习。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连的?
(2)“想想做做2”——填一填。
①师讲述: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可老师一时也忘了算算有多少钱,麻烦小朋友们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②出示“填一填”。
师:老师请小朋友们把括号上面的钱合起来算一算有多少,填在括号里。
师指名上黑板前演示,集体交流。
4、拿一拿。
(1)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拿钱买东西吗?
(出示货架:)练习本自动铅笔一块卡通橡皮
5角8角1元
师:如果要买1本练习本,需要多少钱?(5角)你会拿5角钱吗?
学生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拿5角钱后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交流时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对不对。
(2)提问:如果我要买1枝自动铅笔,应付多少钱呢?(8角)你会拿8角钱吗?
拿好后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
5、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提问:如果买1块卡通橡皮,我们要付多少钱呢?(1元)你能拿出1元钱吗?
(2)学生分小组试着拿一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交流拿的结果。
方法可能有:
1元= 10个1角1元=2角+2角+2角+2角+2角
1元=5角+5角
……
(3)师讲述:付1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了几角?10角就是多少元?1元就是多少角?
1元=10角
板书:
学生打开书本填空,再齐读。
(4)师:从刚才买卡通橡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出示:1角=()分]请你们从自己的小小银行中拿出1角来。看哪一组拿得方法多。
学生试着拿一拿,相互交流。
师:小朋友们,我们发现付1角的方法也很多,同样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付了几分?那么,谁来当一回老师,到黑板前来填一填。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书上填空。
1角=10分
齐读:
二、“小小商店”购物活动。
1、创设一个购物情境。
(1)出示物价牌,并摆放若干实物。
橡皮自动铅笔铅笔尺本子小刀
2角8角4角3角5角9角5分
(2)安排售货员和收钱、找钱的人员——准备好盛钱箱。
2、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下面请小组长给每个小朋友发1张1元人民币。小朋友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
3、学生自由购物、交流。
(1)先交流买1件物品,请学生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付了1元钱后,找回多少钱?
(2)再交流用1元钱买两件或更多件东西的付钱、找钱情况。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后作业。
1、“想想做做”第7题。
2、帮妈妈购买物品。
3、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具准备:
每组2袋人民币,-个钱包,一张白纸;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宗。
(考虑到人民币学具卡表演不清晰,与真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只有正面,没有反面,容易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差。真币票面清晰、真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接近,便于学生认识和学习,所以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是真实的人民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准备的是新币,同时注意提醒学生养成用后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课讲演示“蓝猫当家”的动画,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小朋友帮忙,看谁认的多,认的准。
(小组活动,初步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理一理。
师:刚才小朋友们认的很好。但老师觉得这些学具人民币这样放在桌子上有点乱。下面请同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这些人民币分一分,有顺序、整齐地整理到钱包里,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好。
(小组活动;通过整理钱包,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整理的。
(通过展示学生的整理结果,使学生清晰地、有序地认识,人民币。)
3.猜一猜,摆一摆。
分别出示一枝铅笔,一个转笔刀,一个铅笔盒,让学生猜猜并摆出它们的价格。
(通过让学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摆法,说自己的想法,讨论得出:2角可以换2个1角;5角可以换5个1角;l元=10角。)
三、应用拓展
出示实物,标明价格:2角、5角、7角…… 1元。
师:如果你有1元钱的话,打算买什么?
四、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通用1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