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1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2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课后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媒体创设情境
1、导入: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台湾,再引出其风景名胜──日月潭,带领学生去游览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2、课文讲解: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读:
教学时,有默读、自由读、小组读、个人读、老师读等多种形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2、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想象画面──美丽的日月潭风光。
看着课件──日潭、月潭,日出,给画面配上文字。
三、不同以往的语言
整节课采用师生平等、激励的语言。如:愿意读读课文吗?老师有几个字想请教同学们。老师也来组个词,行吗?怎么不给我一点掌声呀?
平缓地和学生交流。如:你们读得真认真,那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想对他们的朗读说些什么呢?
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
课件的衔接不紧凑。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3
在教学《日月潭》一文,感到用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教学,比以前效果好多了。
首先,合作学习法:
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有利于师生、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地获取新知。如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但是如果我能请孩子们从学习小组中选出一名汇报员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同学加以补充,我只作适当的点拨启导,课堂气氛会更加好,教学重点就有了层次,也不会在汇报上浪费太多时间。
其次,学会交流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用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4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
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教师的示范品读意在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教学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湖,让学生们想像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岛,把湖分成了日潭和月潭呢?学生们经过尝试后,虽不得其解,但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竟还是小有收获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5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体现在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是读哪些。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要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认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准确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日月潭的传说》真正值得去品读的段落是课文的3、4小节。这样,避免了平均用力,删繁就简,训练能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
让学生充分地用起来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让学生积极地运用语言、内化语言。教学《日月潭的传说》,完全可以让学生实践语言,将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将给别人听。为了能把故事讲好,讲得生动吸引人,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讲故事。先同桌合作,练一练。指名说时,其他同学随时站起来进行帮助。创设交际表达的情境,使学生说得主动,听得有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日月潭》教学反思 篇6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种现象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关。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二年级# 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
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二年级# 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二年级# 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二年级# 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